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香伟 《微创医学》2001,20(4):438-439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术前LVEDD≥70mm,平均78.6mm心功能Ⅲ级20例、Ⅳ级12例;手术方式AVR10例,MVR6例,AVR+MVR12例,Bentall2例,主动脉窦瘤+室缺修补+主动脉瓣成形1例,PDA结扎+主动脉瓣成形1例。1997年3月前体外循环均用晶体停跳液间断顺灌,以后大部分用含氧冷血心肌保护液灌注或持续逆灌。结果术后早期(1月内)死亡4例;半年后复查LVEDD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晚期死亡2例。结论心脏病手术合并巨大左心室属高危,加强围术期处理,改进心脏保护方法,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对23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Ⅲ级16例,Ⅳ级7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0例。结果 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死亡1例,存活22例。结论 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重围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刘治元  吴东信  欧斌  蓝远敏 《河北医学》2010,16(9):1084-1086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对4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低心排。1例于术后第9天突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余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死亡率7.32%。随访35例,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3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尽量保留二尖瓣部分装置,术后严密的监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192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术中心肌保护及术中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38例,发生率为19.8%;术后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4.2%。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重围手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方便手术及避免心肌遭受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 ,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 ,大幅度降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 ,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 对 15例心脏病用浅低温体外循环 (3 3± 2℃ ) ,保持机体和心脏有效的循环 ,阻断或不阻断升主动脉 ,经顺灌或逆灌使心肌得到持续的氧合机血灌注 ,保持术中心脏空跳慢跳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 6例 (17.14 % ) ,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4例 ,恶性心律失常 1例 ,术中凝血功能障碍 1例 ,因并发症死亡 4例 (11.42 % ) ,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 2例 ,恶性心律失常 1例 ,因凝血功能障碍死亡 1例。结论 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同时又能简化重要的手术操作 ,正确地掌握手术技巧 ,不会造成手术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对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实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4例,3例死于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于术后一周出现心包填塞,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余病例全部康复出院.死亡率4.82%.术后随访,复查心脏彩超示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心功能均有改善,其中心功能Ⅰ级20例,Ⅱ级56例,Ⅲ级4例.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加强心肌保护和提高手术技巧,严密的术后监护,就可以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重症换瓣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病病人换瓣治疗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对近 5年来 2 5例重症心瓣膜病病人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2 3例 ,结核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1例 )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和 (或 )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三尖瓣置换术 ,心功能Ⅲ级 8例 ,心功能Ⅳ级 17例。结果 术后因低心排并肾功能衰竭死亡 1例 ,术后 4 5天因脑出血死亡 1例 ,1例反复右心功能不全 ,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 ,随访 1~ 4年 ,均恢复良好。结论 降低危重换瓣病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关键在于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治疗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8%;发生并发症22例,并发症发生率41.5%。术后随访心胸比(CT)、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S)均较前缩小,术后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彻底纠正三尖瓣返流及严密的术后监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死亡原因分析:附20例死亡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方法.方法 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心肌保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总结近3年356例根治术后早期20例死亡患者的可能高危因素.结果 11例死于早期低心排综合征,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因窒息死亡),3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 年龄小、肺血管及左室发育差是术后低心排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技巧及畸形矫治方法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体外循环转流及心肌保护是根治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正确的术后治疗处理及严密的监护是降低术后死亡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对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carptetier成形环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折叠11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17%),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3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16~7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1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双瓣膜置换11例。行三尖瓣成形术13例,左房血栓清除术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结果: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例,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也至美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12例高龄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和体会.方法 对2002年10月~2006年6月的12例70岁以上的心肌保护、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死亡1例.结论 对高龄心脏瓣膜患者只要选择好手术时机,尽可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重视术后危险并发症等,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76例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76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32例,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术(DVR)2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8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同时行三尖瓣环缩术22例,左房折叠术11例。结果 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死亡7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中心脏破裂出血1例,术后脑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4例。结论 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手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原位心脏移植56例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Wang CS  Chen H  Hong T  Zhao Q  Ding WJ  Wang YQ  Song K  Lai H  Zhao D  Yang SG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1589-1591
目的 总结分析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 5 6例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12月连续为 5 6例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包括扩张型心肌病 4 7例 ,终末期瓣膜性心肌病 2例 ,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 2例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2例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例 ,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 1例 ,恶性心律失常 1例。手术按标准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19例 ,双腔静脉吻合法移植手术 37例。术后抗排斥反应治疗采用环孢素 泼尼松 霉酚酸酯三联方案。结果 手术死亡1例 ,死因为第 5次手术术后渗血不止。所有存活病例获完整随访 ,在平均 12 .4个月的随访中 ,术后1年内死亡 5例 ,1年存活率 91% ,其中死于肾功能衰竭 1例 ,慢性右心衰 1例 ,急性排斥反应 2例 ,车祸 1例。 1例术后 3年 2个月死于移植物冠状动脉硬化。存活病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通过选择适当的受体病例 ,保护良好的心肌 ,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技术 ,加强术后监测与预防多种并发症 ,心脏移植可获得满意的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氧合血冠状动脉持续顺灌心不停跳主动脉瓣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的手术方法及其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正中胸骨劈开切口 ,用氧合血冠状动脉持续顺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AVR1 1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3例。观察该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顺利 ,无手术死亡 ,无手术并发症。 1例双瓣替换术后 1个月因瓣膜意外抢救无效死亡。随访 1~ 5年 ,心功能提高 1~ 2级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冠状动脉氧合血持续顺行灌注心不停跳下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灌注方式符合冠脉循环的生理要求 ,使用通过改进的冠状动脉软头灌注管以及手术操作处理得当 ,不会造成冠状动脉损伤和手术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早期病死率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6例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中心肌保护、术后处理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以冷血停跳液灌注,注意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保持较高的血钾浓度,同时注意三尖瓣病变的处理可以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李香伟 《医学文选》2001,20(4):438-439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术前LVEDD≥70mm,平均78.6mm心功能Ⅲ级20例,IV组12例,手术方式:AVR10例,MVR6例,AVR+MVR12例,Bental 12例,主动脉窦瘤+室缺修补+主动脉瓣成型1例,PDA结扎+主动脉瓣成型1例。1997年3月前体外循环均用晶体停跳液间断顺灌,以后大部分用含氧冷血心肌保护液灌注或持续逆灌。结果:术后早期(1月内)死亡4例,装卸后复查:LVEDD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晚期死亡2例。结论:心脏病手术合并巨大左心室属高危,加强围术期处理,改进心脏保护方法,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的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术前常规应用GIK液7d~14d。瓣膜替换术在全身中度低温,心脏深低温下进行,伴有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附加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严重心律失常5例,37例出院时心脏功能均恢复至Ⅱ~Ⅲ级。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充分加强心肌保护。术前心脏功能Ⅳ~Ⅴ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膜心肌起搏的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心内直视手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关键,特别是巨大心脏的心肌保护现在仍是医学探索的重点。方法我院2005年1-12月来共完成巨大心脏手术12例,采用冷晶体顺灌停跳加冷血逆灌的方法,取得了良好心肌保护效果。结果无一例死亡,均较顺利地渡过了术后高危期,痊愈出院。结论多种灌注方法的采用对巨大心脏心肌保护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再次二尖瓣瓣膜替换72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随着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需要再次进行瓣膜替换的手术日趋增多.文中总结72例心脏再次二尖瓣瓣膜替换术的治疗经验. 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72例行心脏手术患者再次手术替换二尖瓣,再次瓣膜手术距第1次手术1~21年,平均(13.7±6.7)年.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13例,三尖瓣成形39例.全组均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冷晶体停跳、温血停博液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 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2.8%,其余随访期间无死亡,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再次行二尖瓣瓣膜替换术安全可行,术中应加强心肌保护,积极处理三尖瓣返流,并尽可能采用三尖瓣环成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