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关键药物,耳毒性为药物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病因是药物触发的内耳感觉毛细胞死亡。介导感觉毛细胞死亡的分子事件一直以来被广泛研究。近年来关于增加药物毒性的外在因素及导致个体敏感性增加的遗传因素不断被揭示,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预防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可能。现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内耳损害机制、影响药物耳毒性的多个因素及预防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潜在干预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已有发现,内耳色素同影响耳蜗的某些病理过程有关。如耳毒性药物引起大鼠内耳色素吸收;白化豚鼠对卡那霉素无耳毒性反应,而正常豚鼠则引起耳蜗损害;白化豚鼠比有色豚鼠对噪声损害更敏感;接触噪声的黑人听阈比接触噪声的白人听阈低;美尼尔氏病内淋巴囊有较多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3.
顺氯氨铂的耳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抗癌药物顺铂的广泛应用,对其副作用,如耳毒性引起临床普遍关注。本文就顺铂耳毒性特点、中毒因素、病理改变、中毒机制及预防方法等方面作简要综述。认为严密观察、给予适当治疗,可望改善其耳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顺铂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癌症,但具有一定的耳毒性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顺铂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听力减退,主要包括耳蜗组织损害、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等。某些基因的突变或者缺失会加重或改善顺铂造成的耳毒性。另外,铁死亡也参与顺铂引起的耳毒性作用。对顺铂耳毒性相关机制的不断研究,将促进听力保护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耳毒性物质与噪声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两类重要因素,影响日益严重。日常环境中影响更为严重和常见的是多因素的联合暴露,致使听力损失逐年提高。本文就耳毒性物质复合噪声致听力损失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就耳毒性物质与噪声分类及介绍、复合听力损失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与机制分析、防治研究进行介绍,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及未来方向,对于了解复合听力损失现状,指导防治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噪声性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存在个体的易感性差异,是一种不可逆但可预防的听力损害。强噪声暴露可导致内耳感觉毛细胞上的静纤毛损害,而CDH23对维持静纤毛束的正常组织形态起重要的作用,是第一个被证实可引起人类耳聋且与噪声性聋易感性有关的基因。编码钙黏蛋白23的CDH23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噪声性聋及老年性聋。  相似文献   

7.
氨基糖苷类药物被认为是损伤内耳、导致听力损失的最常见药物之一,其导致的耳聋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往往是极重度且不可逆的.近些年,科学家对耳毒性过程以及如何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防护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提出了一些耳保护策略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导致的耳毒性副作用相抗衡.本文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当前的耳保护...  相似文献   

8.
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是听神经传入初级神经元,与听觉信息的传输过程密切相关,它的损伤程度直接反映了听力的受损程度.临床上多种损伤因素如耳毒性药物、强噪声、缺血等均可诱导其出现凋亡.目前研究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损伤、神经递质的改变、细胞凋亡途径的激活和离子通道改变等方面,而相应的从降低活性氧的浓度、抑制...  相似文献   

9.
耳蜗毛细胞的正常功能依赖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细胞被耳毒性药物如顺铂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损伤后会发生坏死和凋亡,不易再生。自噬和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两种方式,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这两者拥有一些共同的调节蛋白,因此存在交互作用。自噬在早期具有促细胞存活,在晚期具有促细胞死亡的双重作用,机制复杂,研究毛细胞被耳毒性药物损伤后自噬与凋亡的关系以及转化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耳毒性药物作用下耳蜗毛细胞中自噬的作用及其与凋亡可能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有效的预防药物耳毒性的方法,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й(1980)曾创用建立耳蜗毒性损害的急性实验模型。许多学者证实耳蜗的细胞膜、介质及血管紊乱在药物耳毒性损害的发生上起重大作用。近年认为前列腺素在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代谢性反应的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在耳毒性损害的发病上也有关系,因此可选用能抑制前列腺素的药物。为此,作者选用消炎痛(indomethacin),  相似文献   

11.
一些抗生素类滴耳剂是否具有潜在的耳毒性作用一直是一个被热议的问题。近些年来,由于有关一些抗生素类滴耳剂所引起的耳毒性作用的文献报告不断增加,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因抗生素类滴耳剂的耳毒性作用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再次引起人们对抗生素类滴耳剂的耳毒性作用的关注。因此,本文就抗生素类滴耳剂耳毒性作用的研究状况及其临床使用原则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聋     
累及千百万人的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感觉障碍,大多数起因于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不适宜的相互作用。虽然环境因素如噪声、感染、外伤和耳毒性药物对听力的影响已认识多年,但遗传因素对听力损失所起的作用却长期未被揭示。直到1995年分离出引起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的第一个核基因,此后研究步伐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最近十年间已发现与听力损失有关联的60个位点和25个基因。本书是最早描述听力损失分子遗传学的书籍之一,由国际公认的、领导向听觉障碍译码进军的60位研究撰稿。本书完稿时估计仅100个与听力损失有关的基因被识别,因此我们只看到复杂问题显露出来的小部分。听觉系统生物学和病理学的了解需要识别更多的基因并阐明它们的功能,这是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该作者曾提出庆大霉素的一种转化酶(或其代谢产物或其激活分子)参与它的耳毒作用。该文用8种氨基糖式类抗生素,探讨上述提出的机理是否适于这些抗生素。以用豚鼠肝脏组织制成的亚细胞碎片孵化激活这些药物,并用豚鼠耳蜗分离出的外毛细胞的生物鉴定来检测这些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没有预先活化直接做鉴定,上述氨基糖式类对细胞活性均无损害作用。与之相反,所有在临床已证明的耳毒性氨基糖忒类药物,只有孵化后才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新霉腔虽属氨基糖忒类,但因其由2个新霉素环组成,故无耳毒性和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耳毒性机…  相似文献   

14.
万古霉素是一种葡萄糖肽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耐药性葡萄球菌感染,自其应用以来,有不少关于万古霉素耳毒性的报道。本文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万古霉素本身并无耳毒性,但它可以增强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豚鼠实验表明近于致死剂量的万古霉素单独使用亦未见其耳毒性反应。较低剂量的庆大霉素(50mg/kg/天)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5.
顺二氯化二氨亚铂[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Ⅱ)(DDP)]是无机铂盐中最有效的抗瘤药。临床早已证实DDP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徂至今对耳毒性的研究,仅局限于耳蜗损害及其所导致的耳聋。应用其它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的经验表明,人们常注意于听敏度的降低而忽视药物引起的迷路功能损害。此外,前庭中毒初起又可能表现为轻度恶心、呕吐和/或共济失调,类同应用化疗时常见的症状。本文首次报告一例接受DDP治疗患者的前庭机能障碍。作者们对只应用DDP治疗的24名头颈鳞癌患者的耳毒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中都检查听力和限震电图,其中一例出现显著的耳中毒迹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基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简作AmAn)临床应用极为普遍。但是,自1949年Can-sse首次报道AmAn对内耳感受器有损伤以来,国内外大量文献陆续报道了该类药物对内耳毒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迄今已知全部AmAn都具有损害内耳的副作用,部分主要侵犯螺旋器,部分则主要侵犯前庭。AmAn耳毒性作用发生率较高,如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为 1~2%,卡那霉素为10 %。虽然其耳毒性机理至今尚未彻底阐明,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  相似文献   

17.
耳手术中应用的耳钻可以产生强度为100分贝的骨导噪声,这种噪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2~4千赫的范围。现在,已可确定,这样强度的噪声,在这个频率范围内作用于耳蜗,可以引起听力损害。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耳蜗电描记法来确定耳手术过程中耳钻产生的噪声可以导致何种程度的阈移。试验对象为14名耳蜗功能正常的耳手术患者。9名在术中使用耳钻达5~90分钟;余5名  相似文献   

18.
氨基糖苷类药物(Am An)是一类经典的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抗生素,但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以往的研究认为Am An的耳毒性仅仅针对内耳毛细胞并可引起继发的延迟性螺旋神经节细胞(SGNs)死亡。但是随着关于Am An耳毒性和对耳蜗其他细胞的研究进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耳蜗内支持细胞的损害也是引起SGNs延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发现,不同的Am An对内耳的损害方式不同,以硫酸链霉素为代表的少数Am An可以不受血-迷路屏障阻碍直接进入内耳并首先损害内耳的周边神经元;而以往认为只能间接损害SGNs的其他那些难以跨越血-迷路屏障的Am An,比如卡那霉素,对出生后三天大鼠处于发育阶段的SGNs也具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一个根据不同内耳损害方式来区分Am An的分类建议,并希望本文介绍的新内容能够为更深入理解不同种类Am An的不同耳毒性机制以及听觉系统各个重要组织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了解到有些药物对内耳有毒性作用,如引起耳蜗病变,导致听力损失。我们可以用脑干诱发电位(ABR)、耳声发射等方法直接检查发现,但如造成前庭功能损害,就只能通过行为学和组织学的方法进行检查,而上述方法也不易发现早期的前庭损害。本文作者通过实验了解前庭诱发电位(VsEP)在评价前庭功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胆脂瘤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经耳局部或口服抗生素冶疗无效后,即行鼓室乳突手术是公认的常规处理方法。迄今,这种处理中有许多问题很少引起注意,诸如耳局部用药潜在的耳毒性作用;对常见病菌如绿脓杆菌尚无有效的口服抗生素;带有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