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天道,《大学》的“格物致知”也是要通过“格物”来掌握天道,所以养生也可以通过“格物”来明白天道、掌握天道,从而用道来指导养生实践。“四书”的修身行为强调道德修养,此有助于体会到“恬惔虚元”的精神境界,有助于调理身心。而修身的行为本身也是养生实践。  相似文献   

2.
肝脏养生调护的重点季节是春季。春季自然万物阳气升发,天时天道最利于人体肝脏主疏泄的功能和喜条达的特性。有苍天的“天道”相助,人只要顺势而为,别添堵添乱就行了。下面我们聊聊如何从起居(包括情绪)、饮食、药物、经络等几个方面对肝脏进行全方位的保养。  相似文献   

3.
草枯树干,鸟徙兽藏,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史记》云: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冬季养生,我们自然要天人合一,顺天而行.既要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补”,达到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藏象的体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象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就体用关系而言 ,藏象乃藏体象用 ,所谓体与用即本体与现象。通过对藏象体用关系的说明 ,以明确藏象之藏并非血肉之脏 ,并进一步说明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生命的意义在于体内如何藏有更多的精气。1 藏象的范畴古人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基于“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天即天道 ,即乾元 ,为宇宙的始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 ,论证天人合一的基本观点是体用如一。《易·系辞传》曰 :天道“显诸仁” ,“藏诸用” ,“见乃谓之象”。观其显为象 ,所以藏与显即藏与象。藏与象之别即本体与现象、体与用之别。虽然在…  相似文献   

5.
刘强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56-2056
众所周知,中医理论的形成直接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道家思想。道家认为,道的统一性贯穿于万物,而且是各种具体事物的自然性和结构,所谓“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庄子·天道》)道是自发性的,《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即自然而然。而事物皆有自然的趋势,《准南子·原道训》曰:“夫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鸟排虚而飞,兽蹠实而走,蚊龙水居,虎豹山处,天地之性也;两木相摩而然,金火相守而流,员者常转,窾者主浮,自然之势也……由此观之,万物固以自然。”在这种认识指导下所形成的处理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王伟 《中医药文化》2004,21(3):42-42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范教材《医古文·诸家得失策》对“立心”、“立命”两处的注释有语法性错误 ,“立心”、“立命”的主语并非都指的是人 ,两个词也并非可简单地解释为“修心以认识天道” ,和“修身以顺从天道” ,“立心”应释为“主宰”、“根基” ,“立命”应释为“保养性命”。  相似文献   

7.
"医乃仁术"是中医生命伦理学的最高指导思想,这种医学伦理观念的产生源自于中国古代"天-地-人"思维架构中的三种理念:人为贵,仁乃天道自然,"仁者,人也"。"人为贵"的思想是以"活人"为要义的医学发生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医生命伦理学得以生发的根基。而"仁"的天道自然和人之本性论又使得"医者仁心"具有存在的本然性,这就意味着"医乃仁术"不是外在的道德约束,而是焕发出天道人性的自然光辉。  相似文献   

8.
【原文】自“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起,至“重感于邪则甚也。帝曰:善。”止。【讲解】(1)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前半句是指自然气候及其相应的物化现象的正常和异常变化。“不能相加”一语中的“加”字,即“强加”或“增加”的意思。全句意即自然气候变化及物化现象有其本身固有的变化规律,是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这也就是《天元纪大论》中所讲的:“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相似文献   

9.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在朗朗上口的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已明确指出“三才”即指天地人而言,但究其出处乃源于《周易》。《易传·系辞下》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相似文献   

10.
祖国传统医学虽然没有胃癌的病名,但结合病症分析,此病属于中医文献记载的“胃脘痛”、“反胃”、“噎嗝”、“积聚”、“伏梁”,等疾病范畴。有关此病的病因病机也有较详细的阐述,如《医宗金鉴》记载;“三阳热结、谓胃、小肠、大肠,三府热结不散,灼炼津液……贲门干枯,则纳入炒谷之道路狭隘,故食不能下,为噎塞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 在《土家族医药学》中说:“人体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统领人体内脏、气、血、精、液;而土家族名医杨汉成老医师认为:“上元为天道;中元为地道;下元为水道;天道为气基,中道为火基,水道为水基。此为人体基本物质。中元为火基,就像一个炉子,经生命之火把食物腐化,分出精微与糟粕,吸收和排出体外,为气血生化之源。若火郁则气逆,火毒瘀结,积聚成块而导致“噎嗝”“反胃”“纳差”“心下硬满”、“心口痛”、“痞块”等病症,笔者从事胃肠病研究 40 余年,采用自拟“胃疡康”系列土家族方药,辩证论治治疗胃疾 300余例,疗效显著,从中选出 2 例胃癌病例与同行者共同切磋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养生文化浩瀚博大,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始之初,便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影响,形成了“因循天道”的独特中医养生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稷下黄老新学与中医理论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战国中后期齐国官办的稷下学宫,汇集道、法、儒、墨、名、阴阳、农、兵等众家学派,展开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进行百家争鸣,诞生了采众家之长的稷下黄老新学。创立了“天、地、人”一体的理论体系,形成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当时各家思想并积淀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黄帝内经》将“天、地、人”一体观纳入理论框架,汲取“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铸就了中医学的学术本质。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被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然而<黄帝内经>通贯天道、地道、人道,并包容自然、社会与生命之道,实为代表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之鸿篇巨制.孔安国序<尚书>以"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大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黄帝内经>无疑为三坟之雄文.  相似文献   

14.
不寐类病证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卧不安”、“卧不得安”、“不得安卧”、“不卧”、“不能卧”、‘少卧”、“目不瞑”、“夜不瞑”、“不夜瞑”和“不能眠”等,上述称谓有两个含义,即不能安卧和不能安眠。不能安卧之义宽,可指他病所苦不能安卧之症,又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寐病证,《黄帝内经》中诸多有关不寐的论述都存在上述两种含义的混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常把疾病过程中,未经人为治疗而自趋好转的病愈现象,称为“自愈”(即自然痊愈或自然缓解)。人们已经确认,几乎任何一种疾病,从最常见的感冒,到目前尚不能根治的癌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愈的机率。自愈,无疑反映了人体抗病,巨大而又奇妙的潜在能力。因此,自愈问题,引起了当代医学界更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徐建华 《中医杂志》2006,47(7):557-557
陈勇等建议将中药源于“苦欲补泻”论的“补阴”功效称为“坚阴”,这是颇为正确的。但同时建议将源于“精气阴阳”论的(如熟地黄的)“补阴”功效称为“补精”,源于“寒热阴阳”论的则不必改易;基本上亦即主张将中药的“补阴”功效规范为“清补”。并认为“以‘清补’药作为‘补阴’药似已自然形成”,“虽然‘清补’并不能等同‘补阴’,但因约定俗成,已被广泛接受”(见《中医杂志》2005年第6期),这是有失偏颇和欠妥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新医学模式探讨陪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医院陪护问题是衡量医院病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项主经指标,而观代医学在自然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它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1 陪护与医学心理学 人患病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即“焦虑情绪”。虽然由于年龄、性别、职业等的不同,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尽管千差万别,产生之焦虑反应表现也不同,但都成了“不能良好适应社会环境的人”。其常见的表  相似文献   

18.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中进行着从生到灭的轮回。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认识并利用自然条件来为增进自身的健康服务从而形成了自然疗法。一、享受太阳的光辉日光疗法,即利用太阳光照人体以促进身心疾病康复的方法。古代称作“晒疗”,现代则称“日光浴”。1、日光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这一年我国经历了几件大事,当时写了几首词和诗,现选出作些介绍。一、水调歌头——喜迎二十一世纪天道张弓也, 七曜自盘旋。妙在我家老子, 著述五千言。不论阴阳变化, 只说盈虚起伏, 世事几移迁?大梦谁先觉, 倏忽又千年。新世纪, 当三七, 更周全。远通中外, 莫谓尽美属西边。华夏金声玉振, 神鸟高翔寰宇, 天地睹方圆。指日凌霄汉, 月窟会婵娟。 上片引出老子《道德经》的话:“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原意是指天道就像拉弓一样呵!有张有弛,抑扬变化。用这来表示天道的运行不止。将原“与(欤)…  相似文献   

20.
一、题解“天”,指自然界。“元”,通“原”,有本原、起始之意。“纪”,即纲纪,一般作规律或规定讲。“天元纪”,即自然现象发生的本原及其变化规律。本篇主要讨论自然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五运六气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测算法则,是“运气七篇”中一篇概论性的文章,故名《天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