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8年9月到1993年1月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CPB)下行动脉导管(PDA)闭合术2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0例,女16例。年龄4~45岁,平均16.8岁。均有频发呼吸道感染和活动受限。活动后紫绀2例,咯血1例,有 SB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2例,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20例,合并心内畸型11例(见表Ⅰ)。体检:差异性紫绀4例,典型  相似文献   

2.
报道动脉导管未闭4例行体外循环下未闭导管闭合术。4例均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1例合并细菌性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动脉导管开口1.2-2.0cm3例行带垫片褥式缝合,动脉导管开口2.5cm 1例行绦纶片修补。无气栓,灌注肺及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手术死亡。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行未闭动脉导管(PDA)内口缝闭术已广泛开展.我科自1988年至1999年12月在体外循环、低温低流量,经肺动脉行未闭动脉导管内口缝合术17例,均获得满意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经肺动脉直观动脉导管闭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经肺动脉直视动脉导管闭合术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8例动脉导管未闭在建立体外循环后心脏跳动情况下切开主肺动脉直视下缝闭动脉导管。其中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212 ~ 32岁 ,平均2 2 .6岁。体外循环微流量时间 2 .0~ 4 .5分钟 ,平均 2 .7± 0 .2分钟 ,最低鼻咽部温度 33.5℃~ 36 .1℃ ,平均 35 .0±0 .8℃。体外循环时间 12~ 2 1分钟 ,平均 16 .4± 2 .9分钟。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顺利恢复 ,未见体外循环微流量相关并发症。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经肺动脉直视闭合动脉导管简便、安全 ,不易产生并发症 ,有利于心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经肺动脉直视动脉导管闭合术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8例动脉导管未闭在建立体外循环后心脏跳动情况下切开主肺动脉直视下缝闭动脉导管.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12-12~32岁,平均22.6岁.体外循环微流量时间2.0~4.5分钟,平均2.7±0.2分钟,最低鼻咽部温度33.5 C~36.1 ℃,平均35.0±0.8℃.体外循环时间12~21分钟,平均16.4±2.9分钟.结果全组病例术后顺利恢复,未见体外循环微流量相关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经肺动脉直视闭合动脉导管简便、安全,不易产生并发症,有利于心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重症复杂型支脉导管未闭(PDA)是否应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闭合手术,尚有争议。国内虽未见关于对此种术式有争议的正式报道,但在几乎会议上曾经引起争论,本文结合我院1984.9~1990.8月在体外循环下所行21例PDA闭合术,就此种术式的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叶晓青  毕叔同 《广东医学》1996,17(2):102-104
总结了20例经肺动脉切口动脉导管闭合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作者认为采用体外循环(CPB)低温微流量灌注技术可提高重症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并免除PDA伴发其他心脏畸形患者分期手术的不便。保证术野清晰,采取预防气栓及灌注肺的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心脏复跳后辅助循环可稳定动脉血压,防止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灌注冷晶体停跳液可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需根据婴幼儿特点改进其CPB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3年9月开始应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闭合术,治疗11例病人,包括重症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9例,PD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认为安全、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粗大导管、成人导管血管壁弹性差者用导管结扎或切断缝合术,可造成导管破裂大出血,PDA合并其它心内畸形者,经正中切口一期完成手术有一定困难,出血危险性也很大.我院自1988年以来收治的41例PDA病人中合并上述情况者占12例,我们用深入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技术经肺动脉切口直接缝合动脉导管,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一些粗浅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心外科自1998-06~1998-12对69例动脉导管未闭病人施行了体外循环下的动脉导管闭合术,现就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使用浅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24例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选择经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缝闭;体外循环最低鼻咽温度31.0~34.6(33.1±1.8)℃,最低流量8~15(12.2±2.6)ml/kg,低流量时间1.0~3.8(1.8±0.2)min,体外循环时间20~51(30.6±3.9)min。结果术后苏醒正常,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短时间"浅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可安全使用于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  相似文献   

12.
13.
毛庆军  别世杰  李启飞  夏瑞 《西部医学》2009,21(11):1963-1963,1966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及其经验。方法2000年2月-2009年4月我院心胸外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0例,均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管理,心肌保护为4∶1氧合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即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的产生。结果本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在48-12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0-68 min,均心脏自动复跳,脱机顺利,痊愈出院。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管理下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低温室颤是在建立体外循环的条件下 ,利用低温诱导心室纤颤使心脏停跳而进行手术的一种技术。这项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阶段 ,是在早期电诱颤技术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随着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良好效果的不断报道 ,该项技术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将该项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1 低温室颤的发展历程1 95 2年Senning[1 ] 最早提出诱发室颤作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一种辅助措施 ,1 96 0年Glenn等[2 ] 首先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临床 ,但随后的一些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 ,对该技术的安全性不断地提出怀疑。Sp…  相似文献   

15.
凌庆  陈华蓉 《河北医学》2000,6(3):213-215
目的:本文报告72例重症PDA或合并心内畸形者在深低温流量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我们采用深低温,中度血液稀释法,动脉导管外结扎、压迫或切开肺动脉堵塞未闭动态导管口,离流量快速降温。结果与结论:使鼻咽温降至18~22℃,然后采用微流量灌注,直视下缝闭未闭动脉导管口,复温同时完成心内其它畸形矫治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升低温低流量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在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鼻咽温度降至200C-220C,动脉灌注流量(5-10ml/kg-min).结果 本组病例CPB转机时间62-138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闻21-84分钟,18例病员16例自动复跳,2例除颤后复跳,全组病例脱机顺利,无死亡病例.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的CPB管理方法在PDA直视缝合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我科29年间手术闭合动脉导管491例临床经验。根据不同的病情,灵活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是本组特点。对手术适应症、常见并发症,肺动脉高压、术中控制性降压和术后处理等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动脉导管闭合要4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总结分析13例小切口胸膜外入路对动脉导管闭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左侧肩胛骨内缘与棘突之间,向肩胛下角平行肩胛骨内缘切口6-10cm,经听三角游离肌肉间隙第5肋骨上缘达胸膜外向后剥离至导管,结果:13例手术操作方便,损伤小,恢复快,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胸膜外入路对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方便,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