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驻寒区某部士兵常见病的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确保驻寒区士兵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方法查阅驻寒区某部2008~2010年卫生队、队属医院、体系医院的士兵患病登记记录,对寒区常见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寒区18种常见疾病患病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训练伤、胃炎、皮肤病、冻伤;训练伤和冻伤的发生率随军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在上呼吸道感染、训练伤、冻伤的患病率上,南方籍的士兵明显高于北方籍的士兵(P<0.05);而训练伤与冻伤的发生主要集中在11~3月份。结论适当的调整新兵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针对性的对南方兵进行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医学防护知识讲座,不断加大针对寒区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训练伤、胃炎、皮肤病、冻伤等疾病的预防性和医疗性经费的投入是保障寒区士兵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驻北方高原寒区某部官兵冻伤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驻高原寒区某部官兵1024例,发放冻伤调查问卷表,了解是否发生过冻伤、冻伤发生时间、冻伤部位、致伤原因、冻伤面积及深度、早期处理及预后情况。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016份。1016例中,共发生冻伤95例,发生率9.35%。新兵冻伤发生率15.03%,显著高于老兵的7.12%(P〈0.05);南方籍士兵冻伤发生率16.92%,显著高于北方籍士兵的5.79%(P〈0.05)。冻伤集中发生于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冻伤面积(3.1±3.5)%TBSA;致伤原因以野外驻训和潜伏为主,分别占34.74%、30.53%;冻伤部位以四肢末端为主共78例,占82.11%。结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北方高原寒区冻伤的高发季节,冻伤人群以新兵、南方籍士兵为主,冻伤程度以四肢末端中小面积中度冻伤为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积极进行快速复温,可有效降低冻伤发病率,缩短冻伤愈合时间,提高冻伤伤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寒区部队冬季作业时官兵冻伤发生情况,为部队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驻寒区某部官兵1205例,设计问卷调查冻伤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冻伤464例,占被调查人员的38.5%。I度冻伤,占冻伤发病的77.8%,其中手(28.1%)和足(23.6%)是最易感部位;Ⅱ度冻伤,占冻伤发病总例次的17.8%。在冬季军事作业中,穿戴合适防寒服饰的官兵冻伤发病率非常显著低于着装不当的官兵(P〈0.01);其中未戴厚棉手套(41.1%)和戴棉帽时未将帽耳放下(33.6%)是最多见的冻伤诱因。12月份是冻伤的高发期,占冻伤发病总例次的30.9%。结论:寒区官兵冬季军事作业时易患轻度冻伤,应加强官兵的冻伤防治教育,积极开展耐寒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2012年度某部新兵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某部新兵512例的睡眠质量状况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次检出有睡眠障碍61例,发生率12.3%。女性PSQI分值显著低于男性(P<0.05);睡眠障碍者PSQI分值非常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P<0.01);女性新兵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P<0.05);对训练方式满意新兵睡眠障碍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训练方式不满意新兵(P<0.01)。结论:新兵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应进行针对性干预,性别、对训练方式是否满意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坦克乘员延迟性肌肉疼痛(DOMS)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某部坦克乘员1028例的DOMS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生DOMS 749例,发生率72.9%。其中轻度361例,占48.2%;中度374例,占49.9%;重度14例,占1.9%。腰背部疼痛379例,占50.6%;下肢及臀部疼痛202例,占26.9%;上肢及肩部疼痛168例,占22.4%。2年和≥3年军龄组DOM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1年军龄组(P<0.05),而2年和≥3年军龄组差异不显著(P>0.05)。有受伤史组DOMS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无受伤史组(P<0.01)。装填训练、射击训练和蹬车训练致DOMS发生率居前3位。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受伤史、训练科目和动作是否规范进入以DOMS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某部坦克乘员DOMS发生率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DOMS的发生与有无受伤史、训练科目和动作是否规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寒区战士的局部冻伤情况,以有效预防战士冻伤的发生。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某部298名战士的局部冻伤情况。根据战士是否发生冻伤分为冻伤组和未冻伤组,比较两组冻伤持续时间、既往有无冻伤病史、是否预防性使用防冻膏、是否有吸烟史以及外出时常规穿戴装备(手套、面罩、帽子、护目镜等)情况等。结果 298名战士中,106名(35. 6%)战士发生过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局部冻伤。手部冻伤63例(21. 1%),耳部冻伤57例(19. 1%),脚部冻伤26例(8. 7%),面部冻伤5例(1. 7%),共计151人次,其中Ⅰ度冻伤伴红肿87例(57. 6%),Ⅱ度冻伤伴水泡共计31例(20. 5%),Ⅲ度冻伤伴出血33例(21. 9%)。冻伤组平均室外训练时间> 3 h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冻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冻伤组中,既往存在冻伤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冻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寒区冬季无法减少外出作业外露时间的情况下,应加强防寒训练,使用有效的防寒装备,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我国寒区部队士兵在低温、极低温环境下冷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吉林省临江市、长白县、抚松县及内蒙古赤峰市共2 476名部队士兵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士兵的一般情况、军事训练相关因素与发生冷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寒区部队士兵冷损伤发生率为26.65%(660/2 476)。一般情况中的过敏史、文化程度、年龄、兵龄、入伍前居住地、适应寒区温度时间、健康情况、营养状况、入伍前睡眠时间、入伍后睡眠时间与冷损伤相关(P<0.05)。士兵参与军事训练中的调查地点、户外暴露时间、训练后体温、低温耐受力、室外温度、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基础体能训练、是否戴防寒帽、是否穿防寒大衣、训练前是否热身、训练后是否饮热饮及是否穿护腿服均与冷损伤发生相关(P<0.05)。结论 士兵机体的一般情况及军事训练中的多种因素与冷损伤的发生相关,科学地制定出寒区冷损伤防治策略,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士兵寒区训练作业中冷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某边防部队复转士兵复转前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边防部队复转士兵709例复转前1个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结果:农村复转士兵躯体化、焦虑、敌对因子分值非常显著高于城镇复转士兵(P<0.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城镇复转士兵(P<0.05,P<0.01)。非技术类士兵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技术类士兵(P<0.05,P<0.01),强迫症状、恐怖因子分值显著低于技术类士兵(P<0.05)。义务兵复转士兵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分值非常显著高于下士、中士、上士及以上组,上士及以上复转士兵恐怖因子分值显著高于义务兵、下士和中士士兵。结论:复转对复转士兵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影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野外驻训期间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门诊与巡诊相结合的方式对某部官兵1789例,分别于野外驻训前、驻训期间和驻训后进行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某部官兵野外驻训期间皮肤病发病率非常显著高于驻训前和驻训后(P<0.01)。官兵野外驻训期间日光性皮炎、手足癣、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和足底皲裂发病率非常显著高于野外驻训前(P<0.01);日光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痱子和足底皲裂发病率非常显著高于野外驻训后(P<0.01)。结论:官兵野外驻训期间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某部士兵训练倦怠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急进高原前强化行为应激训练(简称"大强度训练")某部140名士兵,采用问卷调查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为士兵训练倦怠自评问卷,以BMI、FPG、血脂为观察指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各指标与训练倦怠的关系.结果 大强度训练后,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大强度训练前(P<0.01),士兵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BMI测量值显著低于大强度训练前(P<0.05);体质量超重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士兵(P<0.05);FPG水平较高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身心耗竭、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FPG水平较低士兵(P<0.01);胆固醇水平较高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身心耗竭、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胆固醇水平较低士兵(P<0.01).回归分析显示,大强度训练前后身心耗竭、训练疏离与BMI、FPG、TC、TG存在线性关系(P<0.05).结论 大强度训练前后士兵身心耗竭与BMI、FPG、TC具有密切关系,而训练疏离与大强度训练前后BMI、TC、TG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城市和农村籍(城乡)军人适应不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MMMS)对随机整群抽取的不同年代入伍城乡官兵10 883例的适应不良情况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城乡军人适应不良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2000年以后城市籍军人适应不良各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农村籍军人(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代与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人际关系不良、环境适应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城乡与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和人际关系不良呈显著或非常显著负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进入军人适应不良各因子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年代进入人际关系不良和环境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2000年以后,城市籍军人适应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农村籍军人,军人适应不良与年代、城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涛  吴昊 《人民军医》2012,(8):696-697
目的:调查了解武警某院校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方法: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对某院校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军事训练伤伤类、发生部位及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132例,发生率为13.5%。国防生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0.8%,显著高于士兵学员的6.7%(P<0.05)。军事训练伤伤类以软组织损伤最多,其次为炎症;部位以下肢、上肢和骨折居前3位;致伤科目主要是400m障碍,其次是擒敌技术训练;致伤原因以动作不规范、疲劳训练和训练时保护不当居前3位。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向军  邢继平  卡索  冯有波  刘成 《人民军医》2002,45(10):563-564
为增强军事素质 ,提高士兵的作战生存能力 ,寒区部队每年冬季都要进行野战条件下的适应性耐寒训练。为探索耐寒训练伤的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为作训部门制订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1999年12月 ,我们对寒区某部野营冬训中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 某部参训官兵 2 136人 ,其中干部4 0 7人 ,入伍 1年士兵 6 13人 ,入伍 2年以上士兵1116人 ,均为男性 ,年龄 18~ 4 4岁。1 2 调查内容 按调查表逐一填写年龄、身高、体重、籍贯、既往史、伤情、伤势、训练内容、机体适应情况等。1 3 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寒区冬季集训对新兵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寒区某部新兵26例,应用迈瑞MEC-2000型心电监护仪,分别在冬季集训前后测量8:00、12:00、16:00和20:00 4个时间节点卧位血压,比较集训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集训前血压总体水平为(110.2±9.8/64.9±7.9)mmHg,集训后为(104.5±8.3/59.5±6.1)mmHg;集训前后血压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集训后4个时间节点血压水平均分别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集训前(P<0.05,P<0.01)。(2)集训前平均动脉压总体水平为(79.9±7.9)mmHg,集训后为(74.5±6.1)mmHg;集训前后平均动脉压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集训后8:00平均动脉压水平非常显著低于集训前(P<0.01);12:00及16:00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集训前(P<0.05);集训后20:00平均动脉压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与集训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寒区冬季集训可使新兵血压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某边防部队士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某边防部队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边防部队士兵273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本次共筛查出阳性27例,阳性率为9.9%。某边防部队士兵躯体化因子分值非常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而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SCL-90总分和其他因子分值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城镇士兵SCL-90总分、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农村士兵(P<0.05,P<0.01);其他各因子分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城镇独生子女士兵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非城镇独生子女士兵(P<0.05);其他各因子分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某边防部队士兵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部分城镇独生子女士兵心理健康水平不理想,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某部官兵3km体能训练前后血尿酸(SUA)、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方法:选择参加年度体能训练的某部官兵483例,检测前均至少3个月未进行长跑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6h、训练后24h、训练后48h,取静脉血测定其SUA、CK和CK-MB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与年龄、性别、体重的关系。结果:3km体能训练后即刻,SUA水平非常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训练后即刻及训练后6h、24h,血CK水平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P<0.01);训练后即刻及训练后6h,血CK-MB水平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P<0.01),年龄、性别、体重亦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年度首次3km长跑体能训练对血SUA、CK和CK-MB水平有显著影响,应注意及时充分休息,避免引起肾、骨骼肌及心肌的持续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士兵训练伤发生情况及其影响 ,确定致伤因素和危险性 ,以提高防治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某部步兵、炮兵和装甲兵共 130 7人 ;并对步兵 5 92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某部士兵年度训练伤总发生率为 2 8 39% ;损伤部位分类中步兵最高为骨及关节损伤 (4 1 92 % ) ,其次软组织损伤 (33 33 % ) ;致伤因素危险性前 5位依次为体能状况、训练科目、场地器材、入伍时间和训练强度 ;损伤发生率与因伤缺勤率年度变化基本一致 ,秋冬季节较高。结论 某部训练伤发生情况与全军接近 ,因伤缺勤应引起重视 ,针对致伤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寒区部队冷伤害情况,了解现状并制定预防策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北寒区北极、东北极和东极536名士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询问及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本组536例研究对象中,40.7%(218/536)士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冷伤害。手部(43.6%)和足部(14.2%)最易受累。在饮食习惯分析中,喜欢素食(34.7%)和奶制品(34.5%)者,其冷伤害发生率较喜欢肉食者(43.1%)低。有药物过敏史者其冷伤害发生率(64.1%)远高于无药物过敏史者(38.8%)。应用防寒药的士兵,其冷伤害发生率(30.1%)远低于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者(72.4%)。结论东北寒区边防士兵冷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建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策略,为寒区部队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卫勤保障装备和防治技术规范,提高寒区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杨志刚  邢锋  夏辉 《人民军医》2007,50(3):135-136
目的:调查部队新兵训练前后心身性皮肤病发病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某部新兵553例心身性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新兵训练后心身性皮肤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训练前;训练前后比较,痤疮、神经性皮炎发病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斑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兵训练期间要加强心身性皮肤病的心理疏导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寒区某部官兵首次进驻热区后皮肤病患病情况。方法:选择寒区部队官兵200例,采用全军皮肤病统一调查表和门诊登记表,调查其进驻热区前后皮肤病患病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进驻热区6个月后发生皮肤病139例,占69.5%;与进驻热区前比较,皮肤病患病率升高非常显著(P〈0.01)。进驻热区后感染性皮肤病、外因性皮肤病和心身性皮肤病患病率分别为55.0%、7.5%和7.0%。结论:应加强寒区部队官兵进驻热区后皮肤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