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臀部深筋膜局部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手术方法、效果.方法 自2008-10-2011-02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臀部深筋膜局部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褥疮15例,褥疮范围3 cm×4 cm~8 cm×9 cm,皮瓣大小5 cm×6 cm~10 cm×12 cm,其中采用右侧皮瓣修复8例,左侧皮瓣修复7例.结果 1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 a后,皮瓣质地柔软,无破溃,非截瘫患者修复区皮肤感觉情况可.结论 臀部深筋膜局部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褥疮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术后外形满意,远期效果好,对于较大骶尾部褥疮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cm×8cm~3cm×5cm。结果术后随访1~3a,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皮瓣美观,外观满意。感觉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血供丰富、质地薄、感觉恢复好、无需再次整形等优点,为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毛波  邹同荣  陈国双  吕英  杜永贵  吴琛  张攀 《华西医学》2011,(10):1474-1475
目的总结臀骶部褥疮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自2006年3月一2011年5月收治骶尾部、坐骨结节及大粗隆褥疮20例26处,年龄19-61岁。其中骶尾部褥疮12处;坐骨结节褥疮11处;大粗隆褥疮3处。褥疮直径最小3cm×2cm,最大25cm×22cm。根据患者褥疮部位、范围及深度等情况,在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同时,采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2处,皮瓣范围5cm×4cm~10cm×8cm;筋膜皮瓣修复12处,皮瓣范围11cm×9cm~18cm×l5cm;臀大肌肌瓣+筋膜皮瓣修复6处,肌瓣范围9cm×6cm~12cm×8cm,皮瓣范围12cm×10cm~16cm×l2cm;肌皮瓣修复6处,皮瓣范围12cm×9cm-20c×l2cm。结果20例26处褥疮中,I期愈合17例,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1例骶尾部褥疮坏死组织切除不彻底,术后创腔渗液,经再次扩创修复;1例阔筋膜张肌皮瓣远端4cm范围坏死,经换药后植皮愈合;1例股薄肌皮瓣术后血肿致皮瓣坏死,肌瓣存活,后经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有12例获6个月~4年随访,褥疮手术部位无复发,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1例因其他部位再次发生褥疮而入院。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及选择适宜的皮瓣、肌肉瓣修复臀骶部褥疮,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 1993年以来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 1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14岁 ,平均 32岁。致伤原因均为车祸或机器伤。创伤部位 :足跟6例 ,足内侧 2例 ,踝部 2例 ,小腿 8例。缺损面积最大 2 4cm×10 cm,最小 10 cm× 6 cm。皮瓣类型 :股前外侧皮瓣 6例 ,小腿内侧皮瓣 5例 ,小腿外侧皮瓣 3例 ,背阔肌皮瓣 4例。皮瓣成活17例 ,1例表现皮肤坏死 ,行植皮术 ,质地、色泽良好。1.2 手术方法  1创面彻底清创 ,清除坏死组织 ,彻底切除周围瘢痕组织 ,寻找可…  相似文献   

5.
曹雪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421-3422
我科2006-08- 2011-12共有4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经过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处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8岁,肿瘤下缘距肛齿线7~10 cm 22例,>10 cm 18例.  相似文献   

6.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7):1019-1020
我院自 1992 - 0 2~ 1998- 12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手掌、手背及虎口部创伤或组织挛缩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 2 7例 ,除 1例失去联系外 ,全部得到回访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6例 ,女 11例 ;最大年龄 4 2岁 ,最小年龄5岁 ;新鲜创面 12例 ,后期皮肤坏死及瘢痕挛缩 15例 (手掌部皮肤坏死感染 3例 ,瘢痕挛缩 4例 ,手背部皮肤感染坏死 3例 ,瘢痕挛缩 3例 ,虎口部瘢痕挛缩 2例 ) ;皮瓣最大面积 10 cm× 8cm,皮瓣最小面积 4 cm× 3cm,皮瓣全部成活。1.2 方法1.2 .1 皮瓣的设计 以豌豆骨…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1995-12~2003-12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卵巢破裂37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已婚32例,未婚5例,年龄20~47(平均30.8)岁.腹痛发生在月经周期11~16 d者9例(其中11 d者,月经周期为22 d),腹痛发生在月经17~21 d者9例,发生在22~28 d 10例,>28 d者9例(其中4例月经周期长达35~40 d,2例人流术后,1例合并宫内早孕,仅1例周期为28 d).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老年糖尿病便秘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10~2006-06在我院住院老年糖尿病患40例,年龄60~85岁,均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史8~33 a,住院时间平均15 d,3~10 d内无大便,有3个月~2 a的便秘史.其中糖尿病肾病7例,糖尿病足5例,糖尿病足致截肢3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15例,糖尿病并腰椎骨折1例,糖尿病合并胃肠神经病变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cm×8cm×3cm×5cm。结果:术后随访1~3a,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皮瓣美观,外观满意。感觉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血供丰富、质地薄、感觉恢复好、无需再次整形等优点,为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6月至2 0 0 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4 6 0例,其中35例术后出现皮瓣不同范围坏死,对手术及手术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进行了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女4 5 7例,男3例,年龄2 5~78岁,平均5 5 .3岁。1.2 手术方式、肿块部位 见表1、表2 ,同期手术植皮6 0例,有1例出现皮瓣肿块区小片状坏死,2例因继发感染导致植皮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以切口中部皮瓣多见,其次是外侧,对于距皮缘小于1cm的全层坏死和距皮缘小于2cm的表皮坏死不计其由,均经换药处理愈合,皮瓣坏死多发生于术后3~11天,与皮瓣张力过高有关者1…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法旋转点较高,距离受区较远,切取蒂部较长,移植应用受限.选择2004-02/2007-08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移植患者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3.0 cm~8.5 cm×6.0 cm,损伤到手术时间 1 d~2年,均并发感染.采用逆行切取法,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点在外踝尖上2.0~5.0 cm处,平均3.0 cm,皮瓣切取而积为4.5 cm×2.5 cm~10.5 cm×8.0 cm.所有皮瓣均成活,皮瓣移植后有1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改用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移植修复.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患肢能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应用近踝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移植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PGE1脂微球对乳腺癌术后皮瓣缺血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GE1脂微球(LipoPGE1)对乳癌根治术后发生缺血的皮瓣的疗效。方法对163例乳癌根治术后发生皮瓣缺血的患者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术后使用PGE1脂微球治疗,通过静脉连用5—7d,共62例;第二组为术后使用丹参 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通过静脉连用7—10d,共53例;第三组为术后未用药物,共48例。术后2周观察皮瓣情况。结果第一组皮瓣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第一组皮瓣坏死面积多在5.0cm×5.0cm以下,和另两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的皮瓣愈合率及面积小于5.0cm×5.0cm的皮瓣坏死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GE1脂微球对乳癌术后皮瓣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1 对象和方法选择 2 0 0 1- 0 7~ 2 0 0 1- 12两院门诊输液的患者 10 6 2例 ,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 5 4 3例 ,年龄为 3~ 70岁 ,其方法为红霉素针 0 .2~ 1.2 5加入适量 5 %或 10 %葡萄糖液中使其浓度为 0 .1% ,再加入 6 5 4 - 2 5~ 10 mg,小儿为 0 .3mg/ (kg· d) ;对照组 5 19例 ,年龄为 3~ 71岁 ,其方法为红霉素针 0 .2~ 1.2 5加入适量 5 %或 10 %葡萄糖液中使其浓度为 0 .1%。两组滴速相等 ,均为 :成人 5 0~ 10 0滴 / min,小儿 15~ 6 0滴 / min。2 结果2 .1 评定标准 有效 :用药 3~ 5 d症状明显好转 ,停药后无…  相似文献   

14.
乳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较为常见。我们总结了自1990~1995年间施行乳腺癌手术42例。发生皮瓣坏死18例,坏死率43%。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60%,国内报道51%~71%不等。96年以来我们改良了皮瓣分离方法,先后施行了乳癌手术38例,未发生皮瓣坏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根治手术1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皮瓣坏死39例,其中纵切口33例(33/130),横切口6例(6/54)。坏死范围:<2 cm2者12例,2~5 cm2者23例,>5 cm2者4例。坏死部位:切口中段34例,腋前区5例。结论:皮瓣的合理设计及缝合张力,皮瓣的厚度及游离范围,引流管的通畅,电刀的正确使用及适当的加压包扎等是预防皮瓣坏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应用该皮瓣进行修复,面积最小4cm×4cm最大6cm×10cm。结果本组5例,2例皮瓣部分坏死,余全部成活。随访个6个月~2年,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方便、血运丰富、质地良好,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perforator pedicled propeller flap,PPPF)修复小腿下段创面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方法观察我科应用PPPF修复小腿下段创面16例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分析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16例术后10 d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皮瓣坏死,仅蒂部成活。8例予交腿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4例予健侧游离胫前外侧皮瓣修复,2例予长期换药处理,2例因无法忍受长期治疗行截肢术。结论循环障碍是PPPF修复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去除穿支血管周围纤维束,使血管蒂游离长度≥3 cm、旋转≤180°,可增加术后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部分头部外伤或颅面部肿瘤切除后导致头皮缺损颅骨外露.我院整形科自1994年至1997年收访患者13例,根据头皮缺损大小及局部创面情况进行皮瓣修复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经验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6~60岁,平均34岁.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原因:高压电击伤5例;肿瘤切除后5例;外伤后感染3例.头皮缺损最大面积17 cm×8 cm,最小面积2 cm×3.5 cm.修复方法中清创后以枕动脉轴型皮瓣修复3例;颞浅动脉顶支轴型皮瓣修复3例;局部随意皮瓣4例;侧胸游离皮瓣2例;中厚皮片移植4例.本组2例出现皮瓣坏死,余11例均Ⅰ期愈合,随访1年,效果良好,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19.
对掌背动脉皮瓣联合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 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22岁.右手梳绒机高速削伤疼痛出血、骨外露1h入院.查体见:食指近节及指间关节囊背侧岛状皮肤、软组织缺损,约4cm×2 cm;3-5掌骨中部以远,中环小指近、中节部分骨外露,共计15 cm×10 cm.2-5掌指关节、近位指间关节屈曲位,不能主动背伸.X线片示:右2-5指近位指间关节脱位,骨皮质部分缺损.入院诊断:(1)右手背软组织缺损;(2)右2-5近位指间关节开放性脱位;(3)右2-5指骨多发不全骨折.  相似文献   

20.
刘芳  衣楠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885-3885
对新生儿癫痫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2日龄.因抽搐1 d于2010-11-28入院.患儿为妊40<'+3>周,剖宫产娩出.患儿于2010-11-27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抽搐症状,4~5次/d,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唇发绀、头向右转、下颌抖动、双手握拳、四肢僵直,持续约10 s后自行缓解,不伴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症状,以惊厥待查收住.查体:T 36.8℃,P136次/min,R 38次/rain,体重2.95 kg.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面部皮肤有散在热疹,头颅外形正常,前囟大小3 cm×3cm,平软,后囟大小0.5 cm×0.5 cm,前后囟贯通,心肺腹查体无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略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