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建立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并应用其分析丹参对血小板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 应用血小板细胞膜作为固定相选择性地结合中药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洗去未结合的其他成分后,使细胞膜靶点失活,被结合的活性成分从血小板细胞膜中释放出来,样品经固相萃取后用HPLC对这些成分进行解析。结果 丹参水提液的效应成分初步确定为6个,其中之一为原儿茶醛。结论 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基本可以反映化合物与细胞膜生物靶点(受体、通道、酶等)的相互作用;该体系中的保留成分和其药理作用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脉络宁注射液(简称脉络宁)是由玄参、牛膝、石斛等组成的复方注射剂,具清热养阴、活血化瘀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脉络宁具有降低血粘度、提高纤溶活性、防治高凝状态、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故广泛用于各种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1].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时有所见,为此,笔者收集了近年来有关脉络宁不良反应的报道,剔除同单位作者在不同杂志的重复报道及对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及用药方法等交代不清的报道,共查阅到符合标准的文献47篇,计6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脉络宁输液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理论认为脉络宁具有活血化淤 ,抗炎解毒 ,培补气血等多方面的作用。临床上对严重的或急性发作的缺血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其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为便于临床用药 ,新研制出脉络宁输液剂 ,其复方组成与原制剂相同。本文初步报道该剂型对动物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 实验材料1.1 药品与试剂脉络宁输液剂是由玄参、石斛、牛膝和金银花组成的复方 ,为棕褐色透明溶液 (10 g生药 /mL ,批号99112 6 ,哈尔滨工科学院 ) ;阿司匹林 (无锡阿斯特拉公司 ) ;肝素钠注射液 (南京生物化学制药厂 ) ;… 相似文献
8.
脉络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络宁注射液是由玄参、牛膝等多种中药材经提取精制而成的复方中药注射液,80年代应用于临床,1985年通过了鉴定。本文查阅了1986-1997年10月的药学文摘,将近年来报道的脉络宁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脉络宁注射液组(治疗组)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观察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向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4)
2006-2007年本院神经内科应用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方法治疗脑出血患者50例,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后的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脉络宁注射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中药复方制剂脉络宁注射液中首次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的结晶,经鉴定为香豆素类泽兰内酯(Ayapin)和滨蒿内酯(Scoparone)。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脉络宁注射液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脉络宁注射液的水提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脉络宁注射液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浸泡0.5h,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12、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5、1.0h。结论该工艺研究为提取液的进一步精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脉络宁氯化钠注射液的抗脑缺血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脉络宁氯化钠注射液的抗脑缺血作用,为该药治疗脑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等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采用电凝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采用插线法;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采用结扎法;对脑循环的影响采用麻醉犬在体实验法.结果:该药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以及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该药能降低大鼠缺血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此外,该药能降低麻醉犬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结论:该药有抗脑缺血作用,这一作用与其抗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和扩张脑血管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脉络宁注射液与激素对脊神经根炎所致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脉络宁注射液和激素治疗对脊神经根炎大鼠所致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脉络宁注射液在临床上代替激素治疗腰腿疼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脉络宁组、康宁克通(激素)组。造模成功后脉络宁组按120 g·kg-1剂量硬膜外腔注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康宁克通组按240 mg·kg-1剂量硬膜外腔注射给予康宁克通注射液,其他组分别予等量生理盐水,6 mL·kg-1,4 d/次,共4次。采用滤纸片法制备大鼠脊神经根炎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中血栓素B2(TXB2)、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Nissl氏染色观察各组脊髓中神经细胞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神经元Bcl-2与Bax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脊髓中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增多,血液中TXB2,IL-8含量显著增高(P<0.01),Bax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A)明显上调,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脉络宁组和康宁克通(激素)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血液中TXB2,IL-8含量降低(P<0.01),Bax表达显著下调(P<0.01),Bcl-2表达明显上调(P<0.01),Bax/Bcl-2降低(P<0.01)。结论: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注射液可以改善脊神经根炎大鼠炎性反应,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而抑制大鼠脊髓神经炎所致的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与康宁克通组无显著差别,这可能是其临床治疗腰腿痛并可以替代激素治疗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脉络宁注射液中6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脉络宁注射液中6种酚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27nm;柱温:25℃;进样量:20gL。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90~0.5448μg(r=0.9999)、0.02406~1.2032μg(r=1)、0.01106~0.5528μg(r=1)、0.01594~0.7968μg(r=1)、0.009104~0.4552μg(r=1)、0.01037~0.5184μg(r=1),回收率分别为101.06%、100.22%、101.54%、99.42%、100.21%、101.65%。结论 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脉络宁注射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脉络宁注射液为主(治疗组)治疗缺血性中风155例,并与以丹参注射液为主(对照组)治疗68例对比。治疗组基本治愈114例(73.35%),显效22例(14.18%),有效12例(7.8%),总有效率95.48%;对照组基本治愈39例(57.35%),显效7例(1O.29%),有效6例(8.82%)。总有效率76.4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在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大法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脉络宁注射液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对痰热闭窍型病人总有效率为86.7%,对其它证型,总有效率均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脉络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效果,应用静脉滴注脉络宁治疗46例患者,并与应用硫酸镁治疗的40例作对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脉络宁治疗组患者头痛、水肿症状均明显减轻(P<0.05),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红细胞压积的下降尤为显著。尿蛋白改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脉络宁注射液中残留有机溶剂,并建立方法测定其残留量,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以键合聚乙二醇(HP-INNOWAX毛细管柱和5%二苯基-95%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HP-5毛细管柱相互验证进行筛选,以HP-5进行测定,载气N2,流速4.0 mL·min-1,恒流方式;柱升温程序:起始柱温50 ℃;保持5 min,以10 ℃·min-1升温至150 ℃;进样口温度150 ℃;检测器(FID温度250 ℃;尾吹(N230 mL·min-1。顶空进样1 mL,分流比1∶1。顶空进样瓶平衡温度85 ℃,平衡时间20 min,传输管温度110 ℃,进样环温度105 ℃。结果 79批脉络宁注射液中筛查出4种溶剂,乙酸乙酯在14批样品中未检出,其余65批中为0.000 01%~0.000 7%,乙醇为0.004%~0.049%,甲醇为0.004%~0.018%,丙酮为0.000 3%~0.002 7%。4种溶剂在0.000 79~4.5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1.000 0(n=7;检测限为0.032~0.079 ng·mL-1,定量限为0.090~0.198 ng·mL-1;日内精密度小于3.0%(n=6,日间精密度小于9.1%(n=3;平均回收率为92.0%~110.9%(RSD为2.2%~5.7% ,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灵敏,测定结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脉络宁注射液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状况,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