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5):800-800
20 0 1~ 2 0 0 2年我院儿科对 2 0例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例中足月儿 18例 ,36周早产儿 2例 ,出生体重平均为 (2 986± 4 6 8) g,男 12例 ,女 8例 ,入院时日龄平均为 (3± 1.5 ) d。 2 0例患儿入院时均有黄疸 ,肝脾增大 3例 (15 % ) ,无呼吸困难及青紫 ,无神经症状。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平均为 (4 2 9± 5 5 ) μmol/ L,血红蛋白量平均为 (174±30 ) g/ L。 2 0例母亲 ,与患儿 ABO血型不同者 14例 ,患 G- 6 -PD中度~重度缺陷 6例 ,产母 Rh血型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颞动脉、桡动脉和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对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及血培养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血清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52.6%。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快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过高的胆红素可导致神经细胞永久性损害,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换血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本科自1999年开始,对18例符合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了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效果良好,现将换血过程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均为足月儿,男10例,女8例;日龄最大 7天,最小 2天,平均日龄 4天;体重最大 3.9kg,最小2. 1kg,平均体重 3.4kg;本组有 16例患儿反应好,吮奶好,… 相似文献
4.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检测下 ,行外周动脉抽血 ,静脉输血 ,记录换血出入量 ,换血前后作胆红素、血常规、生化、血气和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换血时间 2 .4~ 3 .8h。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和 0 .0 1 )。血红蛋白和血糖明显增高 (p <0 .0 5)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外周同步换血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少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成分换血。方法以每小时150-250mL速度由静脉输入红细胞悬液及血浆,桡动脉或肱动脉为排血端,输液泵控制出入血速度,均速换血。结果27例患儿均一次换血成功。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52.8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24)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住院的23例达到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术前、术后进行肝功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糖等监测,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白细胞、血小板有明显降低,换血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钾、钠、钙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稍有下降,血糖有升高,但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例患儿换血后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能快速地清除患儿血中游离胆红素、致敏红细胞等,使胆红素下降到安全水平,避免了游离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导致核黄疸,虽然换血术后一些生化指标出现变化,但不需特殊处理,患儿可自行调节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是抢救和预防新生儿核黄疸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成分血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成分血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25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术前和术后进行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等的监测。结果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25%(P〈0.01),未结合胆红素下降51.21%(P〈0.01),结合胆红素下降34.82%(P〈0.01),换出的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最高下降63.25%;换血后血红蛋白变化不大(P〉0.05),白细胞下降(P〈0.01),血小板下降(P〈0.01)。结论采用成分血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满意,操作简便易学,值得广泛推广,尤其在基层二级医院推行。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病症.严重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病死率高。即使幸存,大多数也会遗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为新生儿时期重要的致残病因。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外用动静脉双路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其治疗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效果,了解我院新生儿换血疗法的原因、临床效果、可能并发症及护理应对措施、患儿依从性,为临床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换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实施换血的病因、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相关并发症及实施护理的情况。结果 11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119例次新生儿接受了换血治疗,其中57例(50.0%)是ABO溶血病,3例(2.6%)是Rh溶血病,17例(14.9%)是感染性疾病,37例(32.5%)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前查肝功提示血清总胆红素(TSB)为(424.6±111.2)μmol/L,换血后复查肝功提示TSB为(230.4±60.0)μmol/L,血清总胆红素较换血前有降低(P<0.05)。5.3%(3/57)ABO溶血病患儿进行第2次换血,66.7%(2/3)Rh溶血病患儿进行第2次换血。换血过程中动脉排血不畅12例,血糖偏低8例,低钙血症3例,没有低血糖病例,换血后有血小板减少6例、血红蛋白低5例。没有发生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0.
《吉林医学》2017,(1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比较换血前、换血后血常规、电解质、血清胆红素以及血糖变化。结果: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糖分别为(424.98±105.68)μmol/L、间接胆红素(402.86±100.77)μmol/L、(15.53±6.67)×10~9/L、(304.08±100.73)×10~9/L、(146.27±24.17)g/L、(4.95±0.70)、(138.01±3.06)、(107.24±6.22)、(2.40±0.22)、(4.93±1.17)mmol/L;换血治疗后分别为(214.48±63.31)μmol/L、(200.46±66.27)μmol/L、(8.51±3.50)×10~9/L、(92.59±37.39)×10~9/L、(159.19±19.13)g/L、(4.31±0.69)、(137.60±2.80)、(107.16±4.48)、(2.29±0.32)、(8.13±2.33)mmol/L;经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较换血前明显下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钾、血钙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血红蛋白上升,血糖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钠和血氯换血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有效防治胆红素脑病发生,或减轻胆红素脑病损害程度,机体内环境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但严格掌握换血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2例采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分析其换血前后的生命体征、胆红素等生化指标、pH值及血常规变化。结果:换血前后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未见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的TBIL、IBIL、AST较换血前显著下降(P<0.01),而K+、Ca2+、Na+、Glu、pH值换血前后则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WBC、PLT较换血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多在正常值范围,Hb换血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能安全、快速降低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操作简单,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6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血常规,血生化、血糖的变化.结果 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实用、易行、安全、并发症少,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96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94例患儿顺利安全完成换血治疗,其中3例出现肢端凉、苍白或紫绀,经热敷后缓解,未影响换血的进程;2例出现动脉导管阻塞,经重新置管后继续换血.所有病例未发生脱管、外渗、低体温、硬肿、血压不稳、出血倾向,未见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发生,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动作轻柔、注意操作细节、严密监测是保证换血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换血疗法是新生儿治疗高胆红素血症(NICU)最迅速且有效的方法,其能迅速降低体内过高的间接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我院新生儿科2000年3月至2006年1月对20例NICU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96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94例患儿顺利安全完成换血治疗,其中3例出现肢端凉、苍白或紫绀,经热敷后缓解,未影响换血的进程,2例出现动脉导管阻塞,经重新置管后继续换血,所有病例未发生脱管、外渗、低体温、硬肿、血压不稳、出血倾向,未见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发生,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 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动作轻柔、注意操作细节、严密监测是保证换血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最常见疾病,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患儿皮肤和(或)巩膜可以出现黄染,严重者可以引起胆红素性脑病,病死率高,即使抢救后存活,多数患儿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换血术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我科自从2007年开展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患儿施行换血疗法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儿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下降率为68.8%。结论:采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对抢救新生儿溶血病(RH溶血和ABO溶血)及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安全、简单。换血前得充分准备、换血过程中的医护密切配合以及换血后的细致护理是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9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9例为治疗组,应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对照组为2005年7月以前应用旧法换血的患儿30例,观察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变化及并发症比较。结果两种方法血清总胆红素值较换血前均明显下降,全自动换血术后感染、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方法,全自动换血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53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患儿,采取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进行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TB)、血糖、电解质及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变化.结果 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3.12%(P﹤0.01) ;Hb、WBC、PLT、K+、Ca(2+)、Mg(2+)、pH有所下降;血糖水平升高(P﹤<0.01),但48h内均可恢复正常.换血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 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操作简便、安全,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自动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例。监测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pH值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患儿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外周动静脉自动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29.6±84.6)μmol/L、(219.8±89.6)μmol/L,换血前后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63.3±51.8)μmol/L、(218.6±62.3)μmol/L。换血前后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值,且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