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上腔静脉成型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上腔静脉支架成型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 1 5例 ,包括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1 0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3例 ,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2例 ,均先行右锁骨下静脉或肘静脉穿刺插管至阻塞上段作造影、测压 ,显示阻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血栓等情况 ,再经右侧股静脉穿刺入路置放上腔静脉支架。结果  1 5例患者均 1次成功地植入上腔静脉支架 ,1例患者因狭窄范围超过 1 0cm而导入 2枚支架 ,其余均置入 1枚支架。术后造影显示血流恢复通畅 ,手术前后梗阻远端测压从术前的 (30 .5± 2 .3)cmH2 O降到术后的 (8.8±1 .5 )cmH2 O(均为卧位测压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后造影侧支静脉不再显影 ,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 6个月 ,除 1例患者因合并血栓经局部溶栓、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改善 ,其余患者均无阻塞症状复发。结论 经皮上腔静脉成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上腔静脉综合征侧支循环解剖及CT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syndrome,SVCS)又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或纵隔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全性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Ⅲ。其侧支循环是近年来SVCS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现就其解剖及CT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又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或纵隔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全性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征象的一组症候群。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作者对82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了97次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病人年龄8 ̄57岁,男53例,女29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下腔静脉造影和B超检查。结果表明,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可明确显示主肝静脉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对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详细讨论了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自然预后和手术效果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82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了97次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病人年龄8~57岁,男53例,女29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下腔静脉造影和B超检查。结果表明,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可明确显示主肝静脉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对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详细讨论了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自然预后和手术效果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肝静脉(PTHV)造影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对53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检查,并与下腔静脉造影及B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结果:依据造影可分为以下类型,1.主肝静脉出口部阻塞,下腔静脉通畅19例。2.主肝静脉扩张而开放,下腔静脉膜性阻塞22例。3.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均闭塞12例。结论:作者认为与下腔静脉造影和B超检查相比,PTHV对肝静脉及侧枝循环的显示有显著的优越性,对BCS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奇静脉是连接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沿途接收椎体静脉、食管静脉、肋间后静脉及心包静脉的血流。当上腔静脉或者下腔静脉发生阻塞时,此侧支循环可以作为正常循环的通道。CT扫描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奇静脉的解剖学结构,用以了解奇静脉是否发生异常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Budd-chiari综合征是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梗阻性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淤血性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两大综台征。下腔静脉阻塞后常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形成.来自下肢和腹部盆腔的血液经深浅静脉的吻合通路回流到右心.但下腔静脉阻塞后下腔静脉内血流完全经由肝内巨大侧支回流至右心房罕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9.
肝内侧支循环在柏—查氏综合征的建立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柏-查氏综合征(BCS)的侧支循环通路常见有腰一奇静脉[1]、推一奇静脉[2]、腹壁静脉[3]、门静脉[4]等途径,肝内侧支循环报道较少[3]。复习我所239例经下腔静脉(IVC)造影的BCS,其中33例显示有肝内侧支循环。本文旨在探讨肝内侧支的建立、回流途径及意义。材料和方法33例患者,男13例,女20例。年龄儿~SO岁,平均3021岁。临床表现以上腹部胀痛、肝脏肿大、腹水及下肢浮肿为主。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nger法经皮股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造影术,少数行肘静脉插管经上腔静脉到下腔静脉遣影,必要时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结果显示肝内侧…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HCTP)的成像质量,并分析该技术在上腔静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2例上腔静脉异常患者应用HCTP检查,对比剂注射方案为经双侧肘前静脉以2 ml/s流率同时注射浓度为75 mgI/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延迟25 s开始扫描.分析螺旋CT图像的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及总体成像质量,评价HCTP的成像质量及对上腔静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22例患者成功完成了HCTP检查,所有病例的上腔静脉显示满意,仅2例出现头臂静脉的轻微的条状伪影,1例双上腔静脉畸形者出现奇静脉入口处假充盈缺损,2例MPR、MIP及SSD图像出现不同程度阶梯状伪影,但不足以影响诊断,19例二维与三维重建图像优质.22例患者中双上腔静脉畸形1例,上腔静脉阻塞21例,其中肺癌15例,淋巴瘤2例,右上肺癌术后复查1例,恶性胸腺瘤1例,静脉血栓1例,巨大升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1例.HCTP准确显示了双上腔静脉畸形患者双侧上腔静脉的形态与流向,对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及其病因显示清楚,所有病例诊断明确,临床符合率为100%,有效地指导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结论应用经双侧肘前静脉注射低浓度(75 mgI/ml)对比剂,并延迟25 s进行HCTP可获得优良的上腔静脉图像,可准确诊断各种上腔静脉异常,发现上腔静脉阻塞部位及其程度,显示侧支静脉,并可作出病因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腔静脉病变提供所需要的足够信息,有助于手术方案、介入治疗如支架放置、放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估,是目前上腔静脉最理想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80%由恶性肿瘤引起。颈、胸部皮下静脉充盈和扩张是SVCS的典型体征,后期可发生面、颈和上肢水肿。恶性肿瘤病人有典型的SVCS症状和体征,诊断上腔静脉综合征并不困难。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其中CT或MRI可以确定阻塞部位和性质,静脉造影可发现阻塞范围、程度和侧支循环情况。放射治疗能使70%~90%恶性肿瘤所致的SVCS患者症状缓解。对小细胞肺癌、生殖细胞肿瘤、淋巴瘤等,能快速缓解症状和体征。本文对外科治疗与抗凝、溶栓治疗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肝静脉阻塞之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塞之下腔静脉造影征象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肝静脉阻塞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造影,分析肝静脉开口征象并指导临床治疗(PTA和EMS)。结果:23例患者中,杯口征10例,指压迹征3例,盲袋征4例,未显示6例。采用腔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14例。结论:识别阻塞肝静脉造影征象是介入治疗的关键。杯口征和指压迹征皆易开通,盲袋征和未显示者开通则较难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及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40例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采用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下腔静脉CTP检查,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及后处理图像所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密度变化特点及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19例肝癌沿肝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下腔静脉肝段及肝上段;邻近下腔静脉肝段的肝癌直接侵犯下腔静脉;6例轻度强化,未见明显侧支循环形成。9例肾癌沿肾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肾上段,无强化,见肾包膜静脉侧支形成及性腺静脉增粗。5例下腔静脉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呈节段性,壁不光整,可见条状或斑点状钙化,CTP后延迟扫描,病变段无明显强化,见明显的侧支循环。3例下腔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病,起自子宫,沿卵巢静脉及髂静脉上行,经下腔静脉侵入右心房,病变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坏死囊变,强化较明显,病变段附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发育异常所致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3例,表现为肝上段节段性狭窄,周围见大量的侧支循环形成。下腔静脉内平滑肌肉瘤1例,病变位于肝下段下腔静脉,呈节段性增粗,边缘不光整,密度不均,延迟CT扫描后不均匀强化,邻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下腔静脉病变的CT表现以充盈缺损、无或轻-中度强化、管腔狭窄及侧支血管形成为特征,下腔静脉CTP的三维重建能立体显示管腔狭窄和侧支血管,合理的CT扫描模式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DSA造影检查在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下腔静脉造影检查的连续97例患者,最终纳入共37例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患者。2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分别对下腔静脉造影图像及术前影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标准,下腔静脉完全阻塞且主要侧支循环通路完善、主要侧支循环直径≥10 mm为侧支循环完善组,否则为侧支循环不完善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方案选择。两组临床资料作差异性分析,计量指标根据正态分布与否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指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采用Kappa系数分析2名观察者间评价一致性。 结果 CT、MR显示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瘤栓阻塞程度、侧支循环均有一定限度,下腔静脉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瘤栓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开放情况。37例患者中侧支循环完善组26例,其中14例(53.8%)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瘤栓离断术,12例(46.2%)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取栓术;侧支循环不完善组11例,全部(100%)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取栓术。2名观察者间评价具高度一致性(Kappa=0.871)。两组间患者性别、Mayo分级、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腔静脉造影能准确判定肾癌伴发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下腔静脉癌栓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下腔静脉离断术或取栓术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邬晴媛  林江 《放射学实践》2008,23(9):972-976
中心静脉系统的血栓闭塞性疾病常导致充血、水肿及静脉高压。这些疾病可能是原发性的或继发于外部压迫、炎症、中心静脉导管及放射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确定静脉是否通畅、闭塞的原因、侧支循环及栓子存在与否,这些都对如何治疗患者提供重要信息。腔静脉成像技术包括数字  相似文献   

16.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大多是由于下肢及盆腔的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进入右心,继而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该病死亡率较高,临床危害极大.下腔静脉滤器经皮经股静脉穿刺置入术已被公认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12月选择有肺动脉栓塞高危因素的髂股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皮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插管溶栓治疗共11例,均获得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布-加氏综合征的腔静脉造影与B超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超及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在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42例病人均于血管造影前行下腔静脉或肝部的B超扫描。血管造影采用Seldinger法行单向 ( 14例 )或双向 ( 2 8例 )下腔静脉插管法 ,并快速摄片观察。结果 B超发现下腔静脉节段性或膜性阻塞 18例 ,下腔静脉入口处狭窄 2 4例。其中伴有单纯性肝右静脉狭窄或 (和 )阻塞 2 0例 ,肝左静脉狭窄 8例 ,肝中静脉狭窄 12例。肝左—中、中—右肝静脉之间形成交通支血管各 8例 ,左—中—右之间形成网状交通血管 8例。 5例下腔静脉轻度狭窄 ,血流通畅。下腔静脉造影示 12例下腔静脉近端狭窄 ,30例呈节段性或膜性完全阻塞。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显影各 8例 ,余 2 6例肝静脉均未显影。有 2 6例见明显的侧枝循环形成 ,且可见有侧枝循环血管呈瘤样扩张。结论 B超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伤性检查是筛选病人的首选方法。下腔静脉造影是布—加氏综合征的确诊手段 ,对完全性节段或膜性阻塞者行双向下腔静脉造影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欲行介入治疗者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腔静脉异常引流(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二例下腔静脉闭塞伴有侧支循环血管引渡以下腔静脉血液进入左心房。临床表现为口唇紫绀、杵状指和门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使下腔静脉再通后,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升高至正常,门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术后多普勒超声于引流血管内无血流频谱发现。  相似文献   

19.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udd-Chiarj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文献报道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占该病总数的5.0%~32.5%[1-2].由于各肝静脉之间广泛存在潜在的侧支循环,在肝静脉阻塞或狭窄后,肝内血管的解剖变得更为复杂,是BCS介入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肝静脉型BCS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 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