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严重损伤,尤其根性撕脱伤预后较差,以往认为是不可逆损伤,无手术指征。1987年顾玉东等报道采用多组神经移位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取得良好疗效。我院自2002年起,采用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有效率91%,优良率63.6%,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我院从2005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正中神经束支移位的方法,重建因臂丛神经上干或同时合并中干根性撕脱伤而丧失屈肘功能的患者10例,即应用正中神经束支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合,以恢复肱二头肌的屈肘功能,术后随访患者屈肘功能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2001年以来,利用背阔肌皮瓣移位重建屈肘功能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胸大肌移位代脓二头肌重建屈肘功能为臂丛神经损伤中常见手术,注意术前及术后护理能为手术成功提供良好的保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5年8月至今共收治胸大肌移位代肽二头肌重建屈肘功能患者23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16岁。1.2手术方法胸大肌移位代防二头肌重建屈肘功能的手术是将胸大肌下半部肋骨附着处切断并与胸壁分离,形成有血管神经相连的肌瓣,用细丝线缝成管状,通过上臂内侧皮下隧道至肘前与肽二头肌键在屈肘90”、前壁充分旋前位缝合固定,恢复屈肘功能。1.3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屈肘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后供体神经功能的变化,评价此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施行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的82例患者(移位神经88例次)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①感觉:神经单一分布区的两点辨别觉以及主观感觉;②运动:肌力、握力、捏力;③自主神经功能:排汗功能(溴酚蓝实验)。结果 大多数患者手术后肢体功能没有明显变化。部分患者术后感到手术的影响,主要表现有手指麻木感,两点辨别觉稍有差别;肌力有变化,握力及捏力测定稍有差别。但是,这些变化一般比较轻微,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并且在术后12个月后逐渐减轻、消失。所有患者手部排汗功能无变化,未出现营养不良改变或原有变化加重。结论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对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重建屈肘功能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通过术中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尺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二头肌肌支(经典的Oberlin手术),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肌肌支,施行双重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中运用电生理技术,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术后早期行理疗、功能锻炼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措施。结果:经过术后6~28个月的随访,屈肘功能恢复满意。5例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目标肌力均达M3以上,随访少于8个月的2例患者,目标肌力也达M1~2。结论: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确诊后,尺神经及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双重移位是重建屈肘功能有效的、合理的治疗方法,较之单一的尺神经部分束移位(即为传统的Oberlin术式),增加了屈肘功能的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二头肌支重建臂丛神经损伤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埘5例臂丛神经止中干损伤的患者(早期2例,晚期3例)采用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二头肌支手术,随访6~18月(分别于伤后6、8、12、13、18个月实施手术)。术后持续性进行肱二头肌肌动、肘关节屈曲肌力、手内肌握力、尺神经支配区感觉测试。结果所有病例都恢复了肘关节的屈曲功能(肱二头肌肌力均恢复到3级以上)。2例早期病例术后1周内出现肱二头肌主动收缩,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恢复时间平均6月,平均肌力恢复4^+级。3例晚期病例术后平均3个月出现肱二头肌收缩,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恢复时间平均10个月,平均肌力恢复3^+级。3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1月后自动恢复。结论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二头肌支手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快速确效恢复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的优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及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伴之而来的上肢绞伤及撞伤事故频频发生。这些损伤导致患者肌肉或神经损伤。致使肱二头肌功能丧失,屈肘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劳动、生活、学习和娱乐,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我科2000年2月-2005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5例,均采用背阔肌肌瓣、肌皮瓣转移替代肱二头肌,重建屈肘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手术前后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与异感定位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组(A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组(B组)。两组均给予1.6%的利多卡因25ml。记录定位时间、起效时间,评定手术全程的阻滞效果。结果:A组定位时间4.2±2.6分钟,明显短于B组的10.1±4.7分钟(P<0.01)。A组起效时间10.6±2.2分钟,明显快于B组13.2±3.4分钟(P<0.05)。A组阻滞效果优良率为93.3%,明显高于B组80%(P<0.05)。结论: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时间短,阻滞起效快,阻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膈神经移位术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膈神经移位术方法改进后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5-3年,有效率100%。结论 膈神经是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可供选择的良好移位神经,通过术前对膈神经功能的评估以及术中对膈神经吻合方式的改进,可以提高膈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弧度弯针法”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15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Ⅰ组弧度弯针法。Ⅱ组传统异感引导法,Ⅲ组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法。均用0.375%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结果:Ⅰ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Ⅱ组,麻醉效果差的病例数显著少于Ⅱ组,血肿发生率和膈神经麻痹发生率明显少于Ⅱ组,Ⅰ组和Ⅲ组比较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弧度弯针法”辅助定位行臂丛阻滞比异感方法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用于肌间沟经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当刺激电流减小至0.5 mA以下时,仍有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后注入0.75%的罗哌卡因20 mL,观察阻滞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5例患者阻滞不全需静脉注射辅助药物,其余患者阻滞效果完善,完全阻滞率>90%。结论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用于肌间沟经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提高了阻滞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对 1 0 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5 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 ,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 0 .5 %布比卡因。结果 :Ⅰ组神经阻滞完全 4 8例 ,阻滞不全 2例。Ⅱ组神经阻滞完全 30例 ,阻滞不全 2 0例。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异感定位组 (P <0 .0 5 )。结论 :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 ,比异感定位准确 ,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锁骨手术的三种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行颈丛阻滞,B组行臂丛阻滞,C组行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三组用相同局麻药(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连续监测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心电图(ECG),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5min、切皮时、骨折复位时4个时点SBP,HR、SPO2的数值.记录各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B、C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65%、65%、95%,C组与A或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C组需辅助镇痛药者分别有13、14和1例,C组与A或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患者手术期间SBP,HR变化小,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的SPO2均>97%,A组和C组各有1例出现霍纳氏综合症,A组有1例声音稍嘶哑,15min内自行消失,各组随访一周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于锁骨手术,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比单独颈丛阻滞或臂丛阻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肌皮神经的走行及分支,为临床预防及修复肌皮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2具成人防腐尸体双上肢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肌皮神经的起点、长度、分支及交通支。结果:肌皮神经主干长51.15±42.74mm,起始点左右径3.19±1.35mm,前后径1.93±1.21mm,喙突距肌皮神经起点距离为40.82±12.72mm,肌皮神经穿喙肱肌者占91.67%(22侧)。观察发现有4侧上肢存在肌皮神经至正中神经的交通支。结论:肌皮神经走行、起点和分支的变异均较大,同时存在交通支,临床应注意这些变异,以在外科手术中预防肌皮神经损伤及在修复过程中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麻醉安全有效的阻滞方法.方法 518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2组,Ⅰ组为单点阻滞组:肘以上手术采用肌间沟阻滞法,肘以下手术采用腋路阻滞法,1次完全注入局麻药40 mL; Ⅱ组为两点阻滞组:肘以上手术采用采用肌间沟加颈丛神经阻滞(C4),以肌间沟臂丛阻滞为主,肌间沟注射局麻药25mL,颈丛神经阻滞15 mL,肘以下手术采用肌间沟加腋路臂丛阻滞,以腋路臂丛阻滞为主,腋路注射局麻药混合液25 mL,肌间沟注射15mL,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Ⅰ组神经阻滞成功率86.48%,明显低于Ⅱ组(96.91%),有3例改全麻插管完成手术;Ⅰ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Ⅱ组;Ⅱ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较Ⅰ组平稳(P<0.05).结论 上肢手术采用肌间沟加腋路或肌间沟加颈丛两点阻滞法,能保证麻醉效果,成功率高,并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