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通过小建中汤治疗腹痛案、乌梅丸治疗腹泻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呕吐案介绍经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使用经方首先抓主证,据有是证,用是方,先抓主证而后立方,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正>1胃食管反流病岑某,男,58岁。2011年09月04日初诊。患者有胃病史5年,1月前因饮酒后复发。诊见:胃脘部胀痛,食后胸骨后灼热感,伴胸闷、恶心、反酸、嘈杂,口渴多喜冷饮。外院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服用制酸药及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症状仍反复发作。平素易烦躁,大便偏干,舌苔薄腻,脉弦滑。辨证为湿热内蕴,胃气不降。治拟清热化湿,和胃降逆。处方:旋覆花、姜半夏、姜竹  相似文献   

4.
尚品洁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师承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医以来,坚持"读经典,做临床",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经验颇丰,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国名老中医俞尚德主任医师从事脾胃病研究和临床工作已60余年,造诣颇深,笔者现将其二则验案整理如下,以供参考。1。疣状胃炎案例1:患者,男,28岁,2004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从童年始即常有嘈杂胃痛,伴有泛酸,近年来上述症状加重,有时伴上腹部灼热感,纳可,大便正常,苔薄白,脉细弦。2004年曾行3次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窦炎(平坦糜烂型)、十二指肠球炎、胃窦黄色瘤。病理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HP(-)。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黄芪建中汤治胃痛案、苓桂术甘汤治胃痞案、小柴胡汤治呕吐案介绍吾师陆为民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陆师使用经方首先抓其主证,并结合体质辨证,据"有是证,用是药",先抓主证而后立方,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徐经世教授业医五十载,学验俱丰,根据前人治疗脾胃病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仅举几例,则可窥一斑而见全貌。  相似文献   

8.
小儿稚体娇嫩,易为内外因素所扰,若过食厚味,或乱用补品,易使小儿脾胃功能受损而形成诸多病证.俞尚德老师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用药轻灵,疗效卓著.现将其所治验案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9.
邓建平  俞文武 《北京中医》2006,25(3):151-152
小儿稚体娇嫩,易为内外因素所扰,若过食厚味,或乱用补品,易使小儿脾胃功能受损而形成诸多病证。俞尚德老师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用药轻灵,疗效卓著。现将其所治验案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袁红霞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治疗胃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胃痞,方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以补虚和中,降逆消痞;治疗反酸,方用旋覆代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以健脾和胃降逆,化痰下气.结果:上述脾胃病经经方加减治疗后均获满意效果.结论:经方治疗脾胃病效佳.  相似文献   

11.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除胃肠功能受损外,患者还可兼见神经、精神症状。针对这一现象,代二庆教授结合古今医理,认为脾胃病可分为形病与神病,且二者可相互影响,故用药时以形神共调为原则,采用理脾调神、调气安神等治法,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四逆散治疗脾胃病证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近来用调畅气机之四逆散治疗脾胃诸证,验之临床,每获良效,现举验数则案如下。1呕吐王某,男,14岁,2003年5月12日就诊。患者半月前外出游玩,因暴食辛热之物后复贪冷饮而呕吐,食后尤甚,服西药无效。现症:食后约10分钟左右既吐,呕吐物为饮食物,伴胃痛腹胀,不欲饮食,面黄神疲,舌质微暗,苔黄,脉弦微滑。证属食滞胃脘,胃气不降,治宜理气化滞,和胃降逆。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20g、枳实10g、香附10g、五灵脂10g、陈皮15g、竹茹10g、神曲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2剂呕吐大减,饮食稀粥,再服2剂,呕吐皆止,胃痛腹胀均除,食欲正常,精…  相似文献   

13.
肖建如 《山西中医》2007,23(6):49-49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脏有病,常常关系到其他脏腑。笔者宗《内经》之旨,认真体会“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临床从肺论治脾胃病常获显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呕吐许某,女,35岁,2006年12月6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常感上腹不适,恶心,时或呕吐痰涎清水,脘腹微胀,受凉则嗳气,口臭,大便干结,小便微黄。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轻度食管炎。服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迭服中药益气健脾、行气降逆之品亦未获愈。上腹部按之有不适感,全腹无包块,肝脾未及。舌苔薄白、中根腻,脉濡细。药用:生黄芪20g,太子参、茯苓各15g,生白术、姜半夏、杏仁(打)、紫…  相似文献   

14.
四逆散为《伤寒论》所载经方,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1],该证虽言少阴病,但并非少阴寒化证,而是肝胃气滞,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所致,故见手足不温.正如《医宗金鉴》曰: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相似文献   

15.
余国友主任医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在治疗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余师临证勤于医理,专于实践,诊治思维灵活,中西医相融,力求辨病辨证结合,不拘一病一方,收效奇佳。文章整理余师运用祛风破气法治疗胃痞、健脾益胃法调理肠道菌群失调、温中燥湿法治疗慢性泄泻、清热解毒法治疗克罗恩病典型案例,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16.
经方三步辨证法是胡希恕教授学术思想的精髓,强调首辨病位,次辨病性,最后辨方证,掌握此方法是运用经方显效的关键。笔者将经方三步辨证法用于脾胃病(胃食管反流病、糜烂性胃窦炎、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中,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名老中医单兆伟教授临证处方简约,用药轻灵,继承和发扬孟河学派特色,且重视肝脾之间整体关系,善从肝论治脾胃病,调理其气机升降,恢复其运化之职,临床采用柔肝和胃法、疏肝和胃法、抑肝扶脾法等治疗脾胃疾病,效如桴鼓,现整理医案4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择取刘沈林教授论治咳嗽、胸痹及皮肤瘙痒验案三则,分析其从脾胃论治杂病经验.刘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虚可致五脏杂病内生,临证强调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注重顾护脾胃,且重视风药的运用,从脾胃论治杂病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刘春龙运用外台茯苓饮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丰富,认识独到。本文将介绍其5则验案,以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范畴,与心肾关系密切,与脾胃的关系亦至关重要。《脾胃论》:“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岂一端能尽之乎?”临床上脾不摄血、心血失养,健运失职、痰阻胸阳,中气下陷、心阳不振致胸闷、胸痛心悸之证屡有所见。鉴于此,笔者结合临床所见,从脾胃论治冠心病屡获良效,今举验案3则,以示其治。l牌不摄血案张某,女,43岁。以“心悸、胸闷、气短半年”为主诉就诊。患者近半年来,月经量多,每次Ic余日方净,色淡红,质稀薄。伴肢体倦怠,面色挪白,纳差便据,舌淡白,脉沉弱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