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血清和泪液锌含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泪液SigA和锌的相关关系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张美玉 《眼科研究》1992,10(2):102-104
应用I~(125)-放射免疫技术及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48例60眼泪液SIgA和微量元素锌的含量,并做了相关性探讨。结果显示:HSK 患者泪液SIgA 与锌含量(202.7±48.6mg/L 和15.6±5.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107.0mg/L 和29.2±11.5μmol/L)两组问差异显著,P<0.001,二者呈高度正相关性。提示泪液锌同眼表面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建议在治疗HSK 时,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用药外,还应及时补充锌剂。  相似文献   

3.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泪液的 SIgA 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与一些眼病有直接关系。已知泪液中SIgA 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的发病有关。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HSK 病人和20例正常人泪液IgA 的含量,以便探索泪液中SIgA在HSK 的发病和复发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1.泪液标本:采取20例表浅层型病人在初期、急性期、恢复期的泪液和20例无眼病正常人的泪液。采取时间上午8~11时,室温17~20℃。  相似文献   

4.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常见而又严重的眼病,虽有抗病毒药,仍未全控制,尚有反复发作,而致视力障碍。且复发机理至今未明。鉴于近十多年来眼免疫学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国内外有关泪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报导较多,  相似文献   

5.
1984年3月—1987年3月,我们采用Schirmer 1试验,对100例HSK连续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泪液分泌量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于下。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①对100例(100眼)HSK均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在发作期治疗前,临床治愈或基本治愈后分别进行Schir-mer 1试验测量泪液分泌状况。②并对100例HSK的96只对侧健眼(其中4只眼因患  相似文献   

6.
杨以嘉  杨为中 《眼科研究》1990,8(4):204-205
对3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血清微量元素锌含量的检测,结果是:患者血清锌含量均值为0.963±0.334ug/ml,低于对照组的1.243±0.042ug/ml(P<0.01,有显著性差异),低锌者占76.6%(23/30例)。14/18例(77.7%)患者的玫瑰花结试验为低值(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本病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有关,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低锌则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患角膜炎。本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低锌,因此在治疗上,除局部应用抗病毒剂外,应全身及局部应用锌剂,则可促进痊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检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眼中泪液及角膜上皮病毒,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其中点状角膜病变24例,树枝地图状角膜病变29例,盘状角膜病变7例)患的患眼泪液及角膜上皮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0例患中阳性46例占76.7%,阴性14例占23.3%。结论 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诊断不能只根据其临床特征来诊断;聚合酶链反应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上致盲率较高的一种严重眼病,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前者为Hutchison等(1975)首次报告,极罕见。后者又分原发感染和复发感染两类。由于近年来广泛应用抗生素和滥用类固醇,致使菌群失调和干扰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促使单疱病毒(以下简称HSY)向角膜深层扩展,往往反复发作,最终常严重破坏视功能,故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已成为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9.
对54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33例活动期,21例稳定期)和30例正常人泪液中的β_2-微球蛋白(β_2-m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活动期患者泪液中β_2-mG含量(15.26±3.28mg/L)明显高于稳定期(91.91±1.06mg/L)和正常对照组(10.13±1.12mg/L)。讨论了β_2-mG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并对β_2-mG的变化与HSK复发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的复发问题尚未解决,其原因在于复发机制未能完全弄清。多数学者十分强调细胞免疫在抗单疱病毒中的作用,但加强细胞免疫功能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复发。体液免疫对HSK 有否作用,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泪液SlgA 与HSK 复发的关系以及复发病程中SIgA 含量变化更是所知甚少。为此,本文应用I~(125)—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复发HSK 病人病程不同阶段泪液SIgA 含量,以求进一步探讨HSK 的复发机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RIA技术对56例HSK病人血清和泪液β_2─M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HSK活动期其血清和泪液β_2─MG浓度明显升高。在稳定期则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β_2─MG水平与病情程度呈现平行变化趋势。β_2─MG水平反映出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淋巴细胞活性,通过测定β_2─MG含量,可以了解机体和眼局部的免疫状态。可以作为临床监测发病和判断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磊  田钟秀 《眼科研究》1995,13(3):156-158
应用RIA技术对56例HSK病人血清和泪液β2-M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HSK活动期其血清和泪液β2-MG浓度明显升高。在稳定期则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β2-MG水平与病情程度呈现平行变化趋势。β2-MG水平反映出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淋巴细胞活性,通过测定β2-MG含量,可以了解机体和眼局部的免疫状态。可以作为临床监测发病和判断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1964年Josephsoи等应用免疫电泳法测定出正常人泪液中含有SIgA[1],1968年又证实SIgA是人泪液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2]。此后,关于泪液免疫球蛋白定量、定性的研究开展较多,但对单疱毒性角膜炎(H.S.K)病人泪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却很少报导。HSK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知觉的变化及其恢复情况.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病人74例78眼,70只对侧健康眼为对照眼.方法 利用Cochet-Bonnet角膜感觉仪,对单疱病毒感染的角膜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缘内1mm处及角膜中央区的角膜知觉,测量患者对侧健眼相应位置的角膜知觉用于对照分析.主要指标角膜知觉敏感度.结果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各型均引起角膜知觉下降,其下降程度:浅表型>基质内皮型>瘢痕型,各型角膜炎与健康眼相应位点角膜知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三种不同类型角膜病变组之间角膜知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角膜炎不同位点角膜知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各型均引起角膜知觉下降,浅表型为著,愈后有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多聚酶链反应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泪液HSVDNA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方法检测4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泪液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并跟踪检测部分局部用药后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用药时间的延长,HSVDNA阳性的例数逐渐减少,用药后30天左右大多数泪液中已不存在HSVDNA。实验结果表明HSK发病当日及15日以上HSVDNA检出率较低,而发病2~15日检出率较高,二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王大博 《眼科新进展》1995,15(4):4547-4547
由于单疱病毒能够产生潜伏感染,并能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活化,具有多种发病机制,使其成为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深层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谊  朱豫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179-2180
目的:探讨深层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40例5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1g/L无环鸟苷和贝复舒眼用凝胶,对照组仅给予1g/L无环鸟苷,6次/d滴眼。结果:治疗组25眼,有效率96%,平均治疗10d,对照组25眼,有效率73%,平均治疗30d;两组有效率与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大大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hrIL—2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人重组白细胞介素Ⅱ(hrIL-2)与无环鸟苷联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疗效与预防复发。方法应用hrIL-2与0.1%无环鸟苷联合治疗HSK50例,对照组30例单用0.1%无环鸟苷治疗。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a观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hrIL-2与0.1%无环鸟苷联合治疗HSK疗效明显,复发率低,临床观察眼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