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磁共振胆道造影在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目的:通过MRI胆道造影(MRcholangiography,MRC)与CT、US、经皮穿刺胆道造影术(PTC)或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手术、病理的对照研究,评价MRC显示胆道梗阻部位,确定梗阻原因的能力。材料与方法:30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GESigna1.5T超导系统上进行了MRC检查,并与PTC或ERCP、CT、US、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本组资料中,MRC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准确性达100%,优于有损伤性的PTC或ERCP。MRC确定梗阻原因的准确性达70%,类似于PTC或ERCP、CT、US。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损伤性的MR胆道造影在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和定性上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对于梗阻性黄疸,特别是行ERCP失败和不宜行PTC或ERCP的病人是最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声与透视相结合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通过PTCD内外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价值以及操作方法的改进。材料和方法: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1例,肝门部肝癌4例,胰头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胰头癌1例。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85.0~787.8μmol/l。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内胆管,透视下留置引流管,治疗后随访3~22个月。结果:血清总胆红素值113~4379μmol/L,平均下降1987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与透视相结合是PTCD成功的关键。超声引导下左侧肝内胆管穿刺的难易度和安全性优于右侧,尤其在有腹水的病例。PTCD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在老年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在老年人梗阴黄音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人梗阻性黄疸的PTC,其中37例有完整的手术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PTC穿刺成功率高,达97.3%(36/37),且相当安全。PTC对梗阻性疸中非肿瘤性病因和肿瘤性病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14/15)和86.4%(19/22),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9.2%(33/37),而B超和CT的诊断条例率分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不能切除的胰、胆管癌常伴有重度梗阻性黄疸,有时还可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危及患者生命。对此,我们采用胆道内外引流的方法,可以快速减黄、治疗胆管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5~81岁,平均64.4岁。全部为不能切除的晚期肿瘤,其中胰头癌3例,胆管癌6例,3例已发生肝转移,4例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发生于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之后。就诊时病程在三周至一个月,均有重度梗阻性黄疸。术前总胆红质在215~758μmol/L,平均405.6μmol…  相似文献   

5.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DCT)并胆道支架植入一种针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轻黄疸和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以及转移性肿瘤如胃癌胆道转移等所引起[1].以皮肤、巩膜黄染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实施姑息治疗十分必要.减轻梗阻性黄疸(减黄)是治疗的首要问题[2].目前国内外减黄治疗有手术或介入2种治疗方法[1].本院36例不宜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并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晚期往往已失掉了其他治疗机会 ,为了减轻痛苦 ,延缓生命 ,探索减轻黄疸的新途径 ,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 ,在超声引导和监视下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 (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 1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 11~ 2 0 0 2 0 3本院 ,门诊患者 7例 ,住院患者 9例 ,年龄 41~ 75岁 ,平均 5 8岁。其中男 5例 ,女 11例。 16例中 ,胰头癌 5例 ,胆管癌 4例 ,壶腹周围癌 3例 ,肝门部肝癌 2例 ,胆囊癌 2例 ,均已失去或放弃其他治疗机会。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日本EUB 5 2 5型彩…  相似文献   

7.
金属内支架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材料与方法:24例非手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先行PTCD减黄术,其中18例再行局部治疗(胆道内照射或局部化疗)并留置金属内支架1周后拔去引流管,另6例仅行PTCD治疗。结果:24例行PTCD治疗后,22例总胆红素下降,未见改变的2例在1个月内死亡。18例行局部治疗并留置金属内支架的病例,平均生存10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无管(指拔去引流管)生存为5.5个月,最长为17个月。另6例平均生存2个月,最长为6个月。结论:(1)行局部治疗并留置金属内支架病例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单纯PTCD治疗的病例。(2)PTCD后胆红素未见改变或上升者预后不佳。(3)PTCD后的胆道内留置金属内支架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是非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的病理、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培中  邓国兴 《人民军医》2004,47(12):742-744
梗阻性黄疸是由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肝总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梗阻所致。因梗阻部位不同,可分为肝外黄疸和肝内黄疸,前者常需手术,故又称为外科黄疸。梗阻性黄疸分:Ⅰ型(完全性梗阻):常见于结石嵌顿,手术损伤以及胰腺癌,壶腹周围癌和胆管癌;Ⅱ型(间歇性梗阻):常见于结石及壶腹周围肿瘤,  相似文献   

9.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胰腺癌:附1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的119例胰腺癌分析.详述了胰腺癌的ERCP表现,提出了ERCP诊断胰腺癌的六型分类法,即:(1)主胰管闭塞型;(2)主胰管狭窄型;(3)主胰管筛孔状破坏型;(4)主胰管受压移位型;(5)胆管梗阻型;(6)主胰管正常型,本组ERCP插管成功率为93.3%,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7%和94.6%,比同组B超和CT高。作者认为,EKCP应作为胰腺癌术前诊断的主导方法。但是,若将B超、ERCP和CT合理地结合,术前诊断正确率可进一步提高(本组提高到了100%)。  相似文献   

10.
肝胰壶腹部癌的早期X线诊断100039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李凤雏,田素琴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4.51肝胰壶腹(乏特壶腹)部癌较少见,发病率约为胰腺癌的1/8[1],较小的壶腹部癌以前报道更少。由于近些年来ERCP、PTC、B超、CT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防治术后的胆道感染。方法对我院78例因梗阻性黄疽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胆道感染25例,感染率为32.05%。X2检验表明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有无胆道感染、术前生活质量评分(KPS)ALT、ALP、GGT、TBIL、引流方式、每日平均引流量与术后胆道感染率有关,进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分析,采取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方式,并选择有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方程:P=(e-0.296+2.003X3+2.860X2-3.957X1)/(1+e-0.296+2.003X3+2.860X2-3.957X1)其中X1为每日平均引流量,X2为ALP,X3为术前黄疸天数。结论术后的平均引流量、ALP、术前黄疸的天数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因此,对不能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及早行PTCD术,同时积极调整肝功能,术后紧密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术后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70岁以上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了6例70岁以上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术前减黄情况(包括减黄成功和失败)及术后恢复、生存情况。结果此6例患者中:1例术前减黄失败,1例术前减黄仅1 d,此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于肝功能衰竭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例术前成功减黄,减黄时间均为10 d以上,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肝功能显著改善,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比较顺利,术后定期化疗,最终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生存期,其中2例至今仍然健康存活。结论对于一些黄疸较重、肝功能受损严重的高龄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有必要先行微创胆道引流以减轻黄疸,等到肝功能明显改善后再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性黄疸而行介入治疗的43例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并选择胆肠吻合口或原发梗阻部位进一步行经皮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结果 本组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显示胆肠吻合口狭窄32例,吻合口狭窄并肠袢成角、张力过高7例,吻合口未见狭窄4例.最终单纯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16例,包括单纯外引流9例,内外引流7例;行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27例,其中经胆肠吻合口留置支架22例,经原梗阻部位留置支架5例.术后1周内复查,37例黄疸消退满意,6例黄疸消退不明显,其中4例再次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组43例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性黄疸可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或经皮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此法安全、微创、可靠、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盐酸哌替啶与山莨菪碱配伍应用在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支架植入术(PTB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及PTBS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于术前30 min联合分别肌注盐酸哌替啶100 mg与山莨菪碱10 mg,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用镇痛药及解痉药,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记录胆心反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应用疼痛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盐酸哌替啶与山莨菪碱配伍应用能稳定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胆心反射发生率、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结论 盐酸哌替啶与山莨菪碱配伍应用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或PTBS介入术中,可缓解疼痛,节省手术时间,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可以作为PTCD或PTBS介人手术前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5.
晚期胰腺癌双介入治疗及其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和/或合并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对动脉灌流药物及经皮肝穿刺植入胆道胆架的临床效果给予讨论。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胰腺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经皮肝穿刺进行外引流或植入胆道支架进行内引流解除黄疸。结果:12例病人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有3例病人肿瘤体积有所缩小,行PTCD病人黄音完全解除。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对缓解肿瘤生长速度和减少疼痛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CD)后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结果 60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449.6±189.1)μmol/L,术后1 w与1个月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213.6±43.7)μmol/L与(174.2±51.5)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也下降明显(P〈0.05)。出现并发症27例(45.0%)。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置引流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彩超引导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云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090-1091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梗阻性黄疸80例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行PTCD,置管90根,观察置管情况,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和并发症。结果:PTCD80例,1次成功率95.5%,2次成功率100%;引流管放置时间5~15d;并发症4例(5.0%);术后ALT含量(85.33±32.78)U/L,明显低于术前(188.60±105.56)U/L(t=2.889,P〈0.01);术后TNF-α含量(104.32±19.59)pg/mL与术前(108.58±19.95l)pg/mL无显著性差异(t=1.839,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胆管炎的时机、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确诊或疑诊急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10 d观察腹痛、发热、皮肤黄染等症状,比较血压、血常规、肝功、血淀粉酶及脂肪酶等指标,评价感染控制、梗阻性黄疸缓解情况以及疗效。结果 90例患者中,术中诊断胆总管结石78例(86.0%);Mirrizz综合征1例(1.0%);胆道、胰腺肿瘤5例(6.0%);胆管造影未见充盈缺损6例(7.0%)。急诊ERCP手术均成功行胆管引流,单纯行鼻胆管引流61例,塑料支架引流12例,金属支架引流1例,取石16例。90例患者,腹痛缓解率100%,感染缓解率90.7%,黄疸缓解率85.2%。治疗后痊愈出院76例(84.4%);好转9例(10.0%);病死5例(5.6%)。结论诊断中、重度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如预计其可通过积极的内镜治疗获益,尽早行急诊ERCP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胆道梗阻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鼻胆管引流术9ENB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ERBD)进行胆道内、外引流。结果:58例病人内镜下胆管引流88例次,成功84次,成功率95.5%,ENBD 37例次,ERBD 51例次,引流后黄疽均有减退,恶性胆道梗阻者带瘤生存平均9.7月(3-18月),生活质量较高。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是胆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措施,可延长胆道恶性梗阻者带瘤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和植入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75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在DSA的引导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结果37例单纯放了内外引流管,38例放置了胆道支架,其中9例为双支架,3例术后行经肝动脉化疗和/或栓塞。减黄总有效率达85.4%。支架阻塞5例。主要并发症:败血症3例,肝功能损害6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结论PTCD术成功率高,减黄疗效好,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