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胃散出自元·李杲之《兰室秘藏》,由生地、当归、丹皮、黄连、升麻组成,具有清胃凉血之功。笔者宗原方思路,选用清胃散加减化裁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现举例一二,以飨读者。1.患者李某,女,32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余,舌尖及舌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笔者自拟白虎清胃汤随证加减,治疗胃热亢盛为主引起的疾病,均获较好疗效。此略述管见,以期抛砖引玉。1 方药及方义方药:生石膏、知母、黄连、黄芩、升麻、葛根、生地、丹皮、赤芍、泽泻、枳实、粳米、甘草。方义:白虎汤清热生津,功效卓著;黄连、黄芩苦寒泻火,清胃积热;生地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丹皮苦辛微寒,赤芍苦微寒,清热凉血,活血通络;升麻辛甘微寒,葛根甘辛凉,清热解毒,为阳明引经药,可领诸药直达病所,与芩、连相伍.能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泽泻甘淡寒,利水渗湿,可泻胃热从小便出;枳实苦辛微温,能行气健脾,泻热通降,在寒凉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认为“诸痒疮疡皆属于火”。临床上以心、脾二经蕴热为主,表现口腔粘膜红肿、灼热、疼痛、口干口臭,粘膜溃疡等症,且易于复发。我们采用导赤散以清心泻火,加清胃散以清胃泄热,并适当佐以滋阴降火之品。基本方药:淡竹叶10克黄连1.5克鲜石斛10克木通3克当归10克沙参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生甘草6克。加减:继发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中“加味清胃散”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牙疼病因灵活加减化裁而成“牙疼速效汤”。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生地、石膏各30克,丹皮、青皮各12克,荆芥、防风各9克。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两次分服。儿童酌减。禁忌:服药期间忌油荤、辛辣食物。功能:清胃火,祛风热,凉血解毒。适应症:风火牙疼,牙龈肿痛,龋齿化脓,牙龈出血等症。加减法:上门牙疼属手少阴心经火,加黄连6克,麦冬12克;下门牙疼属足少阴肾经  相似文献   

5.
清胃散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胃散出自《东垣十书·兰室秘藏》,由生地黄、当归、牡丹皮、黄连、升麻组成。是古代医家李东垣专为“足阳明胃经热盛致牙痛不可忍而设”。后经历代医家发展,其治疗范围有所扩大。临床上,导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并宗前贤之旨,谨守病机,灵活加减运用此方,取得显著疗效,现撷取其中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清热化瘀法治鼻衄案曹××,男,82岁,鼻血六天,在本院五官科住院治疗,虽采用各种止血方法,仍无效果,邀余会诊。患者双鼻孔被棉球塞满,鼻部、上唇均有血迹,患者呼吸气粗,口有气味,面色红赤,血丝缕缕,纳少,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腻而厚,舌质红,脉诊滑大。肺胃灼热,迫血妄行,离经之血不除,更促其出血不止。治以清热化瘀,凉血止血。方用生军10克,丹皮12克,赤芍10天,石羔12克,仙鹤草15克,生地12克,藕节10克,白茅根10克,芦  相似文献   

7.
崔志 《中华实用医学》2005,7(4):124-124
清胃散为常用古方,由当归、升麻、黄连、地黄、牡丹皮5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胃凉血的功效。主要用于胃有积热,症见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或牙龈溃烂、出血;或口气热臭,口舌干燥;或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分煎与合煎提取物的梓醇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来探讨该成分在清胃散中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8.
逆经     
一方主治:逆经者用之。处方: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6克、生地6克、黄芩3克、黄连2克、大黄3克、犀角3克(或水牛角10克)、丹皮3克. 用法:水煎温服,一日一剂,分二次服.  相似文献   

9.
妇科验方选     
一、凉血同经汤组成:旱莲草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炒侧柏叶10克、阿胶10克、乌梅10克、红茜草10克、白芍10克、炒地榆12克、黄芩10克、仙鹤草10克。功用: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崩漏,月经先期,量多,经行吐衄(血热型)。方义:生地、白芍养阴止血;黄芩、丹皮清热凉血、地榆、侧柏、茜草、旱莲草、仙鹤草凉血止血;阿胶、乌梅止血固冲。如血热而气阴不足加北沙参12克;经行吐衄加  相似文献   

10.
“小方可以治大病”、“轻剂可以治愈重症”,这确是经验之谈,我在临床实践中,亦有此体会,曾治一口疮(口腔炎),患者满口腔溃疡,痛剧,难于进食,口渴,溲赤、一派热象,先由当地中医诊治;于清胃散加减。升麻、黄连、当归皆用15克以上,苦涩难于下咽,然患者身强体壮,未畏苦涩,每次竟吞咽药汁一大饭碗。一日2次,连服三日,恙情反更加重。乃转入本院诊治。仍用原法增损,升麻仅用6克,黄连5克,当归、甘草各3克,并加银花8克,二剂后,病情即已缓解,次日患者复诊,称此药  相似文献   

11.
漫谈清胃散     
清胃散,顾名思义是一首清泻胃热的方剂,其药物组成,自属于寒凉之品。在中医典籍中,以清胃散命名的方剂有七八首之多,药物组成也大同小异,但也有截然不同者,例如《医宗金鉴·卷六十三》所载的一首,其药物组成即为辛温发散之味,如细辛、白芷、川芎、姜黄等,并采用外治法。本文所要介绍的,是一首流传广泛而又常用的内服方剂,载于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一说《兰室秘藏》)一书。其药物组成是:真生地黄、当归身各三分(6克),牡丹皮半钱(9克),升麻一钱(9克),黄连六分(6克),夏月黄连剂量加倍。(注:括号中剂量为目前临床常用量)以上各药是作为散剂的…  相似文献   

12.
生地连栀汤 [组成] 生地20~30克、黄连9克、栀子(炒黑)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翟麦12克、滑石9克、木通9克、地骨皮9克。 [功用] 凉血、通淋、清热。 [主治] 急性膀胱炎。 [用法]水煎服。症情急重者,可于原方另加琥珀(研末,分冲)2克、生牛膝15克;尿时灼热感者,加侧柏叶12克、螺厣草(又有镜面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1月~1998年8月用清胃散加人工牛黄、人中白组成清胃牛黄汤治疗小儿口腔溃疡63例,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3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初发病人42例,反复难愈21例。1临床症状口腔粘膜溃疡疼痛,进食时疼痛加重,有口音腻感觉,常伴有咽痛,大便干结,有的伴牙龈肿痛,口秽、流诞,心烦易啼,小便短赤,舌苦腻或黄腻。2药物组成和治法黄连2~5g,生地10~15g,当归2~4g,丹皮5~10g,升麻3~5g,人工牛黄1~3g(冲服),人中白10~15g,生大黄3~10g(后下)。服药期间,嘱饮食清淡。1次/d,5~7剂为1疗程。大便…  相似文献   

14.
<正>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患,且易于复发,多见于青少年。本病的发病原因,不论是外感或内伤,皆可化火而生口疮;故临床辨证分型施治可分为虚实二种: 一、实证病程较短,而发病急,全身时有发热、口渴喜冷饮、溲赤、便结,溃疡好发于唇、咽、舌、齿龈等粘膜处;溃疡大小不等,呈圆形,时而融合成一片,边缘粘膜红肿,口涎多,口臭,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胃泻火解毒之剂方药:决明子加减清胃散炒决明子30g生地15g丹皮9g生石膏30g升麻9g木通6g甘草梢6g当归10g玄参15g 二、虚证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口不渴,  相似文献   

15.
田某,女,16岁,学生。1990年9月5日来诊。9月1日始患感冒,经治未愈,于9月4日开始身出黄汗,次日全身出现黄色斑点,伴口干不饮,纳呆,胸闷腹胀两胁痛,小便不利。KT38C,烦躁不安,全身汗出黄色如柏汁,其色染衣、手指缝中可见黄色粉末,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的桔黄色斑点,最大直径约1.0cm,四肢较多,下肢轻度浮肿,舌绛苔黄腻,脉弦滑。诊为黄汗合并黄斑,证属阳明湿热,毒邪熏蒸肝胆,侵入营血为患。予以清胃利湿,凉血解毒化斑。以《千金》犀角散加味治之,犀角5g(先煎),黄连10g,栀子10g,大黄10g,板蓝  相似文献   

16.
透骨煎【药物组成】细辛9克白芷9克升麻6克透骨草6克【制用方法】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滤去渣。每次噙一大口,药液浸渍牙痛处,凉则吐出,再噙漱之,连续噙3~4次。【适应症】虚火牙痛(红肿不甚,疼痛难忍)。【方源与实践】民间验方,流传于郑州郊区。曾试治70余人,效果良好。【病例】张××,女,41岁。牙痛,不甚红肿,疼痛连绵,坐卧不安。曾服去痛片无效,用此方一剂而痛止。【讨论】牙为骨之余,属肾经,牙床属阳明。细辛味辛性温,为散风泄热之品,能解肾经之热郁。因其气味辛香,能上升,合清胃药可清胃火而止牙痛;白芷辛温香窜,入手足阳明,祛风利湿,升头面,通九窍,走肌肉,为治疗胃热、齿痛要药;  相似文献   

17.
月经不调     
一方主治:血虚挟热型,伴月经不调、月经错后者用之. 处方:生地10克、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白术10克、沙参10克、香附10克、菟丝子10克、炒川断10克、炒黄芩5克、黄连3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没有特效疗法,若能在早期使用中药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展。 糖尿病并发眼底出血 阴虚内热型用天花粉、丹参各30克,玄参、知母、赤芍、白芍、女贞子各15克,黄柏、当归、丹皮、地骨皮各12克,旱莲草10克,生蒲黄6克。脾虚气弱型用黄芪30~45克,白术、丹参、生地各30克,伙苓、当归、黄精、炒枣仁各15克,远志9克,苍术20克,鸡内金12克,木香、甘草各6克。瘀血阻络型用当归、丹皮各12克,赤芍、  相似文献   

19.
1、春温症厥案文某,男,32岁。病近一侯,潮热不已,烦躁谵语,头目昏闷,便闭溺赤,四肢时见瘛疭。舌苔黄厚焦裂,舌质边绛干燥。脉沉细,左弦数,右小滑。此为春温伏邪,病发气分,阳明燥实,热逼厥阴。拟用加味升降散清心其上,利导其下,益阴清肝为治。药用:僵蚕9克,蝉蜕3克,姜黄3克,大黄(后下)12克,芒硝5克,生地24克,玄参12克,羚角3克(水磨另入),赤芍9克,水煎一剂,每四小时服一次。大便利,停服。前方服后,大便两行,燥屎中杂有黑黄色秽浊水液,身热略降,神识未清、瘛疭已而躁扰不宁。舌干无津,质绛不鲜,脉细虚数。此阳明热毒虽得下泄,已耗之气阴一时难复,且营热犹存,厥阴仍困,拟滋养气阴,清心退邪。药用,细生地24克,白芍  相似文献   

20.
四、验方单方治疗(一)验方1,减味阿胶汤:陆南山曾报导用本方(阿胶、炒牛旁子、炙甘草、杏仁、糯米)治疗阴虚内热引起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之眼底出血,效果良好。(43)2,凉血散淤汤:庞万敏报导用本方(生地、夏枯草各10——30克、丹皮、芍药各5——10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