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额叶占位所致脑中心疝的诊断、抢救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额叶占位病灶(肿瘤及脑挫裂伤、血肿等)所致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结果额叶占位致脑中心疝64例患者死亡22例,存活42例。存活者半年后按照GOS预后评分:3分4例,4分18例,5分20例。急性组脑中心疝患者术后死亡率45.45%;迟发组手术治疗死亡率14.29%,保守治疗死亡率57.14%。间脑期及期前死亡率为9.52%,较中脑-桥脑上部期(75%)、桥脑下部-延髓期(75%)、延髓期死亡率(100%)明显降低。结论额叶占位出现脑中心疝死亡率或病残率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间脑期及之前及时、果断手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对74例重度颅脑损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患者预后良好者34例,预后不佳者40例。结论熟悉脑中心疝的临床特征,重视影像学检查结果,才能迅速正确诊断;间脑期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BH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动态观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达46.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中者发生37例(39.8%),GCS评分≤8分者中发生25例(62.5%);发生脑心综合征概率由高到低脑梗死部位依次是小脑、丘脑、基底节。结论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与脑梗死的部位以及GCS评分有关,采取早期心脏保护干预措施对急性脑血管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格拉斯哥-瞳孔反应(Glasgow Coma Scale-Pupil Response,GCS-P)评分在重症医学科(ICU)重型颅脑损伤(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 y,sTBI)患者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60名sTBI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GCS评分、P评分、G CS-P评分分别与28d病死率、根据伤后第3个月G OS预后评分评估的不良预后比例的相关性。结果:GCS评分、P评分、GCS-P评分均与患者的28 d病死率及伤后第3个月不良预后比例呈负相关。GCS-P评分与病死率、不良预后比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GCS评分。GCS评分与GCS-P评分分值相同时,除4分外,GCS-P评分评估出的病死率及不良预后比例更高。GCS评分3分患者病死率及不良预后比例低于GCS评分4分患者,这一结果在GCS-P评分中未观察到。结论:GCS-P评分与病死率及不良预后比例的相关性优于GCS评分,比GCS评分能提供更多信息,评价范围更大,且简单实用,对临床快速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比值对重型颅脑外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5例sTBI患者,根据术后随访90 d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CRP/PA比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等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BI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CRP/PA比值、GCS评分对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清CRP/PA比值(0.081±0.026)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0.049±0.01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救治时间(OR=1.631)、G...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清镁离子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外伤(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脑细胞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 85例ACI患者,GCS>8分35例,GCS≤8分50例,测定血清镁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观察低镁血症患者一个月后GOS预后评分及外源性硫酸镁的临床疗效.结果 85例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且降低程度与脑伤程度呈正相关;GCS≤8分者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CS>8分者;低镁血症患者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3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4 h内给予硫酸镁能明显提高GOS评分.结论 镁离子浓度的降低直接参与了ACI时继发性脑损害,与伤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给予硫酸镁对脑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且它价廉、安全,来源丰富,故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37例行开颅手术的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个月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死亡情况,将GCS评分小于等于术前及死亡的病例作为未好转组,GCS评分大于术前者作为好转组,统计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体重、出血位置、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合并脑疝、出血量、最高收缩压、血肿清除量等方面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GCS评分、出血量、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等因素为影响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血前积极控制血压,出血后对符合手术指征者争取早期手术治疗可能会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颅脑损伤后血糖显著增高者预后很差,在病程中血糖控制不良者尤其如此^[1],本文总结了3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血糖升高的监护措施。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7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8-77岁,平均45.6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CS评分为13~15分的颅脑创伤患者出现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进一步为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1995-2001年收治的1502个GCS评分为13-15分的患者,分析GCS评分与影像学变化、神经外科手术和6个月的预后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不同的GCS评分急性影像学阳性发现、手术干预及预后都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根据GCS评分,对评分13-15分者可分为轻型颅脑损伤和高怎的轻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DAI患者96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为1~2分者为预后不良组,3~5分者为预后良好组。记录分析患者临床、影像学指标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各项观测指标与预后分级关系,将与预后相关的各项观测指标与预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电解质紊乱、双侧瞳孔异常、住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原发性昏迷时间、合并其他脑伤、有影像学特征性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创伤程度(GCS分级)、双侧瞳孔异常、电解质紊乱、原发性昏迷时间是DAI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DAI属于重型颅脑创伤,预后较差。脑创伤程度(GCS分级)、双侧瞳孔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0例DAI患者,在伤后6个月对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将1~3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43),4~5分者纳入预后较好组(n=57)。记录并分析患者临床、影像学指标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并对伤后6个月的GOS进行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2组单一因素比较:预后较好组年龄、住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DWI脑中轴病灶数目、表观迷散系数(ADC值)、双侧瞳孔异常和正常较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病因以及CT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I患者伤后6个月GOS多因素回归分析:住院GCS、双侧瞳孔异常、DWI脑中轴病灶数目以及ADC值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且GCS预后准确率最高。结论住院GCS、双侧瞳孔异常、DWI脑中轴病灶数目以及ADC值,尤其是住院GCS与影像学等较为客观的指标相结合,对判断DAI患者的预后更为有效。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黄煌  李幼霞  杜淑华  邓西龙 《新医学》2021,52(8):594-598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估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临床预后及脑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6 h 内aEEG数据。主要临床结局为患者离开ICU病房时的状态及转出ICU后1个月的脑功能预后[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评分(CPC)]。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aEEG与GCS、APACHE Ⅱ评分之间及其与临床预后及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6例患者中男23例、女3例,年龄(59.4±8.61)岁;术前GCS 3分 7例,4 ~ 8分16例,9 ~ 15分3例;APACHE Ⅱ评分<15分11例,16 ~ 30分11例,>31分4例;aEEG正常(Ⅰ级)5例,中度异常(Ⅱ级)10例,重度异常(Ⅲ级)11例;存活18例,死亡8例,存活患者中脑功能预后良好(CPC 1 ~ 2分)6例,脑功能预后不良(CPC 3 ~ 4分)12例。存活组及死亡组术前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EEG分级和术前GCS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脑功能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术前APACHE Ⅱ评分级别与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aEEG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EEG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功能情况,对预测临床预后及评价脑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中心疝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明确早期判定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10年8月所有因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1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小脑幕切迹疝48例,并发脑中心疝37例.结果 173例患者治愈97例,轻残25例,中残30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死亡19例;死亡原因:脑功能衰竭11例,颅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硫酸镁.分别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g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入院时、入院2周分别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sTBI后3个月随访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组血清IL-1β浓度于治疗后2、3、7 d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TNF-α浓度于治疗后2、3 d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入院2周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TBI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sTBI近期疗效良好.Mg2+可通过抑制sTBI患者急性期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病30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34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判定其截断值.结果 60例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30d病死率为4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体温、心率、出血量、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血肿部位与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30 d病死率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优势比(OR=0.745,95%可信区间(95%CI)为(0.585,0.949)]、出血量[ OR=1.438,95%CI( 1.077,1.919)]以及血肿部位[基底-被盖型,OR=0.120,95%CI(0.016,0.904)]为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及出血量的截断值分别为7.5分和5.5 ml.结论 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血肿位于基底-被盖部、入院时GCS评分<7.5分、出血量≥5.5 ml者提示30 d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张燕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23-225
目的 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病灶切除术,统计分析影响呼吸、吞咽功能和预后KPS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 16例患者均行全切除术,对术后患者恢复及护理情况分析表明,年龄<40岁较≥40岁者呼吸功能好(P=0.008);低位延髓患者较高位延髓者呼吸功能好(P=0.034).而气管切开情况和年龄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0岁者行气管切开的可能性较小(P=0.035).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表明,年龄<40岁患者随访KPS评分较高(P=0.036).结论 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治疗,尤其对于年龄<40岁、低位延髓病灶患者手术及护理预后较好;对于年龄较大、高位延髓病灶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160例,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预后、性别、年龄、中线移位情况、减压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瞳孔散大、合并伤、脑池闭塞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存活118例。减压时间、GCS评分、瞳孔散大、年龄、合并伤、脑池闭塞数为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减压时间、GCS评分、瞳孔散大、年龄、合并伤、脑池闭塞数为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及其对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微创组(65例)和开颅组(25例)。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血肿清除量、术后并发症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微创组各影响因素和短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开颅组对比,微创组术后血肿量清除率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高龄、入院GCS评分≤5分、破入脑室、出血量≥50 m L。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创伤小、预后好。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高龄、入院GCS评分≤5分、破入脑室、出血量≥50 m 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历年18例脑中心疝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间脑期手术效果最好,延髓期手术效果最差.结论:脑中心疝不能以意识、瞳孔的变化、血肿量大小、中线衡量病情轻重,应重点参考影像学的动态变化,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脑外伤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的判断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明确在病程中正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1月因急性颅脑损伤出现意识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317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9~12分85例,GCS〈8分者232例;开颅手术214例,保守治疗103例。结果按GOS结果分级评定:Ⅴ级205例,Ⅳ级37例,Ⅲ级9例,Ⅱ级3例,Ⅰ级63例。GCS评分〈8分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GCS评分9~12分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1.76,P〈0.01),痊愈率低于GCS评分9~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结论正确评估脑外伤患者的意识障碍的程度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