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HER-2/neu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筛选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药Herceptin的辅助化疗必须明确患者肿瘤HER2/neu(c-erbB-2)状态。评价HER-2/neu状态最客观的方法是原位杂交(FISH或者CISH)检测基因扩增水平,但是原位杂交方法试剂昂贵、条件苛刻,国内很难开展。由于基因扩增和蛋白过度表达的实际符合率达90%以上,可以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来代替原位杂交达到相应的检测目的,但是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的主客观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2.
HER-2/neu基因和乳腺癌研究进展的启迪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年来从趋势上看,乳腺癌的新病例数一直在增加,但死亡率却稳定下降.这种状况得益于乳腺X线照相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自查知识带来的乳腺癌早期诊断,以及辅助化疗带来的乳腺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HER 2 neu胞外区基因疫苗在免疫避孕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含人HER 2 neu胞外区的重组质粒pcDNA3 hECD ,以该质粒转染真核细胞C2 C1 2 或注射小鼠股四头肌 ,检测其在体内外表达情况 ;以该质粒基因免疫雌性BALB C小鼠 ,部分小鼠于第 12周以重组蛋白hECDu加强免疫 ,以ELISA方法检测抗HER 2 neu抗体应答 ,3H 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免疫应答 ,并观察其诱导免疫避孕的情况。结果 :C2 C1 2 转染上清及小鼠股四头肌注射局部均可检测到hECD蛋白的表达。小鼠经基因免疫后可产生较高水平抗体应答 ,抗体水平至少维持 2 8周 ,同时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细胞免疫应答 (pcDNA3 hECD与对照组SI值分别为 9 5 5和 1 2 5 ) ;基因免疫后小鼠平均产仔数 (3 8± 2 9,对照组为 9 7± 1 6 )明显降低 ,以蛋白加强免疫后产生特异性回忆反应 ,平均产仔数进一步降低 (2 0± 1 7)。而且 ,免疫小鼠产后 4天子宫及卵巢与正常产后鼠相比均无明显区别。结论 :基于HER 2 neu胞外区的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可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并产生一定免疫避孕效果 ,并且这种避孕作用经特异性蛋白加强免疫可进一步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海家族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研究对象来自35个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家系中至少有一个一级亲属乳腺癌患病史。共35例患者,其中13例发病年龄≤加岁。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突变分析先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进行筛查,之后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4个突变位点,其中2个为新发现位点——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另两个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位点——移码突变(1100delAT;5640delA)。BRCA2基因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位于11号外显子上,为移码突变(5802delAATT)。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单核苷重复多态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频率(11.4%)高于BRCA2基因(2.9%)。结论新发现的2个BRCA1基因的拼接点突变可能是中国上海人群家族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我国上海地区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该研究丰富了中国人群中BRCA基因的突变谱,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对新疆地区230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维吾尔族、汉族各115例)石蜡组织进行BRCA1基因第2、11(11A和11B)、20号外显子和BRCA2基因第11号部分外显子,共5对引物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230例乳腺癌患者中,BRCA基因突变率为6.96%(16/230),其中1例BRCA1基因-5 382位点的突变及7例新发突变位点;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中BRCA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7.83%(9/115)和6.09%(7/115);BRCA基因突变组发病年龄均≤50岁;突变组16例患者中绝经前患者(13例)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绝经后患者(3例)(P0.05)。结论 BRCA1基因突变可能与新疆地区散发性乳腺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收集湖南医科大学 1 991年 1 2月~ 1 997年 4月存档蜡块中涎腺肿瘤 37例 ,其中粘液表皮样癌 2 0例、腺样囊性癌 1 1例、腺泡细胞癌 4例、恶性混合瘤 2例。从上述蜡块中随机选取粘液表皮样癌 5例、腺样囊性癌 4例、腺泡细胞癌 2例、恶性混合瘤 1例 ,以及癌旁正常组织 1例 ,以便行荧光原位杂交法 (FISH)检测。2 方法 标本经 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ER 2 /neu蛋白的表达 ,DAB显色。鼠抗人HER 2 /neuIgG、生物素化兔抗鼠抗…  相似文献   

7.
对于检测常规甲醛固定的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中HER-2/neu原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技术方法而言,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一直是公认比较敏感和经典的检测方法。而显色原位杂交法(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作为一种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方法,也可用于常规甲醛固定的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中的HER-2/neu原癌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不同的区域及种族的 BRCA1 / 2 基因突变频率差异较大, 着重分析海南西部地区乳腺癌患 者 BRCA1 / 2 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5 年 10 月 ~ 2020 年 12 月在海南西部中 心医院住院并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的 25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 筛查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 BRCA1 / 2 基因突变, 分析 BRCA1 / 2 基 因突变状态及 BRCA1 / 2 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随访分析患者 5 年生存情况, COX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 预后的因素。 结果 256 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 53 例患者发生 BRCA1 / 2 基因突变, 其中 BRCA1 突变率 12. 11 % (31 / 256), BRCA2 突变率 8. 59 % (22 / 256), 其中有害变异率为 7. 03 % (18 / 256)。 BRCA1 / 2 基 因突变患者家族病史、 妇科疾病史、 乳腺疾病史、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ER)、 原癌基因 (CerbB2) 蛋白阳性比例以及临床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与未突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患者总 体生存率为 83. 59 % , BRCA1 / 2 基因突变者生存率低于未突变者 (P< 0. 05), COX 回归分析显示, BRCA1 / 2 基因突变、 乳腺疾病史、 临床分期、 CerbB-2 阳性、 CEA、 CA199 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P< 0. 05)。 结论 通过 DHPLC 可有效筛查海南西部地区乳腺癌患者 BRCA1 / 2 基因的有害变异, BRCA1 / 2 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HER-2/neu基因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癌基因HER2/neu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存在其扩增及过度表达,HER2/neu的过表达与肿瘤病人不良总体预后及较短存活期相关。近年来以HER2/neu为靶点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较快,在抗HER2/neu抗体(Herceptin),多肽疫苗,DNA疫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且伴有年轻化趋势.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有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分级、淋巴转移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分子预后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1.
c—erbB-2(HER-2/neu)与乳腺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c erbB 2(HER 2/neu)基因编码相对分子质量1.85× 105的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又称为p185),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 用,是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存活的重要调节因子。c erbB 2在多种正常组织如乳腺、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上 皮中呈低表达,而其扩增和过表达存在于多种肿瘤组织,包 括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 等。在乳腺癌中,c erbB 2基因扩增及其蛋白表达的意义以 及如何检测c erbB 2一直是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家关注的热 点。 1 乳腺增生上皮及癌中c …  相似文献   

1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neu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检测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在临床病理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IHC)和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ISH)检测60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及基因扩增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以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HER-2蛋白过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之间密切相关。结论两者综合结果的判定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可用于临床赫塞汀(Herceptin)分子靶向治疗病例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的三阴性乳腺癌156例,所有患者均通过PCR法和DNA序列测定检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特点.应用Log-Rank检验对BRCA1和/或BRCA2基因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各项指标如年龄、ECOG状态、临床分期、淋巴结阳性数、月经状态和给药方式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ECOG状态、临床分期、淋巴结阳性数、肿瘤大小、月经状态和给药方式等多因素分析.结果:三阴乳腺癌患者发生基因突变21例,总体发生率13.46%,BRCA1突变15例,BRCA2突变6例.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发病年龄越大,ECOG评分越高,临床分期越晚,淋巴结阳性数越多,预后越差(P<0.05),而发病时月经状态和给药方式与预后无关.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肿瘤大小(相对危险度,3.163;95%CI:1.455~9.287;P<0.05)和淋巴结转移数(相对危险度,1.859;95%CI:1.254~6.875;P<0.05)是BRCA基因突变三阴性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可能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可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发病年龄、ECOG评分,临床分期和淋巴结阳性数及肿瘤大小与BRCA基因突变的三阴乳腺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DNA的水平,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血清标本92例、乳腺良性病变血清标本37例、健康对照血清标本53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ER-2 DNA水平,并分析血清HER-2 DNA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癌组血清HER-2DNA水平[3 088.2(1 681.4~5 592.2)copies/μ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肿瘤大小、有无淋巴转移及病理学分级和TNM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 DNA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1 675.5 copies/μl为临界值,血清HER-2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72.6%,特异性为73.1%。结论血清HER-2 DNA在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患者HER-2是否过度表达不仅能指导临床用药,更可以提示预后,在乳腺癌的诊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约25%-30%的浸润性乳腺癌和80%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有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检测HER-2的过度表达不仅能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提示预后.因此找到一个能够准确检测HER-2状态的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FISH法是一种检测HER-2基因扩增的有效的方法.可以检查分裂期细胞的核型、识别染色体数目、确定肿瘤细胞系的来源等.这种方法为我们今后根据HER-2的状态治疗乳腺癌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HER-2/neu基因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癌基因HER2 /neu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 ,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存在其扩增及过度表达 ,HER2 /neu的过表达与肿瘤病人不良总体预后及较短存活期相关。近年来以HER2 /neu为靶点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较快 ,在抗HER2 /neu抗体 (Herceptin) ,多肽疫苗 ,DNA疫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CA153和HER-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138例乳腺癌患者,8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健康女性血清中CA153和HER-2的水平,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乳腺癌患者组血清中CA153和HER-2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2.6%和39.8%、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1.6%,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与CA153、HER-2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独检测,CA153和HER-2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病情诊断和监测中均有更高的检出率,且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两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YP19A1基因R264C的(C→T)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在上海地区BRCA1/BR-CA2基因突变阴性的遗传倾向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无BRCA1/2突变的家族性/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121名正常对照者进行CYP19A1基因第7外显子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随后进行DNA直接测序鉴定其R264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危险度比值比(odd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应用非条件Logistie回归分析计算。结果CYP19A1基因R264C多态的CC、CT、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4(77.8%),22(20.4%),2(1、8%);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7(77.7%),24(21、4%),1(0.9%);在研究的总人群中,CT基因型的频率为20.9%(46/220),TT基因型的频率为1.4%(3/220)。以CC基因型为参照,CT或TT基因型没有显著性地提高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其中携带CT基因型风险为(OR=1.16,95%CI:0.53。2.55),携带TT基因型风险为(OR=1.44,95%CI:0.12-17.15);经过月经状态和身体质量指数分层,也未能发现其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结论CYP19A1基因R264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有别于其他种族,有其自身的分布特点;R264C可能与上海地区中国汉族人群乳腺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无关,尚不足作为低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不建议作为未来临床基因筛查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HER2/neu基因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野生型p53蛋白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脂质体介导的HER2/neu基因转染MCF7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印迹法鉴定HER2/neu蛋白表达,并同时检测p53及信号转导分子Akt,p-Akt,p-Raf,p-MEK,p-ERK蛋白含量,以及P1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和MEK抑制剂U0126处理对p53蛋白含量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53 mRNA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HER2/neu的MCF7细胞(MCF7-neu3),其HER2/neu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MCF7细胞的13倍。MCF7-neu3中p-Akt,p-Raf,p-MEK,P-ERK蛋白含量分别较MCF7细胞升高了2.5倍、2倍、1.6倍和1.6倍(P<0.01),p53蛋白含量仅为对照组细胞的40%(P<0.01),但p53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在经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MEK抑制剂U0126处理24 h后,MCF7-neu3细胞p53蛋白含量分别上升了1.7和1.5倍(P<0.01),在LY294002和U0126处理48 h后,p53蛋白含量分别升高了4.7倍和5.3倍(P<0.01)。LY294002和U0126处理对MDA-MB-453细胞突变型p53蛋白含量不产生影响。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HER2/neu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通过激活P13K和Ras/Raf/MEK/ERK通路导致野生型p53蛋白含量减少,可能是HER2/neu过表达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及对治疗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