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湖北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初期实施效果。方法在湖北省4个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选择8个疫情较严重的流行村(项目村)为试点,开展改水改厕、建沼气池、安全用水、耕牛淘汰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调查项目实施后的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结果项目实施1~2年后,8个项目村改厕和建沼气池覆盖率、安全用水覆盖率和耕牛淘汰率分别为37.1%、65.9%和18.4%;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1.99%,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66%,阳性螺密度下降了76.75%,钉螺感染率下降了58.97%。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安徽省7个县选择8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4年,观察血吸虫病预防效果。结果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8个试点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94.2%,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平均下降91.9%和81.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预防血吸虫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2006~2008年,分年度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流域,长江、九华河流域,以及升金湖流域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以上流域的40个流行村中随机抽取13个流行村,观察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后病情和螺情变化,评价综合防治策略效果。结果2008年秋浦河流域人群平均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的2005年分别下降了68.60%、96.00%和96.00%;长江、九华河流域人群平均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的2006年分别下降了51.55%、71.15%和68.97%;升金湖流域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前的2007年分别下降了49.58%、73.58%和51.78%。综合防治策略实施后,以上流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明显减少。结论在湖沼型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纵向观察和分析围栏封洲控制血吸虫病疫情,为控制湖沼型血吸虫瘸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4年湖北省公安县采用围栏封洲措施防治血吸虫病的18个村开展纵向观察,分析人群和耕牛感染情况和钉螺情况。结果2008—2014年,实施围栏封洲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人群感染率从2008年4.43%下降到2014年0.81%,期间没有出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报告。耕牛感染率从2008年3.45%下降到2013年0.61%,2014年没有存栏耕牛。钉螺情况,围栏内侧环境的钉螺感染率从2008年的0.015 4%下降到2011年的0.008 6%,2012、2013和2014年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感染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每年维持在约220 ha(1 ha=10 000 m~2)和1只,框。围栏外侧环境,2009和2011年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027 5%和0.0100%,其余年份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感染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每年均维持在约1 300 h和0.68只/框。结论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围栏封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扩散,人和耕牛的感染率显著降低,应保持防治措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鄱阳湖湖沼型流行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试点的长期防治效果。方法选择鄱阳湖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爱国、新和、光辉3个村为试点,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等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收集2009-2014年人群病情和螺情数据,比较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和水体危险性的变化。结果 2009-2014年,3个试点村均未发现粪检血吸虫阳性者;牛洲草洲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六○圩草洲活螺平均密度基本持平略有下降,2个洲滩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解剖哨鼠未发现血吸虫成虫。结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可以使血吸虫病疫情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2004~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北省2004~2007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方法收集2004-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重度流行村大幅转向轻度流行村;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率和突发疫情、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阳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大幅下降。结论通过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只有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大治理力度,才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7.
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01%,耕牛感染率为1.14%,活螺平均密度为0.50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4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08%。结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且容易反复,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评价汉川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汉川市血吸虫 病综合防治资料, 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期间螺情和人畜病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 结 结 果 果 实施综合防治后, 居民、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2004年的6.38%、 8.11%下降至2013年的0.61%、 0, 2007年已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 2011年已无新感染病例发生; 2012年已查不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较2004年分别下降了56.78%、 68.35%, 但钉螺面积、 易感环境面积分别增长了0.62%、 7.10%。2013年全市 26个乡 (镇) 367个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湖沼 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在巩固该综合防治措施成果的同时, 需控制内垸沟渠钉螺面积, 以防止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纵向评估湖北省公安县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为制定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 方 法 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2000-2013年湖北省公安县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分析不同防治阶段人群、 家畜和钉螺血吸 虫感染率变化。结果 结果 2000-2013年公安县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人群感染率从2000年12.62%下降到2013年 0.69%, 其中第一阶段下降幅度为24.09%, 第二阶段下降幅度为64.37%, 第三阶段下降幅度为73.05%; 第一阶段发生8例急 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第二阶段发生15例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第三阶段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发生。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从2000年6.50%下降到2013年0.30%, 其中第一阶段上升了74.15%, 第二阶段下降了75.04%, 第三阶段下降了87.56%, 至 2013年底已淘汰了全部耕牛。第一阶段钉螺感染率、 感染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上升了18.06%、 46.03%和7.63%, 第 二阶段分别下降了66.84%、 97.78%和378.9%; 第三阶段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面积均下降了100%; 而活螺平均密度出现 2.67%的上升。2000-2011年均查到感染性钉螺, 2012和201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但钉螺感染率、 感染性钉螺面积均逐 年下降, 分别从2000年的0.072%和267.80 hm2 下降到2011年的0.022%和6.37 hm2 。结论 结论 公安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治理策略后, 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显著降低; 但应进一步强化防治措施, 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0.
湖沼水网地区血防综合措施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湖沼水网地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3~2006年在试点村实施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管粪管水、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4年的综合防治,钉螺面积下降98. 01%,钉螺密度下降69. 39%,钉螺感染率下降92. 68%,人群感染率下降90. 60%,耕牛感染率下降87.16%。结论 湖沼水网地区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前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干预,确保全省2013年底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方法  在湖北省19个未达到传播控制地区,选取72个重点流行村的140处有螺环境,开展现场钉螺和野粪调查,进行风险分级评估及快速处置。 结果  72个流行村中Ⅰ级风险村4个、Ⅱ级13个、Ⅲ级55个,分别占总数的5.55%、18.06%和76.39%;对Ⅰ级、Ⅱ级风险村及时开展了风险干预。 结论  影响当前湖北省19个县达标的风险较低,耕牛是影响达标的主要风险因素,需加快耕牛淘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对湖沼垸内型血吸虫病流行区2006-2010年期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投入与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为 此类亚型地区加快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进一步合理配置有限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方法 选择湖北省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 育委员会 (原卫生部, 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 农业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试点之一的湖北省江陵县, 参考全国血吸虫病防治 传播控制达标考核、 湖北省阶段防治工作目标要求, 2006-2010年以人畜感染率分层 (即人和畜感染率都≥ 3%为一层村, 3% >人和畜感染率≥ 1%为二层村; 人和畜感染率均< 1%为三层村) 为依据, 采用分层分析方法, 选择当地当年各分层覆盖 流行村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调查、 收集防治工作效果与费用数据, 所有数据经汇总后进行费用?效果综合分析。结果 结果 疫情 防治效果显示, 截止2010年, 江陵县无一层村, 二层村共计114个, 三层村共计18个。 血吸虫病病人数, 一层村绝对数逐 年减少直至0, 二、 三层村绝对人数增加。粪便管理方面, 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仅二层村2009、 2010年分别为27.45%、 48.74%, 而一、 三层村均为0。防治费用经贴现后, 当地5年总防治费用中, 综合治理投入 (10 266.39万元) 远高于查治投入 (418.30万元) 与人工投入 (223.95万元)。综合治理费用中, 国土、 农业、 水利部门费用占据前3位。卫生经费投入显示, 分 层村均呈国家级>省级>县级, 且年均都呈增长态势; 费用?效果比显示, 人群、 耕牛感染率与病人数下降1%、 感染性钉螺面 积下降1 hm2的单位成本比值均逐年趋高。卫生投入的半对数差值稳定性分析显示, 各分层村两两比较均< 1, 三层村 (5 年年均差值均< 1) 投入与费用较稳定, 一、 二层村均呈年均费用大于投入的波动状态。结论 结论 2006-2010年江陵县血吸虫 病疫情逐年降低, 但主要传染源尚存, 需加强控制与清除; 扩大粪便管理覆盖面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资源配置上, 卫生领域内重点投入与单位成本控制、 费用的年均分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山区的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2类流行区各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观察区,实施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禁牧、建卫生畜厩、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以2006年螺情和病情作为基线资料,评价该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原峡谷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06%,家畜感染率则由1.11%降至0。高原平坝地区2007年在孝廉村查出1例血吸虫病病例,其余各年均未发现病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由7.38%降至0。2014年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地区钉螺面积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74.89%和75.30%;两类地区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均下降,2008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高原峡谷地区西甸和新庄村于200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高原平坝地区的孝廉和康福村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情,今后应将控制传染源与消灭钉螺并重,以巩固和扩大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探索不同自然与人文环境下各种核心防治技术的优化组合模式。方法以湖区4省、山区2省已开展传染源控制策略的3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试点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比较不同组合传染源控制措施试点村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分布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08年,36个试点村共新建厕所13084座、沼气池2091座、封洲禁牧395478.8hm2、圈养牛5222头、淘汰牛1624头、淘汰羊745只、购农机1393台、以禽代畜70370羽、安全饮用水实现人数75020人。湖南、湖北、江西省和安徽省试点村钉螺感染率分别为1.33%、0.25%、0.53%和0.04%,云南省和四川省试点村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对36239人进行了查病,查出粪检阳性者452人,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08%,以云南省最低(0.12%)、湖北最高(2.41%)。共对3648头牛进行查病,查出阳性牛72头,平均感染率为1.97%,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云南省和四川省试点村牛感染率分别为2.84%、3.36%、3.34%、0.77%和0。湖北、江西、湖南省和安徽省试点村哨鼠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8.33%、25.45%、20.00%和1.32%。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是防治血吸虫病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并注重与常规措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省山丘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方法在云南省洱源县选择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3个行政村,其中2个村作为实验村,在常规防治措施基础上实施有螺地带禁止放牧、定点放牧、家畜圈养、改厕和建沼气池等传染源控制措施;另1个作为对照村实施常规防治措施。通过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分布等指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7年实验村居民和牛感染率均较2005年显著降低,而对照村居民感染率仍〉1%;实验村感染性钉螺分布点、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3个指标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则显著升高。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山区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北省四湖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湖地区9个县 (市、 区) 开展改水管粪、 以机代牛、 家畜圈养、 人畜化疗、 易感地带灭螺、 硬化沟渠等综合 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比实施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 结果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新策略实施7年来, 四湖地区 三格式厕所、 沼气池及安全用水覆盖率分别为42.00%、 23.16%、 93.76%。硬化沟渠1 960条, 消灭钉螺面积1 378.42 hm2 。 接受血吸虫病防护知识教育 3 524 818人, 占总人口数的92.17%。采取主动防护措施预防血吸虫感染516 636 963人次, 人 群、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24.42%、 38.38%。流行村数下降了4.77%, 有螺村数下降了7.05%, 有螺村占流 行村的比例为63.19%~66.21%, 钉螺面积下降了90.35%。晚期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5.55%, 病死率下降了1.24%, 急性血 吸虫感染率下降至0。一类和二类重度流行村减少至0, 三类村减少了10.22%, 四类村增加了66.38%, 五类村减少了 0.22%, 传播控制目标如期实现。结论 结论 在四湖地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新策略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北省 “整县推进, 综合治理”、“部省联动”、“以机代牛” 血防模式 (湖北模式) 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湖北省2008-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数据, 以年度人畜感染率、 急性感染和突发疫情、 感染性钉螺等指标建立数 据库,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评价全省5年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情况。结果 结果 2012年与2008年相比, 以村为单 位人、 畜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4.91%、 88.63%, 感染性钉螺面积从5 423.85 hm2 下降为0, 无急性感染病人和突发疫情发生。 结论 结论 湖北模式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