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汤保护免疫性肝损伤和T淋巴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雌性NIH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刀豆蛋白A(Con A)模型组、联苯双酯组(LB,150 mg·kg-1)、加味四逆汤高、低剂量(120,240 mg·kg-1)组。所有的小鼠均经尾静脉注射Con A(18 mg·kg-1)来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造模成功12 h后摘取小鼠眼球采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中CD4+,CD8+T细胞亚群,并以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和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全血中CD4+,CD8+比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汤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Con A介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ST,ALT的活性(P<0.05),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能明显降低模型组血清中已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含量(P<0.05,P<0.01),而提高肝损伤中已经降低的抗炎因子IL-10的活性和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率(P<0.05)。结论:加味四逆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整T细胞亚群的活性、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和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饿蚂蝗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mg/kg)、饿蚂蝗总黄酮组(800,400,200mg/kg),各组预防性灌胃给药10 d。第10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20 mg/kg诱导免疫性肝损伤,8 h后测定小鼠肝、脾、胸腺指数,检测小鼠肝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亚群比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饿蚂蝗总黄酮(800、400、200 mg/kg)能明显降低肝脏指数,降低肝匀浆中ALT、AST、MDA含量和升高SOD活性,提高外周血CD4~+比率;饿蚂蝗总黄酮(800 mg/kg)能提高外周血CD8~+比率;饿蚂蝗总黄酮(800,400 mg/kg)明显降低脾脏指数,增大胸腺指数,显著降低血清中IL-2、IFN-γ、IL-10水平;饿蚂蝗总黄酮(200 mg/kg)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L-2、IL-10水平。结论:饿蚂蝗总黄酮对Co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炎、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氧化苦参碱(OMT)对刀豆蛋白A(Con 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低、高剂量(60,120 mg·kg-1)组和双环醇(156 mg·kg-1)阳性药组。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30 min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Con A(15 mg·kg-1)建立肝损伤模型。造模8 h后,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表达。采用Luminex多因子检测的方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IL-27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CD4+IL-17A的表达,CD4+CD25+Fox P3+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的比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on A模型组ALT,AST,TBIL表达明显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环醇和OMT低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ALT活性(P0.05,P0.01)。OMT高剂量可明显抑制AST表达(P0.05),OMT低高剂量均可抑制TBIL表达(P0.05),其余各组无统计学差异。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缓解肝脏病理改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OMT高剂量组血清IL-10,IL-27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OMT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CD4+IL-17A表达(P0.05),上调CD4+CD25+Fox P3+Treg比例(P0.05)。结论:OMT对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抑制CD4+IL-17A的表达,上调CD4+CD25+Fox P3+Treg比例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TSN大、中、小剂量组(30、20、10 mg·kg-1)预防性给药15 d,尾静脉注射20 mg·kg-1 刀豆蛋白A(Con A)损伤小鼠肝脏。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的活性;以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结果 TSN各剂量组均能降低Con A介导的肝损伤时小鼠血清中AST、ALT的水平,以大剂量(TSN 30 mg·kg-1)最为显著,(P<0.01);TSN各剂量组均能下调小鼠肝损伤模型组已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L-2、IFN-γ、IL-4、TNF-α的含量,而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P<0.05,P<0.01)。组织学检查也显示,TSN各剂量治疗组肝损伤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TSN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淋巴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从而减轻T细胞毒性作用对肝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黄素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供体鼠→C57BL/6受体鼠背-背皮肤移植法建立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素组(50 mg/kg)、环孢素A组(10 mg/kg)、大黄素+亚剂量环孢素A组(大黄素50 mg/kg+环孢素A 5 mg/kg),腹腔注射给药10 d.记录受体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取血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取脾脏,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25~+的比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受体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均有明显延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黄素联合环孢素A组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比大黄素组或环孢素A组均有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联合环孢素A组及大黄素组均可显著降低血浆IL-2和IFN-γ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著升高IL-4和IL-1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联合环孢素A组及大黄素组均可显著升高脾脏CD4~+及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素可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其机制或与促使Thl向Th2细胞的偏移,刺激CD4~+及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诱导免疫耐受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20,(6)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醇提物对刀豆球蛋白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 mg/kg)、美洲大蠊醇提物组(90、60、30 mg/kg),灌胃给药,1次/d,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20 mg/kg)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小鼠肝、脾系数;测定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脏组织SOD、MDA水平; 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细胞CD4、CD8。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美洲大蠊醇提物(90、60、30 mg/kg)能降低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脾系数,下调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CD4、CD8阳性细胞数量(P0.05,P0.01);美洲大蠊醇提物(90、60 mg/kg)能上调肝组织SOD水平,下调肝组织MDA水平(P0.05、P0.01),美洲大蠊醇提物能改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结论美洲大蠊醇提物对刀豆蛋白A引起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并且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使其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抑制肝损伤从急性向慢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1):113-116
目的:研究三叶香茶菜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h1/Th2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CG+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用分光光法检测肝组织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4(IL-4),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与模型比较组比较,三叶香茶菜(150g/kg)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的ALT活性,能显著提高血清IL-2水平,三叶香茶菜(150g/kg、75g/kg)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IL-10水平,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损害,对IFN-γ和IL-4水平无显著影响,对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比例和比值无显著影响。结论:三叶香茶菜能增强卡介苗(BCG)+脂多糖(LPS)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h1免疫,抑制Th2免疫,使机体Th1/Th2免疫失衡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抗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分成实验组和正常组,对实验组小鼠进行肝癌荷瘤小鼠造模后,分为模型组和鳖甲煎丸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5d。流式细胞仪对荷瘤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T/CD8+T进行测定;采用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鳖甲煎丸可使荷瘤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0.01),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下降(P0.01),CD4+T/CD8+T升高显著(P0.01);同时,鳖甲煎丸还可以提高肝癌荷瘤小鼠血清IFN-γ水平(P0.01)和血清IL-2水平(P0.01)。结论:鳖甲煎丸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肝癌荷瘤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的比例和降低CD8+T细胞亚群的比例,来纠正CD4+T/CD8+T的失衡,改变Th1/Th2漂移现象,维持Th1功能亚群的优势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灰树花多糖对脾虚小鼠T细胞亚群和Th1/Th2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虚组、阳性组(香菇多糖)及灰树花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滤菌后腹腔注射10 d,第11日处死动物。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CD3+、CD4+及CD8+T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高剂量灰树花多糖能明显升高脾虚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P<0.05);中、高剂量灰树花多糖可以明显升高脾虚小鼠的 CD4+/CD8+T 细胞比值(P<0.01)。中、高剂量灰树花多糖可以明显升高脾虚小鼠 CD3+T 淋巴细胞百分率(P<0.01)。灰树花多糖中、高剂量组可以明显升高脾虚小鼠血清 IFN-γ含量(P<0.01),灰树花多糖高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脾虚小鼠血清IL-4含量(P<0.01)。结论灰树花多糖可改善脾虚时所致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使Th2细胞向Th1细胞转化,从而达到治疗脾虚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连素合用环孢素A抗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供体,以C57BL/6小鼠为受体,采用背-背皮肤移植手术法制备模型。将受体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黄连素组、环孢素A组、联合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健康C57BL/6小鼠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黄连素组小鼠腹腔注射黄连素100 mg/kg,环孢素A组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A注射液10 mg/kg,联合组腹腔注射黄连素100 mg/kg及环孢素A注射液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1次/d,连续10 d。记录受体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h1类细胞因子[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比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受体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延长(P<0.01);联合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较黄连素组或环孢素A组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血浆IL-2[(11.55±3.14)pg/ml比(19.85±2.42)pg/ml]、IFN-γ[(26.41±6.20)pg/ml比(57.23±10.15)pg/ml]水平降低,IL-4[(192.45±70.12)pg/ml比(61.09±21.61)pg/ml]、IL-10[(106.79±27.83)pg/ml比(40.08±11.23)pg/ml]水平升高(P<0.05),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7.65±2.42)%比(3.69±0.83)%]升高(P<0.01)。结论黄连素合用环孢素A通过促使Thl向Th2细胞的偏移、诱导免疫耐受、刺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等途径,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A)介导的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HBV转基因小鼠6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尾静脉注射PBS)和ConA造模组59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造模制作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结束后,将所有ConA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荣肝合剂组、茵陈组、茵陈蒿汤组及联苯双酯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给药组小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各组均干预28天。末次灌胃给药后24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联苯双酯组小鼠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1);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和联苯双酯组肝组织中SOD水平均明显提高(P〈0.01),荣肝合剂组、茵陈组肝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荣肝合剂组肝组织TNF-α和IFN-γ水平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P〈0.05,P〈0.01)。同时,荣肝合剂组降ALT、AST作用优于茵陈组、茵陈蒿汤组(P〈0.05);提高SOD水平较茵陈组、茵陈蒿汤组、联苯双酯组显著(P〈0.01);降低IFN-γ表达较茵陈组与联苯双酯组显著(P〈0.05,P〈0.01)。结论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所致HBV转基因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是通过调节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抑制MDA、提高SOD)和改变Th1/Th2因子平衡(降低TNF-α、IFN-γ的表达,提高IL-10、IL-4表达)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补肾法和清肝法治疗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补肾组和清肝组,各20例;补肾组给予巴菟补肾益肝颗粒,清肝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IL-6、IL-8、IL-10、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补肾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补肾组积分降低幅度较清肝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补肾组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清肝组(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肾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5),而清肝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各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补。肾组IL-2、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IL-8水平降低(P〈0.05),清肝组IL.6水平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IL-2、IL-6、IL-8、IFN-γ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法和清肝法均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但补肾法免疫调控作用显著优于清肝法。  相似文献   

13.
张琳  何德根 《河南中医》2011,31(8):874-876
目的:探讨痰热闲肺证惠几经泻肺化痰汤治疗前后NK细胞亚群CD16+、CD16+CD56+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肺炎喘嗽痰热壅肺证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泻肺化痰汤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测定肺炎喘嗽第1天、第7天空腹外周血液NK细胞(CD16+,CD16+CD56+)亚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营分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5例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急性扁桃体炎营分证患儿)25例与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30例。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细胞数目及细胞数比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CD3+、CD4+、CD8+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3+和CD4+/CD8+细胞数比值明显升高,CD8+/CD3+比值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营分证可能与T淋巴细胞CIM+/CD3+和CD4+/CD8+比值升高、CD8+/CD3+比值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前期实验基础上,明确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刺激的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对CD4^+CD25^-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黄芪甲苷(AST IV)对HMGB1介导Treg免疫功能的拮抗作用。方法随机将CD4^+CD25^-T细胞分为对照组、Treg组、(HMGB1+Treg)组、(HMGB1+AST IV+Treg)组。4组均于培养后72 h检测脾脏CD4^+CD25^-T细胞增殖活性及CD4^+CD25^-T细胞孵育上清液中IL-4、IFN-γ表达水平。结果 Treg组CD4^+CD25-T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P〈0.01),其上清中IFN-γ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L-4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HMGBI+Treg组CD4^+CD25-T细胞增殖活性受抑制程度明显逆转(P〈0.01),与Treg组比较,(HMGB1+Treg)组IFN-γ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L-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HMGB1+Treg)组比较,(HMGB1+AST IV+Treg)组CD4^+CD25^-T细胞增殖受抑制程度显著加重(P〈0.01),IFN-γ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IL-4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 HMGB1在体外可明显降低小鼠Treg免疫抑制能力,而黄芪甲苷可拮抗此抑制作用,表明其对HMGB1介导的促炎效应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刺激的小鼠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CD4+CD25-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黄芪甲苷(AST Ⅳ)对HMGB1介导Treg免疫功能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清洁级BALB/c小鼠,活杀后分离脾脏的CD4+CD25+Treg、CD4+CD25-T细胞,将CD4+CD25-T细胞在48孔板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孔)培养,对照组:单纯CD4+CD25- T细胞;Treg实验组:CD25+∶CD25-按照1∶10比例加入100μl CD4+CD25+Treg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HMGB1+Treg组:按CD25+∶CD25-比例为1∶10加入100μl经HMGB1(1μg/ml)刺激72 h的Treg与CD4+CD25-T细胞进行共培养;HMGB1+AST IV+Treg组: CD25+∶CD25-按照1∶10比例加入100μl经HMGB1(1μg/ml)、AST IV(100μg/ml)刺激72 h的CD4+CD25+Treg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以上4组均于培养后72 h重新分离收集CD4+CD25-T细胞及其上清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脾脏CD4+CD25-T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CD4+CD25-T细胞活化核因子(NFAT)活性、孵育上清液IL-2表达。结果将CD4+CD25+Treg加入CD4+CD25-T细胞培养后,CD4+CD25-T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0.166±0.039),P<0.01,NFAT活性(0.156±0.035)、IL-2水平(2.38±0.58)pg/ml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加入经HMGB1刺激的Treg后,CD4+CD25-T细胞增殖活性受抑制程度逆转(0.477±0.097),P<0.01。与CD4+CD25+Treg组比较,HMGB1+Treg组NFAT活性(0.409±0.094)、IL-2(4.55±0.96)pg/ml均升高(P<0.01)。与HMGB1+Treg组比较,HMGB1+AST Ⅳ+Treg组CD4+CD25-T细胞增殖受抑制程度加重(0.287±0.052)、NFAT活性(0.261±0.046)、IL-2水平(2.73±0.62)pg/ml降低(P<0.01)。结论 HMGB1在体外可抑制小鼠Treg免疫功能发挥,而ASTⅣ可拮抗HMGB1对Treg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对HMGB1介导的促炎效应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大黄总蒽醌与总鞣质提取物对肝脏的保护和损伤双向作用。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加蒽醌低、高剂量组,空白加鞣质低、高剂量组;模型加蒽醌低、高剂量组,模型加鞣质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共10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各给药组分别给予大黄总蒽醌和总鞣质低、高剂量(5.40、14.69 g生药/kg)灌胃,1天1次,共6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生化指标(ALT、AST、ALP)、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肝组织病理结果,并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大黄醌和鞣质对大鼠肝脏的作用规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生化指标均升高(P〈0.05, P〈0.01),空白加蒽醌高剂量组HA、空白加鞣质高剂量组AST、ALT、HA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蒽醌低、高剂量组及模型加鞣质低剂量组AST、ALT、ALP、HA、TGF-β1均降低(P〈0.05, P〈0.01),模型加鞣质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ALP亦降低(P〈0.05, P〈0.01)。病理结果显示:空白加蒽醌高剂量组肝细胞轻度肿胀,空白加鞣质高剂量组肝脏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脂肪变性、小片状坏死。模型加蒽醌低剂量组能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因子分析提取到肝纤维化和肝细胞损伤两个公因子,大黄总蒽醌对大鼠两个公因子的改善作用均强于总鞣质。结论大黄蒽醌和鞣质类成分对肝脏具有保护和损伤双向作用,在相当于药材生药量可比的剂量下,大黄蒽醌类成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优于鞣质类成分,而高剂量大黄鞣质具有一定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降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试验组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口服中药降脂方;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肝/脾CT值、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脾CT值、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降脂方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脾CT值、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及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CD16+CD56T淋巴细胞;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T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GGT呈负相关。PBC患者血清IL-2、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IL-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血清IL-2和TNF-α水平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和GGT呈正相关。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浓度与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推测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紊乱在PBC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