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和剂型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的关注。为了掌握湖南省常德市喹诺酮类药物ADR的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现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常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92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人工化学合成抗菌药,自1962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至今已有许多新品种应用于临床.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肠道、皮肤软组织、腹腔和骨关节等感染.目前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洛美沙星等¨].与其他抗生素相比,因其价格低廉,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可口服和注射给药并迅速分布到体内各组织,临床应用广泛[2].随着研究深入和应用增多,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增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和相关原因,为减少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涉及7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加替沙星39例,其次为左氧氟沙星31例。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较多,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各有差异,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根据药物的药理特性及不良反应进行慎重及合理的选用,全面提高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见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注盏花素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发生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6岁以上,其比例为75.6%.55岁以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皮肤、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结论:严格按照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使用说明,注意用药配伍情况能有效降低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报告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402例,依据用药途径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00例,均为口服用药者;乙组患者202例,均为静脉滴注用药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软组织、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肌肉骨骼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等;乙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用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多个系统,其中静脉滴注给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口服用药,在临床用药中应注意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分析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总体情况。结果: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为全身性损害、神经/精神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相对较多。结论: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品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注意合理用药,减少或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以原核生物DNA促旋酶和拓朴异物酶Ⅳ为作用勒点的合成抗菌药,由于该类药物中均具有喹诺酮的基本结构,故由此而命名,本类药物按其发明的先后顺序、结构和抗菌谱的不同,可分为一、二、三代。自1962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为第一代,是抗兰阴菌药,对革兰阳性菌几乎无作用,易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7例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药物种类与不良反应,提出临床合理用药建议。结果: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4%,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0%,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态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当加强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监督与管理力度,确保用药对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积极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全面发挥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疗效确切,深受医生和患者的喜爱,应用广泛.大量使用的同时,其临床不良反应也增多.现对我院2006年1-12月收集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石门县中医院2008年1月至12月上报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40~4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32.69%;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起的比例最高,占75%;抗感染药物发生频次最高,占51.92%;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50%。结论在我院报告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提示中成药及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关键,要求临床医师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109例不良反应(ADR)分别从报告科室、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60-92%,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多见,占55-10%.结论:加强A...  相似文献   

12.
自《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本院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对其加以学习、宣传,使ADR上报工作有了一定进展。为更好地促进ADR工作的开展,现就本院2007年收集的9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增强医务人员对ADR的上报意识,掌握ADR发生特点,降低ADR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9 ~2011年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情况.方法:根据2009~2011年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数,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相当,50岁和60岁以上的不良反应占28.95%和24.56%.静脉滴注给药造成ADR较多,占73.68%,占总数的63.16%.结论: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熟悉该类药物的性质,确保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总结本院的不良反应病例,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临床表现不良反应较多,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过敏反应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减少其危害性,确保其安全、合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严汝庆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830-831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期间收治的102例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 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20~60岁的患者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给药剂量为400 mg时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联合用药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独用药患者高;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皮疹最为明显;102例患者经及时给予停药、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好转。结论 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并掌握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对策。方法对183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给药途径及给药方式、ADR发生时间、不同年龄段ADR发生时间及恢复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性多于女性,各年龄段男女比例波动在1.252∶1,312∶1,3140岁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60岁以上人群。②给药途径的比例为静脉注射>口服>外用,给药方式为单独给药>联合用药。③ADR发生时间最快为2 min,最慢为持续用药15 d后,其中用药后140岁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60岁以上人群。②给药途径的比例为静脉注射>口服>外用,给药方式为单独给药>联合用药。③ADR发生时间最快为2 min,最慢为持续用药15 d后,其中用药后124 h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其次为用药1024 h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其次为用药1030 min后。1830 min后。1840岁的患者开始发生ADR的时间显著晚于4140岁的患者开始发生ADR的时间显著晚于4160岁以及>60岁的患者,但ADR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其余2组。④ADR可累及多个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⑤最终治愈和好转的比例较大,无死亡患者。结论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适应的给药途径,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并加强ADR监测,是降低该类药物ADR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我院96例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病治疗中出现了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关节痛等较为常见。结论: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以肝功能损害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更好地合理使用喹诺酮药物。方法:分析4年来我院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系统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变态反应、运动系统的反应等等。结论:使用此类抗菌药物时,要合理选择给药方式,掌握合理的适应证,做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郑州市18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预警信息和服务。方法:对18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发生前5位药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注射剂发生率占90.5%,静脉给药发生率占84.8%;不良反应集中在细辛脑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或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紫绀、过敏性休克等。结论:提示临床要重视注射液的安全使用和过度使用问题;同样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问题和肝肾毒性方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执中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2):744-745
 喹诺酮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抗菌药,60年代开始应用的萘啶酸等,由于其抗菌谱仍较窄和细菌耐药性的影响,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70年代后开发的氟喹诺酮如依诺沙星、诺氟沙星、甲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受到了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瞩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肯定。尤其是一些新品种如司帕沙星、妥舒沙星等各具特点。其余尚有氟罗沙星和地氟沙星都处于扩大临床验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