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时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0例患者,胃窦癌5例,胃窦癌术后吻合口狭窄5例,贲门癌术后复发伴幽门梗阻6例,结肠癌晚期伴胆管、十二指肠恶性梗阻2例,胰头癌浸润十二指肠7例,十二指肠癌5例。所有病人均行胃镜和上消化道碘剂造影以证实梗阻部位及其程度,选择合适的支架。经胃镜插入导丝,在X线监视下将导丝送至梗阻远端,沿导丝进行球囊扩张;在X线监视下沿导丝用支架推送器将支架送至狭窄远端2cm,其中4例支架经内镜活检孔送入。术后观察病人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支架一次置入成功29例,成功率96.67%。其中有7例为双支架置入(同时置胆总管支架)。支架置入后1周,患者腹胀消失率为21/30(70%),呕吐消失率为23/30(76.67%)。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近期并发症。结论:采用自制镍钛记忆合金幽门支架治疗幽门恶性狭窄,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 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 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 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 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 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经皮经肝胆系引流(PTB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接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评价此方法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经ERCP失败而采用PTBD与ERCP对接治疗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先行PTBD,将导丝超选通过梗阻段到达十二指肠,对接是指导丝经由PTBD通道导人十二指肠,再经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导出的过程,或导丝经十二指肠镜活检孔道沿PTBD通道通过梗阻段的过程。对接后行支架置人。结果8例均获得成功。采取右侧肝管穿刺3例,左侧肝管穿刺4例;一次性对接成功3例,分次对接5例,分次对接的患者ERCP在PTBD后1周至1年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结论PTBD与ERCP对接是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的较好方法。该方法简便易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金属内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39例患者在DSA造影定位下明确狭窄部位,先穿刺引流,用超滑导丝和导引导管引入超硬导丝,再用扩张球囊导管扩张狭窄部位,最后将支架放入狭窄部位。结果:35例一次植入成功,4例先行引流一周后植入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胆道金属内支架是解除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支架的选择对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食管内支架置入在食管良恶性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支架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36例食管狭窄患者,良性狭窄5例,恶生狭窄31例,其中4例合并食管气管瘘,3例合并食管纵隔瘘,选用国产镍钛合金记忆网状支架26根,带膜支架14根,均在X线监视下经口腔置入内支架。结果:36例置入40根支架成功,仅1根带膜支架发生移位,治疗前吞咽困难3组16例(44.4%),2级20例(55.6%),治疗后3级1例(2.8%),2级8例(22.2%),1级12例(33.3%),0级15例(41.7%),总有效率97.2%,结论: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迅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为肿瘤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支架选择恰当能保持食管开通率和减少滑移率。  相似文献   

7.
探讨选择和改进食管支架编织结构的方法.采用砝码吊重法测量六种编织结构的网格状钛镍记忆合金食管支架的支撑力.在网格状钛镍记忆合金食管支架的编织结构中,编织角、编织丝数、编织丝径对食管支架的支撑力的影响有不同的特征.各种编织结构的网格状食管支架对各种类型的食管狭窄有相应的适应症,临床应用时应正确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经皮经肝胆系引流(PTB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接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评价此方法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8例经ERCP失败而采用PTBD与ERCP对接治疗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先行PTBD,将导丝超选通过梗阻段到达十二指肠,对接是指导丝经由PTBD通道导入十二指肠,再经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导出的过程,或导丝经十二指肠镜活检孔道沿PTBD通道通过梗阻段的过程.对接后行支架置入.结果 8例均获得成功.采取右侧肝管穿刺3例,左侧肝管穿刺4例;一次性对接成功3例,分次对接5例,分次对接的患者ERCP在PTBD后1周至1年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PTBD与ERCP对接是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的较好方法.该方法简便易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内镜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地区2家内镜中心近2年来38例采用经内镜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支架放置成功率、有效引流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双支架组操作成功率为89.4%,有效引流率为86.8%,术后早期并发症为18.4%,支架通畅率为15.8%,患者中位生存期29周。结论: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安全可行并有较高成功率,可有效降低黄疸,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ERCP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观察组使用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血清TBIL、DBIL、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血清TBIL、DBIL、AST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血清TBIL、DBIL、AS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双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塑料双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35例肝移植胆管狭窄经内镜胆道双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5例均成功放置胆道塑料双支架。28例治疗有效;3例拔管后3月部分胆管再狭窄,再次内镜下置入胆道双支架;4例合并肝内胆管狭窄疗效不明显,长期置管。术后高淀粉酶血症5例,胆管炎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内镜下胆道塑料双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乳头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取石球囊、机械碎石等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7.9%(47/48),对照组成功率为95.8%(46/48),两组患者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为18.8%(9/4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窒的效果显著,相较于乳头扩张术安全性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介入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患者术后1个月当中肝功能化验指标进行统计,并对比术前肝功能指标。结果手术前后相比,所有患者TBIL(血清总胆红素)降低30%以上,总有效率达到了94.1%(64/68),黄疸消除率达到了86.8%(59/68)。在TBIL、ALT(谷丙转氨酶)、SGOT(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上,术后要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来说,实施经皮介入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能起到较好效果,使黄疸得到减轻,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着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MRI资料,结果经手术、肝组织活检或血管、胆道造影证实。结果:64例患者术后均有皮肤、巩膜黄染、发热、腹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14例患者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影像分析明确发现门脉主干吻合口狭窄21例;肝动脉狭窄10例;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5例;肝门水平非吻合口狭窄5例:移植排异反应17例;肝癌复发9例。结论:磁共振成像仪检查能清晰显示手术血管、胆管的狭窄、扩张,是评价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较好的检查设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D-MRCP、3D-MRCP结合冠状位B-TFE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比较分析2D-MRCP、3D-MRCP结合冠状位B-TFE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结果:96例患者中经手术证实2D-MRCP、3D-MRCP分别结合冠状位B-TFE序列、B-TFE序列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9%、92.7%和82.3%,且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5,P&lt;0.05)。结论:2D-MRCP、3D-MRCP分别结合冠状位B-TFE序列对胆总管结石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周口市中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成功52例,2例高龄患者术后因低蛋白血症出现胆漏,经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10d后治愈,治愈成功率91.2%。5例患者因胆总管解剖变异、扭曲、纤细直径〈7mm,结石〉15mm嵌顿取出困难,胆道出血、胆总管末端炎性水肿等原因而中转开腹并置入T管。全组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10±30)min。住院时间6~15d,平均(10±3.3)d。1~3年随访51例,失访6例,随访率89.4%。随访的51例患者中,无胆总管狭窄及结石残留的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CP检查结果。结果:肝外胆管梗阻包括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在本组良性16例,恶性6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样。其中,良性梗阻主要表现为壁正常或均匀增厚,管腔均匀扩张,并且不断的变窄,管断端逐渐移行,其改变的形状为“鸟嘴样”;而恶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管腔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RCP检查,所有患者的胆管梗阻部位均能准确的显示,定位准确率达100%。良性梗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MRCP定性有15例准确,准确率为93.7%;恶性梗阻有5例定性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3%。MRCP鉴别良、恶性胆管梗阻共计20例定性准确,准确率为91%。结论:MRCP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夸大效应,需结合常规序列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自行脱落胆道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后,将斑马导丝经胆道镜操作孔置入十二指肠。退出胆道镜,将改良支架套住导丝,用推送管将支架的猪尾巴端送入十二指肠。支架上端用快吸收线固定于胆管壁。一期缝合关闭胆总管切口。结果:该法治疗33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3(3~8)d,术后支架均随粪便排出,排出时间13.6(9~21)d。4例(12.1%)术后血清淀粉酶短暂升高。发生堵管并黄疸加深1例(3%),经保守治疗后黄疸消退。无胆漏、提前脱管、导管滞留、导管退入胆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20个月,全部病例无胆系炎症、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胆道自行脱落J型引流支架较放置其它支架操作更方便、更安全。因支架能自行脱落排出,该法更具成本效益并符合微创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刘汉东 《现代保健》2014,(26):120-123
目的:研究多处肝切除手术诊治复杂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胆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方案进行诊治,试验组患者使用多处肝切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残留结石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25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残留结石,残石率为12%,结石清除率达到88%,;对照组25例患者中10例患者残留结石,残石率为40%,结石清除率达到60%,两组结石清除率和残石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胆管结石患者,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多处肝切除手术,不但可以降低患者结石复发率和残留率,而且治疗方式比较安全,应该在临床上得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