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兔VX2鼻咽移植癌的PET-CT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VX2兔鼻咽癌生长特点,并与所获病理和MRI结果比较,探讨18F-FDGPET-CT在鼻咽肿物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VX2兔鼻咽癌模型后,完成18F-FDGPET-CT和MRI扫描并解剖;在肉眼所见肿瘤周围不同的距离取标本并完整取出斜坡作病理诊断;测量鼻咽肿物最大标准摄取值(SUV),在PET-CT和MRI图像上勾画鼻咽肿物体积。结果:VX2兔鼻咽癌可向周围组织呈广泛浸润性生长;30只兔中经病理确诊有9只兔斜坡受癌细胞侵犯,PET-CT发现6例(66.7%),MRI发现5例(55.6%),CT发现1例(11.1%);兔VX2鼻咽癌的最大SUV值与鼻咽肿物的体积呈负相关,r=-0.426,P=0.03;30只兔在18F-FDGPET-CT图像上所勾画的鼻咽肿物体积较在MRI图像上勾画体积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结论:18F-FDGPET-CT能对鼻咽癌病灶范围的确定、放疗靶区的准确勾画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兔鼻咽VX2移植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转移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兔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观察肿瘤局部生长浸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特性及在18F-FDG PET-CT、MRI图像上的表现.方法:将VX2瘤细胞株荷瘤新西兰白兔麻醉后,解剖将肿瘤剥离,制成1×107~2x107/mL细胞悬液,注入免腹股沟,形成传代兔传代.在CT引导下,将瘤细胞悬液注入兔鼻咽部,建立兔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后.观察兔症状及肿瘤生长、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41只兔在鼻咽种植瘤细胞2~4周内.37只在鼻咽部形成实体瘤,成功率90.2%(37/41),7只意外死亡,30只进入研究.鼻咽部肿瘤成瘤后均增长迅速.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常见的周围浸润部位有咽旁间隙、鼻腔、口咽、颅底、斜坡、颞下窝、海绵窦等.病理检查符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表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率93.3%(28/30),双颈淋巴结转移率43.3%(13/30).2例出现肺多发转移6.7%(2/30).30只兔鼻咽结构、周围组织器官及鼻咽肿物、淋巴结转移灶、远处转移灶在18F-FDGPET-CT图像上均能清晰显示.结论:兔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且成功率高.鼻咽部肿瘤成瘤后迅速向周围浸润性生长,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在18F-FDGPET-CT、MRI图像上能清晰显示鼻咽腔内外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供影像证据,是进行人类鼻咽癌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PET-CT和MRI诊断兔鼻咽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DG PET-CT在诊断兔鼻咽肿瘤颈部淋巴结性质上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鼻咽VX2肿瘤模型,对颈部淋巴结行PET-CT诊断并用病理诊断证实,同时与MRI诊断相比较.结果 30只鼻咽VX2肿瘤兔解剖检出颈部淋巴结共53个,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42个,且淋巴结是否转移与淋巴结体积、最短径显著相关(r=9.18,P=0.007;r=2.77,P:0.008).体积>0.5 cm3(25个)、≤0.5 cm3(17个)淋巴结的PET-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6%(24个)、29%(5个),最短径≥0.5cm(30个)、<0.5 cm(12个)淋巴结的PET-C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3%(25个)、33%(4个),PET-CT诊断的总敏感性为69%(29/42),特异性为100%(11/11),准确性为95%(40/42).MRI诊断敏感性为60%(25/42),特异性为9l%(10/11),准确性为83%(35/42).PET-CT图像所测淋巴结体积与实测体积相当(t=-1.23,P=0.233),MRI的则大于实测体积(t=-3.99,P=0.001).结论 18FDG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MRI,特别对体积>0.5 cm3或最短径≥0.5 cm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更高,对更小淋巴结的诊断仍有参考价值,仉假阴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PET-CT与MRI诊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Hu WH  Zhang GY  Liu LZ  Wu HB  Li L  Gao YH  Pan Y  Wang QS 《癌症》2005,24(7):855-860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放疗计划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对比研究PET-CT和MRI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鼻咽癌淋巴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5例鼻咽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PET-CT和MRI检查。依据随访结果对淋巴结进行定性评价。采用Som提出的分区标准,总结转移淋巴结在淋巴结各区的分布。结果105例患者中,35例PET-CT与MRI诊断不符。PET-CT评价为阳性而MRI阴性的30个淋巴结,经随访25个为阳性。MRI评价为阳性而PET-CT阴性的37个淋巴结,随访21个为阴性。依据随访结果,77例患者(73.3%)有淋巴结转移。Ⅱ区转移率最高,达87%。顺着颈静脉链,Ⅲ区、Ⅳ区、锁骨上窝、Ⅶ区转移率依次降低,分别为42.9%、14.3%、7.8%和1.3%。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70.1%,低于Ⅱ区,23例患者(29.9%)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咽后淋巴结转移。结论PET-CT判断鼻咽癌淋巴转移较MRI准确。鼻咽癌淋巴转移呈现由上往下循序发展的规律。咽后和Ⅱ区淋巴结均是鼻咽癌转移的首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兔VX2移植瘤的PET/CT显像及其应用前景.方法:48只日本大白兔种植VX2肿瘤,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2、4、6和8周进行PET/CT显像,获得注射18F-FDG后不同时间(20、40、60、80、100和120 min)PET/CT图像,以及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SUV值.显像后处死大白兔,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核分裂像及平均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VX2移植瘤总成活率为80%;注射18F-FDG后40~100 min的SUV值与20和120 min的SUV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种植VX2肿瘤细胞后2、4、6和8周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SU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大小的增殖、病理性核分裂像和平均肿瘤微血管密度与注射18F-FDG后60 min 的SUV值密切相关.结论:PET/CT还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解剖部位、形态、大小和肿瘤细胞的代谢状况,及时发现转移,是一项可靠和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CT对比,探讨18F-FDG PET-CT 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 、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cm(A 标准)、最短径≥1.0cm(B 标准)及最长径≥1.0cm(C 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在PET-CT 图像上,分别以目测腋窝淋巴结出现18F-FDG 异常放射性浓聚为判定淋巴结阳性的标准(D 标准)及半定量分析法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 max)≥1.0 为判定淋巴结转移标准(E 标准)。 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方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结果:乳腺癌患者腋窝阳性与阴性淋巴结在大小及SUV max 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诊断标准中,以PET-CT 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及与病理吻合度Kappa 值最高,其中A 标准灵敏度最高(59.3%)而特异度最低(83.5%);B 标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8.2% 、72.7%),而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低(27.1% 、88.4%);C 标准各项诊断指标相对较差,无突出项;PET-CT 图像目测与半定量诊断结果相同,其诊断准确性(90.1%)、阴性预测值(92.5%)均优于单独CT诊断,且与病理诊断吻合度较好(Kappa 值为0.57),在诊断灵敏度(55.9%)、特异度(96.1%)及阳性预测值(71.7%)方面与单独CT比较也具较高诊断价值,阳性组SUV max 较阴性组明显为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不同影像方法在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8F-FDG PET-CT 是一种直观有效的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8FDG PET-CT检测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18FDG PET-CT对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30例,术前1周内行^18EDG PET-CT检查及CT增强扫描.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对比CT与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与准确性的差异.结果术后病理原发灶均为鳞状细胞癌,2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共切取淋巴结243个,病理确定的转移淋巴结49个,平均直径1.4 cm(0.3~2.8 cm).CT确定的转移淋巴结26个,平均直径1.7 cm(1.1~2.8 c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8%和96.9%,阳性预测值76.9%,阴性预测值86.6%,准确性85.6%.18FDG PET-CT确定淋巴结转移63个,平均直径1.5cm(0.8~2.8 c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9%和91.2%,阳性预测值73.0%,阴性预测值98.3%,准确性91.9%.18FDG PET-CT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高于CT(P<0.001、0.001、0.05).结论18FDGPET-CT是检测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有用工具,可指导手术剖胸径路的选择、优化适形放疗计划,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9岁。于2000年3月因鼻塞、头痛半年入院,检查见右鼻腔及鼻咽顶均被灰白、污秽肿物占据。CT示颅骨先天发育畸形,右侧鼻腔及副鼻窦见均匀一致密度增高影。诊断:右鼻咽腔肿物。遂行全麻下鼻咽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鼻中隔后端,占据鼻咽腔及右侧鼻腔,右侧上颌窦、筛窦及蝶窦均为阻塞性炎症。术后病理报告:鼻咽腔恶性混合瘤。术后在6MV—X直线加速器下给予右侧鼻腔及鼻咽部三野照射,照射剂量DT60Gy。2001年6月因双侧颈部肿物入院,行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报告:未成熟性畸胎瘤。术后未行放、化疗。2002年8月再次发现双侧颈部…  相似文献   

9.
PET/CT与MRI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和N分期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GY  Hu WH  Liu LZ  Wu HB  Gao YH  Li L  Pan Y  Wang QS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5):381-384
目的 比较PET/CT与MRI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和N分期中的作用。方法116例鼻咽癌患者于治疗前行PET/CT和MRI检查。依据随访结果比较PET/CT和MRI在淋巴结转移诊断和N分期中的作用。结果116例患者的614个淋巴结的随访结果显示,阳性340个,阴性274个。PE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2%、98.2%和95.4%,而MRI分别为88.8%、91.2%和89.9%,两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1992年福州分期,109例(94.0%)的PET/CT分期正确,103例(88.8%)的MRI分期正确;按UICC分期,108例(93.1%)的PET/CT分期正确,100例(86.2%)的MRI分期正确。结论PET/CT判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N分期较MRI准确,但对炎性增生、大面积坏死淋巴结,或直径小于PET空间分辨率的转移淋巴结应警惕其假阳性和假阴性判断。  相似文献   

10.
兔VX2腹膜转移癌模型的建立及转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大动物腹膜转移癌模型,鉴定其生物学行为.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开腹包埋、开腹穿刺及直接经皮穿刺种植三组(每组12只),每组又分为6只瘤块接种,6只悬液接种,接种VX2肿瘤.观察肿瘤生长状况,通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分析局部区域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三种方法构建模型的成功率分别是100%(12/12)、91.7%(11/12)和58.3%(7/12),开腹法与经皮穿刺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2周后,形成典型溃疡型胃癌并腹膜转移癌表现,宿主衰竭,4周出现肺转移.病理学检查符合典型VX2组织学特点.结论:开腹包埋与开腹穿刺接种制作VX2兔腹膜转移癌模型简单,实验周期短,接种率高,其病理表现类似人类腹膜转移癌,为腹膜癌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概率和表现形式, 研究其可能的转移机制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江西省肿瘤医院初治鼻咽癌患者MRI诊断考虑有腮腺淋巴结转移者,分析其表现形式,可能的转移机制及预后。结果:2年期间1 00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15例腮腺区结节考虑有淋巴结转移,按拟定诊断标准14例确诊为腮腺淋巴结转移,1例排除,发生率1.4%。转移淋巴结大部分(82%)为浅叶淋巴结。发生腮腺淋巴结转移者绝大部分(93%)为中晚期病例,N3患者占43%,64%患者有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7例患者有Ⅱa及Ⅱb区淋巴结包膜外侵融合。79%的患者有咽旁间隙不同程度侵犯,36%患者放化疗前进行过颈部干预。中位随访10.5个月后,14例患者6例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2例已死亡。结论: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率为1.4%。其发生可能与颈部淋巴结>6cm伴包膜外侵;Ⅱa、Ⅱb区淋巴结融合;咽旁间隙肿瘤占据紧邻腮腺以及既往曾行颈部干预等有关。腮腺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水平在鼻咽癌淋巴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VEGF-A和VEGFR-2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变化的意义。结果初治及复发组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A、VEGFR-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P均<0.05)。血清VEGF-A和VEGFR-2水平与鼻咽癌T分期及N分期均有关(P均<0.05)。有淋巴转移的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A和VEGFR-2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3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A与VEGFR-2水平呈正相关(r=0.810,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VEGF-A、VEGFR-2在鼻咽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能促进鼻咽癌发生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A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索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效生物学指标,以指导鼻咽癌的治疗。[方法]RT-PCR方法检测50例鼻咽癌患者HAmRNA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N(+)组表达高于N(-)组,相对含量分别为1.503±0.378和1.069±0.37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HA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HA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评价术前超声分区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568 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同时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进行分区,记录淋巴结的数量及在颈部Ⅰ、Ⅱ、Ⅲ、Ⅳ、Ⅴ、Ⅵ及Ⅻ区的分布,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为88% ,392 例淋巴结阳性病例中289 例患者为多分区转移,转移性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Ⅱ、Ⅲ、Ⅳ、Ⅵ区为主,Ⅴ、Ⅻ区转移性淋巴结分布较少。术前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80% ,术前超声分区对Ⅲ、Ⅳ、Ⅵ及Ⅶ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术前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符合率较高。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术前超声分区对Ⅲ、Ⅳ、Ⅵ及Ⅶ区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做到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时应常规对颈部淋巴结进行术前分区。  相似文献   

15.
超声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悦 《肿瘤防治研究》2000,27(5):389-390
 目的 探讨超声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标准。方法 对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初诊患者30例(共96个淋巴结),行颈部肿块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普勒能量图检查。结果 本组转移淋巴结大小从0.4~5.0cm,85%以上的长径与短径之比<2,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的低回声,液化者可为液实混合回声或液性无回声,淋巴结皮质不均匀增厚或消失,淋巴结门偏心或消失,边界多模糊不整。血流分布主要为周边型(47.9%)和无血流型(33.3%),Rl值较高,平均为0.72。部分可见颈静脉受压或静脉内癌栓。结论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结构、血流分布、血流动力学及淋巴结包膜外转移等方面均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根据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D44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索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和放疗敏感性的有效生物学指标,以指导鼻咽癌的治疗。[方法]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50例鼻咽癌患者CD44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D44蛋白在鼻咽癌细胞膜及胞浆均有表达。N(+)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2.0%,N(-)组为3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放疗后3个月转移淋巴结消退组(61.1%)和未完全消退组(100.0%)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RT-PCR结果显示,N(+)组CD44 mRNA表达高于N(-)组,相对含量分别为1.0584±0.3958和0.4738±0.3462,有统计学差异(P=0.000);N(+)组中放疗未完全消退组和完全消退组相对含量分别为1.4282±0.3116和0.9146±0.3298,有统计学差异(P=0.002);角化组与非角化组相对含量分别为0.8365±0.4706和0.5118±0.3627,亦有统计学差异(P=0.048)。[结论]鼻咽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D44蛋白、CD44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CD44有可能成为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方向与各种病理学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9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共检出765枚淋巴结,发生转移者336枚,总转移率为43.9%,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依次为:锁骨上〉纵隔〉胃左动脉区〉食管旁,其中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3,P=0.049),而肿瘤部位、病变长度与转移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食管癌垂直转移率远大于横向转移,食管旁淋巴结不能作为食管癌的前哨淋巴结对待,应行颈胸腹三区广泛淋巴结清扫,以减少转移淋巴结的遗留,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腮腺分区勾画对伴有双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调强放疗的双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20例,利用Corvus6.3调强治疗计划系统设计3种治疗计划:既未进行腮腺分区勾画的常规计划(Pian01:将腮腺沿下颌后静脉前外缘作与腮腺后界的平行线,将腮腺分成前外与后内两部分,分别予剂量限制,重新计划优化,得到将腮腺分区勾画的计划(Planl);将腮腺分区勾画的CT序列定义为模体,由常规计划(Plan0)进行正向运算得到计划2(Plan2)。比较Planl与Plan2在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两套计划均符合RTOG0615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限制要求。采用该腮腺分区勾画方法能够降低整个腺体的平均辐射剂量、V15以及〈20Gy体积,这主要归功于降低了腮腺前外侧区约20%的平均辐射剂量、30%~40%的V。[结论]在伴有双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鼻咽癌IMRT中,腮腺分区勾画在理论上和剂量学上具有可行性,尤其降低了干细胞集中部位(腮腺前外侧区)的辐射剂量.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对腮腺分泌功能的影响有待前瞻性随机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9.
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年~1993年收治的53例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茎癌伴随腹股沟淋巴结转移53例,占周期收治阴茎癌病例的39.9%(53/133)。腹股沟淋纠结转移53例中,22例为阴茎原发癌手术时发现。31例为阴茎癌术后随访中发现。在随访发现的31例中,1年内转移者23例,占74.2%,中位转移时间为7个月。治疗采用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