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恩凯 《广西医学》2003,25(1):48-50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若及早发现可以手术切除 ,但大部分病人因临床症状不典型 ,就诊时病情已进入中晚期。在临床工作中 ,对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率较低约 5 %~ 2 0 % ,且手术切除的病例 1年生存率仅为 2 8%。肝动脉栓塞术 (TAE)被公认为是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1~ 5〕。现将肝癌介入治疗的近况综述如下。1 治疗原理及方法肝脏接受门静脉与肝动脉双重供血 ,正常肝组织血供 75 %来自门静脉系统 ,2 5 %来自肝动脉 ,而肝癌的血供 90 %~ 95 %来自肝动脉 ,其余来自门静脉系统〔1〕 。肝动脉栓塞后 ,正常肝组织的…  相似文献   

2.
徐怀珍  杜金凤 《华夏医学》2002,15(5):623-624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多数患者就诊时其病变已进入中晚期 ,失去了手术切除机会。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TACE)已成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此法可直接栓塞肝癌供血的主要动脉 ,使肿瘤血流阻断 ,组织缺血坏死 ,瘤体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置管化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侯韵葵,黄黔玉(赣州地区人民医院341000)关键词双重置管,化学治疗.辅助,中晚期肝癌,护理正常肝脏80%由肝动脉供血,20%由门静脉供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癌24.4%由肝动脉供血,178%由门静脉供血...  相似文献   

4.
包长斌  刘明涛  蒋林  李宜云  周利 《重庆医学》2012,41(32):3424-3425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置于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造影,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供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给予灌注化疗和栓塞。结果 TACE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存时间0.5、1、2、3、4年分别为77.3%(102/132)、55.3%(73/132)、37.1%(49/132)、24.2%(32/132)、11.3%(15/132)。结论 TACE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能明显延长患者带癌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肝外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中晚期肝癌肝动脉灌注加栓塞治疗(TACE)被认为是目前肝癌治疗中比较成熟、有效的方法,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肝癌血液供应复杂,变化大,常有肝外迷走动脉供血,因此认识肝癌迷走供血动脉对提高TACE总体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32例具有肝外  相似文献   

6.
吴瑾  黄旭 《中国医刊》2008,43(7):19-21
3 肝癌的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包括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局部消融治疗、微波固化(MCT)、激光治疗(LTA)等.3.1 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肝脏血运来源于肝动脉的占25% ,原发性肝癌的血供则90%来自肝动脉,少部分由门静脉供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手术后的相关护理分析。方法本文关于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观察研究,在此次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回顾分析与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的方法,选取了我院近一年(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所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栓塞化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2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25×100%=68.00%,对照组2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6)/25×100%=44.00%。结论观察组25例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动脉药物灌注术(TAI) 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2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常规肝动脉灌注术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结果 126例患者中,38例瘤体不同程度的缩小,血清AFP下降,67例瘤体无变化,血清AFP下降。半年、1年、2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86.5%,56.3%,8.7%。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 对本组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癌肝外供血动脉探查,分别超选择插管及化疗栓塞(TACE).结果 25例患者共见27条肝外供血动脉,其中膈动脉供血7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10例,两者占多数.22条肝外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插管和化疗栓塞术,其余5条因未能超选择插管而只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外动脉供血支选择性栓塞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俞进友 《右江医学》2001,29(4):285-286
肝癌具有肝外动脉供血(1~ 3) ,其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 76例具有肝外动脉供血的肝癌病例 ,重点探讨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理、供血规律及对其插管技术、介入治疗作简要讨论。材料与方法   1.治疗对象 本组 76例肝癌病例中 ,男 5 8例 ,女 18例 ,年龄 2 7~ 73岁。其中 62例为原发性肝癌 ,14例为转移性肝癌 ,均因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而作介入治疗。2 .动脉造影  76例肝外动脉供血的发现除依据常规的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外 ,对于位于肝右叶上部肿瘤还作右膈动脉、右肾动脉造影 ,对于肝左叶…  相似文献   

11.
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忱瑞 《中国医刊》2002,37(3):16-18,28
原发性肝癌 (PHC)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肿瘤 ,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 ,失去手术切除时机。近 10年来 ,各种肝癌局部治疗技术层出不穷 ,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液氮冷冻、高频率激光、微波、射频消融、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消融等 ,使得肝癌的治疗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部分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得以Ⅱ期手术切除 ,或大部分患者经反复多次治疗有效的提高了生存质量和延长了寿命。在上述各种局部治疗中 ,最为有效且为医患所接受的方法为经肝动脉的介入治疗。1 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基础1 1 肝癌的血供 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DSA和CTA技术探讨中晚期肝癌的血供特点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肝动脉及门静脉等进行DSA及CT血管造影检查,检测患者的血供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DSA和CT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病灶数目、大小及位置一致。肝动脉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多血供,且CTHA例数显著高于DSA肝动脉造影(27 VS 23)(P=0.000);间接门静脉造影表现为门静脉期乏血供,在DSA门脉造影和CTAP上均未发现门脉血供。肝癌组织在CTHA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明显强化,且肝动脉期具有丰富动脉血流灌注,而在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无明显强化,且肝门静脉期无门脉血流灌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晚期肝癌患者的DSA和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弥漫型、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病理类型的动脉血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现门脉血供。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动脉供血为主,侧枝动脉供血为辅,门静脉供血较低或无;应用DSA和CT血管造影技术综合评价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血流灌注动态变化,可为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华燕艳  钱斌 《广东医学》2012,33(5):672-674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5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观察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结果 351例肝癌患者中63例(17.9%)变异动脉直接参与肿瘤供血。其中变异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4例(6.3%),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46例(73.0%),起源于肝总动脉1例(1.6%),起源于腹腔干6例(9.5%),起源于腹主动脉3例(4.8%),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4.8%)。结论直接参与肝癌瘤体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分布有一定特点。肝右叶肿瘤直接供血的变异动脉常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肝左叶肿瘤直接供血的变异动脉常起源于胃左动脉。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择性膈下动脉 (以下称IPA)造影、腹腔动脉造影及CT的对照分析 ,证实肝癌除了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外 ,右后叶、左外叶肝癌的部分瘤体尚从IPA获得血供 ,因此 ,应用双动脉 (肝动脉与IPA)灌注与栓塞疗法对肝癌进行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7例肝癌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30~ 6 3岁 ,平均 4 1岁。转移性肝癌 2例 ,原发性 15例。所有病例均有CT与血管造影以资对比 ,其中 16例作了选择性膈下动脉造影 ,另 1例IPA插管失败 ,但腹腔动脉造影显示IPA供血征象。血管造影前均无肝动脉结扎或栓塞史。  造影采用Seldinger法经股…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特点较隐匿,发现时多已失去手术机会。由于肝脏具有双重供血功能,肝脏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组织主要靠门静脉供血.因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仍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在TACE术治疗基础上配合其他方法联合治疗PHC已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对超选择肝动脉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收集5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造影证实并观察肿瘤供血情况,再进行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本组中,完全缓解占76.4%,部分缓解占12.4%,稳定占8.8%,进展占2.4%。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9%、69.4%、46.6%。结论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优于全身静脉化疗,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已成为无手术适应证肝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0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表现进行了动态观察分析。结果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液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肝动脉血供比例增大(肝总动脉>脾动脉68例);门静脉血回流受阻(肝外门脉延迟显影和不显影68例);瘤区动脉血异常引流(肝动脉血向门静脉分流35例,向肝静脉分流2例,向下腔静脉分流2例)。肝癌的大小、门脉受侵、瘤栓、A-V分流是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因素,观察分析上述因素对判断预后、制定介入治疗方案、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认为DSA不仅用于肝癌的诊断,而且是观察研究中晚期肝癌血液动力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癌膈下动脉开放的DSA表现及高度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4~67岁,全部为原发性肝癌。行膈下动脉造影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对向肿瘤供血的膈下动脉分支行栓塞化疗。结果肝脏肿瘤均位于肝脏上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膈下动脉造影均为膈下动脉以终末支方式参与肿瘤供血,栓塞治疗成功。结论膈下动脉是中晚期肝癌的重要供血侧支动脉,认识其供血特点并正确处理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22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肝固有动脉或超选择性肝左右动脉、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结果220例中26例(11.8%)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原发性肿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肝功能分级、导管超选位置、化疗药物及栓塞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SCT在肝动脉供血类HCC供血血动脉形态及分型,为手术及介入手术提供术前参考,并初步探讨供血动脉形态与病变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对139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5cm)原发性肝癌行MSCT三期动态扫描,除行常规轴位及MPR观察外,特别行肝动脉系统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重建(VR)和表面遮盖成像(SSD)等。结果根据供血动脉数量的多少及形态,把原发性肝癌的供血动脉分为中央型、外周型、混合型和少供血型四种。前三型为多供血型,占70.50%,少供血型占29.50%。并将中央型及周围型分为不同亚型。并且发现供血动脉形态不同,病变生物学特性表现也不尽相同。结论MSCT肝动脉期及肝动脉系统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初步了解巨块型HCC肝动脉供血血管的形态学特点,可为手术及介入手术提供必要的术前依据,并进一步证明供血动脉形态与病变生物学有一定相关性。对HCC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