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2009年治疗的33例老年人(〉60岁)口腔颌面部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根据随访资料,采用乘积极限法统计生存率。结果:33例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71岁(61~88岁),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3~83个月)。随访患者29例,失访患者4例,随访率为87.88%。随访患者中,原发病例20例,因肉瘤复发就诊(复发病例)9例。随访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2例,术后辅助放疗9例,术后辅助放化疗8例。经χ2检验,单纯手术治疗组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组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原发病例中,术后局部复发11例,复发率55%。复发病例中,7例术后出现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随访病例中,1年生存率为69%,3年生存率为40.8%,5年生存率为25.4%。单纯手术治疗组和术后联合放化疗组的生存函数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手术是治疗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肉瘤的主要手段。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对改善老年肉瘤患者的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0例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以1997年wH0的临床分型为依据,采用以切除术或刮治术为主的治疗方法,病变累及范围较广者,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对12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8岁;66.7%的病例病变累及下颌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骨组织破坏和软组织侵犯。对病变局限的14例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病变范围较广、累及骨外软组织的6例患者,采用手术加术后放疗;对有明显全身症状的5例患者,采用手术配合化疗。随访的12例患者中,无病生存1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有一定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 - 2012年14例头颈部ELG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研究对象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 ~ 13个月,其中1例经肿块切除术,术后5个月复发;1例经药物治疗,治疗后4个月复发。其余12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 ELG常表现为一种无痛的软组织病变,好发于男性,多见于中青年人,好发部位为腮腺区、颈部等。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  相似文献   

4.
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2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结合复习文献,对12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病史较短者诊断困难,病史较长者易于诊断。单纯手术治疗10例复发3例,手术结合术后治疗1例追踪8年未见复发。结论 了解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病理特征有利于正确诊断,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放疗在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施行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6例的临床资料,并主要根据影像检查与临床体检结果判断疗效.结果 6例患者在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对治疗后面部外形满意,MRI示病变范围缩小,甚至消失.随访0.5~9年,6例患者均无明显复发迹象.无一例出现视器损伤、张口受限等放疗并发症.结论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2例罕见的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以便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例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对该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颌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1例在术后半年发生局部复发并行第2次手术,另1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初探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应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对3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125Ⅰ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分别为术中即刻植入、术后经皮穿刺植入、单纯粒子植入),治疗前分别行靶区设计,平面植入计划或立体植入计划。植入后1周内及2个月后CT验证粒子分布及靶区剂量变化。随访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4个月。晚期恶性肿瘤单纯植入2例,肿瘤明显缩小,症状减轻;早期舌癌单纯植入1例,肿瘤完全消退;33例手术及粒子植入后随访,靶区覆盖范围均无复发及转移,有3例出现靶区外复发或转移。除8例局部皮肤充血反应外,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及外照射副反应。结论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对控制复发及颈部淋巴转移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对临床病例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初步总结。结果:27例患者中,好发部位以上颌牙龈多见,其次为腭部、下颌牙龈、颊黏膜等。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化疗、手术+生物免疫治疗、冷冻治疗+手术、冷冻治疗+切取活检等。随访观察1~54月,复发2例。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应以综合序列治疗较为合理,且生物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铜针栓塞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26例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直流电铜针栓塞治疗,26例患者中,15例进行1个疗程治疗,8例进行2个疗程治疗.3例进行3个疗程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局部反应。结果:26例患者术后均有明显局部反应,其中治疗有效23例,无效3例。结论:铜针栓塞术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及疗效好的特点,是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颌面部放疗后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27例颌面部放疗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骨肉瘤发生时间、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并对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7例患者中,2例因肿瘤侵犯广泛并多发骨转移不能手术而行姑息性化疗,但效果不佳,1年后死于肺转移和多发骨转移;1例因病变累及范围大,采用手术、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治疗后半年肿瘤复发,1年发现肺转移,其间多次化疗效果不佳,术后1年半死亡;其余24例因病变范围相对较局限,予以手术扩大切除及化疗,10例于确诊后1~2年死亡,12例随访9个月~5年无肿瘤复发,2例失访。结论领面部放疗后骨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联合术前术后化疗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后颌面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咽癌放疗后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11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口腔颌面部出现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患者因开口受限影响麻醉与手术视野,手术有一定难度;解剖层次不清,易损伤血管神经;局部组织再生能力低下影响伤口的愈合和皮瓣的生长;组织缺损大,需远处肌皮瓣转移修复;本组例发生的多原发癌多数为高分化鳞癌,手术和再次放疗后,平均随访5.7年,死于指示肿瘤和第二肿瘤的死亡率为45.5%。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难度大,远期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3.
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各种正颌手术方法组合。为治疗这种畸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随访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1987-1999年用正颌外科治疗的44例颌面部不对称性畸形患者,总结其临床疗效和经验。结果:除一例患者偏颌畸形术1年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恢复了对称的面部形态,咀嚼功能,咬合关系和咬合平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根据患者不对称畸形的不同原因和部位制定相应的正颌治疗方案,选择不同的术式组合,同时结合关节手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及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横纹肌肉瘤的诊疗方法。方法 选择1981~200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治疗的横纹肌肉瘤患者共74例,按WHO(1972)的横纹肌肉瘤TNM分期和国际横纹肌肉瘤协作组(1988)对该瘤的临床分期进行分期,探讨横纹肌肉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74例患者中,有 34例行扩大切除术,18例行局部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不同剂量的放疗,另有22例患者因病变范围广或是儿童而只接受了放疗或者放、化疗联合治疗。随访病例的5年生存率随病期和治疗方案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肿瘤复发和手术切除边缘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结论 采用扩大切除术加术后放疗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有明显效果;晚期或儿童患者采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对于提高5年生存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晚期舌鳞癌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cTNM晚期舌鳞癌92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0%、37.23%。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纯化疗和诱导化疗后放疗两组与单纯手术、诱导化疗后手术、手术后放疗3组间的累计生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cTNM分期、原发灶手术、局部区域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TNM分期、原发灶手术、局部区域复发是影响晚期舌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对其行手术治疗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获得相对好的疗效,单纯化疗或化疗后放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面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发生于上、下颌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颌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随访la无复发.结论:发生于颌面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非常少见,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手术治疗为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和3名面部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随访最长达30个月,CT、MRI和PET检查用于帮助诊断。结果: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1名任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并经历第二次手术,另一名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3名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1名住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易复发,CT、MRI和PET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结节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14例口腔颌面部结节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至2005年期间收治的14例结节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8例口腔及颌面部单发病变行完整切除,术后予以随访观察。4例病变位于腮腺者,行肿块及腮腺浅叶切除术,保留面神经,术后随访观察。2例多发病变者,先予试验性激素治疗,病变缩小后再行大部切除,术后继续接受激素治疗。随访1个月~10a。结果:14例患者中,男5例.女9例:年龄30~66岁,中位年龄49岁、病变位于唇部5例,腮腺4例(1例双侧腮腺受累),颏部1例,下颌下1例,舌1例,颧部及下颌下1例.同时累及腮腺、下颌下、颏部1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1例有上唇结节病患者.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1例舌结节病行部分切除,病变持续存在(8a),仍感不适。2例病变广泛者,术后辅以激素治疗.预后良好,无病变复发或进展。结论:口腔颌面部结节病临床少见,多属局部性病变,手术治疗可获良好疗效。对病变广泛者.术后需配合正规激素治疗,并严密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部肉瘤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的30例口腔颌面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大小、原发部位、复发或转移、治疗及预后,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1.3:1;平均发病年龄38.1岁(11~71岁).骨组织来源的16例,软组织及其他来源14例.30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平均随访59.6月(8~136月),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因局部复发死亡,1例远处转移死亡,1例淋巴转移死亡,1例意外死亡,5例患者局部复发再治疗后生存,其余患者未发生复发、转移.结论 本研究中口腔颌面部肉瘤病例生存率总体优于既往文献报道.局部复发为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治性的手术切除是提高口腔颌面部肉瘤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