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注射吗啡、新斯的明作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自显影图已证实脊髓胶质以及后角灰质Ⅲ~Ⅴ分层有蕈毒碱结合位点,因此鞘内注新斯的明、毒扁豆碱或蕈毒碱激动剂,可产生镇痛作用、增强吗啡镇痛效果、减少副作用。为此作者经鞘内注新斯的明或吗啡或两者伍用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及其量效关系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1980年 Altura 等研究氯胺酮对血管平滑肌功能的影响时,发现氯胺酮有类似局麻药效果。1981年 Tung 将微量氯胺酮注入鼠的蛛网膜下腔,证实有止痛效果而无明显副作用。1982年 Brock-utne等为了观察氯胺酮及其防腐剂氯化苄乙氧铵(ben-zethonium chloride)注入蛛网膜下腔是否安全,所以选6只成年狒狒进行单盲法随机试验。给狒狒肌注氯胺酮后施行腰穿,其中2只注生理盐水作对照,给另外4只的蛛网膜下腔内注入上述含防腐剂的氯胺酮0.06mg/kg。麻醉很快苏醒,在3~4小时内未见任何异常反应或活动。1个月后将此6只狒狒全部宰杀并进行解剖,肉眼观察脊髓及其各层被膜未发现异常,显微镜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炎症反应或硬膜增厚。注生理盐水和注氯胺酮的两组动物均有1~2对神经根水肿,但与穿刺部位无关。结论是氯胺酮注入蛛网膜下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预防椎管内吗啡术后镇痛尿潴留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注入吗啡术后镇痛常并发尿潴留,目前尚无确切的预防方法。本文采用穴位注射对其并发症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探讨。资料与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150例,男67例,女83例,年龄15~70岁,其中上腹部手术103例,下腹部手术47例。术前无循环、呼吸...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Wang及Behar首次椎管注射镇痛药以来椎管内注药镇痛在临床上已被选择性地应用。但因其有延迟性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尚不能常规用于术后和癌性镇痛。椎管内注射氯胺酮的成功.对椎管内注药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吗啡椎管内注射用于术后镇痛引起呼吸抑制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吗啡椎管内注射作术后镇痛治疗 2 6 38例 ,年龄 14~ 88岁。其中硬膜外腔注射 176 5例 ,蛛网膜下隙注射 873例。发生严重呼吸抑制 4例 ,硬膜外与蛛网膜下隙各 2例 ,年龄 14~ 5 5岁。镇痛治疗方法 :术毕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射吗啡 2mg或蛛网膜下隙一次注射吗啡 1mg。呼吸抑制均发生在注药后 8~ 10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深睡或昏睡 ,呼之不应 ;强刺激时可有随意反应 ;瞳孔缩小而双侧对称 ;口唇发绀 ;呼吸浅而慢 (6~ 8次 /分 ) ;舌后坠 ,鼾声大 ;呼吸道分泌物多 ;心音低弱 ,心率快 (130~ 15 0次 /分 ) ;低血压、低血氧饱和度 (SpO2 <6…  相似文献   

6.
动物实验应用自动射线照相技术发现,大脑和脊髓的后角胶状质细胞中具有特异性的阿片受体,自此以后对疼痛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开辟了新局面。首先,Yaksh等将小量吗啡(5微克)直接注入鼠的蛛网膜下腔,成功获得有效的镇痛,经多次重复实验未发现对脊髓组织有任何不良反应。1978年Wang等开始在人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吗啡,镇痛效果良好。现将1979年报导的4篇综合介绍如下: 美国明尼苏达州Mayo医院Wang等报  相似文献   

7.
对椎管内吗啡导致呼吸抑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普遍重视术后疼痛或癌痛的治疗,阿片类药物椎管内镇痛的应用已见普及,并认为吗啡是最有效的镇痛药物,但存在对呼吸抑制的顾虑。罗福荣等川报道1868例硬膜外腔注射吗氟合剂施行术后镇痛,其中13例发生明显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0.7%,看来还是比较高的。本文拟对椎管内吗啡的临床呼吸抑制问题进行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微量丙泊酚治疗椎管内吗啡所致的瘙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术后椎管内吗啡镇痛的效能已被人们肯定 ,但其伴随的副作用令人困惑 ,如何防治术后镇痛的副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微量丙泊酚静注治疗术后吗啡镇痛诱发瘙痒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妇科术前ASAⅠ~Ⅱ级 ,术后镇痛主诉瘙痒病人36例 ,手术种类均为子宫肌瘤剔出或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应用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注入吗啡镇痛 ,排除既往有皮肤疾病及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瘙痒病人。全部病人采用B D针一点法椎管内联合麻醉 ,蛛网膜下腔用药为 0 75 %布比卡因 1 5ml,术中麻醉效能下降时硬膜外追加 1 6 %利多卡因 5~ 10ml。术后镇…  相似文献   

9.
自从发现内生性抗痛物质内啡肽(En-dorphine)及其受体以来,显然为阐明疼痛的生理提出了新的论据。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椎管内注射镇痛药止痛法,就是理论联系实践。这种止痛方法具有用药量小,对生理的干扰少,止痛效果确实等优点,适用于各种手术后止痛或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止痛,已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一、作用机制早在1964年,邹冈、张昌绍经家兔动物  相似文献   

10.
背景瘙痒是椎管内注射吗啡后最常见的副作用。据报道加巴喷丁做为一种抗惊厥药物可以改善一些慢性瘙痒的症状,但关于加巴喷丁对椎管内注射吗啡;1起瘙痒的作用还没有研究。方法将86例腰麻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相同的两组,分别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1200mg加巴喷丁和安慰剂,进行前瞻、双盲研究。所有患者均予椎管内注射0.5%等比重的布比卡因15mg和不含防腐剂的吗啡0.2mg。椎管内注射吗啡后3、6、9、12和24小时评估瘙痒情况。结果与加巴喷丁组相比,对照组瘙痒的发生率显著增高(77.5%与47.5%;P=0.01);与对照组(3.1±0.8小时)相比,加巴喷丁组(6.2±1.8小时)瘙痒的起始时间显著延迟(P〈0.0001);与加巴喷丁组相比,对照组在椎管内注射吗啡后3小时和6小时的瘙痒程度更重。结论腰麻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手术前给予加巴喷丁可以防治椎管内注射吗啡引起的瘙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吗啡关节周围联合药物注射(PMDI)和鞘内注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TKA患者153例,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腰麻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PMDI组患者关节周围额外注射10 mg盐酸吗啡注射液,鞘内注射组患者腰麻药物中额外加入0.1 mg盐酸吗啡注射液。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追加曲马多用量和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记录三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记录三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结果 术后6、12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12和24 h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鞘内注射组患者(P<0.05)。结论 吗啡PMDI和吗啡Ⅱ均为有效的TKA术后镇痛方法,其中吗啡Ⅱ较吗啡PMDI可进一步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加快患者早期关节功能恢复。但吗啡PMDI和吗啡Ⅱ均会增加TKA术后呕吐发生率,需要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注射咪唑安定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咪唑安定(midazolam简写MIZ)已广泛应用于术前用药、全麻诱导和维持、局麻辅助用药和ICU镇静用药。最近实验和临床均证实MIZ鞘内和硬膜外注射,具有抗伤害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注射阿片类镇痛药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痛觉症状是由一些强烈的伤害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经脊髓丘脑束上行到达大脑皮质而产生的。机体在感受痛觉同时,往往还伴有焦虑、恐惧、反射性动作等情绪及运动反应。镇痛药的作用就是减弱疼痛的感受和改变对疼痛的反应,从而使疼痛易于耐受。本篇综述的目的在于叙述吗啡类药物作用的组织学、生理学和生化学,从而阐明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注射咪唑安定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患者硬膜外注射氯普鲁卡因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下肢手术患者45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45岁).B组(46~64岁)和C组(≥65岁),每组15例.以3%氯普鲁卡因6 mg/kg行硬膜外阻滞.硬膜外注药后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注药后即刻、注药后3、6、9、12、15、20、30、45、60和90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氯普鲁卡因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A组比较,C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升高,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硬膜外注药后90 min时B组和C组氯普鲁卡因血药浓度高于A组(P<0.05).结论 随年龄增加,氯普鲁卡因阻滞平面升高,感觉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延长,药物代谢减慢.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腔注射吗啡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相似文献   

17.
吗啡对氯胺酮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用清醒动物研究了吗啡与氯胺酮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吗啡可增大氯胺酮引起的小鼠入睡率、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增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并能拮抗氯胺酮的升压效应。但吗啡可加重氯胺酮对兔的呼吸抑制,大剂量(100mg/kg,iv)可减小小鼠静注氯胺酮的LD50。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硬脊膜外脓肿是目前少见的椎管内急重症之一,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感染多为血源性,部分为邻近部位感染蔓延所致.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疼痛、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骨质破坏、脊柱畸形、节段性脊柱不稳[1].骶管药物注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尾神经损伤进行治疗[2].然而骶管药物注射也可能导致椎管...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注射局麻药引起的神经系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管内神经阻滞始用于19世纪90年代,经过临床100余年的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今已成为临床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余年来通过椎管内注药方法以施行术后镇痛和各种急慢性疼痛治疗的病例日见增多,而有关神经系并发症的报道也增加,并引起了临床关注。1991年Rigler报告4例持续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