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产沉香中的三萜成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林立东  戚树源 《中草药》2000,31(2):89-90
从国产沉香Aquilaria sinensis中分得14个化合物,其中羟基何帕酮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的三萜化合物,在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尚未见该类化合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郝兰芳  李慧芬  周烨 《中草药》2010,41(2):210-211
沉香以其心材含黑色树脂,质重而能沉于水,且有香气而得名[1].药材分为两类,<中国药典>收载的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2],产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3];而进口沉香同科同属沉香树A.alagallocha Roxb.含有树脂的心材[4],则来源于越南、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沉香始载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列为上品.  相似文献   

3.
五批国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梅文莉  曾艳波  刘俊  戴好富 《中药材》2007,30(5):551-555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了五批国产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了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五批沉香样品所提挥发油均主要由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组成。首次报道从国产沉香挥发油中发现了苍术醇、圆柚酮、缬草烯酸、velleral、愈创醇、γ-古芸烯、γ-蛇床烯、绿花白千层醇、异香橙烯环氧化物、朱栾倍半萜和α-木香醇等倍半萜成分,以及2,4-二叔丁基苯酚、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苯基丙酸、1-苄氧基-8-萘酚、茴香基丙酮等芳香族成分。比较了五批国产沉香样品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建议将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作为评价沉香质量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产沉香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刘军民  徐鸿华 《中药材》2005,28(7):627-632
本文从本草考证、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几方面对国产沉香的状况作一综述,为沉香的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萍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2):725-725
沉香临床应用广泛,但价格较昂贵,故有不少伪劣品出现,现对沉香正品、非正品及其伪制品的性状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6.
沉香文化——曾经遗忘的瑰宝 沉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传统中被遗忘的一块瑰宝,原本它是与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并存的四大文化之一。在古代,虽然我国海南和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地均有沉香出产,但是品香文化确是由中国开始的,并传播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相似文献   

7.
沉香结香方法的历史记载、现代研究及通体结香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香为传统名贵巾药,临床使用广泛,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同时沉香也是一种名贵香料.沉香属植物中国沉香的唯一来源植物是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自然条件下,健康白木香树并不产生沉香,只有受到外界伤害或真菌侵染时才能合成、积累沉香树脂.结香过程往往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因此天然沉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对沉香结香方法的历史记载以及现代结香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大规模生产沉香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药中山沉香的产地考证与发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药中山沉香的产地进行考证,认为中山沉香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为道地药材,今天,大力发展种植中山沉香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对发展中山沉香种植生产加工行业提出了具体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产沉香中的二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国产沉香的石油醚及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松香酸(1),去氢松香酸甲酯(2),methyl 7-oxodehydroabietate(3),7α,15-二羟基去氢松香酸(4),7αt-hydroxypodocarpen-8( 14) -en-13-on-18-oic acid(5),海松酸(6),海松醇(7),18 -norpimara-8 (14),15-dien-4α-ol(8),18-norisopimara-8( 14),15-dien-4β-ol(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8,9为降二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人工结香沉香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多种方法处理“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全面分析其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动态顶空吹扫捕集法、丙酮萃取法三种前处理方法提取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共检测出113个化学成分,以倍半萜类、芳香族类成分为主,其中有67个成分是未报道过的;同时检出了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沉香螺旋醇、苄基丙酮、甲基色酮。结论:通过对沉香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全面分析,发现新方法所结沉香的化学成分与天然沉香相似,且含有天然沉香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国产沉香的石油醚及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7-trimethyltri-cycloundecan-8-one(1),longifolene(2),norlongilactone(3),caryophyllenol-Ⅱ(4),humulene diepoxide A(5),kobusone(6),(一)-bornyl ferulate (7),(24R)-24-ethylecholesta-4,22-dien-3-one (8),(24R)-24-3-ono-4-en-sitosterone (9).结论: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6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7为单萜衍生物,化合物8,9为甾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通体香沉香药材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与评价采用“通体结香技术”在不同产地白木香树上所产沉香药材的质量。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沉香药材的性状描述、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理化鉴别和浸出物含量等方法,对抽检沉香样品质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4批通体香沉香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显色反应均与对照药材相同,其浸出物含量为11.15%~24.02%。结论:4批通体香沉香药材的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外有关国产沉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文献报道,国产沉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类和色酮类成分,除此之外,还包括芳香族类、脂肪酸类、三萜类等成分。国产沉香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药理作用包括催眠镇静、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止咳平喘、抗心肌缺血、降血糖等。根据当前研究情况,今后应对国产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多聚体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沉香化学成分与药理药效的关系,以清楚地了解各成分在各种药理作用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参考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厚叶沉香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特征研究并与白木香的生药学特征进行对比。方法:采用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撕片、徒手切片、石蜡切片)研究厚叶沉香与白木香的生药学特征。结果:1.厚叶沉香每朵花序上的小花数明显少于白木香,且小花花梗较白木香短,厚叶沉香花序有苞片1,白木香无;厚叶沉香的果实圆润而短,白木香果实尖而长。2.在显微鉴别特征方面的区别主要在小枝粉末显微中,(1)白木香小枝中含有多细胞非腺毛与单细胞非腺毛,而厚叶沉香中只含有单细胞非腺毛;(2)纤维纹孔上,厚叶沉香小枝粉末具三角形及圆形纹孔,白木香具半圆形及圆形纹孔。3.药材方面,厚叶沉香油脂部分偏黑色且有油亮;而白木香油脂部分色灰黄。结论:该研究可为厚叶沉香的品种鉴别、生药学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锦玲  梅文莉  董文化  王军  戴好富 《中草药》2018,49(15):3583-3592
目的采用HPLC-MS分析国产沉香的特征成分,为国产沉香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Dionex-Acclaim12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6℃;ESI源;二级质谱;阳离子模式。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10批国产沉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批国产沉香经HPLC-MS分析确定14个flidersia类型色酮的共有峰,并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质谱数据进行比对,鉴定了其中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将10批样品分为5类,结果表明,生结沉香与熟结沉香的成分差异较大;黄熟香的成分与产地关系明显。结论建立的对flidersia类型色酮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沉香样品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旨在探讨沉香陈化过程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探索二者的内在联系。方法 收集不同陈化时间的沉香样品,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物种注释结果及丰度信息,并通过αβ多样性分析方法,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提取不同陈化时间沉香的挥发油,并通过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5组沉香样品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到61个化合物,分别为2种单萜、24种倍半萜、1种二萜、13种芳香烃、9种烷烃和12种其他化合物;其中陈化1年沉香中分离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多,陈化2年沉香的挥发性成分在总成分中所占比例最大。ITS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5组沉香样品中的真菌隶属于162属,优势真菌属为Kirschsteiniothelia、曲霉属Aspergillus、二孢属LasiodiplodiaPhaeoacremonium、木霉菌属Trichoderma等;多样性指数显示,陈化4年沉香的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新品和陈化1~3年的沉香。结论 在陈化过程中,沉香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陈化年份增加,沉香中的真菌多样性增加,芳香烃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而倍半萜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总体而言,陈化过程有利于沉香倍半萜类物质的转化及真菌群落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筛选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的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的活性真菌。 方法 野外条件下用真菌接种白木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真菌诱导白木香树产生沉香过程中的真菌侵染、定植、真菌与植物的互作情况;用GC-MS检测诱导产生沉香材料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果 筛选到三株具有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的活性真菌,这些真菌的诱导效果尚属首次报道。真菌菌丝能够侵入白木香组织细胞,诱导白木香产生的沉香与天然沉香的化学成分类似。结论 利用本实验得到的3株真菌诱导白木香结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沉香中白木香酸含量的方法,研究其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进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采用CNW Athena C18-WP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40∶6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17 nm,柱温35℃。结果:白木香酸线性范围0.24~24 mg·L-1(r=0.999 7),精密度(RSD)0.4%,24 h内稳定性RSD 0.9%,白木香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7.86μg·g-1,平均回收率96.4%,RSD 2.8%。结论:高效液相法可准确测定人工沉香中白木香酸的含量,所选结香方式中综合法的白木香酸平均含量最高,且白木香酸的含量随着浸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合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可为人工沉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的3株活性真菌的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该类真菌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真菌固体培养方法,对影响真菌生长的营养和培养条件等因子进行优化,实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 得到了培养3株活性真菌的最佳固体培养基配方,获得了真菌固体生长的最适温度、pH值、装料量、基质含水量和光照条件。结论 在实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下,能够较快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固体菌种;为3株活性真菌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的生产推广提供了菌种培养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兰宝恒  喻良文  李娇  杨洋  吴泽青 《中药材》2023,(8):1907-1911
目的:利用冰冻组织切片和荧光成像技术对接菌法沉香不同显微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挥发油分布的规律,了解白木香结香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方法:显微观察接菌法沉香层、内含层及白木层(未结香)结构特征,测量不同结香部位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的显微参数,检测不同结香部位的荧光平均光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菌法沉香的沉香层、内含层与白木层相比,在晶体、树脂及挥发油分布数量发生变化,不同部位的显微参数差异显著(P<0.05)。沉香层和内含层的木间韧皮部、射线细胞及部分导管中存在黄棕色油状物,相同部位在荧光显微镜下存在绿色自发荧光。结论:冰冻切片结合荧光成像可准确显示沉香挥发油定位,不同结香部位显微结构及其显微参数存在差异,该结果为深入研究白木香结香的生理过程及机制积累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