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头穴针刺对脑梗塞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针刺对脑梗塞的预防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进的Zea-longa线拴法在Wistar大鼠身上复制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在梗塞前即给与头穴针刺,观察头穴针刺后对大鼠梗塞2-6小时梗塞局部及梗塞邻近部位神经元平均放电个数、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梗塞后大鼠神经元电活动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神经元平均放电个数减少,HN对痛的兴奋性减弱,PIN对痛的抑制性亦减弱,头穴针刺能减轻神经元受抑制的程度,使神经元放电个数增加,PEN对痛的兴奋性增强,PIN对痛的抑制性亦增强。结论:梗塞前给与头穴针刺能够减轻大鼠的缺血性损伤,头穴针刺对大鼠脑梗塞后神经元机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头穴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针刺对脑出血家兔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按Kanfman方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对脑出血家兔不同时期行头穴针刺,观察SEP的影响。结果:脑出血后家兔SEP波幅增高,潜伏期延长。结论:针刺产生即刻效应,可能是针刺调节了大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使出血处于休克或体眠状态下的脑神经细胞觉醒。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大脑皮层参与痛觉调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Hardy发现刺激大鼠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具有行为镇痛机能,并且观察到刺激PFC可以改变中脑某些神经元的电活动,这些神经  相似文献   

4.
针刺头穴为主治疗小儿遗尿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6年初以来,采用针刺头穴顶中线、额旁3线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8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小儿遗尿症86例中,男63例,女23例。年龄5~7岁34例,8~12岁27例,13~17岁25例。其中夜间睡眠后不易唤醒者61例,80%左右的病人与日间贪玩过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次髎穴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全身重度炎症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针刺次髎穴对正常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 NTS)神经元、蓝斑(locus caeruleus, LC)神经元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将18只体质量23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次髎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腹腔注射6 mg·kg-1 LPS制备全身重度炎症大鼠模型,次髎组分别于造模前后针刺次髎穴30 min, 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IL-6的水平。将30只体质量300~32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孤束核组、蓝斑组、迷走神经组,所有大鼠均选取左侧次髎穴进行直刺,刺激30s,利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孤束核、蓝斑、迷走神经神经元细胞放电频率,并采用滂胺天蓝标记所记录神经元的位置。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百会透曲鬓穴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观察其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后脑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针刺组)、针刺组+抑制剂组(针刺组+LY294002),每组18只;按文献方法建立模型;针刺组采用百会穴向曲鬓穴透刺,头部顶区向颞叶、额叶透刺;造模,治疗后于1、3、7天3个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结果:p-Akt在大鼠脑出血后1天表达增多,3天达高峰后迅速减少,7天仍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各时间点p-Akt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针刺+抑制剂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够增加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p-Akt蛋白的表达,而这一作用可被LY294002阻断,提示本针刺方法能够激活AKT通路,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大鼠“四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小荣  严洁  何军锋  李江山  刘建华  王超 《针刺研究》2005,30(4):234-237,248
目的:比较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及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和非经非穴点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NTS)的差异。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以足阳明胃经“四白”穴为刺激点,并以同名经的“地仓”和“内庭”、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为对照,在刺激点上用手针施以捻转手法刺激30 s,在NTS寻找对来自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结果:52只大鼠记录到资料完整的86个NTS神经元中,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含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为65.12%,而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分别为50.00%、46.51%、34.88%、31.40%。统计表明,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极显著地高于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显著高于刺激“颧”和“四白”旁开点的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5)。针刺上述穴和非穴区,NTS神经元主要是以兴奋为主。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5.08±4.80)%、(28.25±5.46)%(、27.57±4.87)%、(20.02±4.23)%(、18.55±2.49)%,“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内庭”与“颧”“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与手太阳小肠经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比较,足阳明经穴与NTS的关系更密切;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的信息传入在NTS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提示腧穴均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舞蹈病,又称Syaehham小舞蹈病,是一种多见于儿童的疾病。祖国医学属“肝风”,“内风”症范畴。常为急性风湿病的一种表现,临床特征为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本病严重地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到目前为止,中西药物尚缺乏有效的根除办法。近几年来,笔者运用头部透穴法治疗小儿舞蹈病人1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仍明显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针刺头穴为主治疗中风1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笔者采用头部腧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刺老年大鼠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实验通过针刺老年大鼠"关元"、"足三里"穴区对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证明针刺能有效地改变肝脏因衰老后的形态结构异常变化,为针刺抗衰老的机制研究提供形态学的客观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用Wister大鼠(20个月)30只,青年大鼠(10个月)15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300±20g."AO"生物显微镜;显微照像机(美国)〔"AO"半薄切片机(美国);70170超薄切片机(奥地利)ZJEM~1200型远射电镜(日本):手术器械一套(上海医疗器械厂):实验动物毫针一套(根据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忙牌制造)。…  相似文献   

12.
独穴分期针刺脑出血急性期6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大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揭示针刺脑保护机理。方法 :采用“4 -动脉阻断”方法来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用神经元尼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 (TUNEL染色 )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针刺组相比 ,脑缺血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明显 (P <0 .0 1)。脑缺血组、针刺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均存在神经元凋亡 ,但针刺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明显少于脑缺血组 (P <0 .0 1)。结论 :经“4 -动脉阻断”方法建立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证实了针刺的脑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 ,而针刺可通过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头穴针刺不同次数对中风偏瘫病人皮肤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前利用头穴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实践证明针刺头穴作用有明显的时间性,头穴效应有产生、发展和衰减的过程,并随时间的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趋势,其特点是效应的产生、发展的潜伏期短,常在数分钟内立即出现并很快发展到高峰,其针刺效应的衰减时间也因之而出很快,因此中风病人瘫侧肢体常在每二次针刺治疗的间隔时间内常出现“反跳现象”。本实验旨在观察每天不同针刺次数对中风病人疗效的影响,并针对偏瘫病人肌肤不仁的特点,选用皮肤病阈做为实验指标。观察对象及方法一、观察对象:随机选择我附属医院患者,经CT证实为脑梗塞所致偏瘫并无严重合并症的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发病年龄在2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4岁,病程为3天~8个月,右侧偏瘫者38例,左侧偏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穴透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及数量的影响。方法:以6-羟基多巴胺微量注射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旋转模型,采用头穴透刺疗法进行治疗,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和透刺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黑质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透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均明显改善。结论:头穴透刺疗法可以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  相似文献   

16.
17.
针刺全息头穴治疗偏头痛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76例偏头痛患者采取针刺全息头穴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治疗76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8岁,平均45岁;病程在1年以内的32例,1~5年的为28例,5年以上的16例。治疗方法取穴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双手呈半握拳状,虎口朝上,医  相似文献   

18.
头穴透刺不同量与时间对急性脑梗塞疗效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穴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明确针刺四神聪穴改善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观察针刺后大鼠的直接入睡率、戊巴比妥钠所致大鼠的睡眠时间变化、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所致大鼠的入睡率变化。结果:手针组及电针组大鼠的直接入睡率为零。手针组及电针组可以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大鼠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针及电针四神聪穴可以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所致大鼠入睡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四神聪穴对大鼠有镇静催眠作用,且以电针作用为明显。针刺四神聪穴对大鼠没有明显的直接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头穴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头穴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5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41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55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7年,病程在半年以内者31例,半年以上者27例;单侧头痛49例,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