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0味种子与果实类药材的电泳鉴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今取20味种子与果实类药材,测定它们的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中的迁移率,并通过染色形成不同的蛋白谱带,可作为种子与果实类药材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药配方中时常遇到某些种子类药材,需经过捣碎后,方可调配,这样费时费力,调配速度慢。我院采用浙江文成第二机械厂生产的PDG—119型制面机的压扁部分,预先扎压后调配。效果满意,达到质量要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市售药材种子质量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市场上药材种子的质量。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购于市场的40份药材种子的千粒重及发芽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市场上药材种子的发芽率差别很大,发芽率〈60%的种子为26份,占65%,其中不发芽种子4份,占10%;发芽率在60%~80%的种子为7份,占17.5%;发芽率≥80%的种子7份,占17.5%。结论:药材种子需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来规范药材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4.
马晓莉  周文英  冯天铸 《中药材》2000,23(5):264-265
目的:对四种种子、果实类药材及其混伪器品进行电泳鉴别,并考察考马斯亮蓝G-250的染色效果。方法:可溶性蛋白质胶电泳。结果:四种中药及其混伪品的电泳图谱存在明显显著差异。结论:电泳图谱可作为四种中药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依据,考马斯亮蓝G-250可用于电泳鉴别。  相似文献   

5.
植物药中的种子类药材由于其外观上的特殊性,常有混伪品见之于临床。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现将苦石莲等9种种子药材的外观鉴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种子类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滴定法检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碘滴定法(Iodine Titration,IT法)与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ABT法)检测种子类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两种滴定法检测莱菔子、芥子、沙苑子、紫苏子、急性子、女贞子、补骨脂7种药材共100个批次样品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对莱菔子及芥子进行两种滴定方法对比实验,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采用ABT法检测炒制前后的莱菔子及芥子二氧化硫含量。结果:采用IT法检测12个批次十字花科药材(莱菔子、芥子生品及炒制品)二氧化硫含量全部超出《中国药典》限量标准,采用ABT法检测的13个批次样品阳性率为53. 8%;其他75批非十字花科药材采用两种滴定法分别检出1个批次的阳性样品。对比实验表明两种滴定法对莱菔子及芥子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 0. 05)。芥子炒制后二氧化硫检出量显著升高(P 0. 05)。结论:未经硫磺熏蒸的十字花科种子类药材莱菔子与芥子采用IT法与ABT法均能检出二氧化硫,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芥子二氧化硫检出量受到炒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谢燕螺  黄群  万德光  巫晓霞  李琪  李羿 《中草药》2024,55(15):5354-5362
茯苓为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是中药方剂配伍的要药及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为满足市场需求,茯苓培养方式不断发生变革,从野生采收、人工栽培逐步发展至代料栽培和液体发酵,但不同的培养方式下,茯苓产量、药材品质、推广应用等的差异尚无明确的分析比较。笔者提出药材四性,即临床疗效“三性”(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和经济性,用于综合评价药材种植、药材品质和临床药效的观点。因此,基于药材四性的视角对茯苓培养方式的沿革进行综述,探讨不同培养方式茯苓的品质差异及其推广应用,为茯苓生产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种细小种子类生药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0种细小种子类生药进行分析测定,报道了种子的最大直径、周长、截面积、体积和不规则参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 :引导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朝科学的、高质量的、规范的、合法的主向发展。方法 :在简要说明药材种子种苗在中药材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目前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 ,并概括了国家及科研单位近几年在药材种子方面做的工作 ,提出了药材种子产业的发展对策。结果与结论 :国家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与重视 ,科研单位的努力工作 ,必将使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的现状有很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毒性中药的误用滥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细小种子类毒性药材天仙子及其混淆品进行鉴定,为中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方法:使用试剂盒提取61份样本的总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 Code Aligner v 4.25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去除低质量序列及引物区获得ITS2 序列。用MEGA 6.0 软件计算物种种内和种间Kimura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分析变异位点并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结果:天仙子的基原植物莨菪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005,远小于其与混淆品之间的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0.360);NJ树结果显示莨菪独自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与混淆品明显区分开。结论:ITS2序列能准确鉴别毒性药材天仙子及其混淆品,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海南大风子叶进行形态组织学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海南大风子叶进行了形态组织学研究。结果:找出了海南大风子叶在药材性状、组织结构上的主要鉴别特征。结论:形态组织学特征可作为海南大风子叶的鉴定依据,为其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药材因产地广阔、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因而各地区出现了许多的习用品及混淆品,致使中药材品种较为混乱,影响中药材的疗效,阻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下为吉林地区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常见伪品及与正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苋科6种种子类药材的蛋白电泳鉴别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为了准确鉴别苋科种子类药材。方法: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6 种外形很相似的种子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的电泳分析。结果:电泳图谱清楚地显示出各样品的特征带,从而能准确区别各种药材。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各种间可比性强。能起到准确鉴别药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药材商品品别、规格与等级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现行的《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入手,对药材商品品别、规格及等级的定义与划分依据进行研究,并提出修订药材商品品别、规格、等级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药材初加工“杀青”环节与药材品质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药材初加工的重要环节,影响着药材的性状与品质。本文对药用生物及其药用部位经杀青加工的目的与意义、方法和技术、杀青原理,以及杀青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等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为阐明药材杀青原理和制定规范合理的药材加工标准及其SOP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果实及种子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订的方法及依据。方法:以枸杞子、枳壳、栀子、柏子仁等6种果实及种子类药材为例,对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进行介绍,总结出该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结果:介绍了枸杞子、枳壳、栀子、柏子仁、桃仁、酸枣仁6种果实及种子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总结了果实及种子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依据。结论:果实及种子类药材在共性划分(基原、产地、部位)规格基础上,主要按照直径(圆球形)、单位质量内个体数、饱满度、色泽、均匀度、破碎率等划分等级。  相似文献   

18.
黄芩种子质量与黄芩药材产量、质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芩种子质量对黄芩药材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来源黄芩种子的粒度大小、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初步分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进行小区种植试验,测定其药材形态指标、根鲜重及其含量。结果:1年生的栽培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不同级别种子栽培黄芩性状与根鲜重及含量有所差异。结论:种子粒度大小与千粒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和发芽势之间并不一定呈相关性,不同级别的黄芩种子质量与生物性状特征、根鲜重及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等不呈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芩种子质量对黄芩药材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来源黄芩种子的粒度大小、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初步分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进行小区种植试验,测定其药材形态指标、根鲜重及其含量.结果:1年生的栽培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不同级别种子栽培黄芩性状与根鲜重及含量有所差异.结论:种子粒度大小与千粒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和发芽势之间并不一定呈相关性,不同级别的黄芩种子质量与生物性状特征、根鲜重及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等不呈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出现了较多的伪品,特别是一些花类药材,外观性状比较接近难以区别。现将我地区常见的几种花类药材与其伪品的区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