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应用甘利欣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临床观察长期应用甘利欣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 84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利欣胶囊 15 0 mg口服 ,3次 / d,疗程 2年 ;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肝功能、Child- Pugh积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hild- Pugh积分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 .0 1) ;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 ,Child- Pugh积分等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0 .0 1)。死亡病例对照组 (13/4 3,32 .6 % )较观察组 (4 / 4 1,9.6 5 % )明显增多 (P<0 .0 5 )。治疗结束时临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甘利欣长期应用能有效地抑制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的炎症活动、改善失代偿状态、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痛苦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3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心理痛苦调查。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痛苦评分≥4分176例,占58.6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经济问题、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肝硬化病程、疼痛、睡眠问题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痛苦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度以上心理痛苦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根据心理痛苦发生的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医院感染 ,是肝硬化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其发病情况 ,我们对我院 5年来 3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抽取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9月 ,来我院住院的全部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 318例。二、诊断标准依据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硬化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 ,依据《医院感染学》。三、一般情况及免疫状况318例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 ,男 190例 ,女 12 8例。平均年龄 (5 2± 15 )岁。6 7例发生医院感…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18-119
肝硬化失代偿期性激素变化情况及药物干预后观察。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男性肝硬化失偿期患者64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性激素情况及肝硬化失偿期患者药物干预1年后性激素变化情况。失代偿期组患者T、PROG、LH、FS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失代偿期组E2、PR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组较Child-Pugh评分B、C组T显著升高、E2及RPL显著降低(P0.05)。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存在性激素紊乱现象,经治疗好转后性激素紊乱可有改善,T、E2、PRL含量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血清胆碱酸酶 (ChE)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笔者对 4 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ChE的检测 ,发现ChE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判定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4 2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并经实验室检查和B超确诊。男 33例 ,女 9例 ,年龄为 2 8~ 79岁 ,平均 4 9 3岁。1 2 检测方法 患者均在入院后第 2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ChE检测 ,操作及结果判定均由专业人员进行。2 结果结果见表 1,2。ALT高于 38单位为升高。表 1  4 2例患者入院时血清A…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病因及肝硬化分级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hild-Pugh分级B级98例,C级8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肝纤维化患者作为肝纤维化组,另选择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组与阴性组。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被研究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病因及肝硬化分级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及LHBT集值均高于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及LHBT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C级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及LHBT集值均高于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0.5%,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阴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79.8%,两组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146,P=0.01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HBT集值超过101 ppm时,其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704~0.826),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9%和65.8%。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高,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升高,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风险升高。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促进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胃肠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于海生 《新医学》1999,30(2):116-117
1引言临床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症状,导致进食减少,营养不良,加重病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较高[1,2],严重者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方法 :采用普通酵母菌对 44例肝硬化患者及 3 8例正常人进行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试验。结果 :3 8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均值分别为 (2 3± 7) %和 (3 9± 3 ) % ,44例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分别为 (15± 5 ) %和 (3 0± 7)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2 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与 12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及 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与 3 6例肝硬化非合并肝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9.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脑出血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山  沈晓明  李振东 《临床荟萃》1999,14(22):1026-1026
脑出血,常见病因有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血液病和脑血管畸形等。但是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脑出血报道较少,易于误诊、漏诊,预后较差。本文报告1993~1998年,我院住院的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脑出血18例,就有关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防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8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38~62岁,平均48.2岁。其中合并肝癌3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1.2 临床特点18例患者均有肝炎后肝硬化病史3~20年。其中6例首次住院,12例再次住院;肝功能child分级都达到C级或C级以上。既往均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平时无反复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状况及其社会支持水平,评估二者的关系,为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其焦虑情况,同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本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SAS得分为(50.13±4.24)分,SSRS得分为(43.53±5.42)分,两量表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患者的SAS得分与SSRS总分及SSRS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这3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功能明显受损 ,往往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并发症 ,肝性脑病临床常见。本院自2001年9~10月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其中并发格林 -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1例 ;并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炎1例 ;肝性脑病并发肝性脊髓病1例。3例患者均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不同程度四肢感觉运动障碍 ,临床症状相似 ,诊断上极易混淆 ,有必要进行鉴别 ,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45岁 ;农民。因“上腹部不适2个月 ,肢体活动障碍伴下肢发麻1个月”于2001年10月入院。患者有乙肝史8年 ,2个月前出现上腹部不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我院16例临床资料,探讨能否打破常规,使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尝试使用干扰素治疗的1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选择、干扰素治疗的方法、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6例中15例存活,6例HBV-DNA阴转,5例肝硬化失代偿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余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干扰素治疗部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非是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5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5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最高分为62分,最低分为22分,平均(40.5±4.9)分;生存质量好的19例(38.0%),差的31例(62.0%);影响生存质量相关因素中,除住房、社区服务2项无统计学意义外(均P〉0.05),其余14项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较差,生存质量受到心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临床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同时还要尽可能早发现并帮助患者减少或消除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血钠检查及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程度随肝功能分级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可随Child-Pugh A、B、C分级呈现上升,依次为42.86%、80.00%、91.8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钠代谢紊乱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顾文芬  陈春华  吴剑 《华西医学》2010,(12):2244-2245
目的总结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将15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类护肝药物对症治疗,但治疗组118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等明显好转,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症状、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控制腹水产生,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可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室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33例为干预组;选择同期入院的其他科室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临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干预组再进行营养干预,两组观察时间均为一个月。在观察期满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观察并测量其生化指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胆红素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可延缓病程的进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何启蓉  王英  邹大清 《华西医学》2006,21(1):119-1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血钠检查及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程度随肝功能分级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8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A级(ChildA),11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B级(ChildB),78例低钠血症肝功能C级(ChildC),肝功能ChildB级,ChildC级与ChildA级比较,发生低钠血症的例数按四方表格X2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功能ChildB级与ChildC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钠代谢紊乱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评分与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评分与病死率评估患者预后。结果随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评分增加病死率逐渐增高;死亡组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对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病死率为70%~86%[1]。数十年来,临床一直采用Child-Pugh分级方法判断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及评价其肝功能储备。2001年Kamath等[2]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即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近年许多文献对这一新体系进行了评价[3~7]。本文采用MELD评分和Child-Pugh分级,回顾性评估31例肝硬化失代偿死亡者和55例存活者,并比较2个评价体系与其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9年12月至2006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86例,其中死亡者31例,存活者55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11):1048-1051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点,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宁波第四医院发生HAP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4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中,有93例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17.0%;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20株,其中真菌5株占4.17%,革兰阳性菌32株占26.67%,革兰阴性菌83株占69.17%。检出病原菌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AP高发,肝肾功能异常导致许多敏感抗菌药物使用受限,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