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对鼻、鼻窦黏膜生理和病理生理功能的深入理解,以及显微镜和鼻内镜使用时代的到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鼻外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额窦毗邻筛前动脉、眶板和颅底,额窦的气房结构复杂、变异很大,加上不乏较难处理的额窦病变,因此,额窦手术至今仍然是鼻内手术的难点。不少学者在额窦的手术上进行了探索,其中德国Wolfgang Draf教授。1980-1984年,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多因素疾病。根据患者症状、鼻内镜检查以及鼻窦CT扫描,CRS的诊断比较明确,但其病理机制却较复杂,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不完全一样。临床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内在的病理机制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最重要的手术方式.FESS可以精确去除病变组织和骨质,使鼻窦开口扩大,恢复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由于鼻腔的解剖变异和病理生理不同,对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厚、中鼻甲反向弯曲和泡状中鼻甲等,进行单一的手术,患者症状改善往往不满意.2003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对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FESS术,术中同期处理相关的鼻腔解剖变异或病理改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碳是内源性血管舒张剂,由血红素加氧酶产生。血红素加氧酶表达于人类鼻黏膜,但是它在鼻炎症性疾病病理生理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清楚。研究的目的是检测和比较鼻息肉和正常鼻  相似文献   

5.
 颅底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内镜鼻颅底外科技术不断进步,手术领域日益拓展,发展前景令人瞩目。目前限制内镜鼻颅底外科在神经外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神经外科术者鼻颅底内镜学习曲线较长,术后脑脊液漏和颅神经功能损害等手术并发症。因此,加强内镜操作训练,熟悉鼻颅底内镜解剖,重视颅底重建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和颅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强调多学科合作治疗颅底肿瘤都是进一步安全有效发展内镜鼻颅底外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与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病理生理联系、诊断及治疗。方法2例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合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鼻漏液检验、MRI和鼻内镜检查确诊,行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均治愈,随访2年余无复发。结论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和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有紧密的病理生理联系,MRI对空蝶鞍有诊断意义,治疗方法首选经鼻内镜下修补。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我国学者围绕着鼻颅、鼻眼和鼻口腔之间存在的各种疾病,从应用解剖、超微结构、生理、药理、临床病理诊断和外科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细致、逐步延伸、多科学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推动了我国鼻外科学的发展,并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学术差距。鼻神经外科鼻神经外科(rhinoneurosurgery)于1967年首次由Burian提出,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鼻颅间先天性畸形、外伤、炎症和肿瘤等数十种疾病。既往文献中多为散在零星报道。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卜国铉教授和其他学者多年潜心研究,将其系统化和理论化,创建了一…  相似文献   

8.
鼻窦内镜手术中处理鼻腔相关问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使鼻外科临床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直接影响鼻窦通气引流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如窦口鼻道复合体,术后系统换药,定期清理,技术熟练程度与疗效关系的报道不少,但对鼻窦和鼻腔的通气引流互为影响.现就鼻内镜术中处理鼻中隔偏曲、肥厚下鼻甲与鼻腔通气引流及疗效关系,予以探讨,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及其延伸的发展关键在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研读韩德民教授的“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及其延伸”[1] 与张小伯教授的“如何理解内窥镜鼻窦手术 (与《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及其延伸》一文商榷 )”[2 ] (以下分别简称《延伸》、《商榷》)两篇文章 ,提出以下观点和意见 ,供二位作者和同道们参考指正。1.《商榷》作者首先对《延伸》作者的“基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理生理学研究结果 ,学者们提出了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概念”这句话提出质疑 ,认为《延伸》作者对功能性鼻窦手术概念的前提有不恰当的理解。其依据为 :国外学者提出功能性手术的含义是基于对慢性炎症性鼻窦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声反射鼻测量计对正常成人鼻腔及鼻咽部容积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双侧鼻腔容积、鼻咽部容积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声反射鼻测量计测定正常成人659例,同时测定慢性鼻炎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结果:正常成人鼻腔容积为29.92~37.48cm^3,鼻咽部容积为29.37~44.16cm^3,与对照组比较,男女鼻腔容积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声反射鼻测量计可客观地评价鼻气道,本测定所提供的数据可为正常成人鼻腔生理、病理研究、鼻腔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 奥地利鼻科学者Messkinger教授将内镜技术引入鼻科领域, 标志鼻外科学进入内镜外科时代。在Heinz Stammburger、David Kennedy、Wolfgang Draf、Peter-John Wormald等教授的推动下, 内镜鼻窦外科(endoscopic sinus surgery)得到快速发展, 涉及范围由鼻腔鼻窦逐渐向颅底区域延伸[1]。1992年, 法国耳鼻咽喉科医师Jankowski首先报道鼻内镜下经蝶行垂体瘤手术, 标志鼻内镜外科开始进入内镜鼻颅底外科时代[2]。此后, 内镜经鼻扩大进路(endoscopic transnasal approach)逐渐成为处理鼻颅底区域病变的主要外科技术之一, 鼻科与神经外科联合组建的颅底外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3,4]。虽然我国内镜鼻颅底外科起步较晚, 但在学科前辈们的引领下发展迅速, 总体水平已经跻身于国际一流[5,6,7]。本文将回顾内镜鼻颅底外科的发展历程, 总结关键推动因素, 为未来鼻颅底外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兵  黄谦  张罗 《耳鼻咽喉》2003,10(3):184-185
鼻内镜外科是鼻科学领域划时代的变革,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及临床技术的成熟,其应用范围已延伸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个领域,推动了学科整体快速发展。现代鼻内镜外科的内涵应该是:在鼻内镜直视下,清除病灶,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并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治愈鼻窦炎目的的鼻外科技术。单从技术角度  相似文献   

13.
由许庚教授与Adelaide and Flinders大学著名鼻内镜外科专家Wormald教授联合举办的第39期鼻内镜微创外科新进展学习班定于2007年8月24~27日在广州举行。学习班将由许庚、Wormald、史剑波、文卫平、Siow等鼻内镜外科专家担任主讲,授课内容基本涵盖目前国内外鼻内镜技术及鼻科学的最新进展,主要有功能性鼻内镜微创手术的最新进展、额窦和上颌窦手术技巧、儿童鼻窦炎手术问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涉及前颅底、中颅底、后颅底和翼腭窝肿瘤的解剖及内镜处理、鼻眼相关微创外科进展等;许庚教授和Wormald教授将进行鼻内镜手术解剖示教…  相似文献   

14.
多数鼻腔侧壁及解剖变异既可以出现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也可出现在正常人群中,随着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和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生理及病理作用的强调,解剖变异作为致病或易感因素已引起鼻科学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对近年来有关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献进行复习,对手术的解剖、生理、病理基础、术前CT和鼻内窥镜检查的重要性、适应症、手术步骤、术后处理、并发症、复发原因、再手术问题及手术疗效等方面做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6.
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习近年来有关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文献 ,对手术的解剖、病理生理基础、鼻窦CT和鼻窦内窥镜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术后处理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等方面作一系统的综述。1 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内窥镜鼻腔鼻窦外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与之相关的鼻腔鼻窦应用解剖学研究。研究手段已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解剖生理知识是任何外科手术的基础,鼻科手术自不例外。施行鼻部手术若由于不掌握解剖造成失误,将会引起鼻畸形或失去功能。鼻骨锥体是由两块鼻骨、鼻额棘和上颌骨鼻嵴组成。软骨锥体由上、下外侧软骨所组成,它与骨锥体呈纤维性联接,在两锥体之间接触的这一区域称为“keystone区”。它有外科上的重要性,因为严重的外伤或手术时的不慎可以引起鼻畸形。上外侧软骨的末端并不接连于鼻中隔,因此它们可以或多或少自由地移动。它们与鼻中隔一起形成了内孔或鼻瓣,这是鼻通道最狭窄的部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颅底外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于2005年4月22-25日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全国鼻科中青年专家论坛,会议包括两部分内容:专家讲座和专题论坛。本次论坛的目的是提高我国鼻科领域的诊疗水平,紧跟国际鼻内镜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分发挥中青年同仁在鼻科学专业中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影响力,力争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2006年修订1997年海口制订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做准备。召开中青年专家论坛这是第一次尝试,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今后将再次召开相关专科或其他专题的中青年论坛,充分发挥中青年学者作为学科中坚力量、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体学术水平的发展。本论坛讨论的4个重点专题是:①鼻内镜外科技术分级、准入制度和培训体系;②鼻内镜颅底外科及额窦外科;③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的处理;④慢性鼻-鼻窦炎的定义、病理机制、分类及治疗原则。与会专家就以上4个专题展开广泛讨论,发言热烈,各抒己见,有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临床经验,与会者受益颇多。虽然我国鼻内镜手术开展已10多年,手术的规模、范围和疗效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提高了鼻科疾病的整体治愈率,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如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手术粗暴、忽视围手术期处理和鼻内镜手术中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存在和处理,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手术效果,甚至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并发症。与会者同意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进:建立鼻内镜手术技术分级和准入制度;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争取制订鼻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者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应用解剖学、病理学特点等),重视相关疾病(如变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不动纤毛综合征等)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可能使鼻内镜外科技术取得优良效果,逐步达到功能性微创外科的目的。此次论坛的部分内容已在本刊2005年第7期上刊出。现将论坛上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按4个专题归纳整理后刊出,以供大家学习、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发言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的意见和经验,并不是论坛的共识,更不代表编委会的意见。本刊一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是本刊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外科技术分级和准入制度及培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于2005年4月22-25日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全国鼻科中青年专家论坛,会议包括两部分内容:专家讲座和专题论坛。本次论坛的目的是提高我国鼻科领域的诊疗水平,紧跟国际鼻内镜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分发挥中青年同仁在鼻科学专业中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影响力,力争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2006年修订1997年海口制订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做准备。召开中青年专家论坛这是第一次尝试,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今后将再次召开相关专科或其他专题的中青年论坛,充分发挥中青年学者作为学科中坚力量、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体学术水平的发展。本论坛讨论的4个重点专题是:①鼻内镜外科技术分级、准入制度和培训体系;②鼻内镜颅底外科及额窦外科;③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多慢性鼻-鼻窦炎的定义、病理机制、分类及治疗原则。与会专家就以上4个专题展开广泛讨论,发言热烈,各抒己见,有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临床经验,与会者受益颇多。虽然我国鼻内镜手术开展已10多年,手术的规模、范围和疗效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提高了鼻科疾病的整体治愈率,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如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手术粗暴、忽视围手术期处理和鼻内镜手术中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存在和处理,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手术效果,甚至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并发症。与会者同意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进:建立鼻内镜手术技术分级和准入制度;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争取制订鼻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者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应用解剖学、病理学特点等),重视相关疾病(如变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不动纤毛综合征等)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可能使鼻内镜外科技术取得优良效果,逐步达到功能性微创外科的目的。此次论坛的部分内容已在本刊2005年第7期上刊出。现将论坛上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按4个专题归纳整理后刊出,以供大家学习、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发言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的意见和经验,并不是论坛的共识,更不代表编委会的意见。本刊一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是本刊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2004年6月在我院行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鼻内镜下鼻内肿瘤切除术16例,鼻内镜上颌窦前壁(Caldwell-Luc术式)联合径路4例。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区域性癌变予放射治疗。结果 随访12~54个月,3例术后1~2个月清理期间发现术腔有瘤样增生组织,经再次处理2个月后术腔上皮化。1例区域性癌变患者于术后27个月复发。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可用于Ⅰ~Ⅱ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Ⅲ期病变可选择联合径路,肿瘤已侵犯至鼻外的Ⅳ期病变不适宜手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