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靖西县中学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广西边远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靖西中学部分学生实施短期的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共发放问卷478份,获得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为97.28%。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1.97%提高到干预后的96.02%(P<0.0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较干预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在边远地区中学开展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医科大学生为同伴教育员进行防治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的有效模式与途径,并对同伴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班主任推荐、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方法招募同伴教育员,并使用同伴教育能力评价表对同伴教育员的同伴教育能力进行评价,对同伴教育员的教育采用课堂讲课、会议、游戏、角色模拟等方式开展,同伴教育员对同伴的教育采用口头讲解、宣传画册、课堂讲授、游戏、角色模拟等方式开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同伴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医科大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同伴教育员对其他青少年的生活技能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利用医科大学生作为同伴教育员,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同伴教育员,使用多样化(课堂、宣传画册、游戏)的手段进行防艾生活技能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同伴教育员的教育水平,并且可以使最终的教育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镇安县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镇安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省推广。方法将项目县开始基线调查数据与2005、2006、2007、2008、2009年专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项目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结果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从基线调查的41.09%提高到2005年的71.45%、2006年的88.35%、2007年的89.11%、2008年的92.10%、2009年的93.56%;对艾滋病持正确态度人的比例上升,从基线调查的34.32%提高到2009年的91.7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同时应不断探索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南京地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今后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4月随机抽取南京地区15所高校4 50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基线调查,然后从中随机分层整群抽取1 400名一年级至三年级在校学生进行同伴教育培训,作为同伴教育干预组,按同样的方法另选取2 000名学生作为同期对照组,半年后再进行相关认知调查,根据认知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在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安全性行为?艾滋病患者等问题持正向/积极态度或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中开展同伴教育对艾滋病(AIDS)的认知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高碑店地区建筑工地整群抽取520人,调查他们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通过一年的同伴教育后,再次进行调查.比较同伴教育前后知晓情况.结果 同伴教育后,流动工人的AIDS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感染的途径、如何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得到相关知识途径等方面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流动人口中开展AIDS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龙岗Ⅸ某工厂450名流动人几作为干预组,另一工厂的490名流动人口作为对照组.并对十预组实施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检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同伴教育半年后,干预组艾滋病问题基本认识与交流得分、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得分、艾滋病相关问题态度、行为与生活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P<0.05):UNGASS各指标的正确应答率和避孕套的使用率也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婚外性行为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同伴教育在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近期效果显著,适宜在流动人口中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怀远县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将2012年调查结果与2009年基线比较分析.结果 2012年初中组和高中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5.25%和88.50%,较2009年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依赖传统方式,高中组干预前后知识来源渠道呈现多样性.结论 怀远县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距离十二五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探索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建筑工人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在建筑工地工人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宣传教育的实施效果,并发现针对建筑工人的有效艾滋病宣传教育方式,以提高其抵御艾滋病的能力.方法 通过基线需求评估,制定并实施针对目标人群的多种艾滋病健康宣传教育方式,5个月后以问卷形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8个艾滋病问题的单一知晓率与整体知晓率(8个问题同答正确数不少于6个)均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 在建筑工人中通过咨询服务和免费材料发放等方式提高艾滋病的抵御能力是可行、有效的,应继续加强建筑工人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同伴教育综合模式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预防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两家规模、性质相近且以女性农民工为主要员工的制造业工厂作为样本单位,共329名女工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方法,将样本单位之一的所有女工纳入同伴教育干预组(n=211),而另一样本单位女工全部纳入常规干预组(n=118).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调研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后分组实施干预;其中同伴教育干预组采用结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方式,常规干预组则采取除同伴教育外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10 d,再次向两组发放与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回收后根据AIDS相关知识得分水平及知晓率评价干预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干预前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调研对象AIDS相关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均为11分, 干预后分别提高至15分和13分,两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以及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7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发现,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分别有12项和6项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与调研对象是否接受同伴教育和AIDS健康教育,以及是否与工友讨论感情或性等有关(P<0.05).结论 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AIDS预防中实施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干预.同伴教育是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综合模式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预防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两家规模、性质相近且以女性农民工为主要员工的制造业工厂作为样本单位,共329名女工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方法,将样本单位之一的所有女工纳入同伴教育干预组(n=211),而另一样本单位女工全部纳入常规干预组(n=118)。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调研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后分组实施干预;其中同伴教育干预组采用结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方式,常规干预组则采取除同伴教育外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10 d,再次向两组发放与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回收后根据AIDS相关知识得分水平及知晓率评价干预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前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调研对象AIDS相关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均为11分,干预后分别提高至15分和13分,两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以及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7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发现,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分别有12项和6项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与调研对象是否接受同伴教育和AIDS健康教育,以及是否与工友讨论感情或性等有关(P〈0.05)。结论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AIDS预防中实施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干预。同伴教育是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许金秀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863-864
目的了解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的态度及健康教育后的效果,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如皋市白蒲镇抽取2所中学,对所有初二和高二年级共2 0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对这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于1个月后再次采用同一试卷评估。结果健康教育活动后学生关于艾滋病常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有显著提高。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达到85.63%,与干预前50.22%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干预后有1 257人(61.23%)的学生能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一起交往、工作和学习,与干预前793人(38.63%)相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有明显效果,以学校为平台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消除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在监管条件下的强制戒毒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对新入戒毒所的2 530名吸毒人员分批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教育前后均用同一调查问卷进行现场答卷调查。结果吸毒人员在同伴教育培训干预后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认识比干预前平均上升27.30%,培训后吸毒人员对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态度)的回答正确率比干预前平均上升33.40%,培训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态度的积极正确态度比干预前平均上升18.90%。结论同伴教育培训干预后的吸毒人员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的认识,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减低危害方面的信息掌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同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1):2629-2631
目的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专家讲座、同伴教育模式的效果,为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艾滋病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学生480人,分为专家讲座、同伴教育两组,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前后配合问卷调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后,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比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0.01),对艾滋病及相关态度行为也有所转变(P〈0.05)。其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提高,专家讲座优于同伴教育;对艾滋病及相关态度行为的转变,同伴教育优于专家讲座。男生、新生倾向于专家讲座,女生、老生倾向于同伴教育。结论专家讲座、同伴教育模式均适用于大学生,教育效果明显,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不同学校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态度,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河北医科大学(医大)和河北师范大学(师大)两所大学大一新生共1 682名,并于健康教育前后两次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及家属的态度等.结果 初次调查两个学校学生的知晓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和蚊虫叮咬会传播AIDS两项的知晓率低于60%,其它选项知晓率均高于60%;对AIDS患者和家属的态度有79.76%以上的同学认为不应该强制隔离患者和限制患者家属活动;94.02%以上的学生愿意对身边的AIDS患者表示同情并提供帮助,但是只有不足30%的同学愿意与AIDS感染者或患者一起工作.医大开展AIDS知识专题讲座后对AIDS知识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师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态度的转变也有统计学意义,个别比例还是偏低.结论 应该在所有高校开展AIDS知识讲座,提高高风险人群的知晓率,进而改变他们对AIDS的态度,更好的做好大学生的AIDS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大理地区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青年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12月对大理学院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查,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之后对大学生开展理论课学习、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2012年12月,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5);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题得分通过变量重新赋值及加权评分后,以大于或等于60分为知晓;健康教育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2619名,不知晓人数为872名,平均得分(64.50±10.22)分,总知晓率为75.67%;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3323名,不知晓人数为138名,平均得分(84.94±12.68)分,总知晓率为96.01%。经过持续的健康教育,总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生志愿者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宇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9)
目的探讨我市高中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本项目针对新余市高中等院校的大学生,整合学校艾滋病防治力量,建立校园艾滋病防治网络,培训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影响力,有热情的大学生作为艾滋病宣传教育志愿者,对其进行预防知识强化训练,宣传教育志愿者利用适当的场合、机会,对其他大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对此宣传教育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提高;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生志愿者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掌握,转变艾滋病相关态度、相关行为,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等有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实施前后柳州市校外青少年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以评价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同伴教育策略,在相同群体于教育前后分别抽取282、277名校外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同伴教育活动后,农村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由18.09%提高到40.43%(P<0.01),对政府、社会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关爱政策持赞成态度由35.11%提高到50.54%(P<0.01),不介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工作的态度、经常使用安全套的发生率在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同伴教育策略可有效提高知识率,但相关态度、行为改变通过短期教育效果不明显,行为改变还需进一步探讨可持续的行为支持措施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持续开展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在实施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防治、防治资源利用及危险行为和态度等相关内容问卷调查,从而评价同伴教育效果。结果通过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使参与活动的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水平、服务知晓情况及行为意识均有明显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实施前的14.3%提高到37.9%,增长了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7,P〈0.05);传播途径知晓率从实施前的39.3%提高到78.6%,增长了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P〈0.05);实施前有56.3%(79/140)实施后有85.0%(119/140)的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7,P〈0.05)。结论在校外青少年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AIDS)效果。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对符合治疗条件的138例AIDS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并检测CD4T淋巴细胞。结果:治疗后前3个月内CD4T淋巴细胞增加速度最快,2年后升高(254.32±98.76)个/mm3;患者机会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2年生存率86.36%。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提高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效地控制机会性感染,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