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1一般资料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ZI岁~3O岁7例,31岁~40岁17例,41岁~50岁12例,50岁以上4例;病程1年以内11例,l年~3年16例,3年以上13例。麻木情况:下肢放射痛伴麻木者15例,下肢酸胀伴麻木者9例,单纯麻木者16例。2治疗方法取穴足三里、阳陵来,l日1侧,用Z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Zml,局部消毒后快速垂直进针,轻微提插获得酸胀感,回抽注射器未见回血后于每穴位注射lml。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3治疗效果40例经2个~3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麻木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膝反射或跟胆反射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20例…  相似文献   

3.
张芳 《河北中医》2007,29(3):254-254
2005-2006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眩晕52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8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9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  相似文献   

4.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痊愈42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疗程10d。两组针对部分特殊病例恶心呕吐、高血压等情况酌予对症治疗。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治愈率45.00%,好转率42.00%,总有效率达92.50%,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功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引起眩晕114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注射液主治椎动脉型眩晕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2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14例,用黄芪、丹参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静滴,每天1次。对照组114例病人用西比灵每晚10mg口服,均两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用脑血管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记录峰值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对照组增加不明显,两者比较P<0.05。结论:黄芪、丹参注射液对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活血化瘀、涤痰定眩类中药配合西医支持、对症疗法(脱水、支持、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西医脱水、支持、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平肝化痰活血方(半夏、白术、云苓、陈皮、天麻、枳壳、砂仁、勾丁、葛根、丹参、川芎、赤芍)治疗本病96例,对照组予脱水、支持、扩管(20%甘露醇脱水、能量类药物支持、灯盏花素粉针、西比灵胶囊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供血)治疗9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9%,对照组88.8%。(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平肝熄风、活血化瘀、涤痰定眩,显著改善椎动脉供血,对解除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复方当归注射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5例湖南省邵阳县卫校属附医院(422100)范艳华主题词椎间盘移位/中医药疗法腰椎当归注射液/治疗应用以往我院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行骶管封闭,配合骨盆对抗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一定的疗效,但其有明显的局限性。因连...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当归注射液选脾经箕门穴位注射治疗阴囊湿疹42例临床观察,有效24例,好转13例,无效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T IA的疗效及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00例后循环T IA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加阿司匹林(治疗组)和盐酸川芎嗪加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TCD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用药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峰值流速(V p)值的变化,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2%,对照组为6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基底动脉收缩峰值流速(V p)值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脑血栓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眩晕病228例疗效观察段劲峰主题词眩晕/中药疗法@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应用刺五加/治疗应用我科自1996年以来,应用完达山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眩晕病228例,同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刺五加注射液在临床疗效上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组,...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注射液等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灯盏花注射液、盐酸培他啶注射液等中西药物结合治疗,以单纯西药和单纯中药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比单纯西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衰竭的比例随之提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何应用中西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生脉注射液是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药静脉注射液,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仅观察其配伍强心成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有完整的住院资料,心功能?11级(按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1例,男82例,女59例,年龄14-75岁。病因有风心病34例,肺心病35例,冠心病28例,高血压病对倒,心肌炎14例,心肌病9例。141例随机分为3纽,观察组50例,西药对照组45例,中药对照组46例,3组病例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因无显著性差异。1.2治疗方法3组患者均采取…  相似文献   

15.
盐酸纳洛酮加参麦注射液治疗眩晕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年福 《新中医》2004,36(4):62-63
自1998~2003年间,笔者采用盐酸纳洛酮加参麦注射液治疗眩晕症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萍 《江苏中医》1995,16(12):27-27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 996年 1 0月~ 1 998年 1月 ,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5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经头颅 CT证实为脑梗塞 ,排除脑出血。灯盏花素注射液组 52例 ,男性36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33~ 78岁 ,平均 59岁 ;病程自发病到治疗时间为 5h~ 6d;临床表现为轻度 (神清 ,肌力 级以上 ,无或有轻度言语障碍 ) 1 7例 ,中度 (神清 ,肌力 ~ 级 ,无或有吞咽咳呛 ,轻度头痛 ,中度言语障碍 ) 2 7例 ,重度 (神志差 ,有意识障碍 ,肌力 0~ 级 ,无或有头痛 ,失语 ,吞咽咳呛 ) 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组 31例 ,…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刺五加注射液联合治疗眩晕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 《陕西中医》2006,27(3):300-300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观察分析探讨纳洛酮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联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纳洛酮注射液0.8mg及刺五加注射液6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抽取对照组46例予丹参注射液30ml,利多卡因10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静滴每日1次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8.4%,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突出,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17.3%[1],以椎动脉受压为主要病理变化者为椎动脉型。据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10%~15%[2]。笔者近年来采用麝乌透骨散外敷,普乐林静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用西药常规治疗的26例作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52例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36~65岁,平均48.56±12.58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2.90±1.12年。对照组26例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35~64岁,平均46.47±11.72岁;病程3个月~7.6年,平均2.78±1.09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  相似文献   

20.
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仲达 《中国针灸》1997,17(8):471-472
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87例骆仲达(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广东518049)主题词颈椎病,穴位疗法,水针,丹参注射液/投药和剂量1临床资料本组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6年。诊断标准以198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