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对照组(CG)30例。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组FINS升高、ISI降低;UAP组FINS、TC、TG升高,吸烟年限长,ISI降低;AMI组BMI、WHR、FINS、TC、TG、LDL-C升高,吸烟年限长,ISI、HDL-C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APN与BMI、WHR、FINS、TG、LDL-C呈负相关,与ISI、HDL-C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次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在扩冠、抗凝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34例加服罗格列酮和辛伐他汀,34例未服上述两药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服用罗格列酮和辛伐他汀3个月后,IR显著下降(P<0.01),ISI显著上升(P<0.01)FINS、FBG、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HDL-C显著上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罗格列酮与辛伐他汀联用能提高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有明显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钟萍  陈姗 《心脏杂志》2006,18(6):664-665,671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内皮素(Endotheli-al,ET)的变化。方法对42例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每日服用10 mg普伐他汀8周,测定其服药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 CRP,ET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普伐他汀可有效地降低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TC、TG、LDL-C和hs CRP、ET(P<0.01,P<0.05),HDL-C有较显著升高(P<0.05),而且普伐他汀引起的血hs CRP、ET的降低分别与TC(r=0.196;r=0.135)、LDL-C(r=0.227;r=0.176,)、TG(r=0.145;r=0.304,P=0.05)的下降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普伐他汀治疗后,可明显控制血浆hs CRP、ET水平,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冠心病组4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2例,老年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并以脂联素为因变量,以FINS、TG、HDL-C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和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aist)、TG、HDL-C、FINS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在老年冠心病组中水平下降,并且合并糖尿病组比不合并糖尿病组下降更明显;脂联素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8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治疗前分别测定NAFLD组及健康组的APN、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AI)及肝功能水平的变化。治疗组予小檗碱0.5g/次,3次/d,连续3月;对照组予低脂饮食,治疗3月后测定上述各指标。结果 NAFLD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HOMA-IR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APN水平明显减少(P〈0.05)。口服小檗碱治疗后,治疗组FPG、TC、TG、LDL-C、FINS、HOMA-IR及BMI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性,APN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各指标无变化(P〉0.05)。结论小檗碱治疗后,NAFLD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升高,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张泽欣 《山东医药》2010,50(45):43-4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对肥胖者胰岛素敏感性和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56例单纯肥胖者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其他3组除生活方式干预外,B组给予二甲双胍、C组给予针灸,D组给予二甲双胍与针灸联合治疗;各组受试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TG、TC、HDL-C、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B、C、D组BMI、FPG、FINS、ISI、HDL-C、TG、LDL-C、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D组与B组比较,BMI降低、ISI升高(P均〈0.05);治疗后D组与C组比较,BMI、FPG、FINS、TG、LDL-C、TC降低(P均〈0.05),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选取32例超重和肥胖者(OW4-Ob组)和36例正常体重者(NC组),常规测量身高等,测定APN、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1)OW+Ob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OW+Ob组WC、SBP、DBP、FINS、FBG、TG、TC、LDL-C、IL-6、hs-CRP均高于NC组(0.000〈P〈0.05);OW+Ob组ISI低于NC组,HOMA-IR高于NC组。(2)APN与BMI、WC、FINS、TG、TC、LDL-C、HOMA-IR、hs-CRP呈显著负相关(0.05〉P〉0.001);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3)OW+Ob组女性血清APN水平较男性明显升高(P〈0.05),APN与T,OW+Ob组人群中血清APN与T及T/E2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4)HDL-C是影响血清AP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重和肥胖者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低APN水平与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选取32例超重和肥胖者(OW4-Ob组)和36例正常体重者(NC组),常规测量身高等,测定APN、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1)OW+Ob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OW+Ob组WC、SBP、DBP、FINS、FBG、TG、TC、LDL-C、IL-6、hs-CRP均高于NC组(0.000〈P〈0.05);OW+Ob组ISI低于NC组,HOMA-IR高于NC组。(2)APN与BMI、WC、FINS、TG、TC、LDL-C、HOMA-IR、hs-CRP呈显著负相关(0.05〉P〉0.001);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3)OW+Ob组女性血清APN水平较男性明显升高(P〈0.05),APN与T,OW+Ob组人群中血清APN与T及T/E2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4)HDL-C是影响血清AP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重和肥胖者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低APN水平与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血脂康对冠心病纤维蛋白原、血粘度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血脂康在调脂治疗的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血粘度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54例冠心病伴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mmol/L患者口服血脂康(0,6,2次/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TC、LDL\I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纤维蛋白原、血粘度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变化,另选择2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血脂康治疗8周后,TC、LDL-C和TG水平分别下降24.6%、34.1%和17.5%,HDL-C水平升高13.4%(P均<0.05或<0.01);纤维蛋白原和不同切变率的血粘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血脂康治疗前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治疗后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脂康对于冠心病患者不仅能够有效调整血脂,而且还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粘度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或糖耐量异常(IGT)时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40例ACS患者分为3组,单纯ACS组,ACS合并T2DM组,AGT组,并以1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血清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结果:ACS合并T2DM组、合并IGT组、单纯ACS组的AP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均<0.01),且合并T2DM组的APN水平也明显低于单纯ACS组(P<0.01),合并T2DM组与合并IGT组间APN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合并IGT组与单纯ACS组间亦无明显差异;校正FBG、FINS和IR后,APN与LDL-C负相关(γ=-0.322,P<0.05),与HDL-C正相关(γ=0.330,P<0.05),校正TG、HDL-C、LDL-C后,APN与FBG、FINS、IR负相关(γ分别为-0.270,-0.238,-0.257,P均<0.05).结论:APN与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血糖(FPG)、血脂、血压、肥胖、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双支病变组30例、多支病变组32例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34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和臀围.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APN、胰岛素(FINS)、FPG、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Gensini积分.结果:CHD各组血浆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APN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WC、BMI、WHR、TC、LDL-C、FINS、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ISI呈正相关(P<0.01).均衡年龄、血压、FPG、血脂、肥胖等影响后,APN仍与Gensini积分、FINS、ISI存在相关性(P<0.01).回归分析显示,ISI、WC和Gensini积分是影响血浆APN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CHD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并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与IR、血脂、血压和肥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脂联素、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5例,按血尿酸水平分为:HUADM组43例、血尿酸正常糖尿病(NUADM)组42例,分析2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IM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且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NUADM组比较,HUADM组患者FPG、餐后2h血糖、FINS、餐后2h胰岛素、HbA1c、IMT、尿酸和lgHOMA-IR均明显升高,脂联素明显降低(P0.05,P0.01)。HUADM组患者IMT与HOMA-IR、TG、LDL-C和CRP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结论 HUADM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且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CRP水平升高,提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Ⅱ型糖尿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RP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Ⅱ型糖尿病患者122例,测定其血清超敏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并测定每个病人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计算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高CRP组SBP、DBP、TG、BMI均显著高于正常CRP组(P<0.05),而高CRP组的HDL-C则显著低于正常CRP组(P<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糖尿病病人血清hs-CRP与DBP、BMI、FPG、FINS、TG、UAI、R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hs-CRP与HDL-CI、SI之间则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血清超敏CRP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CRP在糖尿病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超敏CRP可作为Ⅱ型糖尿病的一个早期协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6例),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疗程为两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两周后,CRP、TC、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 ̄0.01)。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CRP与TC、LDL-C水平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CS早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使CRP水平下降,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TIA患者14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42例,中危组45例,高危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cy、hs-CRP和血脂水平,各因素与TIA后短期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各组血清Hcy、hs-CRP、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高危组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I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cy、hs-CRP、TC、TG及LDL-C水平呈正相关(r=0.404,r=0.919,r=0.182,r=0.325,r=0.183,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结论 Hcy、hs-CRP及血脂水平与TIA患者风险程度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及增龄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评价喂养型代谢综合征(MS)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其大血管组织病理变化,探索增龄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将青年和老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青年正常组,老年正常组,青年模型组、老年模型组,各15只。采用高脂、高糖、商盐饲料喂养制备模型。分别于8、16w测定各组动物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和0,8,12,16时血压。观察16w时各组动物颈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和内驻脂肪系数。结果与青年正常组比较,青年模型组和老年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TC/HDL-C明显升高(P〈0.05,P〈0.01)。除青年正常组外各组动物血压较0w时均有所升高(P〈0.05,P〈0.01);老年模型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改变均势较青年模型组更为明显。模型组大鼠的失血管内膜损伤明显,平滑肌细胞增生,其中老年模型组大鼠的血管损伤较青年模型程度严重。结论喂养复合模型饲料可以制备出符合或接近临床的MS大鼠模型。增龄因素对MS及其大血管损伤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正常血脂和高血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降解 ,减少炎症反应 ,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 ,将正常血脂 (NC组 )和高血脂 (HC组 )ACS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 (辛伐他汀 2 0mg d ,共 8周。NC组 ,n =33;HC组 ,n =36 )和他汀对照组 (NC组 ,n =32 ,HC组 ,n =36 ) ;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1、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 1、MMP 9 TIMP 1、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结果  (1)治疗前NC、HC各组的血清MMP 1、MMP 9、MMP 9 TIMP 1、TIMP 1、hs 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 (n =6 0 )明显增高 ,与血脂水平不相关。 (2 )经辛伐他汀治疗 8周后 ,两治疗组血清MMP 1、MMP 9、MMP 9 TIMP 1、hs CRP水平均明显降低 ,血清TIMP 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HC他汀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明显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质胆固醇 (HDL C)水平略有上升 ;NC他汀治疗组血清TC、LDL C水平明显下降 ,TG、HDL C水平略有上升和下降 ,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正常血脂和高血脂ACS患者中 ,早期应用他汀治疗 ,可减少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 ,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