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特殊疾病病种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梅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68-1469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特殊疾病病种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Excel软件对我院门诊特殊疾病病种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有6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药。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3类药品用药频度总和为88.91%。用药金额居前3位的依次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3类药品销售金额总和为97.9%。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使用基本合理,基本符合目前的高血压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院老年科口服降压药物的总体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老年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药物品种、用药时程、用法用量、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进情况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降压药物费用占总费用19%;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使用次数最多,占43.9%;用药例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左旋氨氯地平;DDDs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缬沙坦胶囊、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替米沙坦片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最高为30.77%;单品种中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发生ADR例次最多,占所有ADR的23.08%。结论在降压药物的使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药物及剂量,适当调整联合用药剂量,避免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3.
蔡昌彦  刘芳 《人民军医》2009,(12):826-828
目的:统计分析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次(DDDs)排序法,对我门诊部2006-2008年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年度用药金额和DDDs靠前的抗高血压药。结果:用药类别排在前6位的药物为钙拮抗药(CCB)、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利尿药和α受体阻断药;用药金额排在前10位的品种为左旋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Ⅱ、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片、福辛普利钠法等;DDDs排在前10位的品种为左旋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Ⅱ、硝苯地平缓释片Ⅰ、美托洛尔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法等。结论:CCB为我门诊部抗高血压用药最多的品种,新型抗高血压药ARB为增长迅速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吴娟  刘薇  李连新 《人民军医》2014,(7):744-745
目的:分析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物评价方法,对我院2012年和2013年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总金额、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各类抗高血压药物费用均高于2012年,占前3位的抗高血压药物类别为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DDDs排序靠前的药物是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氨氯地平片等,药费金额靠前的是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氯沙坦钾片等。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遵循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ISl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果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一直是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频度前3位一直是CCB、利尿剂、ARB;单品种排序中销售金额前2位一直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同)、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第3位2009年为左旋氨氯地平片,后由培哚普利片(雅施达)替代;用药频度前3位一直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和螺内酯片。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基层部队门诊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基层部队门诊部高血压病93例,对其服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剂型、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及频度依次为钙拮抗药(71.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21.5%)、β受体阻滞药(20.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12.9%)、低剂量复方制剂(11.8%)、利尿药(7.5%);服用剂型以中、长效制剂为主;单一用药55例,占59.1%;二联用药29例,占31.2%;三联或以上用药9例,占9.7%。结论:某基层部队门诊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以钙拮抗药为主,用药种类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7.
秦斌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5):578-579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方法对我院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高血压药用量呈上升趋势;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为一线用药;ARB用量及比例逐年上升,而ACEI用量及比例呈下降趋势.钙离子拮抗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在2年中排名第一.结论: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医院总体用药基本相同,其临床使用的总体水平正朝着趋于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某院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祖德  车薇  李霞  张蕊  曹陈 《武警医学》2010,21(6):520-522
 目的 了解我院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3年中消耗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抗高血压用药整体呈稳步上升,用药金额居前3位的是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分析得出我院就诊患者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排序较高的原因.结论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长效、高效、不良反应少及价格便宜的抗高血压药物将受到就诊患者的欢迎,是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军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现状。为疗养员健康教育及疗养院医护人员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为疗养员建立疗案的机会,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调查,对所调的资料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 896名患者中,使用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者分别为64.73%和20.65%;单独应用1种降压药物者为27.68%,联合使用降压药物者为72.32%,其中以CCB+ACEI联合应用最多(19.90%)。结论军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效果尚可,CCB、ACEI应用最多。主要存在问题是长效制剂、利尿剂应用不足及复方制剂应用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6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状况的调查,分析其药物应用,血压控制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用问卷调查、查阅健康档案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1、调查960名老干部中高血压患者603例,患病率62.81%,其中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390例(64.68%);高血压病程的中位数为9年,有合并症/并发症541例(89.7%)。2、服用钙拮抗剂(CCB)最多,为75.3%,其余依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6.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19.4%,β阻滞剂19.4%,利尿剂6.3%,其它药物14.1%。联合用药:1联占52.07%,主要为CCB,2联占36.82%,主要为CCB+ACEI/ARB/β阻滞剂,3联占9.78%,主要为CCB+ACEI/ARB+β阻滞剂。3、血压控制达标占49.9%,控制一般占44.1%,控制差占6.0%。4、按不同联合用药情况、病程长短、合并或并发疾病多少分别分组,各组间血压控制情况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5)。结论我区老干部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情况较好,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利尿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等五大类,且这五大类药物都可以作为起始用药。其中,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分为α(唑嗪类,少常用)及β(洛尔  相似文献   

12.
张红 《兵团医学》2023,(4):34-35
目的分析常用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12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服用的不同降压药物将患者分为钙通道阻滞剂(CCB)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组、各组42例。观察各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转归情况。结果 CCB组患者中,咳嗽咽痛的发生率最高,为38.10%;ACEI组患者中,腹痛呕吐的发生率最高,为42.67%;ARB组患者中,腹痛呕吐发生率最高,为37.50%。CCB组患者的转归率最高,为95.24%;ACEI组患者的转归率第二,为92.86%;ARB组患者的转归率最低,为80.95%。结论高血压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咳嗽咽痛、头晕头痛、皮疹瘙痒、腹痛呕吐等,经过对症处理多数患者转归率较高。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当熟悉常用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合理选择降压药物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用药安全的指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游志清  张琴  张蜀平  袁晶  李运明 《西南军医》2010,12(6):1039-1041
目的 了解驻蓉军队干休所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现况.方法 用问卷调查、查阅健康档案和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960例驻蓉老干部进行高血压并糖尿病发病与治疗情况调查.结果 (1)调查了960名老干部,高血压并糖尿病201例(占21.0%),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79例(88.6%).(2)控制血压〈130/80mmHg 94例(46.5%),在130-159/80~90mmHg98例(48.5%),≥160/90mmHg 10例(5.0%).(3)降压药使用情况,使用最广泛的为钙拮抗剂(CCB)159例(78.7%),其余依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66例(32.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49例(24.3%).(4)联合用药情况,单药治疗86例(42.6%),其中CCB 51例(59.3%),ACEI/ARB 17例(19.8%) 二联治疗88例(43.6%),其中CCB+ACEI/ARB为59例(67.0%) 三联以上治疗27例(13.4%),其中CCB+ARB/ACEI+β阻滞剂联用最多,为16例(57.1%).(5)不同联合用药组间、不同高血压病程组间、合并/并发疾病的数量不同组闻血压控制标率均相似.结论 驻蓉军队干休所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总体情况较好,降压药使用规范,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大致分为5大类,即利尿剂类、β受体阻滞剂类、钙通道阻滞剂类(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AR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院2010年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呼吸科出院病历100份,对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用药起始时间、病原学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100例呼吸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99%,平均用药天数13d,其中二联用药比例占72%。用药频度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唑肟;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病原学送检率为77%。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联合用药依据不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给药间隔不当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处方了解和分析杭州3家军队疗养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方法抽查964张(2004年-2006年)门诊和疗养科高血压患者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使用的主要降压药品为利尿药、复方制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中钙拮抗剂使用率最高,占72.5%,利尿剂最低,占9.6%;采用单联疗法的占42.3%、二联疗法占43.9%、三联疗法占13.8%;单联疗法中钙拮抗剂使用率最高占45.8%、二联疗法中钙拮抗剂+ACEI使用率最高占44.2%、三联疗法中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使用率最高占18.8%。结论杭州3家军队疗养院抗高血压药的使用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治疗高血压一线药物的要求,联合用药基本合理,其中第二代钙拮抗剂、ACEI和ARB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高血压患者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的分布.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法对β1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的5个基因多态位点(CYP2C9*3、ADRB1、AGTR1、CYP2D6*10和ACE)进行检测分型,研究分析我国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基因型频率分布及高血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张桂芳  滑翔 《西南军医》2010,12(4):681-682
目的了解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药库两年中抗高血压药物的出库记录,采用用药频度排序法和用药金额排序法、药物利用指数分析及联合用药分析。结果抗高血压药用量呈增长趋势,其中90%左右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品种: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ACEI抑制剂是临床降压治疗的主要品种,交感神经阻滞剂用量逐年大幅增长。抗高血压药应坚持小剂量、“个体化”、合理联用。结论该院抗高血压药的使用结构基本合理;开发质优价廉的复方抗高血压药对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1.8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口日益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有继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治疗往往伴随终生,其各种抗高血压药也在临床广泛使用。为此,调查我院2005—2007年间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住院期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其用药特点及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及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共349例,其中合并MS者194例,观察19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以及各代谢异常组分控制达标水平.结果 老年T2DM合并MS者的比例为55.6%,体重指数(BMI)、餐后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TG)均高于T2DM不合并MS组,HDL-C低于不合并MS组(P<0.05).老年T2DM合并MS的患者中,91.2%应用药物控制血糖,以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9.3%、48.4%和36.1%;77.3%服用降压药物,以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主,分别为47.3%和46.2%;56.3%服用降脂药物,所占比例他汀类为34.8%,贝特类为71.4%.194例患者中,血糖各项均达标者占18.6%,血压整体达标者占40.9%,血脂四项全部达标者占29.3%.结论 老年T2DM合并MS的比例很高,虽然积极用药控制,但是各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率并不理想.对于血糖而言,在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