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在术中应用面肌诱发肌电图进行监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血管压迫面神经,均属于动脉压迫,随访仅1例复发。结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附8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82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REZ),均为动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43例(52.4%),小脑后下动脉25例(30.5%),椎动脉6例(7.3%),多支血管复合型压迫8例(9.8%)。术后58例症状立即完全缓解,24例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仅1例未完全缓解。主要合并症包括眩晕、耳鸣15例,听力下降或消失6例,面瘫4例,脑脊液瘘1例,感染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防止脑损伤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46例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结果 手术中可见动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压迫24例(52.17%),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4例(30.43%),椎动脉和小动脉同时受压7例(15.22%),椎动脉压迫1例(2.18%).38例手术后面肌抽搐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显著减轻.主要并发症包括眩晕、耳鸣(9例),听力下降或丧失(5例),脑脊液漏(1例),感染(2例).无一例手术中死亡.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及手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并充分减压,是保证微血管减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要点和评价其疗效,并探讨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VD治疗的186例面肌痉挛病例资料。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98例,小脑后下动脉58例,椎动脉9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共同压迫21例。结果出院时,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142例(76.3%),痉挛症状改善33例(17.7%),痉挛症状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1例(6%)。围手术期脑脊液耳漏1例,术后耳鸣3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2年,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169例(90.9%),症状较术前改善14例(7.5%),症状无改善3例(1.6%)。结论 MVD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信号有助于判断减压效果,评判手术疗效应考虑延迟治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在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术后对面肌痉挛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病人、探讨在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MD-OC反应)变化,并以正常侧作对照检查。结果:26例术前均记录到痉挛侧MD-OC反应,在术中操作不同阶段,21例均见MD-OC反应消失。术后1周~3个月随访复查21例中,12例痉挛完全消失,MD-OC反应不复存在,9例症状明显或部分减轻,但有4例再记录到MD-OC反应。另5例术中,术后均记录到MD-OC反应,症状未有改善。结论:面神经诱发肌电图运用于MVD术中监测和预后判断,可改善和提高面肌痉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28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REZ),均为动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15例(53.6%),小脑后下动脉8例(28.6%),椎动脉2例(7.1%),多支血管复合型压迫3例(10.7%)。术后20例症状立即完全缓解,8例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1例未完全缓解。主要合并症包括眩晕、耳鸣5例,听力下降或消失2例,面瘫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防止脑损伤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5例,经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时经绒球小结叶显露面神经脑干段,仔细找寻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离开面神经,在血管和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固定。结果术中发现小脑前下动脉26例(74.3%),小脑后下动脉7例(20.0%),椎动脉2例(5.7%),总有效100%,本组无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术中不遗漏责任血管,使责任血管远离面神经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后颅窝入路对7例三叉神经痛、5例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有6例发现三叉神经根为动脉压迫,1例为静脉压迫。7例病人于血管减压后疼痛完全消失,且无任何神经缺陷遗留。5例面肌痉挛患者中4例面神经根有动脉压迫。血管减压后症状都获得明显缓解,1例在面神经根部未发现血管压迫,此例术后疗效不佳。微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是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一种重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这两种疾病的近期疗效甚佳,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方法对68例面肌痉挛实施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发现压迫的血管有33例小脑前下动脉,18例小脑后下动脉为单根血管压迫;17例椎动脉分别和小脑前下或后下动脉构成双重压迫。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漏液处皮肤切口加缝后消失。暂时性面瘫2例,分别于术后4天和14天出现,治疗后恢复;耳鸣2例,分别于术后1天和4天出现,经治疗1例恢复1例好转。术后3~4天发热,体温持续超38.5℃7~10天2例,有脑膜刺激征且血象高,抗菌素静滴治疗痊愈。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49例,术后两周内消失18例,半年消失1例,1年内轻度复发1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有效手段,手术操作细致、术后严密观察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中持续监测异常肌反应对判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改善预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34例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持续监测异常肌反应。结果患者均于麻醉前诱导刺激面神经颧支,并于面神经颏支记录到异常肌反应。与术前相比,术后异常肌反应潜伏期延长[(16.12±3.17)ms对(14.75±3.32)ms,P=0.015]、波幅降低[(0.11±0.03)m V对(0.13±0.03)m V,P=0.027]。32例(94.12%)分离责任血管后异常肌反应消失;1例(2.94%)切开硬脑膜后短暂性消失,至分离责任血管后完全消失;1例(2.94%)分离责任血管后仍存在。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30例,88.24%)、小脑后下动脉(3例,8.82%)和基底动脉(1例,2.94%),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22例(64.71%)、远端8例(23.53%)、同时压迫根部和远端4例(11.76%)。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均消失,至随访结束时,治愈31例、明显缓解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结论术中持续监测异常肌反应有助于明确责任血管、更彻底地完成面神经减压、改善预后、减少迟发性愈合,同时可以提高术者信心,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1-03—2014-10采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3例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三叉神经痛2例,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0例。结果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5例(81.40%)(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34例),症状明显减轻5例(11.63%)(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例),无明显缓解3例(6.98%)(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2例),有效治愈率93.02%;1例左侧三叉神经痛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嘴角疱疹,面肌痉挛术后听力下降或轻度面瘫2例,无死亡病例,给予临床治疗后可自行痊愈;术后复发2例(面肌痉挛)。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有效安全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5例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术中责任血管、术后疗效、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后下动脉13例,小脑前下动脉25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术后34例(75.6%)症状即刻消失,11例(24.4%)仍有不同程度面肌痉挛症状。术后出现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脑脊液耳漏1例。随访1~4年,症状消失41例(91.1%),仍有面肌痉挛症状3例(6.7%),症状消失后复发1例(2.2%)。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式,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远期疗效的因素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分析253例随访13~144个月(平均73个月)的资料。结果痉挛消失232例(91.7%),痉挛部分缓解10例(4%),痉挛复发11例(4.3%)。痉挛复发者再手术时发现遗漏压迫血管、减压材料移动是造成手术失败及复发的原因。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遗漏面神经根附近的责任血管,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51例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术中确认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 本组均能见到面神经出脑干处有动脉血管压迫,其中AICA26例(51.0%),PICA16例(31.3%),VA4例(7.8%),复合型5例(9.8%).43例(84.4%)术后症状完全缓解,8例术后减轻(15.6%).其中4例(7.8%)3周内停止抽搐,3例(5.8%)3月后抽搐停止,1例(2%)一直未完全缓解.随访1年以上,复发1例(2.0%).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是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术中确认责任血管,充分减压和防止副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经验。均在磁共振检查后行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MRI及术中均见面神经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例,椎动脉1例;三叉神经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上动脉3例。行微血管减压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立即消失;面肌痉挛术后立即消失5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消失2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微血管减压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方法和技术细节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患者,其中三叉神经痛15例,面肌痉挛22例,分析术中体位,切口,骨窗,责任血管压迫等细节,观察二者术后疗效。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14例,1例延迟缓解。所有面肌痉挛患者痉挛症状术后即刻消失,无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2年,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复发,所有面肌痉挛患者未见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在术中体位、切口、骨窗、责任血管压迫等具体操作细节方面有细微差别,了解这些差别有助于增加手术安全性,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面肌肌电图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7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仔细辨别并处理责任血管,通过实时记录面肌的肌电反应了解减压效果。结果 60例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6例单纯性蛛网膜粘连或增厚,6例存在隐匿性责任血管。术后异常肌电图波形完全消失54例,基本消失16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7例,部分消失14例,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8.6%(71/72)。结论 面肌肌电图监测可实时了解术中减压效果,对面肌痉挛的MVD,尤其是隐匿性责任血管所致面肌痉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的96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均为动脉血管压迫。术后68例症状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无效;其中有1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责任血管的识别以及减压棉片的放置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附5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诊断方法和手术效果及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 3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结果:MRTA检查面神经微小血管压迫的阳性率达84% ,术中发现责任血管5 2例,占98.1% ,全部病例经2~46个月随防,平均2 0个月,抽搐完全消失43例(81% ) ,减轻9例(17% ) ,总有效率96% ;手术无效1例(1.9% )。4周后出现对侧幕上慢性硬膜下积液1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充分的减压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症状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