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肺耐药蛋白(LRP)及DNA倍体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定量分析56例原发浸润性乳腺癌GST-π、LRP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的状况。结果:乳腺癌组织GST-π和LRP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RFI)以中位数(M)表示分别为1·18和0·56,而相应癌旁组织分别为0·80和0·23,癌组织GST-π和LRP蛋白表达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DNA指数(DI)、S期比例(SPF)和增殖指数(PI)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GST-π和LRP蛋白表达及DI、SPF、PI在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和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与阳性患者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GST-π和LRP表达水平及DI、SPF、PI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异倍体与二倍体乳腺癌GST-π和LR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π和LRP蛋白表达及DNA含量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GST-π和LRP蛋白表达及DI、SPF和PI与淋巴结转移有关。GST-π和LRP蛋白表达与DNA含量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epithelial membrane protejn 1,EM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64例食管鳞癌癌组织及距其癌组织边缘2cm以上的镜下未见癌浸润的正常组织中EM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EMP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48.4%vs 82.8%,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MP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食管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以及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EMP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且与食管鳞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定量分析63例原发性乳腺癌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22例乳腺良性肿瘤中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DNA指数(DI)、S期比例(SPF)和增殖指数(PI)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肿瘤(P<0.05),而后两者在上述指标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患者DI、SPF和PI明显高于早期浸润癌患者和浸润性特殊类型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DI和SPF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bcl一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癌组织bcl一2蛋白表达水平与SPF和PI呈负相关(P<0.05).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DI和SP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DNA含量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消失蛋白( MI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IM表达。结果 MI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8%,三者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MI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MIM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左文述  魏玲  王兴武  王永胜  于志勇 《癌症》2004,23(Z1):1418-1422
背景与目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的变构体CD44v6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但对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结果差异较大.p53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与人类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异常.本研究探讨CD44v6和p53基因及DNA倍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与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定量分析了52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18例乳腺良性肿瘤中P53和CD44v6及DNA倍体的变化状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53、CD44v6蛋白表达及S期比例(SPF)和增殖指数(PI)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P53、CD44v6、SPF、PI在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间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53、CD44v6表达和SPF、PI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52例乳腺癌中异倍体23例(44.23%),20例发生转移;二倍体29例,17例发生转移,异倍体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二倍体乳腺癌患者(P<0.05),且异倍体乳腺癌患者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二倍体乳腺癌患者(P<0.05),而CD44v6表达在两者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与SPF和PI具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CD44V6与SPF和PI均无关(P>0.05).结论:P53、CD44v6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CD44v6蛋白表达及DNA倍体、SPF和PI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53、CD44v6与DNA含量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食管鳞癌组织、27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及30例相对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yk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9例食管鳞癌组织、27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及38例相对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yk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yk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k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34/39,87.2%)明显高于食管鳞癌癌旁组织(18/27,66.7%)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26/38,68.4%)(P〈0.05)。Syk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Syk mRNA和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但Syk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任宏  姚佳  杜宁  赵磊  赵阳  熊健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7):1255-1258
目的:探讨Survivin与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8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5cm)和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2cm)30例的石蜡标本切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1%,20.0%,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Nm23-h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6%,80.00%,9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rviv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m23-h1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1)。Survivin与nm23-h1呈低度负相关(P=0.001),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食管鳞癌组织中SPARC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SPARC在食管鳞癌的增殖、侵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SPARC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粘膜组织的表达差异,同时对蛋白表达进行定位。结果:36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中30例SPARC蛋白表达阳性,正常食管上皮组织表达阴性(P〈0.01)。SPARC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基本相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间有显著差异(P〈0.05)。4例癌组织细胞核有表达,其余均为细胞浆表达。结论:SPARC和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食管癌出现转移时SPARC蛋白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耐药蛋白(LR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51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距离癌组织>2cm)中LRP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以及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大于5cm者L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5cm以下者(P<0. 05),食管鳞癌中LRP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鳞状上皮,高年龄组的LRP阳性率较低年龄组高,有淋巴结转移者LRP阳性率高于无转移者,生存期短者( <3年)的阳性率高于生存期长者( >3年),但P均>0. 05。结论 LRP表达与食管鳞癌肿瘤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检测LRP阳性不能作为判断食管鳞癌转移和预后的独立指标,但提示LRP表达阳性患者可能有预后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9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作用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食管鳞癌组织和其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探讨两者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44v6和MMP-9蛋白在7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和MMP-9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癌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7,P〈0.05)。结论 CD44v6和MMP-9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DNA含量的分布及倍体类型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手术切除的106例食管鳞癌患者新鲜标本进行DNA分析,分析DNA含量、S期细胞分数、增殖指数及倍体类型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异倍体出现率为82.08%。DNA含量、S期细胞分数、增殖指数随TNM分期增加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但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不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食管鳞癌S期细胞分数和增殖指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DNA含量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异倍体食管鳞癌DNA含量、S期细胞分数、增殖指数及淋巴结转移均明显高于二倍体食管鳞癌。结论:食管鳞癌DNA含量的分布及倍体类型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DNA分析是评估食管鳞癌预后、制定术后治疗方案的一个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定量分析63例原发性乳腺癌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22例乳腺良性肿瘤中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DNA指数(DI)、S期比例(SPF)和增殖指数(PI)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和乳腺艮性肿瘤(P<0.05),而后两者在上述指标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患者DI、SPF和Pl明显高于早期浸润癌患者和浸润性特殊类型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DI和SPF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SPF和PI呈负相关(P<0.05)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DI和SP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DNA含量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磷酸化小窝蛋白-1(PY14caveolin-1,PY14cav-1)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Y14cav-1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和检测PY14cav-1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Y14cav-1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Y14cav-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Y14cav-1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随着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PY14cav-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Y14cav-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34)。结论:PY14cav-1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判断食管癌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i-67、TOPOⅡ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TOPOⅡ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67表达的阳性率为86.7%(52/60),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OPOⅡα表达的阳性率为83.3%(50/60),TOPOⅡα 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TOPOⅡα共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Ki-67 和TOPOⅡα 两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1,P=0.006)。结论:Ki-67和TOPOⅡα 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在食管鳞癌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84例食管癌术中获取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以及淋巴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EGF-C表达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浸润程度、不同分化程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晚期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中,亦可检测到较高的VEGF-C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是导致食管鳞癌发生淋巴管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E-cadherin、PDPN、TLR4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内粘附分子E(E-cadherin)、平足蛋白(PDPN)、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同时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E-cad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DNA含量(DI)、合成期细胞比例(SPF)、增殖指数(PI)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98例新鲜食管癌组织细胞的DI、SPF、PI值,研究其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异倍体率、DI、SPF、PI等指标在以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病理特征为分组对象的各组间没有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食管组织淋巴结阳性组的SPF明显大于淋巴结阴性组(P=0.03)。结论 (1)食管组织一旦癌变后其细胞DNA的改变和临床分期等病理指标没有明显关系;(2)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食管癌组织合成期细胞比例(SPF)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HSP70、nm23—Hl和P5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观察4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0例切缘食管黏膜中HSP70和nm23—Hl、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SP70和nm23—Hl、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62.5%和55%、67.5%,与食管切缘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70和nm23—Hl、P53蛋白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SP70( )和nm23—Hl(-)、HSP70( )和P53( )、nm23—Hl(-)和P53( )3个组合联合可有效地检测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94.4%(17/18),特异性为68.2%(15/22)。结论:HSP70和nm23—H1、p53联合检测可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在人食管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规律,通过检测VEGF的表达探索IDO及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并了解两者在食管鳞癌的进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6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切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使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样本中IDO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在食管鳞癌组织中IDO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的IDO和VEGF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20,P=0.022),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等无关(P>0.05),与患者TNM分期、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IDO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33,P=0.001)。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IDO可能与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殷杰  马莉  顾健 《白血病.淋巴瘤》2006,15(3):203-202,206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对恶性淋巴瘤的DNA含量分析在肿瘤诊断、临床分期、分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8例恶性淋巴瘤(ML)和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N),石蜡包埋组织,并分析它们的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48例恶性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17例为异二倍体,31例为二倍体,30例RLN为二倍体。恶性淋巴瘤的S期细胞比率(SPF)、增生指数(PI)均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0.05)。结论 异倍体的出现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SPF,PI对恶性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