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妊娠与妊高症对新生儿影响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回顾性对照分析的方法,对127例重度、154例中度妊高症母亲与281例正常母亲及其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足月儿平均出生体重在重度妊高症母亲组中为3229克,低于正常母亲组的3372克(P<0.05)。低体重儿在重度妊高症母亲组中发生率为13.5%,高于正常母亲组1.13%(P<0.005)。自发性早产发生率在重度妊高症母亲组为30.77%,明显高于中度组与正常组的7.8%和4.05%(P分别<0.005与0.001)。平均胎盘重量在重度妊高症组为584克,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新生儿发病率在重度妊高症母亲组中为42.85%,与正常组的新生儿13.31%比较有显著差别(P<0.001)。认为围生医学的各种防治措施降低了妊高症与子痫的发生,但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与早产的发生,以及疾病发生率并未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对铁岭县农村1840例新生儿体温监测发现:新生儿冷伤381例,发病率20.7%。冷伤患儿死亡15例,病死率3.7%。本病主要发生在出生24小时内(91.2%)。发病率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春冬寒冷季节(27.8%~34.5%)显著高于夏秋温暖季节(5.8%~9.1%),P<0.05;产室温度愈低,发病率愈高(F=47.79,P<0.01),室温>21℃,发病率低(7%);胎龄<37周的早产儿(37.9%)高于足月儿(20.4%),差异显著(x2=5.32,P<0.05);体重≤2500克者(29.4%)高于体重>2500克者(20.3%),P<0.05。且发现未按时喂哺或患病新生儿冷伤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目的 调查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发病率,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调查方法,符合FC诊断者纳入观察对象;对确诊为FC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14岁1001名儿童中FC共38例,本组FC发病率为3.8%;城区发病率为4.65%,农村2.38%(yz=2.48P<0.05),城区患病明显高于农村;男童FC患病率2.73%,女童4.07%(yz=275.8lP<0.001);各年龄组患病率无差异;2.本组FC患儿排干硬条状成形便占74%,球形硬便占13%。82%患儿等待自行排便,多数家长未采用解除便秘措施;经常进行排便练习的患儿仅占5.26%;精神欠佳者占26%,腹痛者占21%,伴轻度营养障碍者60%,食欲欠佳及厌食占34%和21%,FC患儿很少进食水果及蔬菜者分别占42%及37%,喜甜食及肉食者为40%及53%。结论 1.本次调查小儿FC发病率为3.8%,城区高于农村,女童高于男童;2.FC患儿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受一定影响,应予以关注;3.FC患儿饮食结构有偏差。  相似文献   

4.
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990~2003年14年〈2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每两年为一组,对其发生率、围产期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围产期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01);围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由428.6%。降至98.2‰(P〈0.001)。胎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母亲妊高征和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的是畸形、宫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结论 加强产前围产保健,对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其死亡率是非常雷尊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与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和预后。方法(1)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配合尸检为主要诊断依据,对1992至1998年我院出生的31493例新生儿进行先心病发病情况前瞻性调查。(2)对1992至1995年出生的先心病患儿,随访3年。结果(1)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配合尸检,结合随访的修正诊断,检得先心病318例,患病率10.10‰。其中非青紫型255例,占80.2%,青紫型63例,占19.8%。室间隔缺损患病率5.14‰居首位。(2)318例先心病中新生儿期死亡35例,病死率11.0%,1992—1995年出生的167例先心病随访3年,死亡38例(22.8%),1岁内占94.7%,0~28d占68.4%。结论新生儿先心病发病率高,新生儿期是先心病死亡高峰年龄。  相似文献   

6.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干预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进一步发展,低出生体重儿(LBW)存活率增加,统计显示,我国LBW发生率占新生儿的6.4%,极低体重儿(VLBW)的发生率占LBW的7.4%,占新生儿的0.5%。我国LBW死亡率为176.4%o,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者的10%~12%可遗留体格和智能发育阻碍。为了改善VLBW体格和智能发育,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对3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R)、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自然逆转成熟及恶性增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4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8例神经节细胞瘤、16例胎儿肾上腺髓质、20例新生儿肾上腺髓质中hTR、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hTR、hTERT基因在病理分型F型中的阳性表达均为46.15%(6/13);uF型中阳性表达分别是85.71%(18/21)、90.48%(19/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05,P〈0.05;X^2=8.10,P〈0.05)。在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中hTR、hTERT基因的阳性表达均为20%。神经节细胞瘤中hTR、hTERT基因的阳性表达分别是25%、12.5%;二组与神经母细胞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70,P〈0.05;X^2=10.81,P〈0.05)。在胎儿及新生儿肾上腺髓质中hTR、hTERT基因为弱阳性及阴性。结论在神经母细胞自然逆转成熟及恶性增殖是时hTR、hTERT起了重要的作用,当hTR、hTERT基因表达减弱,神经母细胞具有自然逆转成熟的趋势,当hTR、hTERT基因表达阳性,提示神经母细胞增殖力增强,因此hTR、hTERT基因的表达可作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总被引:232,自引:2,他引:230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7%~0.8%,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20余年来,我国先心病的诊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一方面是在婴幼儿及重症复杂型先心病的诊治,明显减少了死亡率;另一方面,先心病介入治疗在材料、实验、方法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为防治ROP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孕周≤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生后4~6周开始定期检查眼底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根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国际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分期。结果75例资料完整的早产儿中有5例发生ROP,患病率为6.7%,ROPⅠ期3例,Ⅱ期1例,Ⅲ期1例;按早产儿出生体重分为≤1500g组、≤2000g组、〉2000g组,三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40%、5%、3.3%;按早产儿胎龄分为≤30周组、≤32周组、≤34周组、〉34周组,四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40%、6.7%、5.4%、0;吸氧组ROP发生率高于未吸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出生体重、胎龄及氧疗为ROP的发病高危因素;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ROP发病率越高;预防ROP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早产的发生及合理用氧,对早产儿常规进行眼底检查,能及时发现ROP并加以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及9个项目县共10个监测点2001—2005年出生的活产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5年间婴儿死亡率为35.3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9.37‰,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为66.57%、89.88%,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中毒、腹泻。结论青海省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新生儿死亡率略有上升,提示我们应重点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便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2510例意外损伤住院儿童的回顾性分析和干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儿童意外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以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1991年1月-2001年12月因意外损伤而住院治疗的儿童进行分析总结,包括意外损伤发生的原因、种类、性别、年龄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 11年中共收治2510例意外损伤患儿,占同期总住院病例的2.84%,死亡率占同期总住院病例死亡率的1.52%。意外损伤前3位分别是意外跌伤(48.53%)、交通事故(18.05%)和烧烫伤(5.34%)。所有病例男女之比为1.93:1。意外跌伤在6岁以上组儿童中最为多见,占该组意外损伤的55%,3岁以内是烧烫伤的高峰发生年龄段,异物吸入或吞入在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高于3岁以上儿童组(分别为4.87%和2.46%)。冬季意外损伤的发生率最低(19%)。结论 意外事故已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安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干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超声波筛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报告新生儿超声波髋关节筛查的发病率调查结果。方法对上海某区3143例新生儿出生3~7d接受了超声波髋关节筛查,髋关节不稳定的患儿在出生28d时接受了复查,采用GrafR静态超声波髋关节检查方法和简化的分类标准对所有筛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3143例新生儿,男1666例,3332例髋关节,占53.01%,女1477例,2954例髋关节,占46.99%。新生儿中检查正常的髋关节3002例,占新生儿总数95.51%,髋关节不稳定35例,占1.11%,最终被诊断为DDH新生儿106例,占3.37%,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95例,髋关节半脱位8例,髋关节脱位3例。结论新生儿DDH超声波检查发病率为重视和开展早期防治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3.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淋巴瘤之后位居第4,约占小儿恶性实体瘤的10%。在美国出生婴儿中NB的发病率为1.64/10万,而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3000例。  相似文献   

14.
赵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2):139-141,149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道急症,约90%以上见于早产儿,在活婴中发病率约0.72~1.8/1000,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病率约3%~7%,死亡率达12%-30%。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科学的治疗措施已应用于NEC的处理,但该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寻求对高危儿合理的预防措施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0~2004年北京川崎病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儿童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急性期预后。方法 按照日本全国儿童KD调查及北京第1次KD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回顾性记录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所有KD患儿。结果 北京45家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参加调查,共计报告1107例患儿。5年KD发病率为40.9~55、1/10万5岁以下儿童,平均49.4(95%CI,46、6~52.4)/10万5岁以下儿童。2000~2004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α〈0.05)。发病年龄1个月~13.8岁,中位年龄2.0岁,其中5岁以下占87.4%;男女发病比例为1、83:1;春、夏有2次发病高峰,以夏季最高,2000和2004年在2次高峰基础上冬季还有1次发病高峰。复发15例,复发率1.4%;有家族史2例,占0.2%。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多形性皮疹为最少见的临床特征,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 2000~2004年北京KD发病率较前5年升高,但仍低于日本。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与以往报道相似,但季节分布不同,除每年春、夏2次流行高峰外,2000和2004年冬季出现第3个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6.
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原测定及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及哮喘发作和缓解时肺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MAST过敏原测定仪测定73例哮喘儿童的血清总IgE和35种过敏原,然后分别应用F2600型和303型肺功能促进行测定其哮喘发作和缓解时的肺功能变化。结果73例哮喘儿童中血清总IgE升高68例,占93.1%,这68例中可检出过敏原46例,占67.6%,46例中对尘螨过敏43例,占93.5%,对豚草、动物毛、蟑螂过敏3例,占6.5%。0~3a组哮喘发作时75%潮气量与最高呼气流速之比(25-PF)值为0.424±0.089,与正常预定值(0.6±0)比较显著降低.P<0.01:而哮喘缓解时25-PF值为0.603±0.021,与正常预定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6a组和7a以上组哮喘发作时最大肺活量(FVC)、ls最大呼气量(FEV1)与正常预定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EV1/FVC、FEF25%~75%与正常预定值比较差鼻有显著性,P<0.05;而哮喘缓解时上述参数正常。结论广州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外源性过敏原密切相关.其中尘螨是诱发哮喘最主要的过敏原。肺功能仪测定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变化可用来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呼吸机治疗且住院28d以上的VLBWI共56例。分析20余种高危因素与BPD发生的关系。结果BPD发生率为41.07%(23/56例),占使用机械通气VLBWI的17.04%(23/135例),占所有VLBWI的6.20%(23/371例)。BPD组FiO2、吸气峰压(HP)、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呼吸道压(MAP)、上机日龄、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肺成熟、生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α〉0.05),而胎龄≤30周、出生体质量≤1250g、上机次数〉2次、并肺炎、肺出血、上机5d、痰培养阳性2次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α〈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肺炎、使用机械通气天数回归系数为0.952、0.144;OR值分别为2.591、1.154。结论缩短应用机械通气时间、防止及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是预防VLBWI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约为0.05%(尸检发现)。其中粘液瘤占30%~50%,大部分位于左心房(90%)或右心房,亦可侵犯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肺动脉瓣少见,文献曾有4例报道(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2),其中2例经病理证实。我院2003年8月收治肺动脉瓣粘液瘤患儿1例,并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囊性纤维性变(CF)的预后决定于呼吸系统感染、尤其是粘液型绿脓菌的呼吸道感染。该文就其发病机制、治疗与预后作一探讨。CF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种人发病率高,预后不良。CF 的基本缺陷尚未明确,可能是外分泌腺上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8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临床表现及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5例KD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辅助检查等异常情况。对无CAL31例和并CAL54例患儿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AL及冠脉瘤(CAA)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结果1.男56例,女29例;年龄26个月~5岁者77例(90%)。KD并CAL发生率与WBC计数、血小板、血沉增高及血红蛋白、血清钠降低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发热天数均无相关性(P〉0.05)。除发热外,口唇潮红者占95%,皮疹占82%,球结膜充血占80%,颈部淋巴结大占75%,指趾端脱皮占70.5%,口唇及口腔改变占68%。2.心血管改变情况:并CAL54例(63.5%),3例形成CAA,在冠状动脉病变人群中占5.5%,占KD3.5%。左房左室扩大30例(35%),心包积液6例(7%),有心电图改变23例(27%)。病程5d以上确诊KD的患儿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和口服阿司匹林疗效均显著。结论5岁以下KD男童发病率高,早期大剂量应用IVIG对防治CAL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