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武  成懿 《甘肃医药》2009,28(4):280-28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前路手术治疗97例,后路手术治疗92例,评判术后脊柱矫形、脊柱融合等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无椎体高度塌陷;后路组显示有6例椎体骨折复位不理想,残留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有塌陷。前路脊柱植骨融合率与后路脊柱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成功关键是正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腰段脊柱骨折减压与重建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六一  刘仲前  王跃  张斌 《四川医学》2003,24(2):161-162
目的 正确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获最佳脊髓神经根恢复并减少晚期并发症。方法 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56例,其中新鲜骨折53例,陈旧骨折3例,按骨折类型结合脊髓神经根致压物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其中前路手术30例,后路手术24例,前后路手术2例。手术行减压,足够骨量植骨,现代脊柱前后路器械内固定,达到减压彻底,恢复节段解剖结构和植骨融合目的。结果 56例均得到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1例术后瘫痪加重,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获I级以上恢复者达91%。结论 采用不同入路术式彻底解除椎管压迫并恢复节段解剖结构才能创造脊髓神经根恢复的最佳条件。当代的脊柱前后路内固定系统为重建脊柱序列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种手术术式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50例,分别采取后路、前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前路组、后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指标均优于前后路联合组(P〈0.05),3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经前路应用中华长城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前瞻性地研究其内固定治疗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膜外或腹膜后入路,对18例胸腰段骨折行前路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前路彻底减压,取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结果1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均获9个月~24个月随访,平均12.7个月。椎间植骨均获成功。随访期间未见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达92.3%.有1例发生了断钉,幸未造成副损伤。结论经前路手术减压直接彻底,可获得神经功能最大改善。中华长城钉棒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内固定材料由钛合金制造,生物相容性好,不必二次取出,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后路钉棒系统加自体骨植骨、病椎植骨成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 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管后路减压、横突及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固定,并应用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病椎椎体成型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继发脊柱后凸畸形.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椎体融合30 例,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长期随访无明显椎体再压缩.治疗效果:优33例、良1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结论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病椎内植骨成型术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的应用价值,以及Z—plate钢板系统在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前路减压、植骨加Z—plate钢板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疗效满意,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3例患者12例获3~1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4.8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随访时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脊柱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具有切实可行的减压效果及良好的固定作用。Z—plate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植入方便,固定可靠,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9.
经椎弓根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4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1~20月(平均7.3月),9例胸腰痛症状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1例截瘫患者由FrankelA级恢复为E级。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1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前后路治疗胸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70例,其中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接受前路手术治疗。结果:通过术后观察疗效,发现所有随访患者的骨折椎体均获得愈合,无1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有2例截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前路手术具有直视下直接减压,结构性植骨和配合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前中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与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钛板(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评估的方法,使用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价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在手术参数、术后力学参数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神经学方面,7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月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一期联合手术入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方面较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具备更宽的适证,需要掌握严格手术指征和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伤伴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随访3个月至4年,植骨均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损伤症状改善满意.术前脊髓损伤Frankel 分级:A级12例,B级4例,C级5例,D级7例,术后恢复至B级2例,E级26例.按日本骨科学会(JOA)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术后改善率平均77.26%.结论 前/后路尽早行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预防或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等并发症,提供脊柱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陈恩良  李长明  许建柱  赵士杰  全仁夫 《浙江医学》2017,39(20):1785-1788,182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行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后凸Cobb''s角和植骨融合情况,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手术术中出血约900~1500(1150±83)ml,术中自体血回输;手术时间95~150(120±16)min。二期手术术中出血约300~600(430±57)ml,手术时间60~120(75±11)min。术后随访时间7~15(12.3±2.1)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X线或CT检查示脊柱生理弧度恢复良好,植骨均获骨性融合,内植物无松动、断裂及脱位情况,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s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有1~2级的改善。结论波及三柱的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及人工椎体重建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工椎体用于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脊柱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柱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10月 ̄2005年3月间,应用该方法治疗2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全瘫及不全瘫病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1岁 ̄55岁。CT检查本组病例均存在外伤性椎管狭窄。24例病人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Profile及Z-plate钢板内固定术;4例应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Mossmaimi钉棒系统。选用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法来评价病人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术后CT检查对比了解脊髓减压、植骨块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8例中22例病人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感觉、运动评分明显恢复(P<0.05),椎体高度恢复且稳定。2例出现脑脊液漏,8天 ̄14天伤口自行愈合。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及椎管狭窄病例采用脊髓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方法,可直接去除脊髓前方的骨性压迫,符合损伤病理。植骨固定不仅恢复椎体高度,而且可获得脊柱的即刻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本组病例脊髓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5.
闫鹏  郑伟东  李亮  张季凯  谭云冰  宋成 《吉林医学》2013,34(16):3114-3116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行减压、植骨、内固定;后路12例行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18例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1例行棘突间钢丝捆绑固定,术后定期行X线片检查观察损伤节段的融合情况,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因脊髓损伤平面上升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术后失访,余28例患者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4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可靠、减压充分、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方便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减少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AF钉内固定并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测量脊柱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cobb’s角、椎管狭窄指数及症状恢复程度,观察后路减压植骨AF钉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3年,36例除一例完全瘫痪未能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总有效率97.22%结论:后路减鹾植骨AF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许胤  钟炯彪  谌思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35-136,139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随访5~35个月,平均11.5个月,手术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以明显获得脊髓的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测量指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于我院采用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融合率、术前及术后3、6及12个月的Cobb角、椎间隙高度、矢状径、伤椎高度、矢状面位移率、椎体前缘高度、受压面积和Frankel分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Cobb角、椎间隙高度、矢状径、伤椎高度、矢状面位移率、椎体前缘高度、受压面积均优于对照组,Frankel分级改善幅度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测量指标中的效果突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术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比较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2个(或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21例)及颈后路脊髓受压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15例)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前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70%,优良率为81%,后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62%,优良率7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1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95%,后路手术组3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80%,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两种术式疗效相近,但前路多个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植骨融合率高、术时短、出血少,较之后路术式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