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先天性疟疾是由于胎儿时期母亲患疟疾,母体疟原虫在胎盘滋生,引起胎盘病变,从而传给胎儿,使新生儿在出生后5~6天内发病。本人于1994年8月~1996年8月在马里Sikasso医院工作期间,曾收治17例先天性疟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疟疾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5月在尼日尔马拉迪省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156例<5岁重症疟疾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贫血(45.51%)、高乳酸血症(23.72%)、脑型疟疾(23.08%)、血小板减少(21.15%)、低血糖(21.15%)、高原虫血症(12.18%)、呼吸窘迫(11.54%)是本组患儿的特征性临床表现。2岁以下患儿重度贫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2~5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型疟疾的发生率2~5岁患儿显著高于2岁以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6例患儿中恶性疟的发病人数占显著优势,为113例(72.44%),三日疟25例(16.02%),卵形疟16例(10.26%),间日疟2例(1.28%)。死亡28例(17.95%)。脑型疟疾、惊厥、低血糖、高乳酸血症是患儿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尼日尔地区儿童重症疟疾主要为恶性疟,重度贫血和脑型疟疾常见,并与患儿年龄相关。脑型疟疾、惊厥、低血糖、高乳酸血症是患儿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Benin小儿脑型疟疾43例宁夏第二人民医院儿科(756000)马效芬本文就1994年5月一1994年11月在非洲贝宁(Benin)收治的43例小儿脑型疟疾分析如下。临床资斜一、一般资料43例中男26例,女17例。发病年龄6个月~3岁15例;4~7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非洲儿童脑型疟疾临床特征,以期找到防治规律。方法对2000~2002年住院的148例非洲儿童脑型疟疾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病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个月~5岁儿童患病率占住院总人数的77%,痊愈94例,后遗症8例,死亡46例,病死率31%,临床特征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惊厥、意识障碍等。血涂片见疟原虫可确诊。首次阴性应反复检查,惊厥,意识障碍者应排除其他疾病。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尽早抗疟治疗,治疗并发症等是降低儿童脑型疟疾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非洲儿童脑型疟疾临床特征,以期找到防治规律。方法对2000~2002年住院的148例非洲儿童脑型疟疾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病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个月~5岁儿童患病率占住院总人数的77%,痊愈94例,后遗症8例,死亡46例,病死率31%,临床特征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惊厥、意识障碍等。血涂片见疟原虫可确诊。首次阴性应反复检查,惊厥,意识障碍者应排除其他疾病。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尽早抗疟治疗,治疗并发症等是降低儿童脑型疟疾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非洲马里是恶性疟疾的重流行区。因长期使用氯喹治疗疟疾,抗性虫株不断增多。为提高恶性疟疾的治疗效果,我们在该国某医院采用磷酸咯萘啶、青蒿琥酯和法国产Quinimax等药物治疗恶性疟疾,井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100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对于近半月内未进行抗疟治疗而出现疟疾症状的患儿.采用厚血膜徐片检验,恶性疟原虫阳性.而无其并发症者,随机分A(咯萘啶 伯喹)、B(青蒿琥酯 Fan-sidar)、C(Quinimax)三组进行治疗,咯萘啶每片含基质100mg(杭州民生药厂产品,批号860401),总剂量为24mg/k…  相似文献   

7.
小儿惊厥常见病因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一、感染性(-)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型寄生虫病(脑型肺吸虫病、脑型血吸虫病、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包虫病等)。(二)颅外感染1.高热惊厥:突发高热的任何颅外感染在年幼儿均有可能引起惊厥,这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典型的高热惊厥最常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因此时大脑分析、鉴别及内抑制能力较差。6岁后高热惊厥罕见。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好的小儿,而在营养不良小儿罕见,因前者患上感时,体温常迅速上升至40℃而发生惊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脑止痉颗粒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常见证型的疗效,初步探讨其对多发性抽动症的防治机制。方法 97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给予益脑止痉颗粒口服3个月治疗,观察YGT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气郁化火型有效38例,无效5例;脾虚痰聚型有效34例,无效3例;阴虚风动型有效25例,无效2例;各证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脑止痉颗粒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96年1月~1997年7月,在马里共和国Markala医院,用青蒿琥酯等药治疗恶性脑型疟疾42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凡血涂片中查见疟原虫环状体,并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精神症状,又能除外其他疾患者,即可诊断为恶性脑型疟疾[1],本组共治疗42例。2.药物和治疗方案:青蒿琥酯针剂,每支含量60mg,批号950105,系广西桂林第二制药厂产品;磷酸伯氨喹,每片含伯氨喹盐基7.5mg,为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把42位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选用青蒿琥酯针剂,…  相似文献   

10.
复方蒿甲醚与双氢青蒿素对小儿恶性疟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里共和国地处西非,属热带气候。恶性疟是当地主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恶性疟终年流行,尤其是雨季(6—8月,其余为旱季),蚊媒大量滋生繁殖,为恶性疟流行高峰。以往多用氯喹治疗,故抗氯喹虫株不断增多。2001年8月-2003年7月,在马里Markala医院工作期间,采用复方蒿甲醚治疗小儿恶性疟40例,并以双氢青蒿素作对照试验以比较观察疗效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 (CP)是小儿大脑在尚未发育成熟阶段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出现的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是儿童时期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 ,治疗较为困难[1] ;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对 44例患儿加吡拉西坦静脉滴注 ,并观察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1999~ 2 0 0 1年我院儿科住院脑性瘫痪患儿112例 ;男 6 0例 ,女 5 2例 ;年龄 3个月~ 2岁 ;诊断参照 1988年全国脑性瘫痪座谈会修订的标准及分型[2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去除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其中痉挛型 82例(73.2 % ) ,肌张力低下型 13例 …  相似文献   

12.
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寿命较长,因此是我国和世界各地分布最广的一种疟疾。婴幼儿疟疾的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尽相同,现将我们收治的6例胃肠炎型和5例肺炎型疟疾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胃肠炎型疟疾中男女各3例,其中1~3岁3例,4~6岁3例;5例肺炎型疟疾中,男3例,女2例,年龄均在7~12岁。本组病例多突然起病,全部均有发热、多汗、纳差、脾肿大、末稍血中均可查到间日疟原虫,此外,恶寒9/11例,恶心或呕吐9/11例,头痛7/11例,咳嗽咯痰5/11例,腹痛6/11例,腹泻6/11例,肺部湿性罗音5/11例,肝大7/11例,脐周压痛6/11例,肺部点  相似文献   

13.
寄生虫病     
430537 儿童脑型间日疟14例临床分析张素娥中华传染病杂志2(2):131,1984该组4~7岁12例,20岁及11岁各1例。发病季节多在7~10月,与当地疟疾发病高峰一致。临床均有发热、抽搐及昏迷,11例有瞳孔改变,5例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外周血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生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 对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我院住院确诊HIE患儿 7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脑生素 )和对照组 (胞磷胆碱 )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NBNA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生素治疗HIE疗效好 ,能减轻临床症状 ,缩短病程 ,提高治愈率 ,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小儿间日疟脑型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如不及时确诊并投以有效治疗,死亡率较高,是凶险型疟疾的一种常见类型,兹报告20例。诊断依据全部病例来自间日疟流行区;均有发冷、发热、出汗等较典型的疟疾症状并伴意识障碍、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周围血涂片镜检间日疟原虫均阳性;排除其他感染、传染性疾病及脑部疾患。临床资料发病季节5~10月份,5月份4例,6、7月各2例,8月5例,9月8例,10月4例;男14例,女6例;年龄分布岁半~12岁;病程2小时~7天;全组病例均发热,体温最高达41.6℃;16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一年未收治的36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应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硷为主进行综合治疗,现将近期疗效观察与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4例,女12例;~1岁14例,~3岁18例,~7岁4例;临床分型 痉挛型18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共济失调型3例,强直型2例,手足徐动型1例,混合型3例;合并智力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中,痉挛型所占比例最大,造成患儿肌肉痉挛、关节及骨骼畸形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及社交能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一型。在其治疗中曾探索应用了神经阻滞剂、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治疗方法,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因为其具有可以选择性地使肌肉痉挛程度降低以及相对较小的毒副作用,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开辟了脑性瘫痪治疗的新领域。现结合文献,就该型脑性瘫痪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中,痉挛型所占比例最大,造成患儿肌肉痉挛、关节及骨骼畸形学,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及社会能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一型。在其治疗中曾探索应用中神经阻滞剂、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治疗方法,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因为其具有可以选择性地使肌肉痉挛程度降低以及相对较小的毒副作用,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开辟了脑性瘫痪治疗的新领域。现结合文献,就该型脑性瘫痪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A型肉毒毒素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 (BTX 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于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3年 9月 ,用BTX A对 7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患儿进行局部肌肉注射 ,其中男性 5 2例 ,女性 2 1例。年龄1 6~ 15 (10 4± 2 5 )岁。以改良阿氏量表 (MAS)评定肌张力 ,以运动评价量表 (PRS)评定运动功能。分析治疗前、治疗后 4周及治疗后 3个月的肌张力、PRS评分改变情况 ,并随访治疗后BTX A产生疗效时间及副反应。结果 BTX A治疗前、治疗后 4周及治疗后 3个月肌张力、PRS评分有明显改善。治疗后 4周 ,PRS各项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其中步态、关节弯曲度改善最明显 (P <0 0 0 1)。 4 8例 (6 6 % )患儿在治疗 2~ 3d出现疗效。副反应短暂、轻微 ,无全身副反应。结论 局部肌肉注射BTX A能够安全地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有效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小儿散发性脑炎发病日趋增多,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为了总结“偏瘫型散发性脑炎”远期予后及影响予后的各种因素,我们对“小儿偏瘫型散发性脑炎”86例进行了3~6年的随访观察,本组急性期资料已另有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