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模拟高原环境,研究大鼠急性低氧复合运动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及低氧习服后的改变.方法 健康SD-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n=10)、5 000 m急性低氧组(n=10)及3 000 m低氧习服组(n=10).对比研究大鼠的肺血流动力学、肺水肿程度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相比,急性低氧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及氧饱合度显著降低,肺体指数及肺含水率升高,病理学显示肺间质充血,肺泡隔增宽等间质性肺水肿表现.低氧习服组明显改善.结论 成功建立高原间质性肺水肿模型及低氧习服模型,有利于进一步研究高原肺水肿低氧习服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低氧习服对大鼠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急性低氧组和间断低氧习服组3组,每组n=6。经间断低氧习服(先后模拟海拔3000m和5000m低氧各14d,每天4h,最后8000m低氧4h)和急性低氧(模拟海拔8000m低氧4h)的大鼠,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心脏,分离心肌浆网SR,用水解磷酸根法测定ATP酶活性,用γ-32Pi参入法测定PLB的磷酸化,用微孔滤膜过滤技术测定ATP依赖性心肌SR^45Ca^2+摄取功能。结果 1)低氧对大鼠心肌SRNa^+,K^+-ATPase的活性无明显影响;2)急性低氧大鼠心肌SRCa^2+,Mg^2+-ATPase活性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P〈0.01),而低氧习服大鼠心肌SRCa^2+,Mg^2+-ATPase活性则较未习服者明显为高(P〈0.01),接近正常水平;3)急性低氧大鼠心肌SRPLB的磷酸化显著减弱,而低氧习服大鼠PLB的磷酸化则明显提高,表明低氧习服可减轻对钙泵的抑制;4)急性低氧可显著抑制心肌SR对^45Ca^2+的摄取,而低氧习服时,SR摄取^45Ca^2+的能力显著增强,最大摄取量显著增高。结论 低氧习服可以明显提高心肌SRCa^2+,Mg^2+-ATPase及钙泵的活性,从而提高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氧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及发生变化的机理。方法: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间断低氧习服组和急性低氧组。分别测定脑、肺组织NO、NOS及NOS催化反应平衡常数(Keq)。结果:与常氧对照组比较,低氧大鼠(急性低氧组,低氧习服组)脑、肺组织NO水平明显下降(P<0.01);急性低氧组NOS活力明显下降(P<0.01),而间断低氧习服组NOS活力下降不明显(P>0.05)。急性低氧组与低氧习服组比较,前者NOS活力明显低于后者(P<0.01)。低氧时NOS催化反应平衡常数出现左移。结论:低氧时NO水平及NOS活力下降,经低氧习服后,NO水平及NOS活力明显改善;NOS催化反应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是NO水平及NOS活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实验性高原肺水肿的干预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实验性高原肺水肿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实验性高原肺水肿模型组(HAPE组,n=16)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SA组,n=16).实验性高原肺水肿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m/min速度运动,每运动2h即将大鼠于低氧低压舱(模拟6000m海拔)放置6h,每天反复3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富氧吸人对大鼠模拟急性高原肺水肿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4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压低氧组、连续富氧组、夜间富氧组,每组11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置于模拟6000 m海拔高度的低压舱中48 h.富氧干预48 h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肺湿干比、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大鼠BALF蛋白浓度及肺湿干比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NO 含量、NOS降低(P<0.01).病理学显示低压低氧组大鼠有肺泡间隔增宽、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等间质性肺水肿表现.连续富氧及夜间富氧均可降低肺泡灌洗液的蛋白浓度及肺湿干比,提高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内的NO含量、NOS活性,减轻肺泡间隔增厚、炎细胞浸润及肺泡出血,且连续富氧组与夜间富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富氧吸人可以通过提高体内的NO含量、NOS活性来防护大鼠急进高原肺水肿,夜间富氧与连续富氧防护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的膜流动性、红细胞膜蛋白质表达、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及胞内Na+和Ca2+浓度方面观察高原低氧习服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规律,初步探索其分子机制,为寻找急性高原病的防治新措施提供实验依据。作者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200±20)g,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常氧对照组、急性低氧组和低氧习服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断缺氧习服对在鼠血浆、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高原水肿发病及高原习服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和3组间断缺氧习服组(IHa、b、c)。急性缺氧组直接在低压舱中模拟海拔8000m缺氧4h,间断缺氧习服组分别在低压舱中模拟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时间进行间断缺氧习服,每天4h,间断缺氧习服后的大鼠再进行急性缺氧(低压舱中模拟8000m,4h)。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大鼠血浆VEGF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VEGF表达。结果 缺氧大鼠血浆及肺组织VE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急性缺氧组升高明显(P<0.01);急性缺氧组肺组织有液体渗出及微血管内血球淤积现象;间断缺习服大鼠血浆及肺组织VEGF升高幅度较急性缺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随间断缺氧习服时间的延长,升高幅度呈下降趋势,肺组织液体渗出明显好转。结论 极度缺氧导致VEGF显著升高可能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重要原因;VEGF与高原肺水肿的发病及高原习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原医学杂志》2009,(2):47-47
本文旨在通过模拟高原环境,观察缺氧、寒冷、运动等因素及复合作用对大鼠肺组织的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和肺动脉压(PAP)的影响,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产生机制。作者将实验动物分为平原对照组(15℃,海拔330m);平原寒冷组(海拔330m,舱内温度白天8:00~20:00℃,夜间20:00~8:004℃),缺氧组(15℃,低压舱内1.5m/s持续减压至海拔4000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模拟高原环境下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形成的影响,为防治HAP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平原对照组、高原对照组、高原剥夺组、平原剥夺组,睡眠剥夺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高原环境用5000 m低压氧舱模拟。通过测定大鼠肺湿/干比值、肺含水比值、动脉血气来评定肺水肿的程度,并通过大鼠肺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各组病变。结果高原剥夺组的肺湿/干比值及肺含水量比值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高原剥夺组可见肺间质增厚、肿大,大量多核细胞,肺泡腔变小,肺泡内无液体渗出,其他组病理切片未见上述变化。结论高原环境下睡眠剥夺可促发急性HAPE的形成可能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大鼠舱室内肢体爆炸伤后肺损伤的作用,探讨H2S相关药物在舱室战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mg二硝基重氮酚(DDNP)纸制点爆源紧贴大鼠左后肢跗关节内侧于舱室内引爆致伤。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致伤组(E组:n=32)、致伤+硫氢化钠(NaHS)组(S组:5mg/kgNaHS,ip;n=16)和正常对照组(C组:n=8)。收集大鼠肺组织和血标本。测定大鼠胸部承受冲击波压力,测定肺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力和血浆H2S浓度、TNF-α、IL-6、IL-10浓度和肺含水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爆炸致伤后大鼠肺组织CSE活力和血浆H,s浓度显著下降(P〈0.05),TNF-α、IL-6、IL-10浓度及肺含水量较正常对照大鼠相应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和肺泡结构破坏明显;而早期给予5mg/kgNaHS后伤鼠肺组织TNF-α、IL-6、IL-10浓度及肺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VSE组),肺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大鼠舱室内肢体爆炸伤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而早期适量给予H2S则可明显抑制肺炎性反应水平,减轻爆炸伤后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重复高+GZ暴露对大鼠心肌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防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重复高+Gz暴露后大鼠心肌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特点和低G预适应与茶多酚(TP)的防护效果。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10Gz组(B组);低G组仅受+1Gz作用;C组于+10Gz暴露前约1h受+2Gz作用5min;D组于前暴露前约1h灌胃给予TP(200mg/kg),而A、B、C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均于末次+Gz作用后次日处死大鼠,速取心脏制成冰冻切片,对酸性磷酸酶(ACP)、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yt aa3)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和图象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ACP和SDH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Cyt aa3有下降趋势,各组间ATPase活性无差异;而低G预适应和TP对重复高+Gz暴露引起的酶活性下降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重复高+Gz暴露可引起心肌溶酶体的标志酶ACP和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SDH活性降低,提示心肌组织氧化代谢功能下降;而低G预适应和天然抗氧化药物TP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预处理对急性低氧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13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2组:低氧组(n=7),将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400 m低压氧舱内3 d;HBO预处理组(HBO组,n=6),进入低压舱前2 d给予HBO预处理2 d,每天1次,然后置于模拟海拔5400 m低压氧舱内3 d.第4天上午在模拟海拔5400 m的低压氧舱内,2组动物用10%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经右颈外静脉插入心导管至右心室、肺动脉,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连续描记肺动脉压力曲线5min,测定心率(HR)、肺动脉压力(PAP)、右室收缩压(RVSP)和舒张压(RVEDP)、右室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和右室等容舒张期心室内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HBO组较低氧组HR、RVSP降低,±do/dtmax>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舒张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RVE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溶解,肌浆网扩张,局部区域形成许多泡状;HBO组心肌无明显病变,仅滑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结论 高压氧具有改善急性低氧大鼠血流动力学、降低肺动脉压、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模拟高原缺氧不同时间对心肌线粒体的影响,探讨模拟高原缺氧对机体影响的细胞机制以及线粒体功能改变在机体对缺氧习服—适应中的意义,为高原缺氧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观察急性连续缺氧(模拟5 000m 高原)3、12、36 和72 小时以及慢性间断缺氧14、28 和42天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的影响。测定了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和线粒体丙二醛含量。结果:各时间点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比对照组都显著降低,急性缺氧的下降程度较慢性组为甚,其中急性缺氧3 小时组抑制程度最显著。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在急性缺氧3 小时末显著降低,随后有所回升,而慢性缺氧则使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升高。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在急性缺氧组升高。线粒体丙二醛含量在急性与慢性缺氧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其中以3 小时组的丙二醛值为最高。结论:急性缺氧、尤其是在最初3 小时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抑制较严重,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升高可能有一定的代偿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复+Gz暴露是否引起心肌组织儿茶酚胺类物质代谢异常以及低G预适应和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TP)的防护作用. 方法 32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4组(n=8) A组(对照组),仅受到+1 Gz 作用5 min; B组(+Gz应激组), +10 Gz峰值暴露30 s/次,重复5次/d,间隔为+1 Gz 1 min, 3 d/wk, 共3 wk; C组(低G预适应组), +Gz应激条件同B组,但+10 Gz 暴露前1 h 受到+2 Gz 作用5 min;D组(TP防护组),+Gz应激条件同B组,但+10 Gz 暴露前1 h灌胃给予茶多酚200 mg/kg.于末次+Gz暴露的次日上午将各组大鼠断头处死,迅速摘取心脏置液氮冷藏,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 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结果与A组相比,B组心肌AD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NA,DA,5-HT含量无明显差别.与B组相比,C、D组心肌AD、5-HT含量明显降低,而D组D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重复+10 Gz暴露引起大鼠心肌儿茶酚胺类物质代谢异常,主要是AD水平显著升高;低G预适应和天然抗氧化剂TP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直接急性低氧和间断低氧习服后的急性低氧对犬鼠心肌总蛋白、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方法 经间断低氧习服(3000m、5000m各2周,4h/d)后的大鼠和正常大鼠经模拟海拔8000m缺氧4h后,观察其心肌总蛋白、MDA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相比,直接急性低氧组大鼠心肌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NO代谢产物NO2ˉ的含量显著降低,P值均<0.01;经过低氧习服后急性低氧与直接急性低氧组比较,大鼠心肌总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NO2ˉ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 大鼠经间断低氧习服后,比不习服时心肌总蛋白和NO2ˉ含量显著增高,MDA含量显著降低.是心脏低氧习服的生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对超负荷训练大鼠心肌PKCδ和PKCε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电刺激预处理保护运动心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23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5)、超负荷训练组(n=9)和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组(n=9)。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超负荷训练组和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组进行8周游泳训练,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组在每次训练前先行穴位电刺激,20 min/次,取穴相当于内关和足三里。空白对照组在实验结束时,其它两组在超负荷训练4、6、8周时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心肌组织PKCδ和PKCε表达情况。结果:4、6、8周时,超负荷训练组和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组心肌细胞PKCδ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上升(P<0.05),但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组6、8周明显低于超负荷训练组(P<0.05)。三个时间观察点,超负荷训练组PKCε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8周末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组PKCε表达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可抑制超负荷训练后大鼠心肌PKCδ过度表达,同时维持PKCε高表达,这可能是其具有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模拟高原低氧致脑水肿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病理改变的研究,探讨高原脑水肿的病理基础.方法 选320~380 g的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常氧组、4 000 m组、6 000 m组和8 000 m组各8只.后3组动物置于低压舱中模拟海拔4 000 m、6 000 m、8 000 m高原低氧环境持续8 h后,对所有大鼠进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及脑组织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低氧处理的各组扩散加权成像均出现低强度信号,表观扩散常数值升高.与常氧组比较,4 000 m组表观扩散常数值的升高无明显差异,6 000 m组和8 000 m组表观扩散常数值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病理检查显示,4 000 m组脑组织呈现混合性脑水肿,血脑屏障轻度损伤;6 000 m组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血脑屏障损伤加重;8 000 m组重度血管源性脑水肿,血脑屏障破坏解体.结论 低氧所致的脑水肿主要是血管源性脑水肿,其病理基础是低氧导致的血脑屏障损害.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a sleep high-train low regimen on the finger cold-induced vasodilation (CIVD) response. Seventeen healthy males were assigned to either a control (CON; n=9) or experimental (EXP; n=8) group. Each group participated in a 28-day aerobic training program of daily 1-h exercise (50% of peak power output). During the training period, the EXP group slept at a simulated altitude of 2800 meters (week 1) to 3400?m (week 4) above sea level. Normoxic (CIVD(NOR); CON and EXP groups) and hypoxic (CIVD(HYPO); F(I)O(2)=0.12; EXP group only) CIVD characteristic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period during a 30-min immersion of the hand in 8°C water.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EXP group had increased average finger skin temperature (CIVD(NOR): +0.5°C; CIVD(HYPO): +0.5°C), number of waves (CIVD(NOR): +0.5; CIVD(HYPO): +0.6), and CIVD amplitude (CIVD(NOR): +1.5°C; CIVD(HYPO): +3°C) in both CIVD tests (p<0.05). In contrast, the CON group had an increase in only the CIVD amplitude (+0.5°C; p<0.05). Thus, the enhancement of aerobic performance combined with altitude acclimatization achieved with the sleep high-train low regimen contributed to an improved finger CIVD response during cold-water hand immersion in both normoxic and hypox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