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婧  韦拔雄  廖红兴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27-28,封3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9例肾动脉狭窄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1例(3.4%)为动脉粥样硬化,2例(6.9%)为纤维性增生,26例(89.7%)为大动脉炎。结论通过本研究提示,在我国肾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大动脉炎。肾自体移植术时送检的髂内动脉可呈现大动脉炎早期的病理改变,手术的远期疗效有必要进一步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2.
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景良  崔进国 《医学综述》2013,19(18):3422-3424
目的 评价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入住的53例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3例患者接受综合性介入治疗,即对于大动脉炎肾动脉闭塞(RAO)患者,首先采用肾动脉穿通术,开通成功后接受肾动脉形成术或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对于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RAS)患者,首选肾动脉形成术进行治疗,对于效果不理想者采用肾动脉支架植入术.随后对介入治疗成功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血压和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例RAO患者中,30例行肾动脉穿通术成功后接受了肾动脉形成术或肾动脉支架植入术;3例肾动脉穿通术未成功;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0.9%.20例RAS患者,16例成功接受了肾动脉形成术;另外4例肾动脉形成术不理想,随后接受了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100%.综合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4.3%.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对于术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相差不大(P>0.05);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下降到手术前的80%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也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相差不大(P>0.05).结论 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法治疗大动脉炎肾动脉患者的疗效显著,可在今后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肾动脉狭窄是指肾动脉主干和(或)分支直径减少≥50%且狭窄两端收缩压差≥20mmHg(1mmHg=0.133kPa)或平均压差≥10mmHg。肾动脉狭窄可降低肾小球灌注压,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肾病等疾病。中国肾动脉狭窄的病因构成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其他依次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本文报道1例以高血压就诊的肾动脉狭窄女性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对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周妍  郭航远  池菊芳  彭放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2042-2044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6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3例,大动脉炎1例.10例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其中顽固性高血压8例、急进性高血压2例.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中4例为双侧肾动脉狭窄,狭窄部位位于左、右肾动脉开口处或近段,狭窄程度80%~90%;1例为右肾动脉狭窄,1例为左侧肾动脉,部位位于肾动脉近段,狭窄程度75%~80%.3例肌纤维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均为单侧肾动脉病变,均为右侧,位于肾动脉远段,狭窄程度80%.1例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为双侧肾动脉病变,位于肾动脉近段,狭窄程度85%.所有患者于狭窄病变处行支架植入治疗.4例患者(3例为纤维肌发育不良性,1例为大动脉炎)术后1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其余6例患者中血压较前明显改善.2例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1周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皮经腔动脉成型术治疗大动脉炎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例大动脉炎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及1例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狭窄用了经皮经腔动脉成型术(PTA)治疗。PTA对肾动脉大动脉炎所致的狭窄其扩张完全成功和部分成功率达95.5%,对其所致高血压的治愈改善率达82%,1例锁骨下动脉的PTA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刊》2007,42(6):76-78
1前言 肾动脉狭窄(RAS)是继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和肌纤维发育不良是RAS的常见病因。在20世纪90年代前,大动脉炎是我国肾动脉狭窄的首位病因。但近十几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RAS已取代大动脉炎成为目前RAS的首要病因,与近年来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的趋势相符。  相似文献   

7.
宁琳  冉苒  向立权  谢锋 《四川医学》2013,(9):1499-1500
肾动脉狭窄(RAS)的支架置入术从开展至今已10余年,目前该项技术已日趋成熟.什么样的治疗策略、手术方式、手术器材及术后用药随访才会让患者最大获益,值得探索及讨论. 1 肾动脉狭窄(RAS)的病因 常见病因:①动脉粥样硬化(ARAS)70%~80%;②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20%~30%.少见病因:①多发性大动脉炎;②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内斑块可造成肾动脉开口狭窄;③局部肿瘤压迫.RAS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急性左心衰、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1].  相似文献   

8.
陈磊 《苏州医学》2009,32(1):30-32
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纤维肌发育异常和多发性大动脉炎是肾动脉狭窄(RAS)的三大病因,而后者是我国RAS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大动脉炎占肾动脉狭窄的70%,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异常约占20%,动脉硬化最少,仅为5%左右。RAS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约占高血压的5%~10%。RAS致肾缺血时,在压力感觉器的作用下,刺激球旁器产生肾素,激活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最终可导致高血压。RAS的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Stentin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RAS)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RAS性高血压患者的DSA造影及临床资料。动脉粥样硬化(AS)16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MA)5例、肾移植术后(PRT)1例。结果共35支狭窄动脉25支行经皮腔内肾血管成形术(PTRA),9支行支架植入(PTRAS)治疗,1支由于肾动脉几乎闭塞,微导丝未能通过狭窄部位而治疗失败。本组技术成功率97.1%;AS性、FMD性、MA性RAS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87.5%、40.0%,再狭窄率分别为13.1%、25.0%、40.0%;随访7个月~3年,5例治愈;17例改善;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22/3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不同病因导致的RAS性高血压行介入治疗疗效明显:以FMD疗效最佳,AS疗效次之,MA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置入(PARAS)的安全性及对肾动脉狭窄(RAS)血压和患侧肾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9例RAS患者行PTRAS。男63例(58%),女46例(42%)。年龄18~79岁,平均为(61±5)岁。病因分别为肾动脉粥样硬化89例(81.7%),多发性大动脉炎15例(13.7%),肌纤维发育不良3例(2.8%),移植术后狭窄2例(1.8%)。随访12~48个月,平均24±2个月,观察测定患者血压、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及降压药的应用情况。结果109例149条肾动脉行PTRAS后管腔直径狭窄从74%~100%(84.2±11.8)%降至0%~25(6.5±5.3)%,管腔最小直径从0~1.6mm(1.2±0.8)mm增至4.8mm~7.5mm(5.8±0.8)mm。技术成功率98%(107/109)。2例肾动脉残留狭窄35%。无肾动脉破裂及夹层发生。收缩压由术前平均165±25mmHg降至随访时平均141±20mmHg(P〈0.01),舒张压由术前平均95±12mmHg,降至随访时83±10mmHg。(P〈0.01)。高血压治愈13例(12%),改善61例(56%),无效37例(34%),总有效率(68%)。降压药物种类由术前3.2±1.0种降至术后2.3±1.1种(P〈0.05)。SKGFR总体升高,由术前平均31±13ml/min,升至术后平均35±14ml/min,(P〈0.01)。分肾肾功能改善55例(37%),稳定81(54%),恶化13(9%)。PTRAS的并发症总计(11/109,10%),5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其中2例为可逆性。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5例出现股动脉穿刺点出血。结论PTRAS对RAS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控制血压,减少口服降压药,维持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