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法林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春  赵勇  邵建华 《新医学》2007,38(4):260-261
华法林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在老年人中应用则有易引起出血的可能性.为了解老年人对抗凝治疗的反应特点,指导临床治疗,现就华法林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因服用华法林出现凝血时间延长而再次入院的患者56例。比较出血患者与非出血患者的PT及TNR水平、基因分布及不同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的服用剂量。结果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患者的PT及INR水平和基因型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出现凝血时间延长时华法林的服用剂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华法林用于抗凝治疗疗效确切,但华法林用药还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需加强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85例患者维持口服华法林2.5~9.3mg/d,定期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观察华法林的抗栓作用及可能引起出血的副作用。结果观察期间(12~36个月)除13例发生轻微咯血、消化道出血、皮下及牙龈出血外,未出现大量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血栓性疾病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只要将Pt-INR控制在目标范围,并定期进行监测,其抗栓作用肯定,出血的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低剂量(10 mg/d)利伐沙班、15 mg/d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与出血事件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96例使用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按用药种类及用药剂量分为10 mg/d利伐沙班组34例,15 mg/d利伐沙班组28例,华法林组34例;随访并记录用药1年内发生的血栓栓塞性事件和出血性事件及再入院的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3组患者用药后的出血风险。结果3组患者的血栓栓塞性事件总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事件方面,15 mg/d利伐沙班组相较于10 mg/d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g/d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消化道疾病史等因素后,15 mg/d利伐沙班组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较10 mg/d利伐沙班组高(OR=14.09,95%CI:1.180~168.730);3组患者的其他出血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mg/d利伐沙班与15 mg/d利伐沙班、华法林对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相当,15 mg/d利伐沙班与10 mg/d利伐沙班相比可能会增加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引起阴道出血的原因众多,抗凝治疗也是病因之一.本文就我院收治的4例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阴道出血的病人进行分析,并行文献复习,探讨抗凝治疗中避免阴道大出血的护理策略.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7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口服华法林合并阴道出血病人4例,年龄37岁~46岁,平均42.7岁,分别因阴道不规则出血4 d~16 d入院,均行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均有二尖瓣狭窄置换术史,术后1月至5年不等,3例口服华法林2.5 mg/d,1例1.25 mg/d.末次月经距离入院时间4 d~20 d.入院查体均为贫血貌,血红蛋白50 g/L~87 g/L,平均68.5 g/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99~1.75,平均1.40.入院后1例突发下腹痛,腹膜刺激征阳性,给予维生素K1 10 mg,山莨菪碱10 mg肌肉注射,停华法林,并行诊刮术(没有节育环),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4 d后出血停止,疼痛缓解.1例入院后给予止血,并停华法林4 d后出血停止.2例给予诊刮术+取环术,并停华法林,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3 d或4 d后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方法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69例,观察华法林达标时间、维持剂量、安全的INR范围及不良反应.结果华法林达标时间及维持剂量虽有个体差异,但多数(88%)患者在15~30 d内以1.5~2.25 mg/d的量使INR稳定于1.8~2.5,出血发生率最低.结论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使INR稳定于1.8~2.5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华法林抗凝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不同预防囊袋出血措施分为两组。 A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围手术期不停用华法林,术中应用凝血酶,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时间至48 h;B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术前3 d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治疗,术后恢复使用华法林,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比较两种方法预防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效果。结果共840例行起搏器手术患者中,有78例为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 A组患者42例,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4例,中度囊袋出血1例。 B组患者36例,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7例,中度囊袋出血3例,重度囊袋出血1例。结论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的风险增高,术中应用凝血酶,而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时间对预防囊袋出血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37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引起出血的相关因素。应用华法林引起出血与个体敏感、出院后不按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相关。针对应用华法林治疗患者进行服药前强化指导,服药期间定期监测PT及INR,加强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可有效减少出血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其实,像华法林这种"治疗窗"狭窄的药物,在使用上是很有讲究的.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与最低中毒浓度是临床治疗的合理区间,这个浓度区域就是所谓的药物"治疗窗".常见的治疗窗较窄的药物有华法林、地高辛、环孢素、茶碱、苯妥英钠等. 华法林有一个最佳抗凝强度 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其有效治疗浓度为2.2±0.4μg/ml,剂量适当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剂量过大则会引起患者出血.因而华法林在使用初期需要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其最佳的抗凝强度INR值为2.0 ~3.0,4.0时可能有出血风险,5.0时可能有严重的出血风险,此时甚至需要用血液制品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非常不乐观的是,一项对非瓣膜病心房房颤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即使控制华法林的INR在2.0 ~3.0时,出血的发生率也会达到1.4% ~3.4%.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作为一种高效而相对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而华法林钠(商品名:华法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也日趋增多,因此临床上常见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的病例.由于胺碘酮可以成倍增加华法林的血药浓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用不当将增加出血的危险性.由此本研究观察了3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扑动的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同时,应用胺碘酮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了解用药前后PT、INR的变化及出血不良反应,据此调整两药剂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服用华法林拟行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后使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出院前1d和出院后3个月健康教育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出院前1d及出院后3个月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知晓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华法林在伴有心房纤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方法将235例伴有心房纤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华法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治疗,观察3组患者卒中复发率及出血性并发症的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观察1年,阿司匹林组卒中复发率为15.0%,出血率为2.5%;氯吡格雷组复发率为4.0%,出血率为0;华法林组卒中复发率3.8%,出血率3.8%。结论华法林、氯吡格雷对于伴有心房纤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过程,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356例房颤患者住院期间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经过。结果 356例患者住院期间均能够按时按量服用华法林,其中228例反映刷牙时牙龈易出血和(或)皮肤采血部位止血时间较前延长,无1例患者发生血尿、便血、呕血、脑出血、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教育的重点在于饮食及服药指导,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及出血的自我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华法林对高龄患者房颤并发栓塞的抗凝剂量、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华法林2.5mg/片,每日1次早饭后口服,维持剂量为(2.26±0.30)mg,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结果 华法林在10.6±3.5d内使INR达标(1.5~2.5),这一维持剂量的出血副作用轻微.结论 高龄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后,华法林的应用没有特殊要求,以较普通人小的剂量可使INR达标.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 96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前强化健康教育,服用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发生,2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PT及INR。早期发现出血的征象并加强健康教育,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华法林用于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38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治疗组)69例,男41例,女28例,以华法林3mg作为起始剂量,按研究设计在不同时点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阿司匹林组(对照组)69例,阿司匹林300mg/d,晚饭后即刻服用,每月随访1次。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7~15d(平均10.0±4.8d)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1.5~3.0,其比值在1.8~2.5占91.3%。治疗组发生出血2例(2.9%),脑梗死2例(2.9%),上腹不适2例(2.9%)。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2.9%),脑梗死11例(16.2%),上腹不适10例(14.5%)。治疗组脑梗死、上腹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能降低中风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药的不良反应。方法入选非瓣膜性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74例、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36例和华法林组38例,术后利伐沙班组每天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华法林组每天给予华法林片(2.5 mg/d),术后的第1、3个月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统计脑卒中发生率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用药前后及两组间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尿常规、大便隐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房颤复发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个别指标异常与观察药物无关。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利伐沙班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1例;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1例,无外周动脉栓塞。两组患者牙龈出血各1例;华法林组患者皮肤出血1例,利伐沙班组出现血尿1例,患者停药后出血症状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患者。结果显示无论在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上,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具有强效抗凝作用,无需监测出凝血指标,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卒中和栓塞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徐荣  郭金成  郭明 《临床荟萃》2015,30(3):272-275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和华法林剂量的动态变化,为经验性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心血管专科门诊每月进行规律随访的抗凝治疗时间>12个月、年龄≥65岁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2例,根据随访记录统计患者出血、脑梗死的情况以及华法林的用药剂量。结果经心电图确诊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5±5.6)岁,平均随访时间(23.20±11.35)个月;在随访期间,未出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出血,轻度出血10例,其中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1例、咯血2例、结膜出血3例和双下肢皮肤瘀斑 2例;52例患者出现脑梗死 1例(1.9%);在长达24个月的随访时间中,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无显著变化,达到充分抗凝的平均剂量为3.6 mg/d左右。结论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其平均维持剂量约为3.6 mg/d,但需要规律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知识、态度及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发放自行设计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调查问卷,对142 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是否发生出血是患者抗凝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1);文化程度及是否接受抗凝宣教是抗凝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1);文化程度、是否发生出血及是否接受抗凝宣教是抗凝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1)。 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遵医行为总体较好,遵医态度相对较差,对抗凝治疗缺乏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