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家庭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的综合性治疗效果,及其对人格特征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家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辅以家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并于治疗前后采用BPRS量表和MMPI量表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和个性特征测查。结果:家庭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结论:家庭组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并能矫正病人的其些病态人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方法:将入组病人按年龄、病程以2:1的比例,用随机区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健康教育,并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观察。结果: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病人积极因素、减轻消极因素,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阻止了病人衰退。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的康复水平和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妄想在精神分裂症中诊断的地位相关问题。方法:对现停顿院精神分裂症患作横断面调查,并分为妄想组和非妄想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8例精神分裂症患妄想发生率60.10%,被割妄想占首位,妄想与家族史,病程,生活环境无关。女性病人妄想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妄想组病人幻觉,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妄想组病人,结论:妄想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征性妄想对精神分裂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幻觉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地位及相关问题。方法:对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作横断面调查,并分为幻觉组和非幻觉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8例精神分裂症患幻觉发生率为29.79%,以幻听占首位,幻觉与家族史,病程,性别有关,与居住环境无关,幻觉组病人妄想,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的高于非幻觉组病人,结论:幻觉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征性幻觉对精神分裂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利培酮,氯氮平,舒必利对77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为期18周的分组对照研究,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评定,结果:三组病人的疗效各时点平行对照差异无显性。结论: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以阴性症状为主,且较稳定,利培酮未能显示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开放与封闭式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开放式管理组(24例)与封闭式管理组(30例),观察6月,分别于观察前后予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开放式管理组实行开放管理6月后,PANSS总分、PANSS阴性症状分、MMSE及WCS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封闭式管理组所有评分在观察前后均无差别。结论: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后,病人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罪犯中精神分裂症患的人格特征。方法:比较52例男性服刑罪犯中的精神分裂症与48例普通医院中的男性精神分裂症的MMPI量表分。结果:罪犯组精神分裂症MMPI测试的L、Hs、D、Pd、Pa、Si量表分明显高于罪犯组精神分裂症患。结论:服刑罪犯中精神分裂症患更加表现为掩饰、消极沮丧、诸多躯体不适、多疑及敌对等,应关注这部分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马文华  胡雪峰  王兆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41-441,443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取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6个月,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BPRS有明显差异。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何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1):673-675
目的:探讨不同住院环境实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于两种不同的住院环境实施中进行治疗,一组为开放式病区(45人),另一组为封闭式病区(45人)。分别于治疗前和出院后1、3、6、9、12个月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两组病人的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在开放式住院环境实施(即开放式病区)中治疗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封闭式病区的病人。结论:住院环境实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的恢复确有影响,提倡精神病医院应该从封闭式住院环境实施逐渐向适度开放或完全开放的住院环境实施转换。  相似文献   

10.
李涛  薛秀梅  宫翠风  宫彩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1):653-654,656
目的:比较维思通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74例随机分为维思通组与氯氮平组,分别进行7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临床记忆量表(CMS)进行检查,评估其疗效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74例患者在7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维思通组的WAIS-RC、CMS总分均明显高于氯氮平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维思通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好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三年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首诊为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三年后仍维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进行逐个随访面谈,对其目前情况进行BPRS量表评分,如BPRS量表评分≤35分,且病人近亲属认为近三个月病情稳定,计为病情稳定组,不能同时满足两项条件的病人计入病情不稳定组,检索两组病人的病历资料,对其基本情况八项及干预治疗四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在婚、家族史、病前性格、不良嗜好、复诊次数、住院治疗、用药品种及坚持服药对疾病转归有重大影响。结论: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干预治疗措施的到位,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的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遵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病人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出院精神分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强化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3.
应激量表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测应激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Wheatley应激量表(WSP)对4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评定。同时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前后进行BPRS与WSP相关测定。且与60例抑郁症、30例正常人之间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就激总分明显高于正常人低于抑郁症,但社会习惯、社会交往应激因子分却明显高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经治疗后应激评分明显下降,且BPRS与WS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对实验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奎硫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于治疗基线和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领悟测验、数字广度测验、填图测验评定临床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治疗,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奎硫平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5),而心电图改变明显高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前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轻,心电图改变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自测健康的影响,方法:对43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31例长期停服抗精神病药物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评定。结果:服药组病人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分较低,而其日常生活功能及身体活动功能度分较高,与停药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但两组病人的SRHMS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影响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的自测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伴强迫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与不伴强迫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儿童和不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社会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进行比较调查。结果:伴强迫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治疗后社会功能恢复较慢,在治疗初期和达到临床显进或痊愈后的不伴强迫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较伴强迫症状组的要好,但达临床显进或痊愈半年后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比较2组社会功能相当,无明显差异。结论:社会功能恢复对患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回归其正常学习生活环境和防止复发极其重要,但伴强迫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缓解后社会功能恢复较慢,对此类病人要多加关注,不能轻易放弃对患儿的药物巩固治疗及社会功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尝试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已婚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60例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商品名:舒思苏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且精神异常症状缓解(采用BPRS量表评定,总分均〈35分)。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家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的基础上仅研究组定期辅以家庭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并在治疗后对两组病人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及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的评定,资料用spss10.0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家庭治疗,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已婚精神病人的家庭及婚姻质量。结论:家庭治疗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系统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心理干预前及心理干预后第4、8、12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在实行干预后第4周末,两组间HAMD-17及HAMA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实行干预后第8、12周末,两组间HAMD-17及HAM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实施适宜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精神科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未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服药依从性好(P〈0.01)。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服药依从性,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