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涛  吴昊 《人民军医》2012,(8):696-697
目的:调查了解武警某院校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方法: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对某院校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军事训练伤伤类、发生部位及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132例,发生率为13.5%。国防生学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0.8%,显著高于士兵学员的6.7%(P<0.05)。军事训练伤伤类以软组织损伤最多,其次为炎症;部位以下肢、上肢和骨折居前3位;致伤科目主要是400m障碍,其次是擒敌技术训练;致伤原因以动作不规范、疲劳训练和训练时保护不当居前3位。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9、2010年全军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随机抽样调查2009、2010年全军监控点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分析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 随机抽取全军10个军事训练伤监控点部队,以2009年度和2010年度的参训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采集所有军事训练伤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年中被调查的63 132名参训军人共发生各类训练伤10 775例,其中2009年参训军人27 230人,发生军事训练伤4076例,总发生率15.0%; 2010年参训军人35 902人,发生军事训练伤6699例,总发生率18.7%,2010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明显高于2009年(P<0.01).军事训练伤中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的构成比2009年分别为33.5%、48.4%、18.1%,2010年分别为19.7%、73.3%、7.0%,其中骨关节损伤及器官损伤的构成比明显下降,而软组织损伤的构成比显著上升.2009、2010两年度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连续出现双高峰期现象.结论 在军事训练伤中应重视相关损伤的预防.加强军事训练伤预防知识的普教育,严格贯彻《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是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某军校2015年新生入伍军事训练致军事训练伤的情况,为科学施训、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军校2015年度参加新生军事训练的2136名新生进行调查,对伤类、训练科目、受伤部位及训练伤发生的时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军事训练期间训练伤发生率25.8%,过劳性劳损占总受伤的52.6%,下肢训练伤占总受伤的69.6%。结论提高生源质量、科学训练、加强医学监督、健康教育是减少新生军事训练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坦克乘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某部坦克乘员1028例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位、致伤科目等。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413例,发生率40.2%。其中因射击训练致伤154例,占37.3%;装填训练致伤132例,占32.0%;蹬车、通信、检修致伤分别为64例、32例和31例,分别占15.5%、7.7%及7.5%。损伤类型以碰伤为主,占95.2%;受伤部位以下肢和腰臀部、上肢和肩背部、头部居前3位;引发训练伤的科目以射击、装填和蹬车训练居前3位。结论:坦克乘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损伤类型以碰伤为主,受伤部位以下肢和腰臀部居多,射击训练引发训练伤最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驻疆部队不同兵种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驻疆步兵、装甲兵及炮兵官兵3566例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步兵、装甲兵及炮兵共发生军事训练伤934例,发生率26.2%。腰背痛、疲劳性骨折和膝关节损伤居军事训练伤前3位,其发生率依次为37.4%、19.8%和19.1%。装甲兵腰背痛发生率显著高于炮兵和步兵(P<0.05),炮兵和步兵腰背痛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步兵和炮兵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装甲兵(P<0.05),步兵和炮兵膝关节损伤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炮兵其他关节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步兵和装甲兵(P<0.05),步兵和装甲兵其他关节损伤发生率差别不显著(P>0.05);疲劳性骨折、其他软组织损伤及非疲劳性骨折发生率3兵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兵种性质不同,军事训练伤伤类和发生率不同,应根据不同兵种军事训练伤伤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某军队医院军事训练伤门诊病例,分析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通过某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0-2012年所有因军事训练伤门诊就诊患者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病例和伤类分析。结果:3年中因各种军事训练伤入院就诊1583例,占士兵门诊就诊总例数的23.1%;其中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分别为978例、490例、115例。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以春、夏季居多,共占69.5%。结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一步探究训练伤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7.
2006、2007年全军军训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随机抽样调查2006、2007年全军监控点部队军训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 随机抽取全军9个军事训练伤监控点部队,以2006-2007年的参训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标准,采集所有军训伤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年中被调查的71 836名参训军人共发生各类训练伤6 262例,其中2006年参训军人35 582名,发生军训伤2 455例,总发生率6.9%,2007年参训军人36 254名,发生军训伤3 807例,总发生率10.5%,两年军训伤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的构成比2006年分别为30.0%、63.7%、6.3%,2007年分别为47.6%、42.5%、9.9%,其中骨关节损伤、器官损伤所占比例2007年明显高于2006年(P<0.01).2007年度军训伤发生的高峰时间后移,器官损伤中以中暑比例较高.结论 2006、2007年军训伤的发生率较往年有明显上升,构成比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器官、骨关节损伤应成为防治的重点;加强军事训练伤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严格贯彻<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士兵心理因素与军事训练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心理因素与军事训练伤部队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严格的纪律约束、特殊的管理方式及特定的生活环境,容易使部分士兵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等,尤其是新兵入伍后一时难以适应部队紧张的军事训练,心理应激反应比较强烈,往往会影响正常的军事训练。李富军等〔1〕对新兵基础军事训练期间心理状况与军事训练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参加基础军事训练的新兵进行心理应激测评,观察两组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基础军事训练前新兵在躯体化、焦虑、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青年常模组。非稳定组(有较明显心理问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34.3%,而稳定组2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张建杰等〔2〕对步兵军事训练伤伤者的性格、情绪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问卷法”对参加军事训练的士兵897例进行EPQ-RSC/N、E量表整群抽样测评,回顾性调查士兵受伤前后的心理状况,分为受伤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受伤组与对照组在情绪性、内外向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情绪不稳定、性格外向的人群可能是军事训练伤高发人群。徐炽红等〔3〕对军校新学员军事训练伤与心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调查,采用SCL-90症...  相似文献   

9.
简明  罗俊卿  吴晓光  蒋桂秀  刘阳 《人民军医》2013,(11):1280-1281
目的:调查了解武警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9--2012年在某武警总队医院住院的军事训练伤329例,汇总其相关资料,分析具体发生情况及相关引发因素。结果:329例中,骨折108例、关节损伤98例、软组织损伤89例、其他损伤34例;骨折和关节损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兵较老兵易发生骨折,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较易受伤;致伤训练项目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400m障碍、5km越野和擒拿格斗。结论:武警军事训练伤呈多发态势,须进一步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军校学员训练伤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训练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对2008年度2094名学员训练伤发生率、病种分布、致伤部位、人群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训练伤315例(15.0%);致伤部位主要以下肢为主,其次是腰部及上肢;致伤科目主要为武装越野、400 m障碍及单兵战术训练。男学员发生率高于女学员(P〈0.05),低年级学员高于高年级学员(P〈0.05)。结论:军校学员训练伤致伤部位以下肢为主,致伤科目为武装越野、400 m障碍及单兵战术训练,应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训练伤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常见因素,而作为刚入伍即参加高强度军事训练的新兵,无疑是军事训练伤高发生群体之一,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4%~25%〔1-2〕,甚至高达30%~40%〔3〕。为深入探讨雷达部队新兵训练伤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笔者针对我部2009~2010年新兵训练伤81  相似文献   

12.
王汝武  刘洋 《武警医学》2018,29(6):571-574
 

目的 调查统训试点新兵训练伤发生情况,为训练伤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度1420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查阅门诊登记日志收集数据,训练伤诊断分类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伤发病率为20.14%。急性损伤占23.78%,其中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裂伤分别占急性损伤44.12%和13.24%。过劳性损伤占76.22%,其中疲劳性骨折所占28.67%,其次是创伤性关节炎、腱炎及腱鞘炎。在训练第6~10周发生训练伤较多,占全部损伤51.74%。城市来源的新兵训练伤发生率(13.57%),低于农村来源新兵(2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训练第6~10周训练伤发生较多,其中过劳性损伤多于急性损伤,应重视农村来源新兵训练伤的防护;因人施训,有针对性预防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驻北疆部队2012—2013年度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军事训练伤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驻北疆3个建制单位新兵2180例,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诊断并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5.8%(286/1108),显著高于2013年的20.5%(220/1072)(P〈0.05)。军事训练伤综合、部位和训练科目分类构成比两年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013年急性损伤构成比显著低于2012年(P〈0.05),慢性损伤构成比显著高于2012年(P〈0.05)。军事训练伤以软组织损伤、下肢居多,受训科目以体能训练致伤率最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均从军事训练第2周开始快速增加,第4周达峰值,第5周开始下降;军事训练伤发生年龄以18周岁以下较多,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驻北疆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藏区医院住院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探讨卫勤保障前置后军事训练伤防治效果,为搞好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0 06至2016 06藏区医院因军事训练伤住院的武警官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军事训练伤的群体分布、受伤季节、受伤类型及受伤病程的特点。并对比“卫生资源前置”前(2010 06至2013 05)、后(2013 06至2016 06)军事训练伤住院官兵的院前时间、住院时间、致残率等。结论 驻高原山地藏区住院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病季节以秋季最高发(34.7%),软组织损伤为主(55.1%),急性损伤所占比例最大(67.2%)。卫生资源前置后,军事训练伤住院官兵的住院时间、急性损伤的院前时间均缩短,致残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应根据高原山地藏区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卫生资源前置这一举措能更及时的开展救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更准确了解军校学员发生训练伤情况,提出可行性预防措施。方法 对全校学员每年随机抽出700~800名进行登记造册,3年总人数2229名。按照学生来源、入学时间、训练科目分析。结果 2229名学员中有778人次发生过不同程度训练伤,占34.9%。具体分析如下:①被调查的1599名地方生,发生训练伤609人次,占调查人数38.1%;被调查的630名部队生,发生训练伤169人次,占调查人数26.8%。②被调查的800名新生,发生训练  相似文献   

16.
张萍  贾红  李锋 《人民军医》2003,46(6):367-367
为了解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率 ,探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 ,我们对某部 2 0 0 2年男性新兵 80 5人训练伤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基础训练阶段发生各种训练 111例 ,占13 8%。1 临床资料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为准 ,每2周下部队进行 1次调查登记 ,同时对训练伤给予相应的治疗。 1年中共发现训练伤 111例 ,130例次。其中软组织损伤 15例 ( 13 5 % ) ,创伤性关节滑囊炎 4 3例 ( 38 7% ) ,疲劳性骨节伤 5 0例 ( 4 5 0 % ) ,其他 3例 ( 2 7% ) ;受损伤 1次 93例 ,2次 17例 ,3次 1例。与训练科目的关系 :5km越野 81例 ( 7…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飞行员军事训练伤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建立有效的飞行员训练伤的预警机制提出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体重、身体素质、飞行年限、训练前准备活动、训练时预防损伤意识、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时科目、损伤预防与处理知识的掌握等。调查对象均为飞行员,年龄20~40岁。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结果196例飞行员中有23例发生过训练伤,发生率为11.7%。踝关节扭伤和腰部损伤发生率高,分别占损伤的39.1%和21.7%;发生损伤最多的科目是障碍训练,占训练伤总数的25.6%;飞行年限1年以下的发生率最高,占39.1%;9.7%的飞行员训练中没有预防损伤意识;5.6%的飞行员不掌握预防方法;9.2%的飞行员不掌握损伤处理原则。影响训练伤的发生因素有指挥员预防训练伤意识不强,飞行员心理因素也影响训练伤的发生。结论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机制,可有效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特种军事训练是特战官兵日常的军事训练方式。为了解特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状况和致病因素,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运动性损伤,以提高部队战斗力,笔者对武警某部2009-08 至2014-08发生的特种训练伤101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完成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为训练伤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武警某部2020年6个新训点4150名新兵,进行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并分析新训阶段训练伤的发生率、伤病类别等.另非随机性地选择了680名新兵进行了骨密度测定(中指骨),其中已发生训练伤340例,未发生训练伤340例.本次调查均获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军校学员军事训练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原因、诊治与预防措施。方法对近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01例膝关节半月板训练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诊6个月~2年,参照Ikeuchi膝关节等级评定标准,非手术组:优48例,良20例,可10例,差13例;手术组: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军校学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半月板训练伤应注重预防,对半月板损伤的学员患者,治疗方法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