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近内眦部或鼻翼部皮肤癌切除并局部跨鼻背皮瓣Ⅰ期创面修复的疗效.并介绍皮瓣设计方法。方法对15例近鼻翼部及9例近内眦部皮肤癌根治性切除后行局部跨鼻背皮瓣对较大皮肤缺损Ⅰ期修复整形术。结果24例患者整形修复后无睑外翻、鼻孔上翻、皮赘及皮肤色差等不良反应.且对老年患者可使鼻背及眉间皱纹明显变浅,起到美容效果。随访0.5—10年均无局部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外鼻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较大皮肤缺损可经局部跨鼻背皮瓣Ⅰ期修复。  相似文献   

2.
外鼻的解剖学观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外鼻整形和美容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 30例 ,成人颅骨 30例 ,用游标卡尺 (精确度0 .0 2 mm)对外鼻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活体鼻额角为 148.4°± 7.6°,鼻深 15 .6± 5 .3mm,鼻宽 2 3.2± 2 .9mm,鼻背高10 .3± 2 .8mm,鼻长 2 1.4± 3.6 mm,两侧鼻背间夹角 141.3°± 8.1°。颅骨鼻背起始点不一定是鼻背的最低点 ,鼻额角为143.5°± 7.1°,鼻宽 10 .4± 3.9mm,鼻背高 12 .5± 3.1mm,梨状孔顶间距 7.6± 1.6 mm,两侧鼻骨间夹角为 10 1.3°±7.4°,鼻上颌角为 144 .4°± 9.6°,鼻骨长 2 3.3± 4.8mm,鼻骨中心厚 1.5± 0 .6 mm。。结论 :为外鼻的解剖学和外鼻再造提供了有益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鼻背的骨性特点 ,探讨骨性矫正手术对改善鼻背过宽畸形的作用。  方法 :对成年尸体进行解剖形态测量和对临床病例采用鼻外侧 (上颌骨额突 )截骨术。  结果 :解剖资料表明 ,鼻背侧面与颊部平面形成的角度在 12 4~ 160°之间 ,骨性鼻背宽为 2 6.9± 6.3mm,存在较大差异。临床病例显示术前鼻背宽度范围在 31~ 4 5mm之间 ,平均 35.2 mm,术后再次测量宽度为2 3~ 2 9mm,平均 2 6.2 mm,所有病例取得明显的鼻外形改善。  结论 :骨性鼻背宽度有较大变异 ,鼻外侧截骨术在鼻背过宽畸形的整形美容治疗中具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鼻外径路外鼻成形术3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 1990年 8月至 1999年 3月 ,行鼻外径路外鼻成形术 35例 ,疗效较为满意 ,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17岁 ,2 0~ 30岁 2 5例 ,驼峰鼻 9例 ,歪鼻伴鼻中隔偏曲及外伤性鼻畸形 2 6例。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局麻加强化 ,鼻外径路[1 ] ,在鼻小柱中点设计一横过鼻小柱的倒海鸥形切口[2 ] ,先在大翼软骨外脚的尾部做一边缘切口 ,由外侧向内侧延伸 ,再于大翼软骨内脚的尾部做一边缘切口 ,向上延伸至大翼软骨的顶端 ,连接两个切口 ,用小剪刀分离侧鼻软骨下方的软组织 ,使皮肤和皮下组织与大翼软骨内脚和鼻背游离 ,此时用 15号刀片切开鼻小柱切口 ,将鼻背皮肤向上掀起 ,直视下完成驼峰鼻、歪鼻、鞍鼻及中隔偏曲的矫正。若驼峰鼻 ,即切开驼峰部位周围的大部分骨膜 ,分离掀起骨膜瓣 ,蒂留在鼻背的一侧 ,用锐刀切除软骨部的驼峰 ,再用骨凿凿除骨性部的驼峰 ,使两部分的切面保持一致 ,切面缘呈梭形裂隙 ,对合两缘消除裂隙 ,重建鼻梁形态。若歪鼻伴中隔偏曲 ,在中线将两侧大翼软骨分开 ,用锐剥离法分离*西安交通大...  相似文献   

5.
推进式皮瓣用于酒渣鼻的整形治疗尚未见报告。我科于1987年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女性,36岁,鼻、额及双颊充血、溢脂,继之局部皮肤慢性增厚,病程20年。2年前曾作鼻部毛细血管切断术及皮脂皮下搔刮术,术后额部及颊部红斑及充血减轻,但鼻部仍慢性增大而形成鼻赘。为切除鼻赘我们设计了额-鼻根-鼻背推进式全层皮瓣,以覆盖鼻赘全层切除后的创面,以眉弓上方缓冲区的游离皮片作为双侧鼻翼修复成形的材料进行间断缝合。术后双鼻腔各置一硬体胶管作为支架,鼻部加压包扎以防皮下血肿形成。术后5天拆线,伤口一期愈合,缝合部对位较好,愈后随访两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18岁 ,沈阳市某中学高三学生 ,于2 0 0 2年 9月 15日参加招飞初次检查。耳鼻咽喉体检自然状态下下鼻甲稍大 ,鼻腔喷适量 1%麻黄素收缩 5min后 ,见右鼻腔后部内下有异物存在 ,其色灰暗 ,表面不平如桑椹 ,其质坚实 ,范围上至鼻中隔中部、经中隔鼻底角下外至鼻底外中 1 4处 ,用枪状镊触之 ,与鼻粘膜粘连紧密。经表面麻醉分离 ,用钳夹碎后分别取出。结石生长处粘膜呈糜烂状 ,其鼻中隔鼻底角处有骨性外露。创面用明胶海绵覆盖 ,2d后取出 ,1周后复查创面已愈合。取出物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鼻石 ,中间未见异物 ,重量为 5g…  相似文献   

7.
面裂鼻畸形是指累及鼻部亚单位的先天性颅面裂隙畸形,表现为鼻部组织的部分或完全缺失。其中以正中裂(Tessier 0号面裂)、旁正中裂(Tessier 1号及2号面裂)及眼裂(Tessier 3号面裂)为主。面裂鼻畸形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融合失败及外胚层渗入两种假说。临床上可根据鼻部亚单位理论对鼻畸形进行分析,进而制订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对合并眶距增宽的鼻背畸形,可通过眶间/鼻背截骨术对眼鼻进行同期修复,并选择合适的假体置入物或自体软骨移植物以增加鼻背高度。鼻翼畸形可选择局部皮瓣、复合组织瓣结合耳甲腔软骨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但目前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亟待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以改善面裂鼻畸形患者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鼻硅胶假体在治疗陈旧性外伤性重度鞍鼻与轻度歪鼻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对陈旧性外伤性重度鞍鼻畸形与轻度歪鼻畸形的16例患者,利用硅胶整形块雕刻成单个适宜鼻硅胶假体,将其置入鼻背。结果所有患者均置入单个自行雕刻的假体进行矫正,手术时间45~85 min,平均(60±7)min。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术后切口瘢痕隐蔽,鼻部外形良好,无假体移位、外露等并发症。1例患者由于拉合胶布过敏,术后第2天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予以去除拉合胶布,术后第5天水泡吸收消退;3例患者术后鼻部及眼部皮肤组织肿胀明显,给予马栗种子提取物片促进消肿治疗;其余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均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应用单个硅胶鼻假体治疗外伤后重度鞍鼻畸形,或伴有轻度歪鼻畸形的患者,手术操作简单,耗时少,费用低廉,无继发损伤,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9.
石新荣  原方  史爱华 《中医学报》2011,26(5):631-632
目的:观察三棱针刺血疗法治疗鼻赘期酒渣鼻的疗效.方法:用三棱针刺血疗法治疗鼻赘期酒渣鼻38例,10 d治疗1次,3次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0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有效率97.37%.结论:三棱针刺血疗法治疗鼻赘期酒渣鼻是具有良好疗效的非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0.
闭旭 《华夏医学》2001,14(6):912-913
我院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应用鼻内窥镜明视出血部位 ,结合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鼻后部出血 36例 ,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治的鼻后部出血 36例中 ,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2 1~ 78岁 ,病史 4d至 3年 ,出血部位 :下鼻甲后部 5例 ,鼻中隔后段 14例 ,鼻咽部 6例 ,鼻底后段 8例 ,中鼻甲后端外侧 2例 ,中鼻道后段 1例。 36例均有反复多次大量出血史 ,出血量 10 0~ 30 0 ml/次 ,血压偏高 6例 (收缩压 17. 3~18.7k Pa。舒张压 12 .0~ 12 .7k Pa)。全部病例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门…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手术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于 10余年前引进我国。而鼻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及其延伸的手术在终止血时 ,大多数术者仍采用百年前的填塞止血法 ,虽可达到术后不出的目的 ,但术后患者鼻不通气、头痛等 ,甚多弊端 ,与现代的鼻科手术及不相称。笔者采用SorbalgonT (藻酸钙棉条 )轻填鼻腔手术创面止血 2 0 6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 2 0 0 0年 9月以来我科收治 2 5 8例患者中 ,男 15 3例 ,女 10 5例 ;年龄 13~ 76岁。其中鼻息肉并发鼻窦炎 12 6例 ,慢性筛窦上颌窦炎 6 2例 ,慢性全组副鼻窦炎 4 2例 ,慢性蝶窦…  相似文献   

12.
陈洪春  裴鹏  吴炎峰 《中外医疗》2008,27(30):76-7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咽囊炎的疗效,并观察术后创面的变化.方法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咽囊炎16例,术后第2天起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咽,术后1个月鼻内镜下观察刨面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1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鼻内镜下检查鼻咽部清洁.结论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咽囊炎,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咽,疗效较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鼻外伤整形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修复外科于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3例鼻外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观察本组鼻外伤患者的整形修复效果,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鼻腔阻力情况,调查患者对于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93例的鼻腔通气情况良好,外鼻形态基本恢复,鼻梁平直、鼻中隔偏离中线0.0~1.0 mm,鼻翼、鼻背对称。术后2例发生鼻腔粘连,经分离处理后鼻功能未受到影响;6例鼻腔干燥,在鼻腔中滴入呋麻滴鼻液后缓解。术前患者鼻腔阻力为(0.62±0.13)Pa/(cm~2·S),术后为(0.24±0.02)Pa/(cm~2·S),手术前后的鼻腔阻力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52,P=0.035)。本组对于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情况为不满意1例,一般8例,满意84例。结论在围手术期中给予护理干预可改善鼻外伤的整形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鼻的活体测量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测量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鼻部的形态及间距,为鼻部畸形、缺损的修复和整容及体质人类学、生长(年龄)解剖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活动直脚规和弯脚规对240例3-6岁面部发正常的儿童鼻部进行鼻全长、鼻背长、鼻高、鼻翼长、鼻翼高、形态面高的测量,观察鼻尖、鼻基部、鼻孔、鼻侧面形态及鼻翼沟形态与鼻唇沟的关系。结果:观察项目中各项男、女性别间均有明显差异(P<0.001);测量项目中各项年龄组间及性别间也有明显差异,并以此推出鼻全长与形态面高,鼻全长与鼻背长两项回归方程。结论:提供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鼻部活体测量正常值及形态面高与鼻背长两项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邻近皮瓣转移修复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术后鼻缺损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行鼻NMSC根治性切除+邻近皮瓣转移整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77.0%)缺损位于鼻下1/3,20例(23.0%)位于鼻中上2/3.缺损位于鼻翼37例,鼻背20例,鼻侧壁18例,鼻尖8例,累及多个鼻亚单位的复杂鼻缺...  相似文献   

16.
骨性鼻背测量研究与隆鼻术鼻植入体雕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虞和君  虞渝生 《浙江医学》2000,22(6):325-326,381
目的为指导植入体的正确雕刻,减少由于植入体雕刻问题引起的隆鼻术后并发症,使植入体的形态恰到好处地补充骨性鼻背的缺陷.方法通过对71个头颅标本进行鼻骨测量,对52例正常成人进行骨性鼻背螺旋CT三维骨重建测量,并将各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得出各项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颅骨标本、正常成人的鼻背长分别为2.2545±0.4938cm、2.7041±0.2846cm,鼻背宽0.9469±0.2558cm、0.7763±0.1617cm,梨状孔顶间距0.7522±0.1809cm、0.7203±0.1633cm,鼻额角145.5901°±7.3631°、143.0000°±7.4054°;正常成人的软组织鼻额角为142.4969°±7.5590°.结论(1)植入体宽度应参照骨性鼻背前缘梨状孔顶间距宽度来确定;(2)隆鼻术前必须充分了解骨性鼻背形态并据此雕刻鼻植入体,据此可有效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后鼻溢”是指鼻咽部有粗糙感 ,并意欲排出 ,最后回缩吸入后吐出或咽下。患者常有咽痒、咳嗽、咽部异物感等不适 ,使用抗生素或普通用于咽炎治疗的药物疗效差。笔者应用鼻康片和吉诺通联合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 2 0 0 0年 5~ 8月门诊病人 1 2 0例。有咽痒、咳嗽、咽部异物感等一个或多个症状 ,间接鼻咽镜检查见鼻咽顶后壁 ,咽隐窝等处分泌物积聚或充血 ,下鼻甲后端苍白 ,前鼻镜检查可有鼻粘膜充血 ,苍白鼻中隔偏曲 ,中鼻甲肥大等情况。其中男 5 5例 ,女 65例 ,年龄 1 3~ 75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27例鼻前庭赘生物中,发现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鼻前庭尖锐湿疣,表明尖锐湿疣可在生长在鼻前庭并存在在非性接触传染途径,经常规方法切除后,分别于术后1,2,36个月随访,均示发现复发,非生殖器尖锐湿疣与生殖器尖锐湿疣是否为HPV的不同类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总结21例严重鞍鼻畸形整形的经验,一般采用鼻翼鼻尖部蝶形切口;鼻根部宽阔的严重鞍鼻或鼻尖缺失者,采用鼻背部“V”形切口。鼻支架发育不全植入自体骨填高鼻梁,鼻小柱短小者植入物修成“L”形,植骨用螺钉或钢丝结扎固定。鼻梁短小者,鼻背皮肤“V-Y”向下推进延长鼻梁,严重者整个鼻下部向下推进,鼻背部骨膜下移修复鼻腔衬里缺损。结果鼻深增高0.65cm,鼻长度延长0.7cm。表明鼻背皮肤“V-Y”向下推进可有效地延长鼻梁,鼻背部骨膜向下推移可修复鼻腔衬里缺损,采用肋骨垫高鼻梁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应用自体组织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鼻内镜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36例,常规行CT检查,并在鼻内镜直视下寻找脑脊液鼻漏漏口,处理漏口周围黏膜,造成新鲜创面,采用肌肉、筋膜和脂肪等组织填塞修补漏口,必要时以耳脑胶粘合固定,并以纱条或膨胀海绵填塞支撑7~l0d。结果 36例脑脊液鼻漏33例1次修补成功,失败的3例经第2次手术后治愈,随访1~8年无复发,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具有微创、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