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全麻手术患者40例,术前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近1个月未服用脑血管扩张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异丙酚组(n=20),Ⅱ组为异氟醚组(n=20),术中分别以异丙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用简易智能量表(MMS)的方法评估两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麻醉时间及术中各时点MAP、HR、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评分:Ⅱ组在麻醉结束后6 h(T_5)、12 h(T_6)、24 h(T_7)时,Ⅰ组在T_5、T_6时较麻醉诱导前(T_0)明显降低,Ⅱ组T_7时点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和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均能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异丙酚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明显快于异氟醚麻醉患者。  相似文献   

2.
异氟醚和异丙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异氟醚和异丙酚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将ASAⅠ~Ⅱ麻醉下行腹部外科手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异氟烷组(I组n=35)和异丙酚组两组(P组n=35)。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咪达唑伦0.03mg/kg,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2m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分别以1.5~2MAC的异氟醚和3~6mg/kg.h异丙酚维持麻醉,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2、24、48h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12、24、48h均较术前降低(P〈0.05),在术后12h、24h异丙酚组MMSE评分较异氟醚高(P〈0.05),异丙酚组认知功能的发生率在术后24h较异氟醚低(P〈0.05),术后12、48h无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比异氟醚全身麻醉能提高老年患者术后早期MMES值,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122-125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七氟醚麻醉对老年老年输尿管镜手术患者麻醉术后苏醒质量和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择期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各40例,分别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术后苏醒质量指标,并评估麻醉前(T0)、术后4 h(T1)、术后12 h(T2)及术后24 h(T3)认知功能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七氟醚组(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MMSE评分均较T0时明显下降(P0.05);且七氟醚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异丙酚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T3时MMSE评分均恢复至T0时水平(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7.50%)、5例(12.50%),症状均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相比,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输尿管镜患者术后具有苏醒速度快、呼吸恢复快、拔管时间早、认知功能影响较少及安全性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蓉  伍湘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331-1332,1334
目的:探讨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七氟烷组(Ⅰ组,n=30)和异氟烷组(Ⅱ组,n=30)。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均静注眯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插管。插管后Ⅰ组吸入七氟烷,Ⅱ组吸入异氟烷,两组维持呼末气体浓度在1~2MAC,血压、心率波动小于基础值的20%。麻醉诱导前及拔管后1、2、3h均应用MMSE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拔管后1h的MMSE值均明显降低。其中Ⅰ组2h恢复至术前水平,Ⅱ组3h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七氟醚与异氟醚均可能影响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七氟醚较异氟醚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5.
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组(Ⅰ组),于术前及手术后第1,3,7天应用minimental state(MMS)测试方法评定认知功能。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的MM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降低。Ⅰ组与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的MMS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124-126+130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术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S100B蛋白及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老年KOA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与异丙酚组,分别予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后6 h、24 h和72 h血清NSE与S100B蛋白及认知功能MM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麻醉后6 h、24 h血清NSE与S100B蛋白均较麻醉前上升(P0.05或P0.01),且七氟醚组上升值更低(P0.05)。两组麻醉后72 h血清NSE与S100B蛋白恢复到与麻醉前比较相接近(P0.05);同时两组麻醉后6 h、24 h MMSE评分较麻醉前下降(P0.05或P0.01),且七氟醚组下降值更低(P0.05)。两组麻醉后72 h MMSE评分恢复到与麻醉前比较相接近(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均可影响老年KOA全麻后早期认知功能,前者早期对血清NSE与S100B蛋白的影响相对较小,可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8例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观察组,给予异丙酚麻醉;另选取38例作对照组,给予异氟醚麻醉,比较2组老年患者手术中采用不同药物麻醉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h、12 h、24 h MMSE评分分别为(27.68±2.08)、(23.18±2.26)、(25.74±1.65)、(27.92±1.97);对照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 h、12 h、24h MMSE评分分别为(27.77±1.99)、(20.37±2.01)、(21.37±1.54)、(26.21±1.27),麻醉后的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中采用异丙酚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较异氟醚快。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38-739
目的:比较七氟醚及异氟醚对小儿眼科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小儿患者86例,ASA 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43):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S组和I组均采用静注咪达唑仑0.075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组采用吸入1~3%七氟醚,根据病情需要,静脉追加芬太尼3μg/kg,异丙酚0.5mg/kg,维库溴铵0.05mg/kg;I组采用吸入1~3%异氟醚,根据病情需要,静脉追加维持药物同S组。分别于麻醉前24h、术后3h、24h、48h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分别观察两组术中心率变化,术后有无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心率在各时间点上有显著差异(P<0.01),心率组间无差异(P>0.05),在术毕苏醒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及异氟醚对小儿的认知功能均无影响,七氟醚带有的香味及对气道的刺激小,更适合于小儿眼科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为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提供参考.方法 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异氟醚组采用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组采用泵注丙泊酚麻醉.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2d对2组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并计算术后POCD发生率;分别于入室前(T0)、切皮后5min(T1)、术后1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测定患者血清IL-6的含量.结果 丙泊酚组术后1 、2d 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而异氟醚组术后1d 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但术后2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醚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丙泊酚组(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醚组IL-6水平从T1时间点开始逐渐下降,T1~T4时间点分别与T0时间点和丙泊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醚麻醉静吸复全麻醉能减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并能降低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熵指数在异氟醚或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维持中的变化.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I组)与异氟醚复合异丙酚组(IP组)两组.设定观察时点为T1~T12.T1~T8分别代表I组和IP组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达到0.1%~0.8%的时点.T9~T12在I组代表EtISO达到0.9%~1.2%的时点,在IP组代表EtISO维持在0.8%时静脉注射异丙酚3~6 mg·(kg·h)-1的时点.观察各时点熵指数的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以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 I组随着EtISO从0.1%逐步增加至1.2%,RE和SE从60±9和57±9逐步降低至37±7和37±7.RE和SE与EtISO均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2和-0.711,均P<0.01.IP组RE和SE的变化规律与I组相似.两组各时点RE、SE、HR、SBP、DBP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熵指数不仅能反映异氟醚麻醉的睡眠程度,也能够反映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的睡眠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骨科进行全身麻醉患者102例,患者手术前无精神病史,近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血管扩张药物,ASA为Ⅰ~Ⅱ级。随机将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即异氟醚组(51例)和异丙酚组(51例),对比上述两组患者术后12、24和48h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与血氧饱和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其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h,异丙酚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异氟醚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是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常用的麻醉药物,与异氟醚相比,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MMES值,并减少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应用七氟醚与异丙酚对其麻醉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等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3例,根据其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及认知功能等临床状况。结果:七氟醚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多于异丙酚组,术后6h使用MMSE临床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七氟醚组评分低于异丙酚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使用异丙酚术后患者相比七氟醚更快苏醒,缩短气管插管及术后监护时间,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更为理想,适合对老年患者临床全身麻醉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氯胺酮 -异丙酚完全静脉麻醉的苏醒情况。方法 :选择 6 0例ASAⅠ -Ⅱ级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组 (A组n =30 )和氯胺酮 -异丙酚静脉全麻组 (B组n =30 )。A组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 ,B组持续静脉泵入氯胺酮 1 .5mg/kg/h ,异丙酚 8~ 6mg/kg/h维持麻醉。记录病人的术后行为评分 ,以及意识恢复、拔管、完全清醒时间和2 4h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A组术后意识恢复、拔管、完全清醒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 (P <0 0 1 )。A组遗忘、定向力、合作评分均不同程度高于B组 (P <0 0 5 )。B组个别病例术后居复期存在精神症状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胺酮 -异丙酚TIVA与异氟醚吸入全麻相比苏醒快捷、完全 ,无后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78例于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术后1、24、48 h MMSE评分、S100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4 h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4 h S100B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与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瑞芬太尼与异氟醚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2组,每组30例。全麻维持分别用0.05~2.0μg(kg·min)瑞芬太尼(A组)或1%~3%异氟醚(B组),麻醉深度维持BP波动在基础值的±10%。记录手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应答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并于麻醉前,术后1h、3h、6h、24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均早于B组(P<0.05);术后1h2组MMSE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术后3hMMSE评分基本恢复正常,而B组直到术后6h才恢复正常,术后24h所有患者MMSE评分均已达术前水平。结论瑞芬太尼与异氟醚均可引起老年患者术后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但瑞芬太尼较异氟醚恢复更快,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阻碍的作用小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应用七氟醚对比异丙酚的整体麻醉效应。方法:将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使用异丙酚麻醉。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呼唤后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术后6 h,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应用异丙酚苏醒快,插管时间短,认知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黄泽波 《医学争鸣》2008,29(22):2072-2074
目的:探讨不同吸入麻醉药对老年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流变性的影响.方法:45例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七氟醚组和地氟醚组.麻醉诱导插管后,异氟醚组以10~15 mL/L异氟醚吸入,七氟醚组以40~60 mL/L七氟醚吸入,地氟醚组以40~60 mL/L地氟醚吸入,并间断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前(T(1)、麻醉后30 min(T2)、术后60 min(T3)、术后24 h(T4)4个时间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各时间点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CD35阳性红细胞百分率、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红细胞流变性(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结果:3组患者麻醉后30 min,术后60 min C(3bBR均显著降低(P<0.05),RBC-ICR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恢复至麻醉前水平;3种麻醉药在不同时间点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各时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地氟醚组术中30 min红细胞变形指数较麻醉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60 min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术中红细胞免疫功能,地氟醚可一过性降低红细胞的变形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麻醉对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肺内分流和肺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 of lung,Cdyn)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10):舒芬太尼-异丙酚组(SUF组),靶控输入效应室浓度为0.5 ng/ml舒芬太尼和3μg/ml异丙酚麻醉;异氟醚组(ISO组),吸入1%~3%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30 min(T0)、单肺通气30 min(T1)、60 min(T2)、90 min(T3)等4个时间点经桡动脉、颈内静脉采血做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和Cdyn。结果:与T0时点相比,2组Qs/Qt在T1~T3时点显著增加(P<0.05),Cdyn在T1~T3时点显著降低(P<0.05);与ISO组相比,SUF组Qs/Qt在T1~T3时点降低(P<0.05),Cdyn在T1~T3时显著增加(P<0.05)。与T0时点相比,PaO2在OLV后明显下降(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异丙酚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作为麻醉前用药对老年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择期骨科和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男性,ASAII~Ⅲ级,年龄(75~89)老年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LP组)、高剂量组(HP组)和东莨菪碱组(S组)。静脉开放后莫非氏管滴注盐酸戊乙奎醚:HP组0.01mg/kg,LP组0.002mg/kg;S组:东莨菪碱0.002mg/kg;盐酸戊乙奎醚静脉使用后记录HR、BP及唾液分泌情况;术前一天、术后6h、24h、48h、72h用简易精神状态法(Mini-Mental State,MMS)对患者进行评分;记录各组患者术后6h、24h、48h出现定向力、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结果:各组盐酸戊乙奎醚或东莨菪碱静脉使用后HR、BP及唾液分泌无明显差异。MMS:三组患者术前MMS无差异,但与术前相比,术后各时点MM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之间比较:HP组6h、24h、48h、72h均显著低于LP组和S组(P<0.05),LP组和S组无差异。HP组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LP组和S组(P<0.05)。结论:0.01mg/kg的盐酸戊乙奎醚作为麻醉前用药可增加老年硬膜外麻醉患者POCD的发生,0.002mg/kg的盐酸戊乙奎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探讨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 ASAⅠ~Ⅱ级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20例。麻醉维持分别为异丙酚组:生理盐水500 mL加异丙酚;异氟醚组:1%~2%的异氟醚持续吸入,两组均间断给予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1 h(T2)、2 h(T3)、术后4 h(T4)和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NO及ET含量。结果:T1和T2时,两组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3和T4时,异丙酚组血浆NO和ET水平低于异氟醚组(P<0.05);T5时,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血浆NO水平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血浆ET水平虽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显著降低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中NO及ET水平,提示异丙酚具有非选择性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体内ET生成的作用,从而具有多途径、多位点的脑保护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