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子、川乌、草乌的炮制加工及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保文 《首都医药》2000,7(4):33-34
附子、川乌、草乌同为毛茛科植物,但不同属.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为乌头的子根,川乌Radix Aconiti为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Radix Aconitz Kusnezoffii为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相似文献   

2.
瞿建刚 《北方药学》2013,(11):12-12,59
乌头类药物,包括草乌、川乌、炮制品制草乌、制川乌、附子以及含有这些药材的中成药制剂等。药材川乌、草乌分别是毛茛科乌头属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和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母根及干燥块根,而附子则是乌头的子根加工品,是中草药中使用历史最悠久的品种之一,明代以前统称为乌头。自李时珍《本草纲目》始区分",乌头有两种,  相似文献   

3.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由于附子生物碱含量及组成的不同 ,其毒性差别大 ,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必须了解炮制前后附子中生物碱组成的变化。日本学者对各种附子所含成分作了比较研究 ,发现 15种市售品附子所含生物碱的量有差别 ,除一种附子外 ,所有附子均含脂碱。对汉方方剂中生物碱含量研究表明 ,脂碱、乌头碱、次乌头碱 ,中乌头碱的含量低 ;苯甲酰乌头碱等脱脂酰化物的生物碱含量高。对用黑附子块根为原料的川乌头和炮附子的生物碱成分进行比较研究 ,分离得到 4种新生物碱 …  相似文献   

4.
附子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mn Carlnicadi Debx的旁生块根(子根)。味辛甘,性大热、有毒。为补助元阳之主药,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之功。据现代药理分析,附子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剧毒的二萜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及消  相似文献   

5.
正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加工品,主产于我国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不同性状需鉴别附子加工炮制可分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盐附子:呈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顶端有印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相似文献   

6.
在乌头属根中发现去甲基乌药碱(Demethyco-claurine)有强心作用,然而由已知成分还不能完全解释乌头属根的生理活性。作者采用增高大白鼠的血压活性实验检测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提取物各部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附子、川乌、草乌的合理炮制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荣宗 《海峡药学》2001,13(2):49-50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 ,性味辛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 (主根 ) ,性味辛、苦、温 ,有大毒 ,归心、肝、脾经 ,功效祛风湿 ,散寒止痛 ,其散寒止痛作用较附子为强。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和华乌头等的干燥块根 ,其性味、功效与川乌同 ,而毒性更强。它们的主要成分多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 :即中乌头碱 (Mesaconitine ) ,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 (Aconitine)。因此 ,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必须对它们经…  相似文献   

8.
附子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和毒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附子(Aconiti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侧根。乌头属植物品种很多,我国所用附子主要是四川人工栽培的“川乌”的侧根,经加工炮制成“附片”。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附子的记载,“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很多方剂也含附子,以后历代本草书中大都有附子的记载。可见附子在中医应用中较为广泛。附子多用于畏寒、  相似文献   

9.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其子根的加工品,称之为附子。川乌具祛风湿散里寒之性,善治风寒湿痹。附子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效。临床由于用量不当,煎煮方法不妥,导致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1 毒性川乌、附子的毒性成分主要是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口服0.2mg即致中毒,致死量为3~4mg。中  相似文献   

10.
乌头类植物药用加工后的干根3-4.5g水煎服,治疗风湿痛,外伤腰病,手足拘挛等。其根称乌头,支根称附子,含毒成分为乌头碱和苦乌头碱。1991年至1993年我院急诊科抢救乌头碱中毒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在20岁-55岁,为治疗风湿病腰痛服用过量致中毒,其中4例饮用炮制的乌头,附子酒5ml-100ml(浓度不详),1例为用水冲服其药物粉末约15g。5例患者中,1例服后数分钟发病,2例约于服药后0.5h发病,2例于服药后1h发病。5例患者均在服药后2h内就诊。以口唇麻木,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出现口唇麻木、恶心、呕吐者5例,5例患者均出现心律不齐,心率在50~60次/分  相似文献   

11.
刘卫东 《齐鲁药事》2002,21(3):32-33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经》。《本草纲目》记“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 ,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 ,附子如芋子 ,盖一物也。”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 子根的加工品 ,具有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邪的功能。主要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笔者对附子临床配伍应用方面的报道进行整理 ,供同道参考。1 用于亡阳虚脱证附子具有温阳之功 ,其性刚烈迅捷 ,走而不守 ,通上达下 ,行表彻里 ,补火助阳 ,温通诸经 ,为救治亡阳重症之要药。…  相似文献   

12.
大黄附子汤中诸药的不同组合及煎法对乌头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大黄附子汤中各组分不同配伍对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大黄附子汤为基础 ,配伍成不同的组方 ,采用不同的提取工艺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碱的含量。结果 :各组方单煎混合提取液中乌头碱的含量比附子单煎下降20 %左右 ,各组方合煎提取液中乌头碱的含量比附子单煎下降45 %左右 ;细辛与附子配伍对乌头碱的含量无影响。结论 :在大黄附子汤中大黄能佐制附子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为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附子药名由来相传,很久以前,附子是山中的一种野生植物,没被人们发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半夏反附子之说不能成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块茎。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临床内服制剂大都是用其炮制品。药典及近代一些中药书中的附子项下均载有:“本品不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江油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脂溶性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子是我国常用中药之一,原植物为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药用部位为侧生块根。陈嬿等曾报道从陕西川乌中分到篍廖谕芳?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美沙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地萨敏(talatisamine)及两个未知成分川乌碱甲(据作者之一朱元龙后来报道,川乌碱甲即为isotalatizidine)和川乌碱乙。又从南京引种的川乌中提取得到美沙乌头碱、海帕乌头碱和乌头碱。近两年来,又有许多文章报道关于Aconitum  相似文献   

16.
去甲乌药碱(附子一号)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龙珍  张德勇  王存英 《药学学报》1981,16(12):931-933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是中医常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阳衰欲脱、身冷肢冷、脉微欲绝”等症。有关附子的化学、药理、临床、方剂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实验已经证明,附子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小菅卓夫等从附子中分离  相似文献   

17.
附子提取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提取液加热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考察其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 mol.L-1乙酸铵溶液(含0.05%冰乙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附子提取液(pH5.9)于95℃加热10 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先增后降,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降低,而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迅速降低;附子提取液(pH3)在相同加热条件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缓慢降低,但总体较稳定;附子提取液为pH9时,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迅速下降。结论 pH、加热时间对附子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兴平多位村民出现呕吐、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后住院。事发后,当地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迅速介入。经调查,其原因为村民食用一流动售卖点熬制的未煮熟中药附子所致。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形似荸荠、生姜,当地人称为乌药,系乌头类药物。除附子,乌头类药物还包括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中草药。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这种有毒成分,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其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温脾汤中诸药的不同组合及煎法对乌头碱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温脾汤为基础,配伍成不同组方,采用不同的提取工艺,应用紫外分光光法测定乌头碱的含量。结果:附子与干姜配伍能提高乌头碱含量,附子与大黄、甘草配伍能降低乌头碱含量,人参与附子配伍对乌头碱含量没有影响。结论:在温脾汤中,大黄、甘草能佐制附子的毒性,干姜能增强附子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草乌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块根。其栽培品为乌头,野生品名为草乌头,旁生块根(子根)称附子,独根称天雄,均含有毒成分乌头碱。草乌属乌头类药物,乌头类药物还包括川乌(出产于四川省一带),别名:附子、雪上一枝蒿、短棒锤等。民间老百姓认为草乌此类药物可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并兼有滋补,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之功效,用此物泡酒饮用或油炙服用。在我们个旧市片区,每年缝秋末初冬,用猪肉水煮草乌(俗称大草乌)食用之风相当盛行,导致食用草乌中毒者也不少见。现将我院综合科2003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5例草乌中毒患者的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