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MSCT检查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小肠梗阻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别依据平扫图像、增强图像、增强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对是否梗阻、梗阻部位、病因及是否合并肠缺血进行分析,并对梗阻部位的诊断信心评分(分3级)及显示病变的直观性评分(分3级).结果 MSCT增强检查较单纯平扫可以提高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93.9%、80.0% vs 76.7%,P<0.05);增强轴位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明确梗阻部位的信心指数明显较高(P<0.05),同时后处理图像显示病变的直观性等级指数也较轴位图像 高(P<0.05),使病变部位显示更加清晰、直观.结论 增强MSCT检查及其后处理的应用在明确机械性小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性CT表现,评估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石性小肠梗阻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主治医生盲法对21例患者以及其他17例粘连性肠梗阻图像共同作出诊断。结果 16例胃石性肠梗阻均在梗阻移行处肠腔内见边界清楚的含气致密团块,10例见周边硬化缘,8例伴周围肠壁局部增厚,4例伴胃石,2例伴近端小肠扭转。胆石性肠梗阻5例,异位结石表现为环状钙化或完全钙化影,4例伴有胆囊形态异常及胆道积气。21例肠石性肠梗阻中17例诊断正确,CT对肠石性肠梗阻诊断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1.0%,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9.5%。结论 CT能明确显示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表现,是诊断肠石性小肠梗阻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3.
儿童小肠机械性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儿童小肠机械性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1例手术确诊为小肠机械性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与CT表现。年龄9个月至14岁,男17例,女14例。急性小肠梗阻29例,慢性小肠梗阻2例。其中7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与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分别为19例和29例。CT准确显示梗阻病因18例,包括小肠石4例,肠套叠5例,腹腔局部感染渗出粘连6例,腔内型肠重复畸形1例,先天性脐疝1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例。本组7例有腹部手术史者全部为粘连性梗阻,结合手术史,CT准确判断病因25例。腹部X线平片与CT假阴性诊断分别为4例和2例。结论 CT对发现肠绞窄和肠壁积气的敏感性较腹平片高。CT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有助于判断病因,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往往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CT被广泛应用之前,立位平片一直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但因其密度分辨力低,对肠梗阻的诊断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CT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进步,其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28例机械性肠梗阻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旨在探讨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肠机械性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32例小肠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1岁~78岁,急性肠梗阻7例、慢性肠梗阻25例。结果:完全性小肠梗阻9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3例;本组MSCT诊断小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准确率97.2%,29例病因诊断正确(87.8%).结论:MSCT是诊断小肠机械性梗阻敏感、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在诊断梗阻原因方面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植物粪石性急性小肠梗阻(SBO)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证实的12例植物粪石性急性SB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2例小肠植物粪石均为单发,其中3例同时伴有胃内粪石。小肠粪石大小3 cm×3.5 cm~4.2 cm×5 cm,在CT上均表现为一个边缘清楚的卵圆形或圆形含有气泡的斑点状软组织肿块,位于梗阻部位的管腔内,其中位于十二指肠1例,空肠4例,回肠7例。所有病例均显示粪石近段小肠扩张(管径>3 cm),远侧小肠突然萎陷。结论:小肠植物粪石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是诊断植物粪石性急性SBO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内容包括肠系膜血管改变、肠壁强化程度及腹水情况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绞窄性肠梗阻主要征象有病变段肠管无强化和强化减弱(23/32,72%),腹腔积液(21/32,66%),系膜血管改变和网膜浑浊、密度增高(18/32,56%)。结论:肠壁强化程度减退、漩涡征、肠腔积血及腹腔积血是绞窄性肠梗阻比较可靠的征象。螺旋CT检查是诊断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5年经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48例肠梗阻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螺旋CT机做CT平扫,其中6例另行增强CT扫描.结果:所有48例肠梗阻病例的CT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相符.①在本组病例中,CT扫描显示肠梗阻部位(小肠梗阻29例,结肠梗阻19例);肠梗阻原因(腹壁疝13例,肿瘤19例,肠粘连14例,肠套叠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梗阻性质(单纯性肠梗阻41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②CT扫描不仅显示肠梗阻时肠道的扩张及肠腔内的气液平面,而且清晰地显示肠梗阻时肠壁、肠系膜的情况、闭襻的形成以及肠梗阻是否伴有出血及腹水等征象.结论:CT检查可以判定有无肠梗阻,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及肠梗阻的原因,以及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CT是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及早期的CT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 对23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为粪石性小肠梗阻的64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位诊断23例(100%)均正确:空肠4例,空回肠交界处5例,回肠14例;21例(91.3%)定性诊断正确,2例误诊为肿瘤.主要的CT表现有:肠腔内类圆柱形或类椭圆形相对低密度灶(21/23,91.3%),胶囊样密度增高影(18/23,78.3%),病 灶内有蜂窝状气泡 影(20/23,87.0%),邻近肠壁强化(20/20,100%),近段小肠扩张并见液气界面(23/23,100%),远端肠管正常或塌陷(23/23,100%).结论 粪石性小肠梗阻具有典型的CT表现,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机械性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其中2例仅做平扫,29例先平扫,然后行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双期扫描.结果 31例机械性肠梗阻均见不同程度的肠管扩张、积液积气.肠梗阻病因包括:结肠癌9例,直肠癌2例,回肠远端腺癌2例,小肠淋巴瘤1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克罗恩病3例,左腹股沟疝嵌顿2例,回肠远端柿石3例,粪块2例,肠粘连1例,肠系膜上动脉远端闭塞1例,肠系膜扭转1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回肠远段梅克尔憩室伴感染1例,十二指肠球后膜性闭锁1例.术前26例肠梗病因CT诊断正确,诊断率为83.9%.结论 机械性肠梗阻病因多样,CT表现复杂,少见病容易误诊.多排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术前机械性肠梗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9例经手术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5例行三维后处理重建.由2位高年资放射医师用盲法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根据CT图像上"移行带"区肠壁的厚度、密度和强化程度,肠管管腔和肠系膜区的形态和密度改变,结合病史,分析肠梗阻的病因.结果 CT提示病因诊断46例,占94%,包括肠粘连13例、肿瘤11例、疝4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胆石2例、胃石2例、结肠内容物阻塞4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和阑尾炎阑尾脓肿3例.病因诊断不明或误诊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CT在肿瘤性肠梗阻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肿瘤性肠梗阻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内窥镜活检证实的 35例肿瘤性肠梗阻病例的CT及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及内窥镜结果相对照。结果 35例病例中 33例手术病理及内窥镜活检与CT表现符合。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 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 94%,包括结肠癌 25例,淋巴瘤 5例,间质瘤 2例,脂肪瘤 3例。结论 CT在肿瘤性肠梗阻的检查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明确肠梗阻存在与否,而且在梗阻点定位、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8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分别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CTVC)、表面遮盖显示(SSD)、透亮显示(Raysum)等后处理,将其结果与结肠镜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6%,包括肠肿瘤18例,肠粘连2例,肠扭转2例,腹外疝3例,胆石3例。结论MPR、CTVC、SSD和Raysum检查机械性肠梗阻各有优缺点,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助于病变的检出与病变的定位、定性。MPR技术应为首选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CT在诊断胆道梗阻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阻塞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梗阻端邻近胆管进行薄层扫描,检查后由放射科医师做定位及定性诊断,并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总管环形征(定位率98.8%);梗阻端形态:尖削状(良性率100%),突然截断(恶性率81%);邻近胆管壁情况:环形增厚(良性率97%),不规则增厚(恶性率100%);邻近胆管内CT值:>20Hu(结石100%),<20Hu(恶性率74.5%);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一致(恶性率74%),内轻外重(良性率89%);伴肿块(恶性率85.6%);此组CT定性诊断率90%。结论 梗阻性黄疸各种CT表现在诊断方面都存在一定特异性或敏感性,应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CT在急性小肠梗阻病因诊断和处理中的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CT在急性小肠梗阻病因诊断和处理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的 5 5例小肠梗阻的CT征象和记录由于CT的信息而在治疗上发生的改变。进行腹部CT横断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 ,2 4例进行冠状位重建。结果 5 5例小肠梗阻的病因中 ,粘连性小肠梗阻 2 4例 ( 4 3 .6% ) ,小肠肿瘤 (含复发 ) 10例 ( 18.2 % ) ,腹外疝 5例 ( 9.1% ) ,炎性作用引起小肠梗阻 6例 ( 10 .9% ) ,肠套叠 4例 ,小肠扭转 2例 ,肠石性 2例 ,外伤后麻痹性肠梗阻 1例 ,先天性 1例小肠重复畸形。在CT检查前 ,病因诊断正确 2 3例 ( 4 2 % ) ,而CT提示正确病因诊断者 5 0例 ( 91% ) ,经CT确诊后 ,使临床治疗方案发生改变者 16例 ( 2 9% )。结论 CT扫描能够明显提高小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正确率 ,并且提高了临床正确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球形肺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特点 ,以便与其他球形病灶 ,尤其是肺癌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 2 5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病人的CT与X线检查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例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是 :(1)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 ,靠近胸膜处 ;(2 )病灶中央密度高 ,边缘密度低且较模糊 ;(3 )病灶两侧缘平直 ,病灶呈方形或三角形 ;(4 )病灶边缘可不规则呈锯齿状 ,但较模糊 ;(5 )病灶附近胸膜反应显著 ,有较广泛增厚 ;(6)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 ,但无僵直样改变。结论 CT检查对球形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小肠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淋巴瘤患者行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在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小肠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强化方式、淋巴结和供血血管的显示率等特征.结果 22例NHL小肠淋巴瘤中,十二指肠4例,空肠6例,回肠12例,位于末端回肠6例.门脉期CT值平均增高32 HU,12例表现为浸润溃疡型,动脉瘤样扩张型有8例,息肉样肿块型4例.15例肠系膜见多发的淋巴结肿大,MPR重建后6例见来源于肠系膜动脉的供血动脉.MscTE对小肠淋巴瘤的定位、定性与术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5.5%和91%.结论 MSCTE在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大,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