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观察DNA280免疫吸附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用DNA280免疫吸附器治疗,检测吸附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IgA、IgG、IgM的抗体滴度变化、补体C3、C4、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明显减少(P<0.05);血常规及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肾功能损害(P>0.05),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DNA280免疫吸附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有效,能减少ANA、ds-DNA滴度水平,并且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科住院的12例抗ds-DNA抗体阳性SLE病人,进行DNA免疫吸附(I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滴度、常规生化、补体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和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观察。[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ANA、ds-DNA抗体滴度、IgA、Ig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及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功能、肾功能损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NA280免疫吸附治疗抗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ANA、ds-DNA抗体滴度下降,疾病活动度下降。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治疗中、治疗后病情和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是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荀新菊  赵勇  荀春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14-3115,31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dsDNA)抗体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采用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T)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结果 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抗dsDNA抗体阳性,27例抗dsDNA抗体阴性。抗dsDNA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与总补体、补体C3显著相关(P〈0.05)。结论抗dsDNA抗体可能通过补体旁路途径而非经典途径抑制补体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科住院的12例抗ds-DNA抗体阳性SLE病人,进行DNA免疫吸附(I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滴度、常规生化、补体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和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观察。[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ANA、ds-DNA抗体滴度、IgA、Ig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及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功能、肾功能损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NA280免疫吸附治疗抗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ANA、ds-DNA抗体滴度下降,疾病活动度下降。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治疗中、治疗后病情和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是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抗心磷脂抗体(ACA)、抗dsDNA抗体、尿蛋白、补体C3、补体C4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0例SLE患者及4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中的ACA(IgGIgAIgM),并与抗dsDNA抗体、尿蛋白、IgG、IgA、IgM、C3、C4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0例SLE患者中ACA阳性率为20.7%,抗dsDNA抗体阳性与狼疮性肾炎尿蛋白阳性组ACA的阳性率分别为32.6%、33.3%,均高于阴性组ACA的阳性率14.9%、15.3%;按抗dsDNA抗体/尿蛋白均阴性、抗dsDNA抗体或尿蛋白任一项为阳性和抗dsDNA抗体/尿蛋白均阳性分三组:ACA阳性率为11.6%、24.1%、47.1%,X^2=11.05,P=0.004;按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尿蛋白阳性和阴性分组:ACA的敏感性分别为32.6%、33.3%,特异性分别为85.1%、84.7%,P〈0.05;用于鉴别正常人与SLE患者,ACA的敏感性为20.7%,特异性为10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C3、(=4降低,P〈0.05。结论血清AC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狼疮性肾炎有密切关系,ACA、抗dsDNA抗体、尿蛋白、C3、C4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狼疮性肾炎、肾损害及疾病发展的判断和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柱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治疗前后患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滴度、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DNA280免疫吸附器能有效减少重症SLE患者的ANA、ds—DNA滴度水平,并且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丙氨酸免疫吸附(PH-350)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症SLE患者78例,均合并重要器官受损,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0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PH-350免疫吸附配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予激素和免疫抑制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及抗核抗体(ANA)滴度、抗双链DNA抗体(ds-DNA)定量、抗核小体抗体(NUCL)定量、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接受免疫吸附治疗的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后(当天、2周、6周、12周).血沉、CRP、免疫球蛋白、ANA滴度、ds-DNA定量、NUCL定量、SLEDA I评分等明显下降(P<0.05);白细胞、血小板上升更快、更明显(P<0.05).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肾功能损害(P<0.05),临床症状更快缓解(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吸附治疗重症SLE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陈昭华  徐红星  段艳  赵星 《检验医学》2007,22(4):442-44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等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sICAM-1水平与ANA滴度具一定的相关性(r=0.363,P〈0.05),而与抗dsDNA抗体、补体无明显的相关。结论sICAM-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血清sICAM-1的测定有助于SLE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测中的敏感性,并且探讨AnuA、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同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病人血清抗Sm抗体。结果: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是59%,其与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1);66例SLE患者血清AnuA与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和P<0.05),与补体C3呈明显负相关,P<0.01,但与补体C4无相关性。结论:检测抗核小体抗体较检测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更敏感,对SL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DNA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DNA免疫吸附柱对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免疫吸附组各16例。常规治疗组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泼尼松龙)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免疫吸附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DNA免疫吸附柱进行血液吸附,每半月1次,连续6次。治疗前及免疫吸附末次治疗后,分别收集患者血标本,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的清除效果及对患者血常规、血沉、免疫球蛋白、补体、肾功能等影响程度,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情况。结果DNA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ANA抗体滴度吸附后明显下降[1:2000及1:300,P〈0.001];抗ds-DNA抗体吸附后明显下降[(36.5±10.4)IU/ml及(19.4±10.3)IU/ml];免疫球蛋白显著下降(P〈0.05);血常规、血沉、补体等无明显影响。结论DNA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特异性强,毒副反应较少,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能成为狼疮性肾炎多靶点疗法新的联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A蛋白免疫吸附、PH350免疫吸附、DNA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选择免疫吸附治疗的方式分为3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活动指数、器官功能等。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显著下降(均P0.05),其中A蛋白吸附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免疫球蛋白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观察时间的延长,不同方法的狼疮活动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免疫吸附治疗方法均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较好的病情控制效果,但A蛋白对自身抗体清除更彻底。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项自身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结果 83例SLE患者ANA阳性率为93.6%,抗-dsDNA阳性率为67.9%,抗-ENA总阳性率为53.1%,抗-dsDNA和抗-EN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2.3%.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可提高SLE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斑点法,对101例SLE患者、260例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96例,骨关节炎61例,强直性脊柱炎30例等)血清ANuA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等,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ANuA检测的敏感性40.6%(41/101),特异性99.2%(2/260);活动组SLE患者ANuA阳性率(58.1%)明显高于稳定组(26.3%);ANuA阳性的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ANA滴度、抗ds-DNA量、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狼疮肾炎和雷诺现象发生率等明显高于ANuA阴性患者(P<0.05),而补体C3、C4则低于ANuA阴性患者(P<0.01);ANuA检测与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检测具有一致性,而与其他自身抗体如抗Sm、SSA、心磷脂抗体等无关。结论 AnuA对SLE的诊断的一定敏感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它与SLE疾病活动性和狼疮肾炎的发生等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发热患者的病情活动与合并感染之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差异。方法 对2004-2007年在我科住院的102例SLE发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情活动合并感染者(活动+感染组)49例,病情活动未合并感染者(活动组)21例,病情稳定合并感染者(感染组)32例,分析患者的热型、热程、SLEDA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dsDNA、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参数变化。同时追踪其中10位患者的临床情况,就上述参数在病情活动前后与感染前后的差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活动组SLEDAI较感染组高,CRP、WBC、C3、C4较感染组低(P<0.05);活动+感染组C3、C4较感染组低,SLEDAI较感染组高(P<0.05);活动+感染组与活动组各参数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组热程较感染组长(P<0.05);热型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位患者感染前后(D感染组)CRP,WBC均数差值较活动前后的高,而C3、SLEDAI较活动前后(D活动组)的低(P<0.05)。结论 对SLE伴发热患者,CRP、WBC升高有助于SLE合并感染的诊断。C3、C4下降及SLEDAI升高有助于SLE伴发热患者疾病活动的诊断。比较SLE发热患者病情活动前后和感染前后CRP、C3、WBC、SLEDAI差值,有助于SLE发热患者合并感染或疾病活动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 EB 病毒衣壳抗体(EBV-VCA-IgG、IgA)滴度及病毒DNA载量,探讨SLE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病毒再发感染后的激活对SLE总体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SLE患者、118例非SLE的风湿患者、33例正常对照组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EB病毒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测EBV-DNA载量。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或DNA阳性率差别,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滴度、红细胞沉降率、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等,Spearman相关分析病毒抗体滴度或DNA载量与SLEDAI的关联性。结果(1)抗体阳性率:SLE组EBV-Ig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SLE组及正常对照组(57.5%vs.16.96%,χ2=37.054,P<0.000;57.5%vs.15.15%,χ2=16.92,P<0.000),并与SLE的发病有显著的相关性(r=7.57,P<0.05),但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抗体滴度:SLE组EBV-IgA及IgG滴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BV-IgA:1.11(2.268) vs.0.495(0.856),Z=-2.836,P=0.005;EBV-IgG:5.391(6.038)vs.4.121(5.231),Z=-2.49,P=0.013];(2) SLE组EBV-IgA及IgG滴度与对应的SLEDAI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EBV-IgA:r=0.164,P=0.195;EBV-IgG:r=-0.09,P=0.576)。也未发现EBV-IgA阳性患者在皮疹、关节炎、肝损害、SLEDAI、低补体血症等方面与阴性患者的差别,但红细胞沉降率却明显高于阴性患者[47(82.75)mm/1 h vs.26.5(46.25)mm/1 h, Z=-3.028,P=0.002];(3)80例SLE患者中有42例随访了IgA表型变化,但未发现表型变化对SLEDAI未见明显差异的影响。(4)SLE患者EBV-DNA阳性率也显著高于非SLE风湿病组(27.5% vs.12.8%,χ2=6.712,P<0.05),SLE患者EB病毒DNA载量异常与正常者的SLEDA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2) vs.13(20.25),Z=-0.573,P=0.567],并且异常DNA载量值与对应的SLEDAI之间也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EBV抗体及DNA的高表达,提示EB病毒与SLE密切相关,但是近期感染或再发感染的激活(EBV-IgA或DNA)未影响到SLE总体的疾病活动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EE)活动性的关系以及在狼疮肾(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3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43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76例SLE患者按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组和SLEDAI〈10分组两组,进行抗C1q抗体与SLE活动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LN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O.01)。同时SLEDAI/〉10分组,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DAI〈10分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抗C1q抗体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以LN和SLEDAI作为因变量将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LN作为因变量人选的白变量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P〈0.05),以SLEDAI作为因变量人选的白变量抗C1q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着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C1q抗体在LN疾病中起较为重要作用。抗C1q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较好的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受累85例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烜华  李忆农 《临床荟萃》2010,25(13):1119-112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影像学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了解SLE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病程、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诊断SLE的住院患者85例.结果 ①室间隔(IVST)、左心室后壁(LVPWT)、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与病程关系密切(r=0.224、0.213、0.321,P<0.01或<0.05);②左心房前后径(LA)、LVPWT、每搏射血量(SV)与SLEDAI积分相关(r=0.323、0.217、0.222,P<0.01或<0.05);③病程5年以上组充盈早期速率/舒张晚期速率(E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25例确诊的SLE患者血清ANA及ANA谱进行检测分析。ANA和抗双链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NA谱采用欧蒙印迹法。结果①125例SLE患者血清ANA阳性共121例,阳性率为96.8%。②患者血清ANA谱大多为抗体二联及以上共同出现阳性,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一ul—nRNP/Sm:48.8%、抗一Smtl5.2%、抗一SS—A:36%、抗一R0—52:54.4%、抗一SS—B:14.4%、抗一scl—70:O.8%、抗一dsDNA:55.2%、抗一Neukleosmone:39.2%、抗一Histone:37.6%、抗一Rib—Pro!:12%、抗一Jo一1和抗一CENP—B未检出。结论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等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