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孕周〈36周,出生体质量〈2500g的208例早产儿生后4~6周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诊断分期法进行诊断分级,探讨ROP与孕周、出生体质量、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感染及贫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208例早产儿中患有不同程度ROP者39例(其中ROPⅠ期24例,ROPⅡ期13例,ROPⅡ期2例),ROP发生率为18.8%。ROP病儿中住院期间有3例自愈,4例成功进行手术治疗,而大部分病例需出院后继续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贫血及感染对ROP的发生具有明显影响。且孕周越短、出生体质量越小,ROP发生率越高。结论早产儿ROP的发生率较高,ROP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贫血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发病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眼部检查的65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结果将早产儿划分为观察组(存在病变)与对照组(未见病变),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650例早产儿中,ROP有58例;正常眼底592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胎龄<32周(OR=2.196,P=0.013)、出生体质量<1 500 g(OR=3.852,P<0.001)、吸氧时间>7 d(OR=3.128,P<0.001)、吸氧浓度>40%(OR=5.203,P<0.001)、母体妊娠期糖尿病(OR=2.794,P=0.026)是早产儿RO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发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操作以及母体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开展筛查与诊治工作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期间出生的425例出生体重在2000g以内或孕周〈34周的早产儿,对其进行眼底筛查并统计分析筛查情况。结果:在筛查的425例早产儿中发现各期(包括1、2期病变或个别4、5期晚期病变)ROP患儿92例(占21.6%),阈值前期ROP患儿21例(占4.9%),阈值期ROP患儿18例(占4.2%),急进性ROP的患儿5例(占1.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降低而明显呈上升趋势,胎龄及出生体重与ROP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低胎龄或低体重的高危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94-3095
选择早产儿227例,给予视网膜病变筛查,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发病因素,对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病变转归情况。在227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阳性18例,检出率为7.9%,均为双眼发病。分析发病因素可知,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史、机械辅助呼吸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在18例视网膜病变患儿中,自然消退14例,转至上级医院治疗4例。经过单因素分析可知,与视网膜病变自然消退的相关因素包含胎龄、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住院时间、吸氧时间10d。通过对视网膜病变发病因素及自然消退影响因素的分析,促使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早产儿视力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 根据我国2014年发布的ROP筛查指南,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395例行初次眼底检查.参照ROP国际分类法诊断和分期,记录检查结果,制订随访和治... 相似文献
7.
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及比较等方面综述5种常见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为国内构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一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随DM病程的延长而增高,有文献报告糖尿病患病5年内DR发生率为44%,7年后为56%[1]。在美国,DM发病10年后有60%的患者出现DR,15年后高达80%[2]。中国DM患者中DR发生率为25%左右,且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R发病率高达12%[3]。DR基本病理改变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选择性丢失、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内皮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等[4],但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以下就与DR有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例糖尿病(DM)患者(其中DR 89例列为DR组,不伴DR 111例为NDR组),及98例正常糖代谢者为正常组的血压(BP)血脂(TCH及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DR的89例占44.5%,其HbA1C、FBG、BP、TCH均明显高于NDR组,NDR组又明显高于正常糖代谢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R与HbA1C、FBG、BP、TCH密切相关。结论:DR的防治应侧重于控制BG、HbA1C、BP,降低TCh。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并发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世界卫生组织“视力2020项目”已将ROP认定为高中收入水平国家的重要致盲因素之一。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的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10%~34%,在美国是位居第2位的儿童致盲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为DR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有无DR分为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组)50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0例,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镁、血脂、血压等,并进行组间比较,DR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相关性检验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DR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HbA1c、CRP、HCY、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NDR组明显升高(P<0.05)、血镁水平较NDR组明显减低(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GHbA1c、CRP、HCY等6个变量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除血糖、血压和病程等因素外,血CRP、HCY、UA等的升高和血镁的降低可能也与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NICU抢救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逐年上升。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升高,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也相应增加。2004年10月—2005年3月我科收住60例ROP早产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23例。孕26周~36周,胎龄(32.0±2.3)周,体重0.9kg~2.5kg(1.48kg±0.46kg)。其中入院时诊断为超低出生体重儿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0例,肺透明膜病17例,胎粪吸入性肺炎3例。2护理2.1合理用氧早产是发生ROP的主要原因,高浓度氧可诱发ROP。早产低体重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生后给予一定… 相似文献
16.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0)
目的了解患有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28周超早产儿临床特征,探讨其高危因素,观察眼底激光光凝术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evacizumab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我院新生儿科救治存活的122例<28周超早产儿ROP筛查结果,了解ROP患儿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OP危险因素,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22例超早产儿中发生ROP 64例(52.5%),轻症ROP 39例(32.0%,39/122),重症ROP患儿25例(20.5%,25/122),其中急进性后部ROP(APROP)患儿3例。对非ROP组与轻症ROP组、重症ROP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分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组胎龄、出生体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患儿胎龄及体重明显小于非ROP组患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吸氧时间长、机械通气>48 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超早产儿ROP的危险因素。重症ROP患儿16例予激光光凝术治疗,5例(2例病情危重的及3例APROP的患儿)先予玻璃体腔注入bevacizumab后行激光光凝术后好转,4例仅予bevacizumab治疗后好转,无需激光光凝术。全部患儿均能保留视力。结论 <28周超早产儿ROP的发生率及重症率非常高,切勿漏筛。重症ROP患儿需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术,对APROP或无法接受激光光凝术的患儿可应用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进行分析。结果148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1例,占41.1%。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其中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等与DR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病程有关,病程少于5年和5年以上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DR发生率与不伴高血压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BUN、Cr含量升高DR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者。结论病程长、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肥胖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可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Global prevalence and major risk factor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u JW Rogers SL Kawasaki R Lamoureux EL Kowalski JW Bek T Chen SJ Dekker JM Fletcher A Grauslund J Haffner S Hamman RF Ikram MK Kayama T Klein BE Klein R Krishnaiah S Mayurasakorn K O'Hare JP Orchard TJ Porta M Rema M Roy MS Sharma T Shaw J Taylor H Tielsch JM Varma R Wang JJ Wang N West S Xu L Yasuda M Zhang X Mitchell P Wong TY;Meta-Analysis for Eye Disease 《Diabetes care》2012,35(3):556-564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主要病因,认为早产、低出生体重是ROP的根本原因,氧疗与ROP密切相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氧浓度、用氧持续时间和用氧方式,并提出了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