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络教学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在中医学特别是在针灸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掌握经络特别是十二经脉的循行对学习针灸及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复杂 ,学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掌握难度大。笔者从多年临床教学实践中 ,将其规律加以总结 ,运用于教学 ,收到了良好效果。掌握这些规律 ,对十二经脉循行大体上可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 ,掌握其具体循行将比较容易。1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阴升阳降经脉循行走向即“脉行之逆顺”是针刺迎随补泻的基础 ,针刺迎随补泻贯穿针刺治疗全过程。因此 ,掌握经脉循行走向对针刺补泻有重要意义。陆瘦燕先生认…  相似文献   

2.
十二经筋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的外在连属部分,具有联缀四肢关节,约束骨骼,维络周身,主司运动的功能。经筋为病,涉及的病种非常广泛,且多数为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因此,深入探讨经筋理论,对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灵枢·经筋》对十二经筋的循行走向有详细的记载,与十二经脉的循行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1 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基本与十二经脉的外行部分一致,即经脉循行径路周围的筋肉,多属本经经筋所辖。但也有循行至经脉未及之处者,如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入腋…  相似文献   

3.
经别刍议     
对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探讨。首先纠正了全国统编《经络学》教材中图示循行线之与《灵枢》经文原意不符的现象。将经别的分布特点归纳为离合出入,加强表里脏腑间的联系和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经别在临床运用上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弥补了十二经脉理论指导临床施治的某些不足,并举医案证之。  相似文献   

4.
试论五输穴与原穴脉气循行流注的一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走向肘膝关节的向心性循行与十二经脉的半离心半向心的循行方向不同,同时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气如何布散于原穴之中?而且六阴经的以输代原,表明了原穴与五输穴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方家不吝赐教。1五输穴向心性循行与十二经脉半向心半离心循行的不同性经络理论是针灸学乃至中医学的基础,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周身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其“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功能作用,使之成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十二经脉的循行流注,后世皆遵从《灵…  相似文献   

5.
《难经·六十三难》论述了五输穴“以井为始”,经脉气血依次经过荥、输、经、合穴的气血变化过程,然而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并不完全是“以井为始”。笔者认为除了从五输穴的排列顺序理解外,重要的是以五输穴的排列顺序为依据,深入了解十二经脉的功能。本文结合《内经》、《难经》对五输穴的理论及经脉循行方向,从几个方面对十二经脉的功能进行推测,以说明经脉循行方向及五输穴的排序对脏腑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根结标本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经脉循行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标本根结循行纵向树样分布;气街四海循行横向前后分布,说明经气的循环传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往只重视十二经脉的循行而忽视了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循行,而且此部分也是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学生不好理解,本文试从理论及临床两方面论述其重要性。1根结、标本的理论1.1标本根结理论的内容“根”即树根,“本”是树的根和树干的下部;“结”和“标”则是树木的枝叶果实部分。古人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每一条经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经络学说中五输循行与十二经脉循行的矛盾之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五输——经别”循行同一体,将五输穴与内脏密切联系起来,对经络学说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难经》首创“奇经八脉”一词,之所以称为奇经,一是奇经循行和功能异于十二经脉;二是奇经具有经脉和络脉的双重作用和特点;三是奇经命名异于十二经脉;四是奇经在经络系统中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经脉循行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标本根结循行纵向树样分布;气街四海循行横向前后分布,说明经气的循环传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0.
奇经八脉 ,简称奇经 ,与十二经脉共同构成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其循行或纵行上下 ,或环束腰身 ,交错于十二经脉之间 ,又独行于十二经脉之外。其功能一方面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 ,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另一方面 ,又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从其循行与功能来看 ,奇经的主治范围应当很广泛 ,可于十二经之外治疗十二经病候。胃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 ,发病率、复发率高。症状多表现为胃部疼痛 ,胀闷不适 ,呕吐 ,吞酸 ,饮食不下等。现代医学按其病理变化分为急…  相似文献   

11.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 ,后世多宗《灵枢·经脉》篇所论 ,但《灵枢》其他一些篇中记载的某些经脉循行方向却与《灵枢·经脉》所论不同。如《灵枢·邪客》篇云 :“心主之脉 ,出于中指之端 ,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 ,伏行两骨之间 ,外屈出两筋之间……上二寸 ,外屈出行两筋之间 ,上至肘内廉 ,入于小筋之下 ,留两骨之会 ,上入于胸中 ,内络于心脉。”可见《灵枢》对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认识是不一致的。1 十二经脉全向心性的循行《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所载的十一脉 (缺手厥阴脉 )皆为自手足向心而行 ,这种全向心性循行的观点 ,…  相似文献   

12.
《灵枢·经脉》是较早、较完整的阐述十二经脉循行与病候的经典文献,也是现行针灸推拿学专业《经络腧穴学》教材学习十二经脉的原本。然而,对于六阳经"是主所生病",即分别主"津"、"液"、"气"、"血"、"筋"、"骨"所生病,似乎令人费解,使人困惑。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历代医家注解,结合个人心得,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物文献中对十二经脉循行方向记载大有不同,然而后世多宗《灵枢·经脉》所论。马王堆帛书、绵阳双包山漆人和成都老官山经脉漆人等针灸文献文物的出土为古代经脉循行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依据,本文拟通过西汉的经脉漆人、马王堆帛书、《灵枢》及《难经》中经脉循行的对比管窥古代经脉循行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文献对十二经脉名称演变的记载,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为十二经脉名称的由来做了一个推导,有助于开展十二经脉的理论教学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盲目记忆。  相似文献   

15.
经筋痹痛与软组织张力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十二经脉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 ,亦即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经筋病候之筋急者 ,多表现为十二经筋的痹证。临床观察到某一部位的经筋痹痛与该处的软组织张力存在着密切关系 ,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不仅能在方法学上为经筋研究提供支持 ,更重要的是拓宽了经络学说的研究领域。1 经筋的结构及其实质《灵枢·经筋》是最早又比较系统论筋的专著 ,它对十二经筋的起止循行作了详细论述。十二经筋的起点均在四肢指、趾端 ,终于头身 ,呈向心性的循行汇聚。在循行途中郁结、聚于四肢关节部和肌…  相似文献   

16.
肖娴 《开卷有益》2005,(5):14-15
十二经脉在人体都有各自固定的循行路线,并在其循行路线上分布着一定数量的穴位,称之为“俞穴”。当十二经脉中的任何一经发生病变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症状,都与该经所循行的路线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体表部位的症状和病理现象,与经脉所循行的组织和器官有关,如颈部肿大、下排齿龈肿痛等等,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病变;而在体内所表现的症状和病理现象,则与经脉所联系的内脏有关,如咳嗽、气促或喘促等,是手太阴肺经的病变等等。因此,通过体表的某一部位或器官,或某一脏腑所表现出来的病理现象,就可以推断出是那一经的病变,并由此来确定治法,选择…  相似文献   

17.
脾之大络循行径路辨析马仁智(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脾之大络;经络循行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在四肢分出.走向表里经,加强阴阳表里经的联系,足太阴脾经除络脉公孙外,又有脾之大络大包以补充脾经循行之不足。脾之大络是躯干部的络脉,内通于脏,外达于胸胁,...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经络学说与现代经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回顾现代经络研究的概况。认为经络研究必须 发重视十二经脉的特殊循行路线及其在人体机能调节中的作用这一核心问题,加强对经功能整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经络学是针灸基础课之一 ,是学生们入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门针灸专业课。多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深深体会到怎样使“教”与“学”达到效果的统一 ,是教学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听到学生对经络不好记、不易理解、不能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反应。尤其对经脉的循行 ,认为空洞抽象 ,看不见摸不着 ,针对这些问题 ,谈谈点滴体会如下。1 经脉间的横向联系  十二经脉的走行比较复杂 ,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熟记每条经脉的纵向循行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经脉之间横向联系。如手三阴经都循上臂内侧 ,相互之间的关系是 :手太阴肺经“…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多年的针灸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针灸学》课程的主要困难有二:一是中医经络理论抽象,经络循行路线复杂,文字深奥,不易理解;二是针灸腧穴繁多,难以熟记其定位及主治。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很好地进行针灸教学。现就如何搞好经络腧穴理论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教正于同道。1 讲授经络学时,善用图表形式,既简单明了,又突出重点1.1 在讲授经络总论中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时,笔者以人体上、下肢的内侧、外侧及其前、中、后缘,用图表来钩画出手、足三阴三阳经的排列顺序,予以学生一个清晰的经脉分布轮郭。(见下图)四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